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体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新华网· 2025-06-06 11:16
科技体制改革 - 审议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旨在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 [1][2] - 当前科技体制仍存在突出短板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效组织体系 [3][4] - 优化科技力量结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 -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4] - 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 [7] 电力市场改革 - 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优化电力市场设计,实现资源全国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 [1][2] - 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需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多元竞争格局 [5] - 改革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确保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 [5] - 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5] 教育领域改革 - 审议通过《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1][2] - 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将政治标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6] - 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重要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 [6]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 - 审议通过《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 [1][2] - 提升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创新转化手段,拓展对外交流平台 [7] - 准确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体现文物多维价值 [7] 中关村示范区改革 - 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 [1] - 瞄准科技自立自强短板任务,在创新主体、要素、机制上求突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7] - 通过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探索难题破解路径,积累风险防控经验 [7]
江苏产研院:科改试验田孕育新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10:52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概况 - 江苏产研院被赋予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使命,以十年时间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脖子"技术、孕育估值超50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等[1] - 截至2024年底,该院已打造81家研发载体,衍生孵化1400余家科技企业,撬动地方投入近200亿元[2] - 首创"团队控股"改革模式,培养近7000名集萃研究生,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1][3] 科技体制改革创新 - 2013年成立时即肩负破除科技创新制度藩篱、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使命[3] - 创新推出"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行"研究所建设模式、"拨投结合"项目支持方式、"企业出题、全球揭榜"需求对接机制[3] - 2025年1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专门针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地方性法规[3] 全球创新网络构建 - 在硅谷、休斯敦、哥本哈根等地设立9家海外创新孵化平台[4] - 与200余家顶尖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聘请外籍项目经理超100名[4] - 与400余家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凝练技术需求2600余项,促成技术合作1000余项、合同额超26亿元[4]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芯三代半导体公司新一代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完成迭代,估值超23亿元并启动IPO辅导[5] - "拨投结合"机制已实施项目110项,多个项目估值超10亿元[5] - 钛铝合金低压涡轮叶片技术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减重60千克,高密度电子封装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首创集萃研究生培养模式,累计培养近7000名产业一线人才[1][5] - 2024年拓展"行本教育"模式,与省属高校联合培养58名带薪实习本科生[5] -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获批教育部首家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6] 区域协同与未来布局 - 2021年参与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抗超级细菌创新"等跨区域项目落地[6] - 2025年将重点布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未来产业[7] - 计划新建国际领先专业研究所,完善"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商业推广"全链条孵化模式[7]
着力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2
科技创新政策与企业转型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专设"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一章,从创新组织形式、要素配置效率、激励机制设计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1] - 推动企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释放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活力 [1]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7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1] 企业创新现状与挑战 - 企业"从0到1"基础研究突破较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高端科研人才缺乏 [2] - 市场竞争从单个企业转向产业链竞争,需破除大中小企业壁垒,推动联合创新 [2] - 创新资源与力量分散、重复和低效问题制约企业科技创新 [2] 创新生态构建与产业链协同 - 通过龙头企业发布需求、中小企业"揭榜"攻关,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合力 [2] - 推动攻克产业技术难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 - 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适应全球创新版图重构 [2] 人才与制度保障措施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高端人才产学研流动 [3]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3] - 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3] 政策目标与长期影响 -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优势 [3] - 助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3]
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新华日报· 2025-06-03 07:06
区域协调发展 - 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间建起快速新通道,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 - 中铁一局将优质高效建好国内最长的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铁站,打造长三角铁路精品示范线 [2] - 南京海关推动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在苏州启用,联合开通多条跨境电商出口转关通道,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 - 江苏产研院参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创新要素和资源流动,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接,发挥香港作为国际创新资源"桥头堡"的作用 [3] - 南京海关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联合开展长三角特殊物品风险评估,建立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 [3] - 红豆集团将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推动"江苏智造"与"柬埔寨需求"双向奔赴 [4] 民生与对外合作 - 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将推动苏伊产业协作向更深层次拓展,打造示范性产业合作项目,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帮扶力度 [4] - 中江国际集团推进巴新莫罗贝省芬莎芬乡村供水项目,首个村庄供水工程竣工并实现全面供水 [5] - 中江国际集团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石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古晋低碳枢纽"项目,共建国际示范级低碳工业园区 [5] 粮食安全与金融稳定 -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持粮食购、储、加、销协同发力,完善省、市、县三级粮油储备体系,支持"水韵苏米"等粮食品牌建设 [6] - 江苏省委金融办将"一企一策"分类处置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金融风险,深入推进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 [6] 环境治理与安全生产 - 无锡水利系统计划完成太湖生态清淤任务425万立方米,加强太湖蓝藻监测预警和治理,深化13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 [7] - 江苏省港口集团建立安全数据统计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重大隐患"三大数据库,推动新安健环管理数字系统全面上线 [7]
点燃更多创新创造的火花(感言)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科研创新环境优化 - 科研机构寻求具有大胆创新思维、不怕失败的科学家,强调科学探索需要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反复试错的定力 [1] - 通过提供长周期高强度支持、发布容错免责清单等措施,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1] - 科研院所打破传统模式,允许青年学者跳过博士后阶段直接独立带队,体现人才选拔机制创新 [2] 科技体制改革深化 - 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度,让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承担关键角色 [2] - 减少繁文缛节和冗余审批流程,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2] - 改革措施旨在改善创新生态,最终目标是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2] 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 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是推进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1] - 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为创新活动提供坚实基础 [2] - 当前环境更有利于科技工作者放开手脚进行创新创造 [2]
24岁实习生提升算法三倍效率,AI创业者谈年轻人敢闯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09:58
公司发展 -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90后创业者夏立雪联合创立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员工平均年龄仅32岁,体现年轻化团队特征 [2] - 公司早期取得突破性成果,将AI算法硬件计算效率提升三倍,第一作者为24岁女实习生,反映创新活力 [2] - 团队致力于人工智能普惠化,目标是将AI服务转化为水电煤式标准化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广泛落地 [5][7] 行业趋势 - 2022年大模型技术兴起促使实验室成果加速向市场转化,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商业化进程 [4] - 中国人工智能已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当前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与突破人类未知领域的双重挑战 [7] - 行业需平衡"冲刺能力"与"长跑心态",既要应对技术快速迭代,又要坚持长期价值转化 [7] 技术创新 - 公司实现多个大模型在各类芯片上的自动化高效部署,显著提升硬件算力资源利用率 [5] - 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深奥走向普及,未来可能像计算机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融入日常场景 [7] - 年轻科技从业者凭借创意打破思维定式,推动先进技术向生产生活应用转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