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

搜索文档
欧洲汽车巨头抱团补“软肋” 开源联盟能否挽救转型之困?
经济观察网· 2025-07-17 23:22
欧洲汽车软件联盟S-CORE成立 - 大众、宝马、奔驰等11家欧洲汽车巨头联合签署协议,基于开源模式共建汽车软件平台"S-CORE",旨在构建开放的软件核心架构,开发通用性非差异化车辆软件,打造独立开放的汽车软件生态系统 [2] - 联盟计划2026年发布量产适用软件架构,2030年实现整车级开源软件集成,加速欧洲软件定义汽车(SDV)转型进程 [2] - 合作模式突破传统"标准先行"方式,采用"代码优先"策略,成员企业直接贡献可运行软件模块,目标降低30%基础软件开发成本 [3][5] S-CORE项目特点 - 定位为"中间件",介于操作系统与应用层之间,通过开发核心中间件简化流程,智能驾驶等功能由各品牌差异化定制 [5] - 采用"代码优先"和"安全第一"两大核心策略,成员直接协作提交源代码,代码推动规范演进而非传统规范先行模式 [5] - 开发符合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的开源软件认证流程,兼容现有行业标准以应对"标准碎片化"问题 [6] 欧洲汽车业软件困境 - 欧洲车企在软件算法、人工智能等领域落后于美国特斯拉、Waymo等企业,也逊色于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车联网方面的优势 [7] - 大众旗下Cariad软件公司五年数百亿投资仍陷困境,导致多个品牌电动车计划延宕,奔驰、Stellantis等也出现软件问题导致新车推迟 [7] - 车企和供应商对基础软件模块重复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多个软件合作组织导致标准碎片化,软硬件协同效率低下 [7]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已在中美车企主导下开启,欧洲面临掉队危机,数字服务和软件收入占比目标(大众60%、奔驰80%)未能持续 [8] - 欧洲此前已有AUTOSAR和COVESA两个软件开发联盟,新联盟中多家企业是这两个联盟的核心成员 [8] - 中国汽车业软件开源趋势加快,理想、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实现技术平台开源,华为鸿蒙座舱已有十余家车企接入 [13] 联盟发展挑战 - 合作效率存在不确定性,欧洲软件问题根源复杂,涉及硬件路径依赖、人才短缺等多方面因素 [10] - 开源思路从安全标准切入可能增加软件复杂度和成本,导致创新减缓并限制技术路径多元化 [10] - 开发节奏面临时间窗口压力,2026-2030年计划期间中美竞争对手产品可能迭代两代拉开差距 [10][11] 中国市场影响 - 欧洲软件联盟成果进入中国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取决于技术进度、生态需求及法规等因素 [11] - 德国车企已在中国进行独立软件生态布局,大众与地平线、小鹏合作,奥迪搭载华为系统 [12] - 中国市场成熟的软件生态和需求促使跨国车企以快于欧洲的速度建立"中国版"软实力 [12]
德企展示乘用车底盘新技术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40
行业趋势 - 电动汽车、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互联执行器在底盘功能中的应用[1]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现实,新型中央控制器或域控制器整合制动、转向和减震等关键底盘功能[1] - 线控技术产业化加速,制动和转向系统无需机械连接即可运行[1] 公司技术展示 - 采埃孚在2025年底盘技术日上通过测试车辆和量产车型展示新底盘技术,包括蔚来ET9车型的线控转向系统[1] - 蔚来ET9成为中国市场首款量产搭载采埃孚全线控转向系统的汽车[1] 技术解决方案 - 采埃孚推出线控X-by-wire技术、线控制动解决方案、主动和半主动减震系统[2] - cubiX软件平台通过统一控制逻辑协调纵向、横向和垂直动力学组件,缩短开发时间[2] - 下一代智能底盘传感器测量三维加速度,数据用于解锁新功能并实时监控底盘组件状况[2] - 车辆云连接传输数据并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满足全新驾驶功能需求[2]
赛力斯新品上市半年净利最高预增97% 新能源车销量降14.4%仅完成目标45%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0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亿到32亿元,同比上升66.20%到96.98% [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净利润为22.3亿到27.3亿元,同比上升55.13%到89.92%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91.47亿元,同比下降27.91%,但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240.6% [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净利润59.46亿元,同比增长342.72% [6] 销量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整体销量19.86万辆,同比下降15.7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7.21万辆,同比下降14.35% [1][4] - 2025年一季度销量6.84万辆,同比下降40.1%,二季度销量明显回升 [2][4] - 4-6月销量分别为3.57万、4.42万、5.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4%、14.3%、2.39% [4] - 2024年全年销量49.7万辆,同比增长96.98%,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 [6] 产品与产能 - 2025款问界M9和M8分别于3月和4月上市,预售价47.8万元和36.8万元起 [3] - 2025年上半年问界M9累计销量6.25万辆,同比增长6.28% [4] - 目前三座工厂总设计年产能60万辆,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59.1% [10][11] - 2024年1-9月龙盛新能源工厂产能利用率达98.93% [9] 战略目标 - 2025年目标营业收入896.05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37.95万辆,上半年完成销量目标45.35% [1][7][8] - 2024年目标营业收入716.84亿元,实际完成202.52%,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30.36万辆,实际完成141% [6] - 计划三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百万量级目标 [9] - 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引入9家战略投资者,获得50亿元增资,注册资本增至106.37亿元 [11]
采访小米汽车,我们准备了这些问题
乱翻书· 2025-07-13 12:24
从手机到汽车的设计进化 - 小米汽车设计语言从手机时代的极简理性(黑白灰)转变为汽车领域的感性高饱和色彩(海湾蓝、霞光紫、宝石绿),用户群体从男性极客扩展到女性审美 [6] - 初版"Mi Look"放大到汽车的方案因"没有情感、没有购买欲"被推翻,最终选择经典跑车路线,车身比例强调1 45米超低高度 [6] - 设计决策机制将用户直觉置于优先,如"霞光紫"在四次调研中高居榜首,成为最受欢迎付费颜色 [6] - 产品定义从功能性价比转向情感价值,车身曲面语言和色彩选择受女性用户比例影响 [6][7] 非典型设计师的任命背景 - 李田原35岁被雷军任命为设计负责人,打破行业从欧洲挖资深设计师的惯例 [8] - 其背景包括主导宝马iX和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设计,开创"原石切割"风格替代传统"火焰车身" [10] - 雷军的用人逻辑是寻找能长期陪伴公司成长的设计师,类比奔驰/宝马等品牌"铁打的设计总监"模式 [9] 小米汽车设计哲学 - SU7与YU7坚持设计DNA延续性,如"每一根线一一对应",同时为SUV品类重做下车体骨骼 [12] - 内饰核心是"接口"和"扩展性",借鉴消费电子思维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硬件适配 [12] - 反行业潮流采用长车头设计,认为比例是美的基础,追求"形似神不似"的家族化表达 [11][12] - 设计关键词为"直觉",保留更多机械按键和传统互动方式以匹配用户习惯 [12] 中国设计话语权突破 - 中国电动车市场领先性带来设计优势,如文化基因、技术积累和本土市场理解 [36] - 行业存在"迷信洋设计师"现象,但本土设计师差距主要在缺乏验证过的设计方法论而非创意能力 [35] - 小米成功可能推动汽车设计语言从"德语/英语主导"转向融入中文思维 [37] - 高校合作旨在培养"全栈型设计师",解决国内设计人才流程断层的痛点 [39] 行业现象级产品影响 - SU7/YU7改变14亿人口大国对汽车的认知,从工具属性转向情感载体,类比福特野马1964年的文化影响 [3][4] - 科技公司跨界造车带来新视角:消费电子3-5年迭代周期与汽车10年耐用性需平衡 [31] - 设计目标不仅是满足功能需求(I Need),更创造用户渴望(I Want/I Desire)的情感价值 [3][6]
MCU,巨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3 11:25
新型嵌入式存储技术推动MCU行业变革 - 2025年头部MCU厂商(ST、恩智浦、瑞萨等)密集发布搭载PCM、MRAM等新型存储的汽车MCU产品,标志着技术格局从传统嵌入式Flash向多元化演进[1] - 新型存储技术已从尝试阶段跃升为战略布局,开始对MCU生态产生深远影响[1] 主要厂商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ST的PCM技术 - 采用相变存储器(PCM)技术,基于锗锑碲合金的相变特性实现数据存储,具有低电压操作、高密度优势[5] - 2025年4月推出Stellar P/G系列MCU,搭载xMemory技术,采用FD-SOI工艺,面向软件定义汽车和电动化平台[6] - PCM技术可简化供应链,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速度[7][9] 恩智浦与瑞萨的MRAM方案 - 恩智浦2025年3月推出S32K5系列,采用16nm FinFET工艺,内置MRAM,写入速度比传统闪存快15倍以上[10] - 瑞萨2025年7月发布RA8P1系列,采用22nm工艺,配备1MB MRAM,支持AI语音和多模态输入[11][13] 台积电的存储技术布局 - 同时推进MRAM和RRAM技术路线,计划导入22nm至5nm节点[15] - RRAM已在40nm-22nm实现量产,12nm进入流片阶段;MRAM在22nm量产,16nm准备中[15][16] - 2025年在慕尼黑设立欧洲设计中心,重点研发汽车MRAM应用[16] 技术演进趋势 - MCU工艺从传统40nm向16nm/12nm等先进节点发展,集成度提升[2] - 新型存储解决传统Flash在密度、速度、功耗方面的瓶颈,适应软件定义汽车需求[3] - 存储计算一体化趋势明显,MRAM/PCM可减少数据搬运,提升AI推理等场景效率[19][2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MCU正从"控制器件"向"汽车大脑/边缘算力中枢"转型[2][23] - 存储技术成为MCU架构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从"可用"向"可扩展"演进[23] - 技术升级涉及全产业链协同,目前由国际头部厂商主导[23]
问界M9发力,赛力斯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超三分之二
观察者网· 2025-07-12 18:28
业绩预增 - 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亿—32亿元,同比增长66 2%—96 98% [1] - 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 3亿—27 3亿元,同比增长55 13%—89 92% [1] 业绩增长原因 - 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路线,丰富产品布局 [3] - 第二季度新产品上市推动销量较第一季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增强 [3] - 问界M9累计销量达6 25万辆,同比增长6 28%,该车型售价50万元左右,单车利润较高 [3] - 问界M8于4月上市,第二季度累计销量达3 52万辆 [5] 销量情况 - 上半年累计销售汽车19 86万辆,同比下降15 77%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 21万辆,同比下降14 35% [3] - 赛力斯汽车销售15 22万辆,同比下降16 63% [3] - 其他车型销售2 65万辆,同比下降23 98% [3] 资本运作 - 公司4月向港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 [5] - 6月引入多家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对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现金增资50亿元 [5]
解码上汽集团上半年“六连涨”:自主引领、多维创新
贝壳财经· 2025-07-11 09:48
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终端零售交付2207万辆,保持行业领先 [1] -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生态整合重构产业话语权、全球化布局开拓新增长曲线,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1] 自主品牌表现 - 荣威D7 DMH凭借2200公里超长续航和249L/百公里超低油耗,重新定义10-15万元混动车型标准,首月订单突破15万辆 [3] - 名爵品牌2年内计划推出13款新车,2025年6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涨441% [5] - 智己品牌L6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年6月终端交付超6000辆 [5] - 自主品牌占比攀升至635%,形成覆盖全消费层级的产品矩阵 [6] 生态协同战略 - 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板块,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协同,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11% [9] - 与华为、地平线合作实现高速NOA、城区记忆行车等智驾功能 [9] - 与OPPO合作开发"车手互联"座舱技术,支持三大手机系统,市场覆盖率超90%,语音识别率近100% [10] 全球化布局 - 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600万辆,连续8年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11] - 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满足欧盟碳排放法规 [13] - MG品牌全球销量突破500万辆,在20多国销量前十,未来3年计划推出17款海外新车 [14] - 已形成1个"二十万辆"级(欧洲)和5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11]
上市公司动态 | 科大讯飞预计上半年亏损减半,赛力斯上半年净利预增66%-97%,药明康德预计上半年净利增四成
搜狐财经· 2025-07-10 23:46
科大讯飞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毛利同比增长15%-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5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7%-34% [1] - 上半年毛利增长超6亿元,销售回款总额约103亿元,同比增长约1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超7亿元(约50%) [1]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约20%,TO C业务快速增长,AI学习机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及天猫"618"销售额榜首,半年度收入翻番 [2] - "讯飞星火"大模型开发者逾152万家,X1(70B)模型在参数小一个数量级下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3] 赛力斯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增长66.20%-96.98%,扣非净利润22.30-27.30亿元,同比增长55.13%-89.92% [4] - 二季度新产品上市推动销量大幅增长,软件定义汽车战略成效显著 [4] 药明康德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207.99亿元(+20.6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44.43%),扣非净利润约55.82亿元(+26.47%) [5] - 出售WuXiXDC Cayman Inc股票收益约32.1亿元,推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92%至85.61亿元 [5][6] - CRDMO业务模式持续优化,新产能建设与生产效率提升驱动增长 [6] 中国重工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238.08% [7] - 民船交付量大幅增加,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 [7] 四川长虹业绩分化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9-5.71亿元(+56.53%-103.59%),但扣非净利润1.38-1.82亿元(-2.17%-25.82%) [8] - 非经常性损益来自华丰科技公允价值增加,房地产业务毛利收窄,家电业务海外受冲突及关税影响 [8] 中国船舶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98.25%-119.49%),扣非净利润26.35-29.35亿元(+119.89%-144.93%) [10] - 民品船舶交付价格提升,手持订单结构优化,联营企业业绩改善 [10] 沪电股份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5-17.5亿元(+44.63%-53.40%),扣非净利润16.1-17.1亿元(+44.85%-53.85%) [12][13] - AI服务器及高速运算需求推动PCB业务增长 [12] 东阳光战略转型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83-6.63亿元(+157.48%-192.81%) [28] - 布局智算中心液冷及人形机器人,合资公司已实现营收 [28] 三美股份行业红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48-10.42亿元(+146.97%-171.67%) [30] - HCFCs配额削减、HFCs需求增长推高氟制冷剂价格 [30] 其他公司动态 - 超颖电子主板IPO过会,募资6.60亿元 [14] - 国星光电拟定增募资9.81亿元投向Mini/Micro LED项目 [15] - 江丰电子拟定增19.5亿元用于集成电路设备及靶材项目 [16] - 秦安股份拟收购亦高光电99%股权切入真空镀膜领域 [17] - 飞荣达AI服务器散热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净利润预增103.95%-123.69% [24][25] - 仕佳光子拟收购福可喜玛82.3810%股权完善MT插芯产业链 [26] - 沃尔核材通信线缆及新能源车产品驱动净利润增长30%-40% [29]
赛力斯:2025年半年度净利预增66.20%-96.98%
快讯· 2025-07-10 18:23
业绩预增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 00亿元到32 00亿元,同比增长66 20%到96 98%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 30亿元到27 30亿元,同比增长55 13%到89 92% [1] 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定义市场的策略 [1] - 新产品上市带动销量增长 [1] - 盈利能力增强,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1]
欧洲汽车“软”实力有救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16:33
欧洲汽车软件联盟成立 - 大众、宝马、奔驰等11家欧洲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共享汽车软件平台,目标是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重新掌握数字化架构定义权 [3] - 联盟成员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法雷奥等零部件供应商及易特驰、Qorix、Vector等软件供应商 [3] - 计划2026年前交付核心软件栈,2030年开始批量生产基于该软件栈的车辆 [3] 联盟主导与架构 - 联盟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起,目前成员以德国企业为主,包括大众、宝马、奔驰、博世等 [4] - 正在与法国汽车协会(PFA)洽谈,希望吸纳更多成员 [5] - 将打造共享、开源的核心软件栈,采用"代码优先"策略,提供可执行软件模块 [6]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 - 软件正成为汽车性能差异化的关键,未来可能成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7] - 软件可实现智能座舱、电子产品联动、手机互联等功能,通过更新为车辆添加新功能 [5] - AI技术深度融合将促使汽车行业重新洗牌 [7] 欧洲车企软件困境 - 大众CARIAD软件公司2024年运营亏损24亿欧元,累计亏损超58亿欧元,裁员1600人(占30%) [7] - CARIAD开发滞后导致奥迪、保时捷等多款电动车型推迟发布,SSP平台首款车Trinity可能推迟至2030年 [8] - 奔驰MB.OS架构首款车型CLA推迟4个月投产,Stellantis雪铁龙e-C3、沃尔沃EX90等车型均因软件问题推迟上市 [9] 欧洲软件短板原因 - 硬件主导的产业惯性导致软件价值未被系统性重视 [10] - 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限制软件一体化,阻碍OTA迭代 [10] - 软件人才短缺,组织架构难适配敏捷开发,欧洲缺乏互联网软件巨头支撑生态 [11] 应对措施与合作 - 欧洲车企纷纷与中国企业合作,如大众与小鹏、地平线、亿咖通合作,奔驰扩建中国软件团队 [12] - 福特CEO指出中国软件技术领先,欧洲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可能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