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政策
搜索文档
四季度:政策对冲会重现吗?
国金证券· 2025-10-12 19:09
四季度财政政策展望 - 四季度历来是财政政策集中发力的高频窗口,财政支出节奏和强度通常在这一阶段明显上行[2] - 前三季度GDP增速与年度目标的缺口越大,四季度财政加码对冲的概率越高[2] - 2025年三季度GDP增速预计为4.9%,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或达5.2%,高于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10] - 四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约4.6%即可实现全年目标,大规模逆周期政策出台概率下降[10] 政策工具与执行节奏 - 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三季度末设立,预计可撬动地方配套投资带来万亿左右的乘数效应[3][11] - 四季度将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财政支出提供增量资金来源[3][11] - 政策更可能以巩固经济基本盘为主,而非推出大规模增量刺激措施[11] 短期市场驱动因素 - 市场微观情绪指标已持续下行至近两年低位(低于30%分位),利空定价较为充分[4][14] - 中美贸易摩擦再生变数推动避险情绪升温,利率出现修复行情[4][14] - 事件驱动下的风险偏好波动稳定性有限,修复行情可能被打断[4][14] - 贸易摩擦及衍生的宽松预期可能拉长反弹窗口,或挑战10年期国债利率1.7%一线[18] 债市交易表现 - 9月28日至10月11日期间央行逆回购合计净回笼资金13304亿[20][21] - 资金利率中枢下移,DR001、DR007、DR014分别下行8.7bp、5.3bp、11.3bp至1.33%、1.48%、1.54%[2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6bp至1.82%,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bp至1.37%,期限利差收窄至45bp[23] - 公募基金久期中位值下降0.02至2.69年,处于过去三年32%分位[27] 宏观经济指标信号 - 利率十大同步指标中7/10释放"利好"信号,较上周变化包括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和PMI新出口订单趋势值发出"利空"信号[30][31] - 具体指标显示:企业中长贷余额增速为7.9%(前值8.0%),建材综合指数为113.0(前值113.6),PMI供需平衡度趋势值为0.175%(前值0.183%)[31][33] - 全球制造业周期仍处于上行过程,日本机械订单金额同比和韩国出口总额同比指标显示持续复苏[19]
关税引发波动 多家券商解读
新浪财经· 2025-10-12 14:37
核心观点 - 卖方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今年4月对等关税引发的市场波动不会重演 对权益类资产无需过度悲观 [1] - 关税冲突短期或对市场带来一定扰动 但中长期不改A股继续走牛特征 [1] 市场影响与趋势 - A股或现小幅波动 但向上趋势不变 伴随市场风格切换 [1] - 短期不确定性上升将降低市场对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 [1] - 前期获利盘较大使得投资者将重新审视市场定价是否合理 [1] 看好中国市场的理由 - 特朗普加征关税概率大 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 对经济基本面的实际影响有限 [1] - 中国逆周期政策仍具有较大空间 增量储备政策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1] - 二季度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已起到良好稳市作用 未来若市场波动较大 稳市机制将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
中国银河证券:是即便人民银行在四季度再次实施降息 人民币依然将在年内保持升值方向
新浪财经· 2025-09-29 08:39
央行降息预期与汇率走势 - 预计央行四季度可能实施10-20BP降息 [1] - 降息可能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加剧中美利差倒挂 引发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 [1] - 今年5月7日央行宽松政策打破惯性思维 中美利差倒挂收窄且人民币汇率升值 [1] 人民币汇率前景分析 - 即便四季度降息 人民币年内仍保持升值方向 [1] - 基准情形下(逆周期政策托底经济)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年末趋近7.0 [1] - 乐观情形下(超常规逆周期政策或美国对华关税下调20个百分点) 模型测算汇率新均衡位置在6.7附近 [1]
宏观周报:美联储分歧加剧,国内静待政策加力-20250928
银河证券· 2025-09-28 16:22
海外宏观与政策 -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路径分歧显著,部分官员支持年内降息75-150个基点,而鲍威尔暗示将采取缓慢温和的降息节奏[2][3] - 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环比增长3.8%,较修正值上调0.5个百分点,净出口拉动4.83个百分点,消费拉动1.68个百分点[3] - 美国8月PCE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核心PCE同比上涨2.9%,新屋销售年化80万套,环比大增20.5%[3][4]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多类进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最高达100%,加剧全球贸易不确定性[3] 国内经济与生产 - 国内9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119.1万辆,同比增长0.3%,地铁客运量同比增速0.95%,但环比下降5.7%[2] - 9月第三周港口货物吞吐量26464.7万吨,同比增长18.8%,集装箱吞吐量666.4万箱,同比增长12.9%[2] - 高炉开工率升至84.47%,水泥发运率录得40.33%,同比上行4.66个百分点,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同比涨8.4个百分点至34.38%[2] - PPI同比跌幅收窄,工业企业利润同比由负转正,但经济内生动能仍显不足,需逆周期政策支持[2] 物价与商品市场 - WTI原油价格上涨1.02%,布伦特原油上涨1.5%,焦煤、焦炭和螺纹钢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71%、0.57%和1.03%[1][2] - 猪肉平均批发价周环比下降0.94%,28种蔬菜价格上升1.16%,6种水果价格上升2.02%,鸡蛋价格周环比上升2.76%[2] - 铜价上升1.78%,水泥价格环比涨幅扩大至2.03%,玻璃价格环比上涨0.91%[2][3] 财政与流动性 - 本周普通国债新增2475亿元,发行进度79%,新增专项债1846亿元,发行进度80.0%[3] - 央行MLF净投放3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6406亿元,SHIBOR007收于1.5010%,DR007收于1.5313%[3]
宏观周报(9月22日-9月28日):美联储分歧加剧,国内静待政策加力-20250928
银河证券· 2025-09-28 15:02
美联储政策与海外经济 -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路径存在显著分歧,部分官员支持年内三次各25基点降息,另有官员呼吁连续50基点大幅降息[2] - 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环比增长3.8%,较修正值上调0.5个百分点,净出口拉动4.83个百分点[3] - 美国8月PCE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核心PCE同比上涨2.9%,新屋销售年化80万套环比大增20.5%[3][4] 国内经济与生产 - 9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119.1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5.9%[2] - 高炉开工率84.47%环比上涨0.47个百分点,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34.38%同比涨8.4个百分点[2] - 9月第三周港口货物吞吐量26464.7万吨同比增长18.8%,集装箱吞吐量666.4万箱同比增长12.9%[2] 商品价格与通胀 - WTI原油上涨1.02%,布伦特原油上涨1.5%,焦煤、焦炭和螺纹钢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71%、0.57%和1.03%[1] - 猪肉平均批发价周环比下降0.94%,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上升1.16%,6种水果平均批发价上升2.02%[2] - 铜价上升1.78%,水泥价格环比涨幅扩大至2.03%,玻璃价格环比上涨0.91%[2] 财政与货币流动性 - 本周普通国债新增2475亿元发行进度79%,专项债新增1846亿元发行进度80%[3] - 央行MLF净投放3000亿元,逆回购净投放6406亿元,SHIBOR007收于1.5010%上升1BP[3]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8768%,1年期国有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收于1.71%环比上行3BP[3]
如果降息,人民币升值会延缓吗?
银河证券· 2025-09-26 16:56
汇率预测与驱动因素 - 基准情形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年末趋近于7.0[1][7] - 乐观情形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新均衡位置在6.7附近(需美国关税再降20个百分点或超常规政策刺激)[1][7]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达4%(截至9月24日)[3][7] - 人民币升值由预期自我实现驱动(汇率预期→外汇供求→升值→预期强化)[10][16][25] 货币政策影响 - 四季度预计降息10-20BP(基准情形)[1][3][31] - 若降息超20BP将加速经济复苏预期并推升人民币升值[4][32] - 降息可能加深中美利差倒挂但被财政政策抵消(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1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1][5][31] - 潜在1万亿建设国债有望在乐观情形下推出[5][33] 大类资产表现 - 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对应A股平均上涨2.73%、港股上涨4.52%(基于历史8轮周期)[6][39] - 本轮升值周期中人民币每升值1%对应A股上涨8.31%、港股上涨10.52%(2025年4月8日至9月23日)[39]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在1.6%~2.0%区间震荡(受货币宽松与风险偏好拉锯影响)[6][44][45] - 大宗商品价格将分化(铜价或因新质生产力需求具备上行机会)[6][47] 风险因素 - 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3][50] - 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3][50] - 美联储宽松不及预期风险[3][50] - 美国加征关税超预期风险[3][50]
转型中国:日本1990还是美国1970?
财通证券· 2025-09-24 10:27
经济转型阶段与中美历史对比 - 中国经济转型步入后半程,周期性压力缓解,新动能引领增长[1] - 中国当前转型思路接近美国1970年代,包括企业出海、共同富裕、供给侧改革和科技创新[1] - 一线城市房价较高点回落34.3%[3][7] - 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为1993年以来首次[3][8] 房地产与土地财政 - 房地产总成交面积企稳在15亿平方米[4][78] -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从2021年87,051亿元下降至2024年41,679亿元[3][35] - 广义房地产业占经济比重从18%压缩至11%[4][84] - 房地产竣工面积增速预计2025年四季度出现拐点[4][83] 政策应对与结构性改革 - 逆周期政策侧重兜底,包括化债方案"6+4+2"万亿元和土地收储专项债[4][86] - 制造业投资因"对等关税"摩擦快速下滑[4][90] - 财政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国有银行[4][87] 技术突破与市场影响 - 技术突破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机器人、AI算力、创新药等[4][92] - 2024年"924"以来A股牛市由政策兜底与技术突破共振驱动[4][96] 风险提示 - 结构性改革速度可能不及预期[1][96] - 技术突破时间和概率存在不确定性[1][96] - 海外经济政治对转型可能存在扰动[1][96]
8月挖掘机数据点评:行业维持高景气,内销与出口维持快速增长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22 17:1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4] 核心观点 - 行业国内周期性复苏 出口景气度结构性改善 随着逆周期政策的逐步发力 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改善 [2] - 2025年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机会大于风险 推荐标的为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 徐工机械 恒立液压 受益标的为柳工 [4] 行业基本面情况 - 2025年8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6523台 同比增长12.8% 其中国内销量7685台 同比增长14.8% 出口量8838台 同比增长11.1% [4] - 2025年1-8月共销售挖掘机154181台 同比增长17.2% 其中国内销量80628台 同比增长21.5% 出口73553台 同比增长12.8% [4] - 2025年8月国内销量占总销量比例为47% 出口销量占比53% 2025年1-8月国内销量占比52% 出口销量占比48% [4] - 2025年8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为78.4小时 同比下降9.45% 环比下降2.92% [4] - 2025年8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开工率为55.1% 同比下降6.83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4] - 电动挖掘机2025年8月销售31台 其中6吨以下6台 6至10吨级3台 10至18.5吨级2台 18.5至28.5吨级14台 28.5至40吨级2台 40吨级以上4台 [4] 重点公司数据 - 三一重工总市值1519.6亿元 2025年预测EPS 1.0元/股 预测PE 19.0倍 [15] - 徐工机械总市值919.1亿元 2025年预测EPS 0.7元/股 预测PE 11.6倍 [15] - 中联重科总市值599.9亿元 2025年预测EPS 0.6元/股 预测PE 11.5倍 [15] - 恒立液压总市值941.4亿元 2025年预测EPS 2.1元/股 预测PE 29.6倍 [15] - 柳工总市值192.8亿元 2025年预测EPS 1.0元/股 预测PE 9.9倍 [15] 贸易摩擦影响 - 大部分工程机械主机厂美国敞口较小 徐工机械美国市场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低于1% 中联重科美国市场占比约1% 恒立液压对美出口收入约占营业总收入5% 整体风险可控 [4]
100张!
一瑜中的· 2025-09-21 00:0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以下是基于目录结构对文章关键要点的总结。文档内容主要为经济分析的框架和指标列表,具体数据和分析细节有限。 一、十张好图看经济:端详经济新模样 - 生产法下的GDP构成是观察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视角,上半年地产、建筑等行业增速低于GDP,而工业、信息业等行业增速高于GDP [17] - 经济结构变化可用于观察农民工就业状况,2023年以来农民工视角下的GDP增速与官方GDP增速差值持续收敛 [17] - 分析框架包括企业盈余与逆周期政策、价格走势的供需矛盾分析、产业观察的“BBT”三分法(补短、变革、提优)[17] - 消费变化分为服务、限额以上耐用品、限额以上非耐用品、限额以下四类 [17] - 投资变化分为建安、设备购置、其他费用三类 [17] 二、十张好图观货币:经济拐点信号灯 - 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可用于研判企业利润 [23] - 简化居民资金流量表可分析居民支出方式 [23] - M1同比变化可定性归因,并用于判断实体经济量价改善 [24] - 非银存款可作为金融市场欠配资金的观测指标 [24] - 货币政策择机需对外关注汇率,对内防范资金空转,价格政策影响融资需求,数量政策影响银行扩表能力 [25] - 社融根据对货币影响的差异分为三类:派生M2的银行表内融资、影响M2结构的非银向实体融资、不影响M2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25] - 企业存款影响实体经济,非银存款影响金融市场,居民存款淤积可能影响货币周转效率 [25][26] 三、十张好图拆财政:漫谈财政巧勾稽 - 年内财政关注重要节点,2023年以来税收收入增速弱于名义GDP增速,2024年税收经济剪刀差达7.6个百分点,PPI下行是重要原因 [28] - 省以下财政改革中,税收增量分成的省份省级政府“分成少” [28] - 6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贡献全国45%的GDP和一半以上卖地收入,对土地财政依赖更大 [29] - 卖地收入中仅约20%为政府可用财力,80%为征地拆迁等成本 [29] - 国企利润上缴分为两条线,金融机构分红率超30%,实体企业如电力企业实际分红率约10% [29] - 财政增量政策本质是对财政欠收的弥补,历史上有多次案例 [29] - 公共财政支出转向民生倾斜,今年预算安排基建类支出增速1.4%,民生类支出增速5.3% [30] - 地方信用扩张看大省行为,2024年10月化债思路转变后大省重回预算外扩张,但今年上半年又转为收缩 [32] - 全年基建增速可观察上半年发改委审核固投项目情况,1-4月总投资57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52% [32] 四、十张好图研出口:全观出口多维度 - 出口短期预测使用多种指标,如我国监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相关系数42.1%)、韩国从中国进口(81.1%)、OECD综合领先指标(领先约4个月,相关系数51.6%)等 [35] - 出口年度中枢评估指标包括OECD综合领先指标(相关系数77.2%)、全球工业生产指数(94.6%)、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72.8%)等 [36] - 特朗普2.0关税政策使美国实际有效关税率从7月的9.6%可能升至17.1%,涉及多种商品和国别 [38] - 关税冲击评估核心是β风险(系统性风险)是否爆发,需关注中国出口比价优势变化 [39] - 部分行业面对新增关税的份额损失风险更高,美国抢进口进程在4月基本结束,6月出现回调 [39][41] 五、十张好图判价格:分析预判关关通 - CPI可重构为食品、能源、核心商品、房租、除房租外的核心服务五大类,以更好理解影响因素 [43] - PPI可按八个行业链条重构,每个链条影响因素不同 [43] - 通胀宽度(涨价比例)越高,涨价持续性越好 [43] - PPI趋势预测有三个领先指标,其与产能利用率存在经验规律,可评估涨价或跌价 [43][44] - 外需通过出口需求承压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PPI [45] - 原油贸易格局发生演变 [45] 六、十张好图追政策:把握政策微变化 - “十五五”规划对新兴产业有前瞻性布局 [47] - 未来2-3年政策重心或产业机会可从两届表彰者行业人数变化观察,如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行业人数增加 [48] - “十四五”大项目赶进度可能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 [49] - 中央通过“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及国务院机构改革来推进工作 [49][50] 七、十张好图读美国:货币经济全掌握 - 美联储利率走廊、美元流动性数量与价格维度指标是观测重点 [52][53] - 美国居民部门收支结构、分收入阶层财富画像、库存周期、非住宅投资是分析要点 [53] - 美股公司海外业务画像、美国通胀的六大观测视角提供全面视角 [54] - 资产配置需区分股债关系(双牛或跷跷板),评估股债夏普比率剪刀差 [55] - 经济价格周期和货币金融周期影响权益估值和风格,红利策略有穿越周期能力 [55][56] - 行业比较可关注股息率与估值、产能利用率与资本开支 [57] - 汇率评估核心是一篮子汇率及中国出口份额,本轮升值中逆周期因子保持显著 [57][58] 八、十张好图看海外:资产评估有窍门 - 美元指数与欧元、日元关系密切,美债利率可用三因子模型评估 [60] - 低利率时代日本金融机构资产配置模式,以及欧股牛、日股熊的原因值得关注 [61] 九、十张好图推黄金:十年战略多黄金 - 黄金隐含“秩序重构”指数(GIORI)剥离常规因素后,已接近70年代峰值,提示战略看多机会 [63] - 大国博弈(如中美关系处于低点)、新兴经济体崛起推动央行购金、民粹思潮极化、军事动荡均为黄金提供支撑 [64] - 黄金空间有五大极端想象:新兴市场增储(或致金价达26858美元/盎司)、加密资产崩塌、储备货币易主(或致金价达9.3万美元/盎司)、地缘冲突升级、全球金本位复辟(或致每盎司支撑2.4万美元货币) [65][66]
伍戈:反内卷,另一侧呢?
搜狐财经· 2025-09-19 19:36
反内卷政策与价格动态 - "反内卷"政策旨在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同时被视为扭转宏观价格趋弱的关键工具 但相关品类价格在短期脉冲后再次回落 突显需求侧因素的重要性 [1][2] - 供给约束预期近期强化 但价格回落表明需求侧仍是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矛盾 未来需关注需求演绎路径 [1][2] 化债对基建投资的影响 - 历史化债措施阶段性改善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流动性 实现防风险目标 但化债周期通常伴随基建投资需求走弱 对稳增长形成掣肘 [1][5] - 本轮化债伴随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城投债净融资持续为负 城投企业有息负债基本零增长 导致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出现趋势背离 [5] - 今年以来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背离现象 部分由化债过程中投资需求减弱所致 [1][5] 财政支出结构转型 - 财政支出理念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 民生类支出进度显著提速 而基建类支出进度偏慢 [1][7][9] - "投资于人"模式有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但对短期总需求扩张效果有限或滞后 与基建投资形成对比 [1][7][9] 土地财政与化债压力 - 土地出让收入持续显著趋缓 预示后续化债压力犹存 需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9] - 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压力介于去年和前年之间 逆周期政策加力幅度预计介乎其间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