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
搜索文档
今年APEC会议有哪些成果?专家梳理出三大亮点
新华网· 2025-11-04 13:37
近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举行。中方提出重大主张并宣布接 任APEC东道主。本期《新华网国际看点》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和项昊宇。 杨希雨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逆流涌动的背景下,本次会议通过《庆州宣言》以及一系 列元首外交,发出加强合作的强烈信号,这是APEC之福,也是世界经济之福。 项昊宇表示,中国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构建亚太共同体,并系统性提出"五个共同"的主 张,为亚太地区携手共进、融通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也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宝贵稳定性。 编导:吴轶楠 余申芳 视频制作:田健锴 白明辉 视觉设计:杨霁昕 [ 责编:袁晴 ] 专家们指出,明年是中国"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相信中国将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亚太发 展注入更大活力。 策划:车玉明 刘加文 统筹:袁韵 徐倩 执行:李雪梅 刘小军 新华网海外传播中心制作 ...
【国际经济观察】别指望中美相争会有“渔翁”得利
搜狐财经· 2025-11-04 08:35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打贸易战没有赢家。20世纪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加剧全球经济大萧 条。今年以来,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拉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 降,消费者信心受挫,以至于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 多次预警,若贸易冲突持续,全球经济增速将出现明显下降。 中美经贸摩擦产生的冲击波绝非仅局限于两国之间。全球供应链的复杂联动性意味着任何主要环节的动 荡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些年,日本、印度、欧洲等第三方的一些人臆想能成为中美博弈的"渔翁"。但 是,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早已使"渔翁得利"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两国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 任何试图割裂的行为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表面上的"受益者"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比如,短期订单转 移的"红利"极为脆弱,美国一些人随时可能以"原产地规则"或新的关税措施切断这些国家的获益渠道。 有分析指出,由于国际供应链中强烈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三国也间接参与其中,必须支付大量额外费 用。在全球经济"蛋糕"缩水的大背景下,个别国家获得的替代性订单收益难以抵消全球需求疲软带来的 整体损失。 上周,中美两国元首在韩 ...
中经评论:别指望中美相争会有“渔翁”得利
经济日报· 2025-11-04 08:04
上周,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为近年来波折不断的中美关系注入了久违的确定性。习 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指出,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这不仅为双边关系的未来指明了方 向,更深刻揭示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现实——在高度互联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美作为世界前两 大经济体,任何形式的对抗都只会造成"双输"局面,而幻想从中"渔翁得利"的第三方也难以独善其身。 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离不开双方对共同利益的理性认知与对分歧的务实管控。此次元首会晤前, 两国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磋商中已就关税问题达成阶段性共识,为高层对话创造了必要条件。这种相向而 行的努力表明,经贸应该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双方应该算大 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两国应当做伙 伴、做朋友,这不仅是对两国人民福祉的负责,也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 力、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跨国挑战层出不穷,中美合作的缺失将使任何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寸步难 行。唯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 ...
别指望中美相争会有“渔翁”得利
经济日报· 2025-11-04 07:07
中美关系核心观点 -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为双边关系注入确定性,强调相互成就、共同繁荣是核心方向 [1]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货物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近6883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600亿美元 [1] - 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任何对抗只会造成双输局面,幻想渔翁得利的第三方也难以独善其身 [1][2]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与影响 - 美国单方面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导致双边贸易一度近乎停滞,反噬效应包括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压力、企业供应链成本激增 [1] - 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承受订单波动冲击,贸易战不确定性持续拉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和消费者信心受挫 [1][2] -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加剧经济困境,例如20世纪30年代《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加剧全球经济大萧条 [2] 全球供应链与第三方影响 -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联动性意味着中美摩擦冲击波引发连锁反应,任何主要环节动荡都会影响全局 [2] - 第三方国家获得的短期订单转移红利极为脆弱,可能被原产地规则或新关税措施切断获益渠道 [2] - 由于国际供应链相互依存,第三国间接参与摩擦并需支付大量额外费用,全球需求疲软使替代订单收益难以抵消整体损失 [2] 合作前景与多边关系 - 中美经贸团队在元首会晤前已就关税问题达成阶段性共识,经贸应成为双边关系压舱石和推进器 [3] - 双方应算大账、多看长远合作利益,避免陷入相互报复恶性循环,合作对解决全球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跨国挑战至关重要 [3] - 中美关系未来关键在于超越短视博弈思维,践行相互成就之道,第三方力量应成为多边合作维护者而非投机者 [3]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发展的机遇世界共享——写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人民日报· 2025-11-04 07:07
潮涌黄浦江,世界再瞩目。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拉开帷幕。 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全球贸易盛会,正越办越好。本届进博会将再 次向世界彰显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 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这是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窗口。本届进博会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中国举办 的首场重大经济外交活动,特殊节点赋予特殊意义。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开放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开 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进博会的如期举办,正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生动 实践,必将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市场相遇、产业相融、创意互促、规则互鉴,激荡起共同发展的澎湃动 能。 (一) 太平洋的波涛,见证跨越万里的奔赴。 10月15日,来自秘鲁钱凯港的首批进博会展品,历经远洋航行,运抵上海。承载着安第斯山脉风情的陶 器、柔软保暖的羊驼毛制品等特色产品,不仅为第八届进博会注入浓郁"南美气息",更携带着远方创业 者对机遇的炽热期盼,驶入了中国大市场的广阔港湾。 作为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博会以开放的诚意和 ...
中俄总理杭州主持定期会晤
环球时报· 2025-11-04 06:55
双边关系与战略合作 - 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在杭州举行,双方签署联合公报并见证海关、卫星导航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1] - 双方一致认为元首战略引领是两国关系与合作的重要政治保障,应把全面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作为首要任务 [3] - 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3] - 此次会晤着重强调两国间的互信,体现了中俄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关系 [3][4] 经贸与投资合作 - 双方着力扩大经贸投资合作,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 [5] - 在相互投资方面达成更多共识,将进一步释放经贸合作互补性,为双方关系夯实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4] - 在开发北极航道以及交通物流领域等新领域打开合作 [4] - 食品贸易呈现显著增长,俄罗斯对华出口谷物420万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4][5] - 农业领域合作取得成果,打开了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麦芽以及小麦麸皮的通道 [4] 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 - 双方同意推进相互免签政策,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 [3] - 中方已对俄罗斯公民来华试行免签政策,俄方正为中国公民制定类似的免签方案 [5] - 预计两国旅游交流规模将超过2024年水平,中俄人民对彼此人文历史有浓厚兴趣为旅游交流带来希望 [5] - 推进互免签证将成为方便公民往来、加深相互友谊、打通民心的重要机制 [5] 多边框架协作 - 双方同意进一步密切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的协作 [3] - 共同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3]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关键合作平台”
人民日报· 2025-11-04 06:2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角色与影响 - 亚太经合组织通过打造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显著提升了区域贸易与投资规模,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关键合作平台 [2] - 该组织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 - 加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的合作和团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3] 当前经济环境与企业挑战 -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气候变化挑战加剧等因素使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系统性风险 [2] - 亚太地区企业家不仅要着眼于应对短期不确定性,更应以合作创新为引擎,主动培育增长新动能 [2] 企业的角色与合作方向 - 企业不应仅满足于做政策的受益者,更应为提供解决方案、推动新型合作积极发挥重要作用 [2] -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增进政府间和政企间的联系,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 - 各方领导人与全球企业家在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加强交流,是企业拓展国际视野、深化伙伴关系的重要机会 [2] 未来合作的关键领域 - 要让合作真正落地见效,需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以适应新的贸易格局 [2] -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产业与贸易结构,各方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共建与技术标准协作,降低贸易壁垒,完善制度对接 [2] - 围绕可持续增长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将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 [2] - 今年会议讨论了人工智能合作、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全球性关键议题 [3] 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 - 亚太地区通过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形成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经济圈,区域各方应以共同繁荣与团结协作为基础,实现共同发展 [3] - 本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推动包括韩中两国在内的各成员携手规划可持续未来 [3] 中国作为2026年APEC东道主 -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将成为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契机 [3] - 大韩商工会议所将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加强合作,共同助力明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成功举行 [3]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关键合作平台”——访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常务副会长朴一俊
人民日报· 2025-11-04 06:12
"企业不应仅满足于做政策的受益者,更应为提供解决方案、推动新型合作积极发挥重要作用。"朴一俊 说,今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题为"桥梁、商业、超越",倡导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增进政 府间和政企间的联系,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各方领导人与全球企业家在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加强 交流,激发了强大合作动能,是企业拓展国际视野、深化伙伴关系的重要机会。" 朴一俊表示,亚太经合组织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要 让合作真正落地见效,需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以适应新的贸易格局"。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与数字化 转型正在重塑产业与贸易结构,各方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共建与技术标准协作,降低贸易壁垒,完善制 度对接。此外,围绕可持续增长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也将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 "亚太地区通过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形成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经济圈。区域各方应以共同繁荣与团结 协作为基础,实现共同发展。"朴一俊表示,本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推动包括韩中两国在内的各成员 携手规划可持续未来。 "亚太经合组织通过打造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显著提升了区域贸易与投资规模,已成为推动经 济全球化 ...
李强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icon_voice_onicon_voice
新华社· 2025-11-03 21:51
两国总理充分肯定双方各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双方一致认为,元首战略引领是中俄关系与合作的重要 政治保障,应把全面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作为首要任务,优化拓展合作机制,激发两国经贸、旅游和 边境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活力,加大对人文合作投入,推进相互免签政策,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让中俄 友好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密切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协作,推进平等有序的世 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会晤后,两国总理签署《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共同见证签署海关、卫星导航等领 域合作文件。 何立峰、吴政隆、谌贻琴参加上述活动。(完)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新华社杭州11月3日电(记者朱超、段菁菁)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杭州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 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 李强表示,中俄是相互信赖的好邻居、好伙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国支持彼此举行隆重纪念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中俄友谊。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 年内两度会晤,引领中俄关系破浪前行、高水平发展。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方愿同俄方以两国元 首重要共识为根本遵循,加强战略沟 ...
为亚太和世界提供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11-03 08:07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与区域合作 -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中国提出五点建议以推动亚太合作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1] -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动能的板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其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4.5%[1] -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1] 区域经贸协定与一体化进程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3年多,成员国经贸联系深化,区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1] - 中国与东盟已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于近日成功签署[1] - 中国高质量实施RCEP,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3] 中国对亚太合作的贡献与行动 - 中国为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构建亚太共同体提出五点建议,内容涵盖捍卫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数字化绿色化贸易等[2] - 过去5年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长超过5%,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单方面免签政策不断拓展[3] -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3] 中国未来开放政策与区域展望 - 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将与韩国完成会务交接[4] - 中国明确提出扩大自主开放,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4] -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将持续为亚太和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合作机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