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
搜索文档
国际代表“点赞”中国治沙成就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21:14
中国治沙成就与模式 - 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不到3%提升至50%以上,沙尘暴发生频率下降约90% [1] - 中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000万亩 [2] - “库布其模式”被认定为全球公共产品,已为非洲、中东和中亚的实践提供借鉴 [3] 国际认可与合作 - 联合国副秘书长亚丝明·福阿德称赞中国政府、企业、社区并肩携手将荒漠变成生命之源,认为这正是世界所需要的经验 [1]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强烈支持中国“光伏治沙”“资源循环利用”等前沿绿色实践 [3] - 巴西和墨西哥驻华使馆代表表示希望深入了解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专业经验与创新举措,探讨合作可能性 [4] 政策理念与全球影响 -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国防沙治沙跑出“加速度”,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2] -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中国“三北”工程是多个联合国公约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国荒漠化防治在全球树立了典范 [3]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曾三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3]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4:23
论坛概况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幕,主题为“科学治沙 绿色发展” [1] - 论坛聚焦科学防治荒漠化、草原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等议题 [1] - 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企业等国内外200余位代表参加 [1] - 论坛将举办主旨论坛、专题论坛和院士对话,并组织参观治沙创新模式 [3] 中国治沙成效 - “十四五”以来,“三北”工程完成荒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超2亿亩 [1] -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 [1] - 中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000万亩 [1] - 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 [1] - 植被平均盖度达到20.22%,近10年发生沙尘天气次数较上个10年减少30% [1] 科学治沙策略与模式 - 科学区划封禁保护区、治理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分类采取针对性保护修复措施 [2] - 坚持治理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光伏+治沙”,全面推进以路治沙 [2] - 扩大“以工代赈”范围规模,坚持产业兴沙,提升林牧民获得感 [2] - 论坛将展示锁边林带建设、“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创新模式 [3] 国际合作与影响 - 中国注重国际合作,推进全球荒漠化治理进程,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责任义务 [2] - 持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技术和项目支持 [2] - 外方嘉宾高度赞扬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效,认为中国在全球树立了典范 [3] - 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促成了多项双边、多边合作倡议和协议,推广了多个治理技术模式 [3]
中国荒漠化治理获国际赞誉
新华社· 2025-09-14 20:31
活动概述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9月13日至15日组织多国驻华使节及联合国相关组织代表实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地的荒漠化防治成果 [1] - 考察地点包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示范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和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生态建设现场 [1] - 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中国"三北"工程在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 [1] 国际评价与合作 - 各国代表高度评价中国治沙成就 [1] - 中国先后成立了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 [1]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三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 [1] 未来规划与倡议 - 中国将继续主动分享在森林可持续经营、荒漠化综合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2]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于9月16日开幕,主题为"科学治沙 绿色发展",以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合作 [2]
多国使节高度评价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19:17
国际交流活动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9月13日至15日举办"走近中国林业和草原"活动 邀请来自哈萨克斯坦 伊朗 伊拉克 蒙古 墨西哥 巴西及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使节和代表参与 [1][3] - 活动安排使节和代表实地考察巴彦淖尔 鄂尔多斯两市的荒漠化防治成效 包括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绿洲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示范区 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示范区 国营新华林场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林业生态建设现场 [1] - 活动旨在展示中国在"三北"工程区水土流失治理 乡村振兴 生态富民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和成果 [1] 国际合作与认可 - 中国成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 中阿干旱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 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中国方案 [3]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三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 并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3][5] - 各国使节和代表认可中国在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努力 认为"三北"工程为世界作出贡献并在多领域提供国际样板 [3] 活动持续性与论坛安排 - 自2017年以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多次举办"走近中国林业和草原"系列活动 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深入林草工作一线 [4] - 活动集中展示中国生态建设理念 技术 设备 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 做法和模式 [4]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于9月16日至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 主题为"科学治沙绿色发展" [6]
哈萨克斯坦携手中国企业共治荒漠化
新华网· 2025-09-06 09:52
据介绍,阿特劳州总面积约65%为荒漠化土地,草场退化较为严重,盐碱化问题突出,约40%的农业用地受到不同程度盐渍化影响。努尔 塔耶夫·凯拉特·塔拉波维奇表示:"我们在宁夏参观了公共事业、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双方签署合作文件后,我 们相信在此基础上将共同实施许多大型项目,我们愿意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这是6月30日在宁夏中卫市长流水村拍摄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治沙锁边工程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荒漠化防治经验丰富。为推动落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 中心主动与中亚国家沟通对接,积极推动荒漠化防治技术交流与合作。今年7月,宁夏林草局组织相关企业赴哈萨克斯坦考察访问,阿特劳州 政府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愿望。 今年9月3日至6日,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副州长努尔塔耶夫·凯拉特·塔拉波维奇率代表团来宁夏考察调研荒漠化防治工作,并与宁夏宁苗生 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家企业分别签署了荒漠化防治、城市排水 系统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升级2项合作备忘录。 新华社银川9月5 ...
宁夏多个生态治理项目实现“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7:52
中新网银川9月5日电 (记者李佩珊)记者5日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代表与宁夏 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培训示范基地共同签署了荒漠化防治、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和污水处理 厂升级的合作备忘录。这是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落户宁夏后促成的首单国际合作备忘录,标 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省级防沙治沙示范区,宁夏的荒漠化防治成果显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占比分别 由1999年的61.7%、23.2%缩减至目前的50.7%、19.3%,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 变。同时,宁夏探索创造的"治沙魔方"麦草方格治沙法也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如今,24个林草国际 合作项目在宁夏落地生长、72个国家及地区和国际组织已陆续把宁夏的多项治理经验推广到了世界各 地。(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根据此次签约的协议,宁夏各企业将把科研创新、植物培育及荒漠化防治项目中积累的优势技术与经验 推向海外市场。其中,宁夏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重点推动乡土植 ...
中蒙生态项目合作圆桌会促成5项跨境生态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5:02
会议概况 -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中蒙生态项目投资合作圆桌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主办 内蒙古林草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聚焦生态领域投资合作 [1] - 会议以"生态丝路·合作共赢"为主题 80余名中蒙两国政府部门 专业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与 通过项目路演 圆桌对话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探讨合作 [1] 项目签约成果 - 会议成功促成5个中蒙跨境生态合作项目签约 签约总金额近6000万元人民币 [1] - 项目涵盖苗木驯化基地建设 生态旅游综合体规划 苗木供应和生态绿化工程等关键领域 关键技术主要由中方提供 [1] 合作领域与方向 - 双方重点探讨边境生态敏感区修复 荒漠化防治 土地退化治理 气候变化应对及沙尘暴防治等区域解决方案 [2] - 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以来持续加强生态领域对外合作 分享荒漠化防治经验 近年积极参与支持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行动 [2] 后续推进机制 - 会议有效推动生态项目精准对接 下一步将联合各方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实施 [2] - 将为两国企业在生态建设 技术交流 人才培训等领域深化合作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 助力构建中蒙生态利益共同体 [2]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29
项目概况 - 中毛共建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项目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东部戈壁荒漠 通过防治荒漠化、民生改善和技术人才培养助力应对自然环境挑战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1] 技术成果 - 项目成功固定100公顷沙地 其中4公顷沙地经中国固沙技术治理转变为可持续利用绿洲[3] - 采用光伏扬水系统(光伏板发电驱动水泵)和土壤墒情智能监测系统(白色柱状测量装置)实现智能灌溉 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至数据中心[3] - 引入"树种球"技术(直径3-5厘米含肥料水分的土坷垃包裹树种)使飞播植物在无人工干预下综合成活率超40%[6] - 2024年12月签署共建1万公顷碳汇林谅解备忘录 计划推广标准化区域治理样板[6] 农业产出 - 2024年园区收获约900公斤蔬菜水果 免费提供给周边15个村庄约6000名村民[2] - 成功在沙地种植苏丹豆、茄子、西红柿、甜瓜、西瓜及阿拉伯金合欢树苗、珍珠粟、埃及酸叶木苗等作物[2] 合作机制 - 形成"科研机构(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优势企业(中碳森林等)+示范基地"三元协同机制[5] - 新疆生地所提供示范区建设与技术支持 中碳森林公司推动荒漠化防治中国经验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结合[3][6] 社会效益 - 为45名当地技术人员完成绿化技术培训 直接创造120个就业岗位[5] - 帮助当地畜牧业青年掌握水泵操作、滴灌调试和苗木种植技术[5] 战略规划 - 项目作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 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11国共建宽15公里、长7000公里森林防护带)有机结合[2][7] - 毛方计划将项目打造为非洲示范项目 在毛里塔尼亚其他地区及非洲国家推广[5]
通讯:沙漠之城向“绿”而生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22:35
城市绿化发展 - 康巴什区绿化覆盖率达42.65% [6] - 城市从荒漠转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 - 总面积372.55平方公里 [6] 低碳交通建设 - 投放无人公交9辆累计服务4.5万人次 [8] - 无人出租车3辆累计服务1.8万人次 [8] - 无人配送车15辆完成45万单服务 [8] - 无人清扫车5辆作业面积达64.5万平方米 [8] 新能源产业布局 - 构建"1+N"场景支撑的产业布局 [8] - 打造国内首个"三车三网、三大场景"同步示范应用示范区 [8] - 依托绿电优势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8] 旅游资源开发 - 夏季乌兰木伦河音乐喷泉成为旅游亮点 [7] - 被国际游客誉为"沙漠变绿洲典型案例" [6][7] - 城市兼具水资源与绿化景观优势 [7]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挂牌
经济观察网· 2025-07-30 22:32
机构设立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于7月30日在宁夏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挂牌成立 [1] 职能定位 - 机构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培训交流和项目实施四大核心领域 [1] - 深化与中亚国家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务实合作 [1] - 输出可复制推广的宁夏治沙经验 [1] 战略意义 - 机构承担国家使命与宁夏职责的双重职能 [1] - 通过防治合作推动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