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技

搜索文档
莲花镇智慧农场:千年农耕文明与数字科技的“稻田对话” | “长沙市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优秀案例”系列报道①
长沙晚报· 2025-07-01 06:30
智慧农业发展 - 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云盖村建成780亩智慧农场,运用无人插秧机、智能闸门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 [1] - 通过集中连片整治,2022至2023年累计恢复耕地53亩,新建完善水系6.3公里,88个田块完成"小块并大块"改造,为智慧农业奠定空间基础 [1] - 农场采用遥感卫星、无人机和GIS技术构建"农场一张图",实时监控土壤肥力、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预警,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管理 [3] 数字化农业模式创新 - 莲花镇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23个行政村、超5万亩耕地完成数字化改造 [3] - 长沙阎宽农业科技开发"联农宝"App,实现从种植到收割的全流程在线操作,农民转型为"数字农民" [3] - 数字综合治理平台可智能识别耕地破坏或撂荒行为,推动耕地保护从"人防"升级为"智防" [3] 综合效益提升 - 耕地连片整治与生态化建设使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格局,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4] - 通过"农耕文化体验区"融合智能农机展示与古法插秧活动,实现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的文旅结合 [4]
稳中求进每月看|万物竞发绘新景——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6-29 17:15
农业科技与夏收进展 - 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天长库区启用两天内收购超360吨托市小麦[4][5]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 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完成收割[5] - 河北邯郸采用北斗导航气吸式播种机实现玉米精准播种 江苏淮安小麦收后立即播种高粱[6]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收获超90% 冬小麦基本完成收获[6]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 - 重庆丰都县长江消落带通过人工干预形成1200亩湿地生态系统[10] - 宁夏中卫市实施"光伏治沙示范区"等工程 打造153公里固沙锁边带[10] -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10] - 2025全国节能宣传周展示绿色建筑、低碳出行等转型成果[11] 就业服务与人才培养 - 贵州六枝特区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 提供3500-5000元月薪岗位[15] - 浙江绍兴e游小镇企业联合高校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毕业生无缝入职[15]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招聘会 广西高校开展双选会 贵州总工会进行精准岗位推送[16] 高温应对与基建保障 - 成渝中线高铁工地配备防暑物资 天津工地塔吊室安装空调 南宁工会发放降温用品[18] - 国网北京电力对延庆换流站等重点设施开展"体检"保障用电[18] - 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预警 城市保障部门确保水电供应稳定[19]
江苏下达中央资金18.54亿元支持夏收夏种
新华日报· 2025-06-28 05:05
财政资金支持粮油生产 - 中央财政下达18.54亿元资金用于落实2025年国家粮油生产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夏收夏种 [1] - 其中2.9亿元用于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支持应用高产优质品种和关键增产技术模式 [1] - 1.3亿元用于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支持38个产粮(油)大县,其中34个县实行整建制推进 [1]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 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支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 [1] - 项目在10个县(市、区)实施,每县安排资金1000万元 [1] - 重点扶持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形成"种养+服务一体化"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1] 农机购置与生产补贴 - 下达8.19亿元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主要用于补贴粮油生产相关机具 [2] - 安排1.64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作业的物化补贴 [2] - 投入5250万元支持油菜生产,稳定油菜扩种面积37.5万亩 [2] 财政支农战略实施 - 财政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粮油稳产保供主题 [2] -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全链条管理,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2]
新书上海首发 用故事揭秘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历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6-24 18:15
节水抗旱稻技术突破 - 节水抗旱稻整合水稻高产优质与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在水田可节水50%以上,在旱地可旱直播并抵抗干旱[4] - 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可实现节水50%、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1] - 相比传统水稻淹灌栽培,节水抗旱稻可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其中甲烷减排达97%以上[4][5] 产业发展目标 - "1522"发展目标:新增1亿亩种植面积、增产500亿公斤稻谷、减少200亿吨用水、减排200亿公斤CO2e[3] - 年推广40万公顷可带来1.84亿元碳减排收益(460元/公顷)[5] - 已在2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5] 产业链创新 - 打造"品种+技术+碳核算"方案,加速前端育种、中端应用、后端价值协同[3] - 形成从"一株稻"到"一粒米"再到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展示[6] - 建立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融合[3] 社会价值 - 助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双碳"目标[3] - 为农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4] - 首笔碳普惠交易完成,开创农业碳减排收益新模式[5]
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加速形成“品种+技术+碳核算”方案
新华财经· 2025-06-22 18:22
节水抗旱稻技术优势 - 节水抗旱稻结合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在水田种植可节水50%以上,产量和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 [1] - 在旱地种植可实现免耕直播,投入低,大幅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 [1] - 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可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减排甲烷97%以上 [2] - 累计推广面积超3000万亩,年种植面积达500万亩 [1] 碳减排与经济效益 - 节水抗旱稻良种良法配套可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 [2] - 种植节水抗旱稻可增加460元/公顷的额外碳减排收益,按年推广40万公顷计算,每年可新增收益1.84亿元 [2]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创制《节水抗旱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入选多项国家级和市级技术推广目录 [1] 国际推广成果 - 2008年起在非洲11个国家开展示范种植,5个品种在4个国家通过新品种审定 [3] - 在乌干达和加纳示范推广12万亩,稻谷增产超720万千克,农民增收超千万元 [3] - 为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产生显著社会效益 [3] 未来发展目标 - 推进"1522"发展目标:新增1亿亩种植面积,增产500亿公斤稻谷 [3] - 减少200亿吨水稻生产用水,减排200亿公斤二氧化碳当量 [3] - 拓展种植空间至新地、山坡地、荒地、盐碱地 [3]
农发行广元市昭化区支行助力打造坚实“耕”基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证券日报· 2025-06-20 14:46
政策性银行支持耕地保护与农田建设 - 农发行昭化区支行"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12亿元,重点支持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1] - 采用"农地+"融资模式,探索耕地修复、土地开发复垦及耕地质量治理工程,解决耕地流出和违规占用问题[1] - 2023年投放耕地治理与保护贷款1500万元,推动土地整治助"粮田变良田"[1]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针对耕地分布不均和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投放4.2亿元贷款支持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等工程建设[1] - 建成后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良田格局[1] - 智能农机和灌溉系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改变"望天收"困境为"稳产丰"新景[2] 金融服务优化措施 - 实施"客户满意百分百"计划,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全流程融资方案设计和贷后管理[3] - 简化线上办贷手续,提升效率,获地方政府高度评价[3] - 未来将持续加码高标准农田和土地综合整治领域信贷投入[3]
河南拉网式排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四级贯通守好中原粮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8 08:16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 - 河南省纪委监委发现盛湾镇旗杆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施工单位擅自替换材料并虚报预算的问题,已督促整改并对类似项目进行排查 [1] -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重点监督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管护利用等环节 [1] - 河南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耕地面积近八成,为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支撑 [1] 问题排查与整改 - 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2020年以来新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457个,立行立改330个 [2]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有关部门暗访调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建后管护情况,发现问题线索257个并限期整改 [2] - 新县纪委监委对669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全面排查,发现60个问题并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办 [2] 资金与廉政风险防控 - 洛阳市孟津区纪委监委对近三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回头看",梳理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工程验收等环节廉政风险点 [3] - 南乐县纪委监委通过线下审计和线上追踪资金流向,从严查处虚报工程量套取资金、截留挪用管护经费等行为 [3] - 周口市淮阳区纪委监委查处村党支部书记和机井管护员贪占机井电费问题,并督促整改农田水利设施 [3][4] 制度完善与长效机制 -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 [4] - 濮阳市纪委监委督促推进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建设,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区进行实时监测与精准分析 [4] - 渑池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项目立项、实施、竣工验收、设施管护、风险防控等全链条监管机制 [4]
麦收不弯腰 丰收有底气(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 小型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如今北斗导航系统已实现收割机田间精准作业[1] - 无人驾驶农机在示范田投入应用,农民可远程实时监控作业轨迹和面积[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4.5%提升至2022年62.4%[2]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 农业无人机、"虫脸识别"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田间管理[2] - 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智能植物工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新型农业设施普及[2] - 良种培育技术使单位土地产出显著提升,农民反馈"地还是那块地,产出大不一样"[2] 智慧农业发展挑战 - 智慧农业企业面临前期高投入和运营成本压力,存在融资障碍[2] - 农民数字素养不足,对新设备接受度和应用能力需提升[2] - 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系,鼓励农业科研与田间实践结合[2] 农业人才培育方向 - 重点培养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电商带头人等"新农人"群体[2] - "新农人"可带动传统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2] - 人才培育是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核心动力[2][3]
新品种新技术齐上阵 多地一片好“丰”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4 09:42
小麦收割进度与盐碱地治理 - 全国小麦收获进度已超过七成 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北部及陕西中部 新疆甘肃收割机数量逐步增多[1] - 东营区20.45万亩小麦进入收获季 目前已收割1万余亩 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11] - 金丰农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 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深挖排碱沟等措施 使土壤盐分从0.3%降至0.1% 实现小麦种植[5][7] - 该农场今年种植4300多亩小麦 预计亩产超1000斤 计划两年内实现小麦亩产1200斤 玉米1300斤 大豆300斤[5][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河北邯郸推广北斗导航智能播种机 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 千米误差仅两厘米[15][17] - 使用新型气吹高效射播机可使100亩地多种7亩 种植密度增加每亩1000株[15] - 种粮大户700多亩地5天完成播种 相比传统方式效率显著提升[13] - 邯郸玉米播种进度已超六成 结合水肥一体化和精准化控技术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17] 蔬菜产业升级与产销对接 - 罗甸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28.65万亩 累计上市56.29万吨 产值达17.9亿元[29] - 引进蔬菜嫁接苗新品种使亩产达2万斤以上 是普通品种的两倍 每月可采摘十多次[23] - 建成贵阳贵安保供蔬菜基地1800多亩 带动周边种植7500亩 设立27个销售网点和15家商超专柜[25][29] - 采用"订单+保单"模式 与163个村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 保障产销顺畅[27][29]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休眠模式+勿扰模式 绿色优储让粮食“冻龄”保鲜
河南日报· 2025-06-13 08:07
粮食仓储技术升级 - 公司采用低温存储技术保持粮食品质 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以抑制营养物质活动和病虫害 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1] - 公司运用在线监测和电子测温等高科技手段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稳定 特别是在6-8月高温季节 [1] - 公司采用环流熏蒸杀虫技术保护存储粮食免受虫害侵扰 [1] 智能化粮库管理 - 粮库配备100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电缆 实时监测粮仓和粮堆内的湿度温度 数据同步显示到线上平台 [2] - 公司实现从"人管粮"到"云管粮"的转变 提升储粮效率并实现科学储粮与绿色储粮双重目标 [2] - 新型制冷设备正在安装 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仓储技术水平 [3] 基础设施升级 - 公司拥有12个高大平房仓库 单个粮堆高度达6.95米 重量达8000吨 [1] - 河南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 包括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等技术 [2] - 省内新建或改造升级大批现代化高标准粮仓 包括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和楼房仓等类型 [2] 收储准备工作 - 公司于6月5日开仓收粮 已完成腾仓、清理和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3] - 公司统筹做好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