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定义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赛力斯Q3营收同比增长15.75%,净利润下降1.74%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10-30 19:16
赛力斯Q3营收同比增长15.75%,但净利润出现小幅回落。年初至今,赛力斯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净利润实现了超过30%的稳健增长,财报将此归功 于"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导向,丰富产品布局",从而带来了毛利率的增加。 30日,赛力斯发布2025Q3财报: | 项目 | 本报告期 | 本报告期 | | 年初至报告期 末比上年同期 | | --- | --- | --- | --- | --- | | | | 比上年同 | 年初至报告期末 | | | | | 期增减变 | | 增减变动幅度 | | | | 动幅度(%) | | (%) | | 营业收入 | 48.132.697.948. | 15.75 | 110,534,420,761 | 3.67 | | | 00 | | .80 | | | 利润总额 | 2,974,302,175.9 | 31.29 | 6.699.093.729.9 | 68.97 | | | 2 | | 6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 2,371.465,278.7 | -1.74 | 5,312,355,494.8 | 31.56 | | 利润 ...
赛力斯前三季净利润53.12亿元 将成为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
格隆汇· 2025-10-30 18:21
问界产品矩阵完善 问界M9创50万级车型交付新纪录 (原标题:赛力斯前三季净利润53.12亿元 将成为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 10月30日,赛力斯发布2025年三季报。报告显示,赛力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今年1-9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04,629 辆。 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 级车型交付新纪录;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级销量冠军;全新问界M7上市 36天交付突破2万辆,成为现象级热销车型。 根据杰兰路《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显示,问界品牌荣膺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 信心指数第一名,问界M9以85.2分位列新能源车型净推荐值NPS总榜第一名。 技术创新驱动 行业迎来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已于10月27日开启港股招股,计划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将成为 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动能。 今年以来,问界加速产品迭代 ...
宝马加入“开源创新发展推进中心”,持续深入本土合作2.0战略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16:56
战略举措 - 公司正式加入“开源创新发展推进中心”,成为该中心首个外资车企成员 [1] - 此举标志着公司持续深入本土合作2.0战略,加速本土智能化与数字化研发体系布局 [1] - 公司将在华全面升级软件研发、智能驾驶和数字生态,特别是随着2026年国产新世代车型的到来 [3] 合作平台与行业意义 - “开源创新发展推进中心”是由中国信通院承办的国家级开源协同创新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 [3] - 公司加入该平台意味着其在中国全面进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新篇章 [3] - 公司加入能将软件领域20余年的技术积淀与行业共享,助力行业发展 [3] 研发能力与布局 - 公司是在中国最早开展全栈软件研发的外资车企之一,深耕中国市场20年 [5] - 公司在华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体系,拥有四大研发创新基地和三家软件公司 [5] - 研发体系覆盖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地,构建了全栈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体系 [5] 高层观点与未来方向 - 公司高层表示中国在数字化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生态构建上展现出非凡活力,公司将充分利用中国的创新实力 [6] - 基于开源系统的软件开发被视为提升效率与速度的关键,并将决定市场竞争力 [6] - 公司未来将聚焦开发具有品牌特色的独特功能,并整合最优的数字生态系统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 [6]
200亿科技公司 向AI全面跃迁!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01:18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品牌战略正式升级为“SEEWAY AI”,标志着从“地图人”、“汽车人”向“AI人”的跃迁 [2] - AI被视为驱动汽车从“功能载体”进化为“有情感的移动智能体”的核心力量,其本质是重构产品逻辑,从实现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 [5] -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安全底线正从成本负担转变为全球市场准入资格,并进一步从成本项转变为价值项 [7] AI新基建架构 - 公司的AI新基建架构由三大核心层构成:数据合规层、数据增强层和AI训练层 [5] - 在数据增强层,通过自研40余条标注产线和20多个内容识别模型,实现了90%的数据处理自动化 [5] - AI训练层提供覆盖仿真测试到模型迭代的全链条工具链,以真实场景数据为算法优化提供持续燃料,支持闭环优化 [5] 资本运作与业务布局 - 公司拟以现金及资产形式投资鉴智开曼,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39.1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鉴智开曼将成为公司旗下智驾业务平台 [8]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20多家主流车企和100多个定点车型 [8] - 参股公司四维智联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港股IPO申请,公司拥有其45.32%的表决权 [9] 未来发展预期 - 公司预计到2027年将看到财务数据的直线上升 [2] - 投资布局的相关子公司中,六分科技和四维智联发展最快,六分科技的场景化已经打开,并与智元机器人进行战略合作 [10] - 鉴智开曼已有IPO时间表,若四维智联和鉴智开曼顺利上市,资本市场将形成“四维图新”系资本版图 [8][9]
四维图新正从“汽车人”跃迁至“AI人”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00:18
品牌战略升级 - 公司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 AI”,标志着从“地图人”、“汽车人”向“AI人”的跃迁 [1][3] - AI被视为驱动汽车从“功能载体”进化为“有情感的移动智能体”的核心力量,其本质是重构产品逻辑,从实现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 [5] AI新基建架构 - AI新基建架构由三大核心层构成:数据合规层依托甲级测绘资质解决地理信息脱敏、隐私保护及国家安全问题;数据增强层通过自研40余条标注产线和20多个内容识别模型,将90%的数据处理自动化;AI训练层提供覆盖仿真测试到模型迭代的全链条工具链 [5] - 通过AI新基建连接海量地图数据资源、量产经验、众源信息及车路云基础设施,以真实场景数据推动舱驾地图等核心产品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 [5] 安全与合规趋势 -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安全底线从成本负担转变为全球市场准入资格,安全合规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入场券并从成本项转变为价值项 [7] 资本运作与投资布局 - 公司拟以现金及资产形式投资鉴智开曼,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39.1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非控股股东,“新鉴智”将成为旗下智驾业务平台 [7][8]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20多家主流车企和100多个定点车型 [8] - 参股公司四维智联已于6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港股IPO申请,公司拥有其45.32%的表决权;若四维智联和鉴智开曼顺利上市,将形成“四维图新”系资本版图 [8][9] - 投资布局中发展最快的子公司是六分科技和四维智联,六分科技场景化已打开并与智元机器人战略合作 [9]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预计2027年将看到财务数据的直线上升 [1] - 公司最新股价报收9.23元/股,市值为219亿元 [9]
200亿科技公司,向AI全面跃迁!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00:06
战略升级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宣布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 AI",标志着从"地图人"、"汽车人"向"AI人"的跃迁[2][5] - AI被视为驱动汽车从"功能载体"进化为"有情感的移动智能体"的核心力量,其本质是重构产品逻辑,从实现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7] - 公司构建了由数据合规层、数据增强层和AI训练层三大核心层构成的AI新基建架构[7] - 在数据增强层,通过自研40余条标注产线和20多个内容识别模型,实现了90%的数据处理脏活累活自动化[7] 资本布局 - 公司拟投资鉴智开曼,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39.1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11]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20多家主流车企和100多个定点车型[11] - 参股公司四维智联已于2024年6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港股IPO申请,公司拥有其45.32%的表决权[12] - 若鉴智开曼和四维智联顺利上市,资本市场将形成"四维图新"系资本版图[2][12] 财务展望与市场表现 - 公司管理层预计2027年将看到财务数据的直线上升[2] - 截至2024年9月23日,公司股价报收9.23元/股,最新市值为219亿元[13]
NXP(NXPI)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21:02
NXP Semiconductors (NasdaqGS:NXPI)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28, 2025 08: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Jeff Palmer - SVP of Investor RelationsRafael Sotomayor - President and CEOKurt Sievers - Executive Director and AdvisorBill Betz - CFO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Tom O'Malley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Vivek Arya - Senior Equity Research AnalystWilliam Stein - Senior Equity Research AnalystChris Caso - Senior Equity AnalystFrançois Bouvignies - Equity AnalystJoshua Buchalter - Senior Equity Research Anal ...
奔驰开启最大规模裁员,中国市场从“增长极”变“修罗场”?
36氪· 2025-10-28 09:55
裁员计划与成本削减 - 公司正在实施其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目标是通过自愿离职等方式使约3万名员工离职,约占全球间接岗位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 [1] - 裁员计划采用高补偿自愿退出策略,补偿金额与职级工龄挂钩,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补偿 [2] - 该计划自2025年4月启动,目标在2027年前通过裁员外包等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成本,其中生产和固定成本各削减10% [2] - 公司强调调整不出现因运营原因导致的裁员,并延长德国地区就业保障承诺至2034年底 [4] 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下滑12%,环比下降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下降9% [4] - 在中国市场增长已近乎停滞,面临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的强势挤压 [4] - 电动车销量占比不足20%,EQS等旗舰电动车型因车机系统卡顿、充电效率低、智能化体验落后而饱受诟病 [5] - 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豹、蔚来ET5等车型在性能、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全面超越公司EQ系列 [5]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公司每名员工年均薪酬及福利支出超过12万欧元,远高于中国新势力车企平均水平 [5] - 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12.3%下滑至2024年的8.7%,电动车业务至今未能实现盈利 [6] - 作为百年德国企业,公司长期依赖高成本、高溢价、高利润的运营模式,庞大研发体系和管理层级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5] 技术转型与产品规划 - 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核心领域已明显掉队,MBUX系统更新缓慢,OTA升级频率远不及新势力品牌 [7] - L3级自动驾驶系统Drive Pilot仅限于特定高速公路场景且硬件成本极高,自研操作系统MB.OS多次推迟上线 [9]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为纯电车型,并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5][9]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中国市场曾是公司全球增长最大引擎,2020年在华销量近78万辆,占全球总量近三分之一 [9] - 为应对本土化需求,公司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由北京奔驰主导研发 [9] - 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正在瓦解公司的品牌护城河,比亚迪仰望U8、蔚来ET9等车型在配置、智能化、服务体验上建立新标准 [10]
重磅|刚刚,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生一件大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7 07:07
铃轩奖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铃轩奖)线下终审会于2025年10月25日在苏州成功举行[4] - 29位来自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包括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吉利、奇瑞、蔚来、小鹏、理想等)的采购和研发骨干作为评委代表参与评审[6] - 本届铃轩奖共有101家企业的127个案例进入终审,分为量产类和前瞻类两大类别[10] - 终审会采用分组讨论和投票机制,从技术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等维度评选出金奖和全场大奖候选名单[10] - 颁奖盛典计划于2025年12月5日至6日在苏州举行的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期间举办[10] 铃轩奖历史与使命 - 铃轩奖于2016年创立,旨在填补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专业评选的空白[14][17] - 奖项承载三大核心使命:发掘成本优先的新供应链以助力整车企业降本增效;发掘逆全球化时代的高科技本土供应链力量以保障产业链安全;发掘电动智能网联化时代的供应链新势力以推动产业转型[17] - 历经十年发展,铃轩奖已累计评选出600余项标杆案例,成为连接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的重要价值桥梁[20] - 奖项评审团名誉主席邵奇惠指出,铃轩奖专注于汽车产业的战略和基础工作,不随波逐流[17] 评审机制与流程 - 铃轩奖申报案例分为前瞻类和量产类,涵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热管理系统、车用软件、车用芯片、智能驾驶、座舱系统、轻量化与新材料、智能装备与工艺等10大类别[19] - 自上一届起,终审升级为沉浸式Workshop模式,评委按类别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内部研讨和公开阐述[25][27] - 评审结果结合初审成绩和终审投票,决出金奖和优秀奖;全场大奖由颁奖典礼现场投票产生[28] - 铃轩奖评委库实行年度动态调整,确保评审视角贴近产业实践[29] - 评审过程强调开放交流,打破了不同车企间的信息壁垒和研发与采购的职能隔阂[36] 行业趋势洞察 - 第十届铃轩奖终审案例数据显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用软件、车用芯片四大领域合计占比达58%,前瞻类技术案例占比高达61%,印证了“软件定义汽车”的产业转向[38] - 评审提炼出四大核心趋势:智能化下半场“软件定义汽车”特征鲜明;新兴企业成为供应链破局新动能;成本、安全、出海“硬需求”向体系化升级;“情绪价值”开辟用户体验新维度[39] - 评审高频词包括“成本控制”、“情绪价值”、“安全保障”、“出海适配能力”,反映行业迫切需求[41] - 成本控制成为量产产品评审的首要标尺,关键在于架构级集成以兼顾降本和智能化需求[43][45] - 新兴企业案例占比超20%,在智能座舱、AI交互系统等细分领域展现突破性技术[48] 平台价值与行业影响 - 铃轩奖终审会超越单纯评选,成为主机厂、行业专家和零部件企业深度交流的核心平台[30] - 评委代表评价平台具有开放性和非功利性,提供难得的行业洞察和技术交流机会[32][33][34] - 铃轩奖评审团主席贾可博士强调,企业需通过开放、交流、合作在全球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23] - 奖项通过持续的价值输出锚定行业方向,推动中国汽车供应链的自我审视和协同进化[50]
充不上电怪插枪不够快?金标大众的车主崩溃了
36氪· 2025-10-24 18:15
公司与产品背景 - 大众安徽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第一家控股75%的合资新能源车企,被视为其战略桥头堡 [2] - “与众”品牌是大众安徽志在高端、主打智能化的全新品牌序列,采用金色LOGO,被称为“金标大众” [4] - 与众06被赋予“排头兵”和“尖刀”的使命,旨在证明公司“更懂中国”和“技术过硬” [4] - 该车型自4月上市至今累计销量约4200辆,峰值月销未超过1100辆,处于市场边缘位置 [26] 充电问题表现 - 多位车主遭遇在第三方公共快充桩上充电成功率极低的问题,过程“像开盲盒” [1] - 具体问题包括插枪后充电失败指示灯变红、充电一小会儿就暂停,甚至有车主在提车次日即遇难题 [1] - 售后人员提供的临时解决方案是建议车主在特定品牌充电桩充电并使用“快速插枪法” [10] 技术问题根源分析 - 充电失败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一个软件“时序Bug”,涉及车与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协议握手阶段 [11][18] - 国标要求部分报文在0.25秒内响应,但不同充电桩运营商可能将超时设置得更短,如0.1秒或0.2秒 [13][18] - 车辆BMS系统若按国标最大0.25秒设计,在面对更短超时设置的充电桩时,会成为“慢性子”,导致桩端提前报错 [18] - “快速插枪”的解决方案暗示系统缺乏“去抖动”逻辑,在物理信号抖动期内就进行了采样并误判为无效连接 [19][20][21] - 官方承诺通过OTA更新解决问题,侧面印证了问题是软件层面而非硬件故障 [21] 行业对比与深层问题 - 中国本土车企如问界、小鹏和比亚迪通过海量实地测试确保BMS能兼容各种充电桩的“方言”,实现“随处可充” [10] - 中国新能源市场已进入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军备竞赛”阶段,而与众06却在最基础的充电兼容性上翻车 [23] - 事件暴露出老牌合资车企在研发流程、测试标准和市场反应速度上已落后于本土品牌 [26][28] - 本土团队可能在收到反馈当天即现场实测,一周内拿出方案并快速OTA推送,体现了更高的敏捷性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