Workflow
硅光子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详解CPO,光芯片闪耀Hotchips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7 09:33
英伟达Spectrum-X以太网光子技术 - 公司提出共封装光子学需求以提升AI工厂规模 AI工厂光功率消耗是传统云数据中心17倍 主要因GPU集群增加需要数十光收发器通信[3] - 网络光子学成本占AI工厂总计算能力10% 公司通过Spectrum-X以太网光子技术降低此成本[3] - Spectrum-X采用200G/通道SerDes技术 相比可插拔收发器具有更好信号完整性和更低DSP要求 因光子引擎紧邻交换机ASIC[16] - 1.6Tb/s链路激光器数量从8个减至2个 实现更低功耗和更高传输可靠性[16] - 技术为AI工作负载提供低抖动通信 避免GPU空闲导致高昂成本[17] - 技术提供更高NCCL性能 确保大型基础设施多作业执行不相互干扰[20] - 硅光子解决方案采用硅光子CPO芯片 传输速率达1.6T 集成MRM提供更高带宽同时降低功耗和占用空间[29] - 光子层和电子层采用3D堆叠技术 降低布线复杂性并提高带宽密度[29] - 数据中心采用该技术后能效提高3.5倍 弹性提高10倍 运行时间提高1.3倍[29] - 公司展示首款集成光子技术全尺寸交换机Spectrum-6 102T[30] - 技术实现2倍吞吐量 63倍信号完整性 激光器数量减少4倍 1.6倍带宽密度 激光可靠性提高13倍 取代64个独立收发器[34] - 下一代技术无需耗电连接可插拔光学引擎 节省大量电力[37] - 跨规模网络起始距离约500米 超过后需调整算法适应距离变化[74] - 共封装硅光学器件支持在ISO功率下将GPU性能提高3倍 激光器总数减少约4倍[74] Celestial AI光子结构技术 - 公司光子结构链路技术利用光连接下一代海量GPU和加速器芯片 取代当前电连接[75] - 技术聚焦下方带中介层HBM PFLink拥有包含无源和有源元件硅光子层[80] - 公司将SerDes与通道匹配以实现极高能效 并构建光学MAC实现RAS功能[80] - 使用EAM调制技术 从热学角度看优于环形调制器[81] - 技术可释放前沿阵地 光I/O可发生在ASIC中心 芯片其余部分用于电气I/O如HBM[92] - 在光子结构模块Gen1中用于带交换机连接内存16端口交换机[97] - 公司已完成四次流片[101] Ayar Labs光学I/O技术 - 公司展示UCIe光纤I/O重定时器 制作UCIe芯片组轻松集成光纤I/O到封装 因基于标准[108] - 芯片组是8Tbps级设备 提供大量封装外带宽[108] - 光学I/O芯片帮助使用光学技术进行横向扩展[117] - UCIe是基于标准方式 企业可根据通用规范构建软件包便于集成[122] - 数据重新定时后进入光端 解耦光信号和电信号传输挑战[130] - Chiplet速度达8Tbps[137] - 测试显示230mV眼图 约5天测试所有16 UCIe模块无错误 累积比特达1.8019e+18 BER为0.0000e+00[142] - 一体封装500W设备 热循环测试重要因芯片加热冷却导致材料膨胀收缩改变光传播方式[150] - 端到端测试10小时链路测试结果 公司从EVT进入DVT阶段即将量产[156][159] Lightmatter Passage技术 - 公司推出Passage M1000 将共封装光学器件和硅光子技术带入Chiplet时代[170] - 新解决方案承诺最高达114Tbps带宽 即每个方向57Tbps[184] - 采用3D堆叠芯片 光发射器/接收器需紧凑 GPU芯片连接SerDes SerDes连接光端[188] - 使用硅微环调节光 实现非常紧凑光学I/O[191][193] - 微环直径约15um 功耗约1mW 传输损耗<10dB 兼容O-band和C-band[196] - 公司有16种波长激光称为Lightmatter指南[196] - 设备具光路交换功能实现冗余[211] - M1000是迈向超过200Tbps XPU和超过400Tbps带宽交换机第一步[224] - 公司表示已做好生产准备 将在SC25大会公开演示[226][231] 行业动态与创新 - 曦智科技联合燧原科技推出国内首款xPU-CPO光电共封芯片[233] - OpenLight Photonics完成3400万美元A轮融资 加速硅光子学过渡[234] - 硅光子学解决AI连接瓶颈 因网络限制大多数AI开发者仅利用约25% GPU容量[234] - 公司设计构建光子专用集成电路(PASIC) 为光互连提供动力[235] - PASIC帮助使现有基于光子学互连速度更快 传统硅光子学性能上限约每波导200Gbps[236] - 公司提供设计服务和工艺设计套件(PDK) 基于磷化铟和硅光子学异构集成[236] - 客户可定制PASIC 首批客户2025年底开始生产 2026年带来首笔专利费收入[237] - 计划扩展PDK库 提供速率达400Gbps调制器和更先进片上激光技术[238] - 光互连快速采用不可避免 因AI模型数据需求增加和降低基础设施成本愿望[239]
黄仁勋闪现台北 透露英伟达(NVDA.US)下一个“AI蓝图”关键词:Rubin、硅光子与中国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5:49
公司动态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抵达中国台北拜访台积电 主要目的是感谢台积电并发表关于管理理念的内部演讲 [1][2] - 公司已完成六款全新AI芯片的流片工作 包括基于Rubin架构的AI GPU和一款硅光子处理器 [3] - 公司要求部分供应商停止与H20 AI芯片相关的制造或封装测试工作 包括富士康 Amkor Technology和三星电子 [8][9] 技术进展 - Rubin架构作为Blackwell后继产品 计划2026年量产 核心升级包括HBM4带宽约13TB/s(较Blackwell的8TB/s提升) NVLink总带宽约260TB/s 支持600kW级机架 [3] - 硅光子处理器将用于AI数据中心网络/超高速互连 采用CPO技术集成到Quantum-X和Spectrum-X高性能交换机ASIC设备 [4] - 硅光子技术通过光信号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具备低功耗 低延迟和长传输距离优势 相比电信号芯片性能更优 [5][6] 中国市场策略 - 公司正与特朗普政府磋商开发基于Blackwell架构的中国特制版芯片B30A 性能将强于H20 AI芯片 [7][8] - H20 AI芯片于今年7月获美国政府批准恢复销售 公司已向台积电下达30万枚订单以应对中国客户需求 [8] - 公司表示H20芯片不属于军事或政府基础设施产品 向中国出货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 [9] 产品规划 - 推理端AI算力需求被视为未来最大营收来源 AI推理系统将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市场指数级增长 [5] - Vera CPU与Rubin GPU组合将成为Grace-Blackwell的继任者 面向更高密度AI服务器集群 [3] - 硅光子技术优先应用于网络交换设备 为大规模AI GPU池化提供光学带宽支持 [4]
聊一聊CPO(二)--CPO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
傅里叶的猫· 2025-07-25 16:24
CPO产业链参与者分析 传统光收发器供应链 - 传统供应链由外延片、光学组件、DSP供应商及模块制造商构成,主导企业包括Coherent、Lumentum、博通等垂直整合供应商,以及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中国模块厂商 [2] - 关键组件供应商:外延片(VPEC、LandMark、IQE)、光纤(Corning)、光学芯片(Coherent、Lumentum、博通)、DSP(Marvell、Airoha)、模块制造商(英特尔、思科、Sumitomo等) [3] CPO生态系统差异 - CPO技术使硅半导体供应链从光学行业获取部分价值,并需升级关键组件如光纤阵列单元(FAU)和制造设备 [2] - CPO价值链新增环节包括FAU(FOCI、Browave)、组装/封装/测试(ASE/SPIL、Amkor)、光引擎(博通、Marvell)、交换机ASIC(英伟达、联发科)等 [4] 晶圆代工厂的核心角色 台积电 - COUPE平台可能成为CPO解决方案的主要切入点,采用chiplet设计整合光子集成电路(PIC)与电子集成电路(EIC),通过N65平台生产PIC [5] - 为博通、英伟达供应CPO收发器,并与Marvell、联发科、AMD等合作推动商业化 [8] 其他晶圆代工厂 - 英特尔:专注AI光I/O领域,与LandMark合作超10年,2023年出售可插拔光收发器部门 [8] - 格罗方德:推出GF Fotonix平台,与英伟达、博通等合作 [9] - 高塔半导体:提供300mm硅光子平台,研发3.2T收发器,合作伙伴包括Coherent、中际旭创 [9] 关键组件与设备 光纤阵列单元(FAU) - FOCI的ReLFACon技术可能集成到台积电COUPE平台,耐高温特性适配光引擎需求,2023年起主导第一代CPO的FAU技术 [10] 封装与测试 - 日月光/矽品可能负责FAU与光引擎的集成及交换机基板封装 [11] - 讯芯为博通提供组件组装支持,FIT合作博通生产外部激光源(ELS) [13] 设备制造商 - BESI:台积电混合键合设备独家供应商,2025年需求预计20台,2026年超30台 [14] - ASMPT:光学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MEGA键合机用于光模块组件对准 [14] - 致茂电子:2026年半导体业务或增长25%,受益于CPO测试设备出货 [15] 行业动态 - 英伟达B系列服务器样品订单开放,国内可获取 [17]
黄仁勋:下一个浪潮是“物理型人工智能”
新华网财经· 2025-07-17 14:26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从2012年的"AlexNet"开始经历了从"感知型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升级,现已实现不同模态间的转换 [5] - 当前处于"推理型人工智能"浪潮,下一个浪潮将是"物理型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等物理机械中 [5] - 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趋势是向物理世界渗透 [4][5]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 - 中国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数量现居世界第一,在开源工程方面表现突出 [6] - 中国开源模型如DeepSeek和通义千问是全球顶尖的,被医疗公司、金融机构和机器人公司等广泛应用 [6] 人工智能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 人工智能可用于理解蛋白质、化学物质、细胞乃至生命的意义,帮助设计药物并延长寿命 [7] - 服务于科学的人工智能将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 [7] 芯片技术发展展望 - 晶体管将向三维发展,下一代是"全环绕栅极"晶体管 [7] - 芯片领域从单芯片发展到堆叠芯片、多芯片,封装技术如"CoWoS"被大规模应用 [7] - 硅光子技术未来有较大创新空间 [7] 对年轻人的建议 - 年轻人需要掌握数学、推理、逻辑和计算机编程等基础知识,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 [9] - 与人工智能互动需具备描述问题的能力和判断答案合理性的批判性思维 [9]
传东山精密并购竹科光电厂索尔思光电
经济日报· 2025-07-03 07:52
收购交易 - 东山精密拟以人民币59.35亿元(约新台币240亿元)收购索尔思光电 [1] - 索尔思光电拥有先进半导体设计与硅光子技术 [1] - 交易引发技术外流疑虑 [1] 监管审查 - 台湾"经济部"尚未收到索尔思光电投资计划变更申请 [1] - 收购案需依陆资投资规范事先申请许可 [1] - 审查将评估国家安全、产业发展影响等因素 [1] - 审查单位包括国安局、陆委会、产业技术主管机关等 [1] 公司背景 - 索尔思光电前身为台达电转投资的嘉信光电 [1] - 公司成立于1996年 [1] - 2007年被美国MRV收购后与飞博创光电合并更名 [1] - 目前系英属维京群岛商并有大陆地区投资人 [2] 业务与技术 - 主营光纤通讯用雷射二极体磊晶圆、晶粒生产 [1] - 全球三大收发模组数位讯号处理器芯片供应商之一 [1] - 主要供应商包括博通和联发科旗下达发 [1] 园区管理 - 嘉信光电1996年核准入区竹科时非陆资 [2] - 陆资投资公司经投审司核准可申请入区 [2] - 投审司公布的陆资企业不得申请园区研发补助 [2]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融资6亿美元,估值90亿美元;Hugging Face推出两款新型人形机器人丨全球科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08:03
谷歌Gemini视频分析功能 - 谷歌推出Gemini模型,允许用户通过云端硬盘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生成摘要或回答问题,无需观看视频 [2] - 预设功能包括简单摘要、关键要点和行动事项提示,同时支持自定义问题输入 [2] - 应用场景包括提取会议录像中的行动项目或公告视频中的新产品更新 [2] - 该创新可能增强谷歌在AI领域的竞争力,对OpenAI等竞争对手形成压力 [2] Neuralink融资进展 -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6亿美元,估值达90亿美元 [3] - 相比2023年11月4300万美元融资时50亿美元估值,公司价值实现显著增长 [3] - 这一融资巩固了Neuralink在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先地位 [3] Hugging Face机器人发布 - AI开发平台Hugging Face推出两款开源机器人:HopeJR和Reachy Mini [4] - HopeJR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拥有66个驱动自由度,具备行走和手臂移动能力 [4] - Reachy Mini是桌面机器人,可移动头部、说话、倾听,适用于AI应用程序测试 [4] - 这一举措可能推动机器人技术普及并增强相关板块关注度 [4] AMD收购Enosemi - AMD宣布收购硅光子初创公司Enosemi,具体条款未披露 [5] - 硅光子技术利用光子传输数据,为传统电力通信提供更快、更高效的替代方案 [5] - 收购将帮助AMD扩展在AI系统中光子学和共封装光学解决方案的开发能力 [5] 英伟达与戴尔超级计算机合作 - 英伟达联手戴尔为美国能源部提供"Doudna"超级计算机,计划2026年推出 [6] - 该计算机将使用英伟达最新"Vera Rubin"芯片,内置戴尔液冷服务器 [6] - 系统将安置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可供11000名研究人员使用 [6] - 合作巩固了两家公司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 [6]
AMD收购硅光子企业Enosemi!
国芯网· 2025-05-29 21:49
行业动态 - AMD宣布收购专注于光子电路研发的企业Enosemi 以加强在硅光子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2] - 硅光子技术利用光子传输信息 相比传统电子电路具有速度更快、带宽更高、能效更优的优势 已在网络交换机、芯片间互连等领域应用 [2] - Intel 20年前在硅光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PCIe 7 0技术标准考虑引入光学传输 SK海力士近期推出光学SSD [2] 公司战略 - Enosemi总部位于硅谷 2023年起与AMD、格芯合作 提供硅光子IP授权、制造和交付服务 [2] - 收购Enosemi将帮助AMD快速提升在下一代AI系统中集成硅光子技术的能力 包括整合封装光学方案 [2] - AMD强调此次收购可进一步整合其CPU、GPU、自适应SoC与网络、软件、系统技术 巩固全栈AI解决方案能力 [2] 竞争格局 - NVIDIA已推出基于硅光子技术的网络交换机平台 带宽高达400TB/s 并计划在AI方案中整合更多相关技术 [3] - 为对抗NVIDIA AMD近年先后收购ZT Systems、Mipsology、Silo AI等公司 强化企业解决方案技术实力 [3] - 中国在硅光子领域研究投入过去5年超过美国的2倍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可能通过该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3]
硅光子芯片,AMD不想缺席
36氪· 2025-05-29 20:25
公司收购与战略布局 - AMD宣布收购专注于硅光子技术的初创公司Enosemi,该公司在硅光子、模拟混合信号、激光器等领域拥有丰富知识储备 [1] - Enosemi成立于2023年,仅筹集15万美元风险投资,但已具备光子集成电路量产能力,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光互连场景 [2] - Enosemi团队将直接融入AMD内部,加速硅光子技术整合周期,创始人Ari Novack和Matthew Streshinsky在半导体工程领域有深厚积累 [2] - AMD此前已与多家初创公司展开硅光子研发合作,此次收购标志着从外部合作转向战略并购 [2] 技术背景与行业趋势 - 硅光子技术可突破传统电互连速率瓶颈,实现每秒数百吉比特传输速率,能耗降低20%以上,成为下一代AI系统核心技术 [1] - 行业预测到2027年CPO技术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渗透率将达35%,替代传统可插拔光模块 [3] - 英特尔已出货超800万个光子集成电路,其1.6Tbps CPO模块带宽密度较传统方案提升40% [4] - 英伟达将硅光子技术融入交换机与GPU集群,构建光电融合数据平台 [4] 竞争格局与市场机会 - AMD在AI芯片生态(如ROCm平台)成熟度上落后于英伟达(CUDA/cuDNN),需通过性能突破实现差异化 [3] - CPO技术可解决AI芯片集群协同工作时的数据传输延迟问题,节点间互连带宽需求达传统网络数十倍 [3] - AMD拥有从x86 CPU、RDNA GPU到服务器制造的全栈技术生态,Enosemi补强高速互连短板后可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5] - 硅光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61亿美元,应用场景从数据中心向智能驾驶、光计算延伸 [6] 技术挑战与整合路径 - 硅光子技术需解决硅基材料发光效率低的问题,需通过异质集成工艺融合磷化铟等新材料 [6] - Enosemi与GlobalFoundries的合作经验可能帮助AMD突破封装技术瓶颈 [6] - 当前硅光子芯片量产成本高于传统方案,需通过扩大产能和优化工艺降低成本 [6] - AMD需加速与光学材料供应商、EDA工具厂商合作,构建开放生态以应对英伟达/英特尔的专利优势 [6]
光模块:硅光模块及其新材料的应用报告(附57页PPT)
材料汇· 2025-05-14 23:32
硅光模块技术概述 - 硅光模块基于硅光子技术,将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光/电芯片集成在硅光芯片上,与传统分立器件相比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优势 [4] - 硅光模块体积缩小约30%,成本降低约20%,功耗降低近40% [11] - 硅光模块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和电信网络通信,预计2029年在光模块中份额将从2023年的34%提升至52% [15] 硅光模块发展历程 - 2004年英特尔研制出首个1Gb/s硅光调制器,2006年实现硅基混合激光器,2013年Luxtera推出首款商用100G硅光模块 [12] - 硅光技术发展经历了工艺开发、集成商用、泛在化应用等阶段,目前进入400G+时代 [13] - 2016年英特尔推出100Gbit/s QSFP28硅光模块,目前800G产品批量出货,1.6T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12][28] 硅光模块应用场景 - 数据中心应用受益于AIGC变革,北美四大云厂商2025年规划资本开支合计超3100亿美元 [17] - 电信网络应用包括长距离相干传输和基站前传,华为已在5G基站中规模化应用硅光技术 [23] - 未来将向光电共封装(CPO)和光交换技术发展,台积电已实现CPO与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集成 [20] 硅光模块技术趋势 - 速率从800G向1.6T/3.2T迈进,采用PAM4调制技术单通道速率突破200Gbps [28] - 异质集成技术发展,包括InP激光器、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等新材料集成 [28] - 工艺创新推动12英寸硅光晶圆生产线普及,实现更高集成度光电共封装 [29] 硅光模块产业链 - 全球产业链以英特尔为龙头,我国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 [89] - 中际旭创2024年营收238.62亿元,同比+122.6%,已完成400G/800G硅光模块规模化交付 [93] - 光迅科技2023年400G DR4硅光模块批量发货,2024年联合推出1.6T OSFP-XD光引擎 [92] 硅光模块成本优势 - 800G硅光模块原材料成本327美元,较传统单模光模块410美元降低约20% [84] - 成本优势来自集成化设计减少封装工序、外置激光器方案及组件数量减少 [11] - CW光源以1供多路方式替代多颗EML激光器,单颗100mW激光器可驱动4个100G通路 [47][84]
日月光控股:2025Q1业绩点评及法说会纪要:封测业务表现超预期,下游需求持续复苏
华创证券· 2025-05-06 19: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日月光控股营收和毛利率同比增长 封测业务超预期 下游需求除汽车部分领域外逐渐复苏 公司对二季度业务有信心 按计划推进全年业务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Q1公司业绩情况 - 总体业绩:2025Q1公司营收1481.53亿新台币 环比-9% 同比+12% 毛利率16.8% 同比+1.1pct 环比+0.4pct 营业利润96.71亿新台币 归母净利润75.54亿新台币 [7] - 分业务情况:半导体封测事业部营收867亿新台币 环比降2% 同比增17% 毛利率22.6% 高于前期指引 测试收入占比上升 产能利用率略超预期;电子代工服务营收623亿新台币 环比降17% 同比增5% 毛利率环比提0.6个百分点至8.9% 各应用领域营收占比与季节性有关 [10][12] - 2025Q2业绩指引:半导体封测业务二季度营收预计环比增9%-11% 毛利率预计环比提140 - 180个基点;电子代工服务二季度营收预计同比降10% 运营利润率预计同比降100个基点 [16] 问答环节 - 测试业务:公司积极投资 目标扩大市场份额 预计年底占比近20% 利润率高 回报与前沿封装业务类似 [18] - 美国投资:公司受客户邀请评估 未确定投资规模和时间 决策以经济可行性为依据 未考虑地缘政治因素 [20] - AI测试业务:公司在AI芯片晶圆测试占主导 拓展最终测试市场 预计下半年有成果 明年快速增长 业务按计划推进 [21] - 3DIC技术:公司投入资源 与各方合作 提前准备 待市场需求响应 [23] - 关税影响:难以预测下半年情况 按计划推进业务 灵活应对变化 [24][25] - EMS业务:二季度是淡季 虽需求提前拉动使下滑幅度减小 但仍为业绩最低季度 [26] - 毛利率和资本支出:未改变营收和资本支出预测计划 有信心实现利润率目标 [27] - 先进封装业务:按计划推进 有信心实现营收目标 做好产能规划应对技术迁移 [28] - 测试业务增长:致力于扩大测试领域份额 尤其AI和前沿测试 预计下半年最终测试有进展 [29] - 关税风险:直接对美业务风险低 EMS业务可调整生产地点应对 关税对竞争对手影响更大 [31] - 行业需求:除汽车部分领域 其他电子行业逐渐复苏 公司预计汽车业务今年增长 [32] - 面板级封装和硅光子技术:面板级封装筹备试点生产线 2025下半年和2026年客户认证 应用和时间取决于客户需求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