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五篇大文章
icon
搜索文档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2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或CCB,成立于2004年9月17日,注册资本25,001,097.748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金良 [7] - 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5号,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1939),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代码939) [7]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发行金融债券、外汇买卖、银行卡业务等全面银行业务 [8]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376,847位员工,设有14,750个营业机构,服务7.71亿个人客户和1,168万公司类客户 [3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普通股股份总数为250,010,977,486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优先股股份总数为600,000,000股 [8] - 控股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公司),直接持股57.03%,通过子公司间接持股0.20%,合计持股57.14% [9][13] - 前十大普通股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表H股投资者持股57.03%,汇金公司直接持有A股267,392,944股 [9] 行业特点 -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24年末人民币贷款总额达255.68万亿元,2020-2024年贷款与存款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30%和9.20% [16] - 银行业总资产444.57万亿元,总负债408.11万亿元,同比增长6.54%和6.52%,不良贷款率1.50%,拨备覆盖率211.19% [17][20] - 行业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21.7%),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同比+14.6%) [21][22] 业务经营 公司金融业务 - 2024年收入2,306.64亿元,占总营收30.75%,公司类客户1,168万户,较上年增86.08万户 [31][32] - 境内公司贷款14.43万亿元(同比+9.14%),民营企业贷款5.99万亿元(同比+11.01%),制造业贷款3.04万亿元(同比+12.25%) [32] - 数字供应链融资全年支持6,071个核心企业的18.33万户链条客户,提供融资1.24万亿元 [32] 个人金融业务 - 2024年收入3,737.74亿元,占总营收49.83%,个人全量客户7.71亿人,管理金融资产20.60万亿元 [31][41] - 境内个人贷款8.87万亿元(同比+2.27%),其中住房贷款6.19万亿元,信用卡贷款1.07万亿元(首家破万亿银行) [41][42] - 收单商户567万户,年收单交易3.71万亿元,借记卡发卡12.32亿张,年消费交易24.14万亿元 [42][43] 资金资管业务 - 2024年收入1,228.44亿元,占总营收16.38%,投资理财规模4.36万亿元 [31][44] - 私人银行客户23.15万人(同比+8.81%),管理资产2.67万亿元(同比+10.31%),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规模领先同业 [45][46] 乡村振兴 - 涉农贷款余额3.33万亿元(同比+8.16%),客户数377.74万户,新发放利率3.40% [46] - 县域贷款余额5.45万亿元(同比+9.84%),其中个人贷款2.27万亿元,对公贷款3.18万亿元 [47] - "裕农通"服务平台设立线下服务站点,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等产品 [47]
中国证券业协会助力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环球网· 2025-06-14 08:44
政策修订与评价体系更新 - 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专项评价办法》,将"服务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和"服务创新发展"并入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 [1] - 新增"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和"政府支持机构债券中标情况"两项指标,优化行业资源分配和专业能力发挥 [1] - 调整"社会责任工作获得表彰或奖励情况"和"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情况"指标要求,提升指标精确性 [1] 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构建"1+N"政策体系,明确重点领域和着力点 [1] - 政策强调"先立后破",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纳入绿色低碳转型因素,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2] - 要求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2] 一级股权投资生态变革 - 政策导向下,一级股权投资生态呈现战略使命感增强和方向清晰化趋势 [2] - 募资环境改善,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来源增加,助力机构资金募集 [2] - 投资聚焦科技、绿色、养老等关键领域,精准支持国家战略并推动产业升级 [2]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激发经济转型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5-30 02:25
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内涵 - 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旨在将资源从低效领域转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精准匹配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1] - 政策设计体现金融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治理"的范式跃迁,银行和券商等机构已发挥引领作用并取得成效 [1] - 当前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资金融通等方面作用有待完善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存挑战 - 技术价值评估体系缺失导致传统抵押担保逻辑难以覆盖轻资产科技企业 [1] - 环境效益核算标准不统一引发项目"洗绿"风险 [1] - 县域金融覆盖率不足,长期资金匹配错位表现为个人养老金参保率低且产品收益难抗通胀 [1] - 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矛盾导致中小机构数字化转型成本高 [1] - 券商承销债券中科技创新债券、绿色债券及民营企业债券占比均较低,ESG基金等主题类公募基金占全市场比例不足3% [2] - A股信息技术板块再融资金额占比14%,低于美股6.5个百分点(2023年数据),2025年以来差距持续超2个百分点 [2] 破局策略与创新路径 - 构建"政策—市场—技术"三角协同框架,提出技术创新驱动等五大策略 [3] -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产业大数据+AI风控"平台提升科技企业首贷率,推行"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组合工具 [3] - 创新产品设计如挂钩CPI的养老储蓄、碳排放权衍生品,打通绿色资产证券化通道 [3] - 开展央地协同建设绿色项目库和普惠信用平台,试点科技企业"投贷联动"尽职免责机制 [3] 数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 部分机构量化指标披露存在碎片化、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制约金融服务靶向性优化 [4] - 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是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的关键工程 [4]
创新驱动、责任引领 招商基金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财经网· 2025-05-28 10:45
资本市场政策与中长期资金入市 - 去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险资权益投资政策,完善社保和养老金投资政策,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1] - 去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性提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框架,强调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1] - 今年年初《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1] - 招商基金响应政策,加强权益配置,发挥"长期资本"优势,增强市场稳定性,引导价值投资转变 [1] 科技金融布局 - 招商基金加大创业板、科创板及半导体、生物技术、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布局,2024年发行招商中证机器人指数、科创50ETF增强等产品 [2] - 截至2024年末,直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超900亿元,投资中小型企业超1400亿元 [2] - 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科创主题公募REITs,首募9.6亿元,2024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2] 绿色金融与ESG实践 - 招商基金完善ESG评价体系,将ESG纳入投资决策,构建投研融合的ESG评价体系,支持长期高质量回报 [3] - 2024年6月发布《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连续第2年发布 [3] 普惠金融举措 - 2024年对多只债券、指数、FOF基金调低费率,合理让利投资者 [3] - 两只行业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年内均取得正收益,增强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3] - 旗下产品年内为客户盈利397亿元,累计分红超110亿元 [3] 养老金融发展 - 招商基金以"做强第一支柱,做大第二支柱,做有特色的第三支柱"为目标,2024年新增招商中证A500ETF养老Y类基金份额 [4] 数字金融创新 - 2024年信息技术治理委员会审议136项议题,投研管理建成实时衍生指标服务体系,投资监督计算时长缩减 [4] - 运用AI+OCR技术提取基金运营单据要素,通过RPA技术处理货基出钱意向匹配 [4] 产品创新与REITs发展 - 招商基金获得行业首批中证A500ETF授权,落地三单公募REITs,包括招商蛇口租赁住房REITs、招商公路REITs和招商科创孵化器公募REITs [5] - 2024年累计运用2.14亿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17只含权产品,10月宣布斥资5000万元自购招商中证A500ETF [6] 投资者教育与市场稳定 - 招商基金通过直播、投研报告、线下路演等形式传递理性投资理念,全年发布投教内容超200篇,覆盖超百万人次 [7]
坚持“客户第一”价值观 汇添富基金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财经网· 2025-05-28 10:28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险资权益投资政策,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推动资管行业高质量转型 [1]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性提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框架,强调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1] -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加强权益配置,发挥长期资本优势以增强市场稳定性和信心 [1]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 截至4月底,全国共有16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达32.5万亿元 [2] 汇添富基金战略布局 - 公司发展战略与"金融五篇大文章"紧密结合 [3] - 2024年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布局科技类基金近20只,聚焦电子信息、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4] - 计划加强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主题产品发行,为科创企业引入资源 [4] ESG责任投资 - 公司是ESG责任投资的行业先行者,形成体系化、主动化、特色化三大特点 [5][7] - 旗下ESG相关产品15只,其中4只获美世咨询ESG 3评级 [5] - 成立"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开展多场国际国内ESG主题技术沙龙 [5] 养老金融业务 - 公司成立13只养老目标基金,总规模超40亿元,10只产品入选个人养老金名录 [6] - 担任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 [6] 普惠金融与数字化转型 - 投顾业务规模超44亿元,服务客户7.8万户,盈利比例达77.68% [6] - 直销现金宝平台累计服务客户超300万人,年活跃客户近30万,年交易金额超两千亿 [6] - "指数产品全业务链一体化平台项目"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二等奖 [6] 公司规模与未来规划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资产管理规模9062.68亿元,非货规模4965.46亿元 [8] - 未来将深耕社保等中长期资金服务,推进年金管理人扩容和个人养老金业务 [8]
2024年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搜狐财经· 2025-05-26 23:00
债券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 2024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达79.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托管总量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2][33] - 政府债券发行22.25万亿元(占比27.9%),金融债券42.42万亿元(占比53.3%),公司信用类债券14.77万亿元(占比18.6%)[2][34] - 全市场成交2735.4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银行间市场占比79.8%,交易所市场占比20.2% [2][47] 利率与持有人结构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8个基点至1.68%,信用债收益率同步下行,信用利差呈现中短端扩大、中长端收窄特点 [2][33] - 存款类金融机构持债85.79万亿元(占比55.5%),非法人产品持债44.24万亿元(占比28.6%,增速23.1%),境外投资者持债4.16万亿元(占比2.7%)[2][60] - 境外投资者增持同业存单幅度达139.4%,持有规模1.04万亿元 [67] 重点领域融资表现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30万亿元成为社融增长主要支撑,同业存单发行31.5万亿元、净融资4.7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3][77] - 绿色债券发行6814.3亿元,科创债券发行1.19万亿元,"三大工程"债务融资工具发行5274亿元 [4][77] - 熊猫债发行1413亿元,"互换通"机制优化推动境外机构持债规模达4.16万亿元 [5][13] 产品创新与制度建设 - 推出"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民企资产担保债券等创新产品,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支持"两重""两新"领域 [6][14] - 优化债券发行定价机制,建立绿色产品"绿色通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用评级监管 [7][14] - 财政部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五大行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4400亿元 [8][14] 2025年发展展望 - 将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公司债券法制建设,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 [10][24] - 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将提升市场服务质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0][15]
农发行研究推动做好更具特色的“五篇大文章”
证券日报· 2025-05-26 14:39
核心观点 - 农发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强调与乡村振兴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结合[1] - 2025年初至4月末关键业务数据:藏粮于技贷款累放420亿元余额2033亿元 绿色信贷余额2.9万亿元占比28% 精准帮扶贷款累放854亿元余额22627亿元[1] - 要求各级行聚焦主责主业,将"五篇大文章"与"四大板块"服务、"四个银行"品牌建设有机融合[1] 工作部署要点 业务方向 - 明确差异化发展路径:重点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加力数字金融 探索养老金融[2] - 严守业务边界:在"四大板块"范围内开展相关业务 不超范围不齐步走[2] 风控管理 - 强调风险防控优先原则:要求先做行业分析、精选客户、做实抓手 避免盲目冒进[2] - 严控数据质量:落实金融管理部门要求 对数据失职行为严肃追责[2] 考核机制 - 优化考核体系:突出"五篇大文章"总体考核 淡化单项考核 引导差异化发展[3] 工作进展 - 数字赋能工程加速实施:关键应用系统基本实现自主可控[1] - 养老产业贷款呈现稳步增长态势[1]
“卷”出新高度!打造IP、设内刊……105家券商文化建设年报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5-23 09:12
近日,105家券商2024年文化建设年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 (图:国泰海通、东吴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页) (图: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页) 党建引领仍是各内资券商文化建设年报最鲜明的共性之一,不少券商创新了党建形式,打造了特色党建品牌。例如,中泰证券打造了"红心如磐"党建品牌;华安证 券打造了"赤金"党建品牌;华源证券探索"智慧党建云+源文化+国企担当"融合发展模式;国泰海通证券则打造"融·党建"活动室特色宣传教育阵地,创新学习方式、 凝聚宣讲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打造廉洁文化,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诸多券商近一年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2024年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发布了新版《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 则》,旨在引导证券从业人员珍惜职业声誉、恪守职业道德。 自2019年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拉开序幕以来,今年已是各券商第四年提交文化建设年报。相比前三年,今年券商提交的文化建设年报更为体系化,案例更为丰 富,年报排版与设计精美度也直线上升。 从内容与形式来看,券商文化建设工作"卷"出新高度,一些券商新创设了党建、廉洁从业等子品牌,通过打 ...
105家券商晒文化建设年报 “内卷”之下亮点不少
证券时报· 2025-05-23 05:52
行业文化建设进展 - 2024年105家券商提交文化建设年报 这是证券基金行业自2019年启动文化建设以来的第四年 年报体系化程度和案例丰富度显著提升 排版设计精美度明显提高 [1] - 券商文化建设呈现高度竞争态势 部分公司创新推出党建、廉洁从业等子品牌 通过IP打造、内刊创设、员工心理工作室等形式将文化融入业务 并实践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中小券商平均提交3-4个特色案例 大中型券商案例数量可达十余个 内容涵盖党建、乡村振兴、投教、区域经济支持等多元领域 [2] 廉洁与合规建设创新 - 国海证券设计"国国""海海"清廉卫士IP形象 国盛证券打造"勤廉国盛"品牌 上海证券建立"上证青莲"纪检品牌 财通证券推出"廉合财韵"廉洁文化品牌 [3] - 东方证券组建"清风宣讲团"青年纪检队伍 中国银河证券开展"清廉银河·助力发展"专项行动 均配套开发廉洁主题课程 [3] - 国融证券创刊《国融合规》 华源证券通过《工作信息》《文化建设简报》加强内部合规宣传 [3] 员工关怀与人才培养 - 国金证券设立行业首个驻场心理工作室"心·空间" 华泰证券创建"爱在华泰"关怀品牌 开展员工调研、心理咨询等活动 [3] - 东北证券创新"蒲公英式"学习文化 华泰证券同步举办管理者沙龙等多元化培养活动 [3]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 - 中信证券青岛营业部创新养老金融"传统+智能"双模服务 2024年完成120次上门服务 配备30余类助老用品并设置爱心窗口 [4] - 国泰海通证券构建IT特色子文化体系 华泰证券打造HUATECH科技品牌 国信证券举办金融科技文化节探索AI应用 [4] - 申万宏源发挥固收衍生品优势 创设绿色金融交投工具 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4] 外资券商文化特色 - 摩根大通证券启动"乡村女性绿色赋能启航计划" 为2000名女性创业者提供绿色创业支持 摩根士丹利证券开展藏区教师关爱行动 [5] - 渣打证券确立以抱负、行动、责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展业初期即将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 通过专题培训树立行业荣辱观 [5] - 外资券商普遍将"合规、诚信、专业、稳健"作为文化核心 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理念延伸 [5]
探寻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新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49
全球金融与经济发展趋势 -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结构性困境与分化风险,碎片化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 [1] -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对全球贸易秩序和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 [1] - 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显著增加 [1]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 -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坚持多边主义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 - 中国正从全球治理的规则追随者逐步转向制度改革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构成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力 [2] 贸易与投资的新挑战 - 贸易与投资的驱动力从传统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转向产业链多元化、地缘政治和安全性考量 [2]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企业投资并削弱供应链效率,对全球经济活动与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3] - 数字经济需通过包容性政策推动均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 [2] 政策建议与应对措施 - 短期内应加大财政支出提振内需,扩大社保覆盖以缓冲外部冲击,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 - 中期财政政策需支持房地产领域调整,长期应推动结构性改革以减少对产业政策的依赖 [3] - 支持外贸企业需短期纾困(税收减免、贷款展期)与中长期发展(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市场拓展)相结合 [4] 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 - 中国经济保持稳健但面临结构性挑战,需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4]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4] - 优化宏观政策实施,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