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李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人民日报· 2025-08-19 07:49
经济政策方向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 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稳定市场预期 [2] - 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2] 消费与投资 -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2]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 服务于民生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2]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2] 房地产与城市发展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2] -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 [2] 改革开放与创新 -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2]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 [2] 就业与民生保障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聚焦群众关切提升民生服务 [2] -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监管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 政府效能建设 - 持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持续优化政府监管和服务 为群众办事和企业经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 - 创新思路提升本领 增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整体水平 [3]
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4:14
宏观政策与市场预期 - 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以稳定预期 [2] - 深入评估政策实施情况 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2] 国内经济循环与消费 - 做强国内大循环 以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2] -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2] -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2] 投资与民生保障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适应需求变化投资于人和民生服务 [2] -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2]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 [2]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提升民生服务 [2] 改革开放与创新 -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2]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2] -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 增强发展动力 [2] 政府效能与监管 - 持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府监管和服务 [3] - 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增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李强: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稳定市场预期
新华社· 2025-08-18 23:06
李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持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持续优化政府监管和服 务,为群众办事、企业经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要创新思路、提升本领,增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的能力。要坚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下苦功夫,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水平。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 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李强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奋斗、克服困难,我国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持全面、辩证地把握经济形势,既看到来之不易的发 展成绩,看到我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又看到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风险挑 战,看到外部环境的严峻复杂,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下大力气抓好确定的事, 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取最好的结果。 李强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深入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增强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证监会发布· 2025-08-18 21:24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调要全面辩证把握经济形势 既要看到发展成绩和强大韧性 又要警惕风险挑战和外部环境复杂性 [2][3] - 需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 [2][3] 宏观政策与市场调控 - 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稳定市场预期 [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推进城中村改造释放改善性需求 [4] 内需与投资驱动 -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4]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更多投资于民生领域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4] 改革开放与创新 -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 [4] -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以国内大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4] 政府效能建设 -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府监管服务 为企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增强解决新问题能力 [5] - 坚持实事求是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5]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
央视网· 2025-08-18 19:57
宏观经济政策方向 - 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深入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并稳定市场预期 [2]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国内经济循环策略 -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2]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并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2]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2] 重点领域发展措施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2] -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2]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2] 政府工作重点 -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府监管和服务 为企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2] -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监管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 - 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整体水平 [2]
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召开
苏州日报· 2025-08-15 08:29
政策方向 - 全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聚焦"1030"产业体系核心技术堵点和卡点突破 [1] - 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 - 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探索"双高协同"新路径 [1] 企业支持 - 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 实施研发机构赋能专项行动 [1] - 精准施策三大人才来源梯度:大型企业骨干 高校院所专家 国际顶尖人才 [1] 战略规划 - 抓紧形成高质量的"十五五"规划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1]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架设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向“新”桥梁——专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
新华网· 2025-08-12 14:10
核心观点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探索研发产业化模式 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1][2][3][4][6] 机构定位与创新模式 - 机构定位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承担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长三角产业的桥梁功能 [2] - 首创"团队控股"模式:研发团队持运营公司控股股权 地方政府和江苏产研院提供重资产支持 [3] - 在全球构建创新网络 设立9家海外创新孵化平台 与2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3] - 采用"众筹科研"模式引导行业上下游企业集资定方向 组织研究所定向攻关共性技术 [5] 技术转化与企业合作 - 以企业"真需求"配置创新资源 定义为企业不能自主解决且愿意出资的技术问题 [4] - 累计同500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梳理出企业愿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3000余项 [4] - 通过全球"揭榜挂帅"促成企业合作意向超1200项 合同金额超过35亿元 [4] - 案例:江苏科森医疗器械技术攻关后加工时间压缩至10分钟 成本降低90% [4] 人才培养机制 - 调研发现13个高校工科学院中2000多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不足10% [6] - 推动机制改革增加教师企业经历 打通工程专家到高校任教通道 [6] - 成立集萃教育基金会推动大学生带薪实习教育 于2024年10月启动 [6] - 目标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生态 唤醒青年内驱力与创造力 [6] 成果与影响 - 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脖子技术 孕育估值几十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企业 [3] - 培养约7000名活跃在产业一线的研究生 [3] - 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与供给能力 建立全链条技术孵化机制 [3]
中国经济圆桌会|从五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新华网· 2025-08-12 14:10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甘小斌在"中国经济圆桌会"节目中表示,今年以来,工信部从五个方面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信长星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调研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8-08 09:45
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支持 - 省委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区域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政策引导、科技金融、孵化机制、保障措施等,促成一批科技成果转化 [2] - 省市联动协同发力,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将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与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等结合 [3]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 - 区域中心不仅是物理空间集聚,更是创新生态共生,要聚焦科技前沿,紧盯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 [1] - 拓展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范围,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范式的变革 [3] - 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抓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大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3]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转化 - 生物医药分中心构建了完善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包括多组学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和药物研发全链条分析服务平台 [1] - 要有效畅通技术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持续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 [2] - 统筹国内高校资源对接和国际创新资源引入,加强与科研团队、创新人才的紧密联系 [3]
信长星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调研
新华日报· 2025-08-08 06:45
围绕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信长星与 大家座谈交流,听取区域中心和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进展情况介绍。他指出,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四个着力点",第一个就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 阵"。区域中心建设以来,围绕政策引导、科技金融、孵化机制、保障措施等积极探索,促成一批科技 成果转化,值得充分肯定。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坚定信心,立足江苏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 景,高起点推进区域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体系,有效畅通技术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持 续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 信长星强调,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精准把握产业特点,统筹国内 高校资源对接和国际创新资源引入,加强与科研团队、创新人才的紧密联系,拓展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范 围,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范式的变革,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用心做好服务保障,省市联 动、协同发力,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将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与正在推进的高新区和 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等结合起来,丰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