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传承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从乡土手艺到国际订单:凤翔泥塑的产业化破局与年轻化突围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13:16
行业概况 - 六营村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全村200多户、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年产值超4000万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其乡土气息和文化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1] - 行业采用"非遗+文旅"模式,建有传习所、体验园等设施,发展势头良好 [1] 商业模式 - 新明泥塑工坊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闭环合作模式,直接带动320多人就业,形成研发-培训-生产-销售完整链条 [3] - 通过免费培训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经过市场验证后量化加工,统一销售 [3] - 工坊开创"文创聚集+横向联合+规模生产+全民消费+旅游研学"的产业发展模式,被评为省级非遗工坊 [3] 产品创新 - 破解传统泥塑易碎缺陷,研发20多个规格180多个新品种,实现"摔不烂"特性并支持流水线作业 [2] - 90后传承人开发萌宠系列、体验包等爆款产品,将泥塑图案与生活用品结合,2023年龙年生肖设计供不应求 [4] - 坚持"两变两不变"原则:造型材质可变,但保留传统纹饰(蝌蚪纹、蛙纹等8种)和五行色彩体系(白青黑赤黄) [6] 市场拓展 - 三次登上生肖邮票(2002、2003、2017年)后市场订单激增,带动全村产业发展 [2] - 与数十家高校(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院等)合作,引入专业设计力量增加现代元素 [6] - 开发社火脸谱、剪纸等配套研学课程,年接待数万人次,覆盖中小学至高校群体 [5] 文化传承 - 通过文创大赛等形式吸纳年轻力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拓展生活场景应用 [7] - 保留传统纹样(如蝌蚪纹、云纹等)和五行色彩体系,坚守文化根脉 [1][6] - 作品蕴含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展现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6]
广绣潮新承非遗 消费焕活聚青春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0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与非遗传承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举办,与端午佳节结合,增强文化氛围并推动非遗技艺创新 [3] - 博览会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和展示创新成果的"大舞台",成为年度工作总结与检阅的重要场合 [1][3] - 广绣传承人王新元将在博览会展出《蛇转乾坤》《红荔有余》等新作,融合摄影、国画、油画等艺术形式,展现技法与题材的多元化 [3] 广绣技艺的创新与跨界发展 - 王新元独创"圈圈针法",将油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与广绣结合,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6] - 拓展广绣题材至中外名画、历史青铜器、人物肖像等领域,突破传统花鸟主题,增强视觉冲击力与应用场景 [6] - 通过"非遗+文创""非遗+跨界"模式,与腾讯、东方甄选等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推动年轻化转型 [7] 非遗产品商业化与社会价值 - 推出"广绣艾香礼"端午文创产品,包含手工广绣香囊、姜艾精油和刮痧板,融合非遗技艺与养生文化 [6] - 香囊采用岭南传统"虎镇五毒"图案,寓意健康平安,每件均为纯手工制作,兼具艺术与实用功能 [6] - 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在贵州、广东等地开班授艺,惠及超2000人,带动400余名困难群众创造经济收益260多万元 [9] 广绣行业现状与传承挑战 - 广绣面临生存危机,国家级大师仅1位,省级传承人平均年龄超71岁,远低于湘绣的12位国大师和年轻传承人规模 [8] - 王新元通过"非遗进校园"担任10余所小学辅导员,并在高校授课,扩大传承队伍 [9] - 提出"百年广绣"计划,目标延续广绣的"神"与"魂",强调"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核心理念 [8][10]
送春迎夏大运河畔“非遗竞秀”
杭州日报· 2025-05-07 10:49
非遗民俗活动盛况 - 第十四届"中国二十四节气·人类非遗半山立夏"民俗活动首次在大运河杭钢公园举办,工业遗存与传统民俗结合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3] - 活动包含称人、斗蛋、编草鞋、尝乌米饭、品七家茶等传统项目,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 [3] - 杭州各地特色民俗和非遗项目齐聚大运河畔,包括半山送春迎夏方阵、临平滚灯方阵、余杭鸬鸟鳌鱼灯方阵等巡游表演 [3] 非遗市集与互动体验 - "非遗竞秀·运河有喜"花伞市集提供王星记扇、木版水印、土布纺织等传统技艺体验,以及中医义诊和养生科普活动 [4] - 半山泥猫习俗作为蚕农文化象征,现成为大运河文旅IP形象,拱墅区围绕"猫临天下"开展创意设计活动 [4] 非遗创新与IP开发 - 拱墅区发布"一河串百艺"非遗创新大赛,以"猫临天下·泥猫驾到"为主题,设置万元奖金吸引年轻设计师参与泥猫IP创新 [4] - 大赛分为IP设计和非遗联创设计两赛道,旨在通过创新思维推动非遗传承 [4]
看非遗巡游嘉年华、体验传统立夏民俗……
每日商报· 2025-05-06 10:48
在"非遗竞秀·运河有喜"花伞市集上,不仅有王星记扇、木版水印、土布纺织、天竺筷等传统技艺 类项目展销及互动体验,中医骨伤疗法、张同泰手工泛丸等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展示,还有传统医药非遗 传承人及杭州市名中医开展义诊及养生科普。 半山泥猫习俗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双面"泥猫镇鼠,承载着旧时蚕农祈求蚕花兴旺、家业 安康的美好愿景。在开幕式现场,进行了"泥猫筷走运"非遗联创产品的创意分享,将泥猫化身筷架,与 天竺筷组合成日用品。 "一河串百艺"非遗创新大赛同步发布,聚焦京杭大运河非遗,以"猫临天下·泥猫驾到"为主题,分 为"猫临天下"IP设计及"泥猫+""泥猫×"非遗联创设计两个赛道,最高设置万元大奖,希望通过大学生、 年轻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思维,为泥猫赋予新的生命,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看非遗巡游嘉年华、体验传统立夏民俗、逛非遗花伞市集、绘半山泥猫……5月5日上午,第十四 届"中国二十四节气·人类非遗半山立夏"民俗活动在大运河杭钢公园举行。 今年的半山立夏民俗活动以"工业遗存+非遗+潮流"的模式,为市民和游客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场 景,实现传统民俗与潮流文化的跨界碰撞。其中一大特色是以"寻味立夏·万物并秀"为主题 ...
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下不解之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5 06:31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 外籍专家刘正曦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学习中文的故事,展示中国学习生活体验 [9] - 刘正曦深入中国城乡,记录湖南十八洞村脱贫、河北玉狗梁村乡村振兴等案例,制作短视频在海外传播 [11] - 刘正曦见证中国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 [11] 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 - 韩国留学生申文燮组建深圳大学国际合唱团和留学中国"云"合唱团,录制多首与中国发展相关的音乐作品 [12] - 作品包括《国家》庆祝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献礼建党百年、《冰雪之望》祝福北京冬奥会、《东方之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12] -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合唱团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2][13]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国留学生 - 博士研究生陈榆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跨文化交流经验,帮助其他留学生 [14] - 陈榆动员更多留学生投稿,展示中国留学生精神风貌 [14] - 留学生通过文字和行动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自信 [16]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传承3000多年历史的藏毯技艺,推动青海特色产业发展 [17] - 将手工编织与机织融合,创新割绒、绻绒、剪花等工艺 [18] - 产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18][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创刊40周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3][15] - 关注外国留学生和海外学子的真实生活,促进中国故事传播 [12][14] - 记录中国企业发展历程,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的成长 [19]
安徽共青团助年轻非遗传承人“出圈”
中国青年报· 2025-05-03 07:41
非遗资源概况 - 安徽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省级非遗项目626项,是非遗资源大省 [1] 非遗青年传承项目 - 安徽共青团打造"非遗青年传薪者"项目,通过典型聚焦、知识科普、技艺体验、文旅融合等多角度切入,线上线下联动吸引青年参与非遗创新传承 [1] - 项目推动非遗体验走进社区、高校、市集等青年聚集地,例如安徽建筑大学非遗文创美育工作室在合肥开设绒花课、寿州香草等主题夜校,授课老师均为在校大学生 [2] - 活动将现代审美与传统非遗结合,吸引00后成为志愿者,有效解决部分非遗项目传承断代问题 [2] 非遗文旅融合 - 在高速服务区、铁路站点等"青年之家"设置非遗展示区,并开展非遗青年市集品牌活动 [3] - 亳州、合肥两地团组织举办的青春市集活动吸引3万余人次参与,展示五禽戏、剪纸、拓片等非遗技艺 [3] - 非遗市集计划在安徽各地文旅街区、旅游景点、美丽乡村推广 [3] 数字化传播 - 团安徽省委依托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制作"非遗青年传薪者"系列视频,展现年轻传承人故事,如华佗五禽戏第59代传承人王钰莹、漆器工艺传承人范雪歌等 [4] - 推出"非遗青年说·24节气"文化产品,如《清明节气·阜南柳编》短视频,展示节气与非遗结合的独特魅力 [5] 创新活动形式 - 采用民谣MV形式传播非遗,如徽州剪纸传承人吴双的故事被制作成民谣MV [6] - 安徽博物院举办"花朝在安博"主题活动,设置8个花令打卡点,吸引汉服青年参与传统民俗体验 [6] 地方特色扶持 - 泾县团组织实施青年非遗扶持计划,吸纳皮纸、花砖、茶叶等非遗传承人加入青年联合会,并提供智力支持和宣传平台 [7] - 95后青年徐展鹏将创意融入榔桥木梳工艺,打造"柿柿如意"木梳并在青年群体中走红 [7] 未来规划 - 安徽共青团计划深化"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等品牌,通过联系企业、凝聚人才、开发项目等方式推动青年与文化创新双向促进 [7]
土苗风情对话工匠精神 中国青年技能人才恩施探寻“工匠之路”
新华网· 2025-04-30 09:31
行业活动与文化交流 - 第六届中国青年技能营闭营式在湖北省恩施州举行 活动以土家族风情表演《土家迎客歌》开场 融合了技能展示与民族文化 [1]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芦珉展示茶艺表演《土家新娘》 结合传统茶道与土家族婚俗文化 获得茶艺国赛金奖 [1] - 第47届世赛金牌选手通过诗朗诵《大国工匠》传递技能报国的信念 体现"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 技能人才与产业链融合 - 营员包括世赛集训队员 各省市区代表及港澳台青年高技能人才 活动自4月25日开启恩施站行程 [1] - 营员参观"恩施玉露"博物馆 伍家台贡茶基地 彭家寨"中国土家泛博物馆" 考察民俗文化 非遗工艺及乡村振兴实践 [1] - 活动聚焦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中技能人才的使命 [1] 劳务品牌与技能展示 - 恩施州文化中心广场举办技能展示交流活动 设立30多个特色劳务品牌展位 包括"一红一绿制茶师""恩施茶艺师""蕲春艾灸师"等 [2] - 营员体验国家级技能大师洪克俭的技艺 参与恩施玉露非遗揉捻工艺 观赏西兰卡普织锦与孝感剪纸等非遗项目 [2] - 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示荆楚地区饮食 工艺等领域的工匠技艺 凸显地方特色与技能创新 [2]
全国首例!南京有了非遗产业园,首批十余个项目已入驻
扬子晚报网· 2025-04-23 20:50
扬子晚报网4月23日讯(记者 范晓林)"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共同构建一个新的 南京城市综合性体、打卡地。"今天下午,"新工·印记非遗产业园推介会暨金箔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会"在 宁召开。据悉,同日亮相的非遗产业园项目在全国尚属首例。 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展现了非遗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真金线制作技艺的时代生命力,更为传统文化与 现代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该产业园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助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提升园区经营效益与招商能力,共同谱写非遗传承与产业创新的精彩篇章。 会上,一批非遗项目的落地进园,众所周知的如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南京剪纸、金陵竹刻、南京瓷刻、 南京泥人、南京仿古木雕、南京仿古牙雕以及扬州漆器等非遗;还有钟山手表、天王手表、艺术共创空 间等传承文化精髓、融合发展的典范项目。同时,轻纺集团还与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 学等高校展开各类共建项目,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成果,形成系统性转化。 "南京金箔非遗进校园"成果汇报集中展示了金箔非遗的新成果;《南京金箔口述档案》通过记录金箔匠 人的口述历史,系统梳理了南京金箔发展脉络,为非遗传承保护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