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icon
搜索文档
国债期货短线回调
宝城期货· 2025-05-29 2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今日国债期货均震荡回调,近期国债供给端集中发行且票面利率较高吸引稳健型资金,令国债期货价格承压,消息面财政部拟第三次续发行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致市场流动性短期趋紧,但中长期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国债期货下行空间有限,短期内国债期货上行与下行空间均有限,以震荡整理为主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新闻及相关图表 - 人民银行5月29日开展266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4%,当日有1545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1115亿元 [6] - 5月29日消息,财政部拟第三次续发行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10亿元,不进行甲类成员追加投标,票面利率1.88% [6]
中期借贷便利延续加量续作 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时报· 2025-05-23 09:42
央行MLF操作 - 5月23日央行开展5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本月到期1250亿元 实现净投放3750亿元 为连续第三个月加量续作且连续第二个月大额加量续作 [1] - 近3个月MLF超额续作情况:3月净投放630亿元(4500亿元操作) 4月净投放5000亿元(6000亿元操作) 叠加降准等措施保持流动性充裕 [1] - 5月降准释放1万亿元长期资金 MLF加量续作体现对实体经济支持 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相关 [1]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4月以来国内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5月7日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含降息降准) 全面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2] - MLF政策利率属性逐步淡化 去年7月起与LPR报价时间解绑 去年10月启动买断式逆回购 机构投标利率区间扩大 [2] - MLF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 与其他期限工具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 聚焦1年期流动性供给 [3] 流动性管理机制 - 央行流动性工具箱包含长期工具(降准 国债买卖) 中期工具(MLF 买断式逆回购 结构性工具) 短期工具(7天逆回购 隔夜正逆回购) [3] - 需结合月末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判断5月中期流动性整体投放情况 未来调控将更高效精准 兼顾多重目标 [3] - 近期央行每日开展大规模短期流动性操作 通过降准和MLF优化流动性期限结构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
权威专家: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体现
快讯· 2025-05-14 17:59
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 - 5月7日集中发布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并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 - 近年金融数据持续较好与央行政策设计密切相关推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并支持宏观经济实效 [1] - 央行货币政策实践思路一脉相承适度宽松效果将持续体现 [1] 央行政策执行与市场信任 - 央行政策发布、媒体对话及市场沟通均体现务实态度坚持说到做到原则市场认可央行信誉 [1] - 人民银行明确货币政策状态为支持性并出台实施有实效的政策举措 [1] - 市场信任基础将放大政策实际效果 [1]
面对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人民币汇率缘何延续韧性?业界:美元下跌预期叠加4月外汇储备环比大增,海外投机资本不敢贸然沽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21:55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1] - 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在降准降息后保持较高韧性 在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2251 离岸7.2203 分别较前日下跌52和108个基点[1] - 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稳定在1.64% 中美利差保持在-268个基点附近 未明显扩大[1] 人民币汇率表现 - 人民币延续"五一"假期强势行情 因全球机构对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担忧加剧 资金流向人民币等非美资产[2] - 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不到200个基点 低于以往降准降息后的波幅[3] - 降准降息预期已被市场充分消化 外汇市场反应平稳 大型机构操作主要盯住美元指数[3] 外汇储备变化 - 4月外汇储备环比增加410亿美元至32817亿美元 升幅1.27%[5] - 外汇储备增加主因美元指数从104.3回落至99.6 非美资产折算金额增加[6] - 外汇储备增长对海外投机资本形成威慑 部分空头选择平仓 按日借入离岸人民币头寸力度减小[6] 市场影响因素 - 美元指数从100.3回落至99.4 降低海外机构沽空人民币意愿[3] - 亚太货币整体强势 人民币汇率处于易涨难跌状态[7] - 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负相关性增强 未来美元指数走势将产生较大影响[7]
短期纯债基金一季报分析:增配信用债,规模下滑
国信证券· 2025-04-30 20: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纯债基金数量为358只,占全基金市场2.84%,发行热度较去年同期回落 [10][44] - 一季度末已披露一季报的短期纯债基金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0343亿元和9234亿元,较上季度末均回落,平均规模也环比回落 [11][44] - 一季度末整体法和平均法口径下短期纯债基金平均杠杆率均为1.12,较上季度末下降0.02 [17][44] - 2025年一季度短期纯债单季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5%,较上季度大幅回落 [23][44] - 一季度末大类资产配置中债券资产占97.4%,较上季度末回升0.8%,买入返售资产、银行存款等其他资产占比与上季度末变化较小 [28][44] - 一季度末短期纯债基金主要持仓债券为利率债、金融债和企业发行的债券,分别占债券总资产的13.0%、15.3%和67.6%,企业债和利率债配置占比上升,其他券种占比大多小幅下降 [30][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一季度短期纯债基金基本情况 债基个数 - 截止2025年一季度末,发行在外的短期纯债基金共358只,占全基金市场2.84% [10] - 一季度共发行4只短期纯债基金,与去年同期比有所回落 [10] 债基规模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披露一季报的短期纯债基金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0343亿元和9234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减少2480亿元和2011亿元 [11] - 截止2025年一季度末,平均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31亿元和27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回落7.8亿元和6.4亿元 [11] - 已公布业绩的337只老短期纯债基金中,一季度有61只实现净资产规模正增长,276只净资产下滑,其中浦银安盛双月鑫60天滚动持有净资产增加45.2亿元 [11] 杠杆率 - 2025年一季度末,整体法和平均法口径下短期纯债基金平均杠杆率均为1.12,较上季度末均下降0.02 [17] 净值增长率 - 2025年一季度债券市场调整,利率上行,1月上旬起流动性收紧,资金价格走高,短端和长端债券利率上行;春节后资金面维持均衡偏紧;3月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预期修正,债券市场利率快速上行至短期高点,随后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3月下旬流动性转松,债市小幅反弹 [20] - 一季度经济增长实现“开门红”,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4%,持平2024年四季度高点,高于全年GDP增速目标值5.0% [21] - 一季度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不变,提到“降准降息”需择机 [21] - 2025年一季度短期纯债单季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5%,较上季度大幅回落 [23] - 披露业绩的337只基金中,276只基金净值增长率为正,占比82.0%,占比较上季度有所下降,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主要分布在(-1,0)和(0,1]之间,占比分别为17.4%和82.0% [23] 2025年一季度短期纯债基金资产配置 大类资产配置 - 截止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纯债基金总资产为10343亿元,其中债券资产10075亿元,银行存款75亿元,买入返售资产133亿元,其他资产61亿元,债券资产较上季度大幅减少2314亿元,银行存款、买入返售资产和其他资产分别减少48亿元、57亿元和62亿元 [28] - 一季度债券资产占比97.4%,较上季度回升0.8%;买入返售资产占1.3%,较上季度回落0.2%;银行存款和其他资产分别占总资产的0.7%和0.6%,占比分别较上季度变化-0.2%和-0.4% [28] 券种配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纯债基金主要持仓债券类型为利率债、金融债和企业发行的债券,分别占债券总资产的13.0%、15.3%和67.6%,同业存单、资产支持证券和其他债券分别占总资产的3.4%、0.3%和0.3% [30] - 相较于上季度末,利率债、金融债和企业发行的债券占债券资产的比重分别变化0.4%、-0.9%和1.2%,同业存单和其他债券占比分别变化-0.6%和-0.1%,资产支持证券占比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30] - 截止2025年一季度末,持仓占比较高的细分券种包括中票、短融、金融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分别占债券资产34.2%、25.3%、15.3%、11.5%,企业债、同业存单、国债、资产支持证券、地方政府债和其他债券分别占比8.1%、3.4%、1.4%、0.3%、0.1%和0.3% [35] - 相比上季度末,中票、短融、金融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占债券资产的比重分别变化-0.1%、2.0%、-0.9%和0.2%,企业债、同业存单、国债、资产支持证券、地方政府债和其他债券分别变动-0.7%、-0.6%、0.1%、0.0%、0.1%和-0.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