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出海
搜索文档
港股迎第五杯“奶茶”:沪上阿姨能否复制“蜜雪”资本盛宴?
36氪· 2025-05-09 08:40
公司上市及市场表现 - 沪上阿姨于5月8日登陆港股,发行241.13万H股,开盘价190.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超60%,市值一度突破206亿港元 [2] - 香港公开发售获3616.8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57倍认购,全球发售净筹约1.95亿港元 [2] - 引入两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21.55万美元,包括盈峰集团(644.04万美元)和华宝股份(277.41万美元) [2] - IPO火爆带动茶饮股集体走高,奈雪的茶涨超12%,古茗涨近8%创历史新高 [3] 业务发展与财务数据 - 公司以"现煮五谷茶"起家,定价7-15元,首月营业额突破30万元 [4][5] - 2014年转向三四线城市及北方市场,成立两年门店达280家,销售额破2亿 [6] - 2021-2023年GMV分别为41.61亿元、60.68亿元、97.32亿元,总营收16.40亿元、21.99亿元、33.48亿元,增速最高达60.4% [6]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同比降1.88%),年内溢利3.29亿元(同比降15.21%),净利率10.1% [8] - 2024年加盟店关闭987家(占比10.78%),2023年关店370家(占比4.77%) [8] 门店布局与市场定位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总数9176家,加盟店占比99.7%,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6593家(占比71.85%) [8]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0.4%,2022-2024年该区域营收从9.45亿元增至15.83亿元(占比43%→48.2%) [8] - 产品定位中端市场,2023年推出"轻享版"(定价2-12元)主攻县级市场 [6] - 消费者品牌喜爱度排名第九(15.3%),低于蜜雪冰城、古茗等竞品 [9] 行业竞争格局 - 按2023年GMV计算,沪上阿姨市场份额4.6%,排名第五,前四名为蜜雪冰城(20.2%)、古茗(9.1%)、茶百道(8.0%)、霸王茶姬(5.0%) [10] - 蜜雪冰城市值突破1800亿港元,霸王茶姬美股上市首日涨幅超50% [10] - 行业增速将从2023年44.3%降至2025年12.4%,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3] - 蜜雪冰城供应链优势显著(60%食材自产),沪上阿姨依赖第三方供应链 [13] 海外扩张战略 - 东南亚为出海首选,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近500亿美元(5年CAGR约20%) [14]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达4792家(印尼2667家),霸王茶姬、喜茶等品牌已布局东南亚 [15] - 欧美市场面临成本压力、文化差异及本土竞争挑战 [16]
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为什么扎堆上市?
36氪· 2025-04-28 18:23
行业趋势 - 2024年茶饮行业出现扎堆上市现象,霸王茶姬、古茗、蜜雪冰城相继登陆资本市场,沪上阿姨也在排队等待IPO [2][3][4]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打破"茶饮破发魔咒",市值从千亿冲向两千亿人民币,8%的一手中签率创港股认购纪录 [3] - 行业上市潮本质是为海外扩张储备资金,目标指向东南亚市场,预计未来20年竞争将从国内转向国际 [1][37][45] 商业模式 - 头部茶饮品牌普遍采用加盟模式:蜜雪冰城加盟店占比超99%,古茗87亿营收中直营仅千万级,茶百道加盟率99%,霸王茶姬97% [11][17] - 蜜雪冰城2023年终端零售额583亿元,但公司营收仅250亿元,差额来自加盟商采购设备及原料的240亿元收入 [8][13] - 行业呈现"卖铲人"特征:品牌方通过向加盟商销售原料设备盈利,而非直接赚取终端消费利润,类比淘金热中的李维斯和AI浪潮中的英伟达 [11][18] 供应链价值 - 资本市场为供应链整合能力定价:蜜雪冰城等品牌作为"链主"企业,其价值在于整合分散的供应商资源,而非单一产品生产 [30][33] - 供应商高度依赖头部品牌:田野股份75%营收来自五大茶饮客户,鲜活饮品25%营收依赖蜜雪冰城 [31] - 东南亚市场供应链建设需要重投入:蜜雪冰城在越南建糖浆厂(自给率80%),古茗建立区域分装中心,霸王茶姬抢占核心商圈 [42] 海外扩张 - 东南亚成为战略要地: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20%,蜜雪冰城已布局5000家海外门店,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有百家门店 [37][41] - 不同品牌采取差异化策略:蜜雪冰城复制国内供应链体系,古茗采用混合供应链+加盟费减免,霸王茶姬走高端旗舰店路线 [42][43] - 上市融资主要用于海外供应链建设和门店扩张,为即将到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储备资金 [36][44]
刚刚,霸王茶姬开盘大涨:市值破500亿
投资界· 2025-04-18 00:07
公司上市与融资 - 霸王茶姬于北京时间4月17日晚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首个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茶饮品牌,股票代码为CHA [2] - 公司IPO发行价28美元,开盘大涨至33.75美元,市值一度冲破75亿美元(约540亿元人民币) [2] - 此次IPO成功筹集4.11亿美元 [2] - 公司在一级市场仅完成两轮融资总计超3亿元,主要投资方包括复星集团、XVC、琮碧秋实等 [12][13]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 - 创始人张俊杰30岁,草根出身,早年经历坎坷,10岁到17岁之间流浪,后在奶茶店当学徒并自学拼音和认字 [5] - 张俊杰在2017年创办霸王茶姬,首家门店于2017年11月在云南昆明开业 [5] - 公司总部先后落地昆明、成都,2023年全球业务中心入驻上海虹桥 [5] - 公司采用"托管特许经营模式"加速扩张,在中国32个省市区设立本地支持团队 [11] 业务规模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球门店数达6440家,同比增加83%,其中海外门店156家 [7][11] - 2024年全年GMV达295亿元,同比2023年增加173% [11] - 2024年中国市场单店月均GMV为51.2万元,日均1.7万元;月均出杯量25000杯,日均833杯 [11] - 2024年全年营收124.05亿元,净利润25.15亿元,净利润率达20.3% [11] - 公司2022年亏损,2023年扭亏为盈,2024年净利润大幅增长 [12]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爆品"伯牙绝弦"累计售出超过6亿杯 [9] - 公司产品线受咖啡连锁店启发,推出Tealatte、Teaspresso、Teapuccino等系列 [9] - 公司2022年底门店1087家,2023年增至超3500家,一年新增2400家 [11] 行业格局与趋势 - 新茶饮行业已诞生五家上市公司,包括霸王茶姬、古茗、蜜雪冰城、茶百道和奈雪的茶 [15]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达4.6万家,茶百道超8000家,古茗近万家 [15] - 行业公司普遍将"全球化"作为战略重点,霸王茶姬计划2025年新开1000至1500家门店 [15] - 行业面临全球产业链重组和关税政策等挑战 [15]
晚点独家丨霸王茶姬将在美国开店,茶饮出海的三大难关
晚点LatePost· 2024-11-25 23:05
行业扩张战略 - 中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计划2025年春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尔湾市和洛杉矶市开设首批门店,尔湾市将成为其美国总部所在地 [2] - 尔湾市是美国亚裔人口密度最高的本土城市,44.3%为亚裔,其中三分之一是华裔,距离洛杉矶一小时车程 [2] - 霸王茶姬2023年7月开始在美国搭建团队,目前团队超过20人,由原马来西亚业务负责人Jack Chong负责美国业务 [3] - 喜茶是海外开店数量最多的中国新式茶饮品牌,截至2023年10月已在全球开出近70家门店,其中美国有15家 [3] 品牌与市场定位 - 新一代茶饮品牌以水果、鲜奶等优质原料区别于传统珍珠奶茶品牌,采用直营或强管控加盟模式 [3] - 喜茶在发达国家布局看重品牌影响力而非门店数量,通过联名活动(如手游《未定事件簿》、华裔设计师Sandy Liang)提升势能 [12]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聘请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担任代言人,并推出"盲盒奶茶"和皇家雪兰莪联名周边杯等营销手段 [12] - 美国奶茶市场高度分散,2023年行业规模26亿美元,过去5年年复合增长率9.1%,无单一品牌市场份额超5% [12] 供应链与运营挑战 - 供应链是最大难点,喜茶"多肉葡萄"因原料短缺在美国改用"多肉提子",茶叶等基础原料主要从中国进口 [7] - 喜茶在美国东西部、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建立仓库以缓解配送问题,初期洛杉矶仓库至纽约配送距离达4555公里 [7] - 柠季创始人指出美国仅1万家奶茶店(中国40万家),原料合规认证成本高达数十万美元,需优先本地采购糖等成熟供应链产品 [7] 加盟模式与成本差异 - 蜜雪冰城在东南亚通过低门槛加盟(越南单店成本18-20万元)快速扩张,海外5000家门店中超8成位于东南亚 [8] - 美国加盟成本显著高于国内,喜茶美国单店前期投资45万美元(约315万人民币),需售出7.1万杯(单价6.33美元)回本 [9] - 喜茶海外仅开放单店/多店加盟,要求加盟商具备餐饮零售经验且个人持股超50%,3000份申请中仅批准不到70家 [9] - 霸王茶姬采用"1+1+9+N"模式:先设子公司、开直营店、建联营店,再开放加盟,避免此前新加坡加盟商改换品牌的教训 [10] 市场拓展节奏 - 美国开店流程缓慢,柠季计划3年内在国内开2000家店,但美国首店需1年搭建团队+3个月选址+半年装修 [14] - 商业地产顾问指出中国品牌需适应美国缓慢的商业节奏,喜茶进入主流商场需长期沟通,传统奶茶店多位于街边或商场花车 [13] - 2024年中国茶饮品牌集中出海,超50家企业赴美考察,背景是国内同店销售额下滑(霸王茶姬降30%、喜茶Q2降3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