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IPO
icon
搜索文档
A股IPO“中考”成绩单:打新单日平均收益超200%,赚钱效应重现
华夏时报· 2025-06-18 18:13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0家企业实现IPO,合计筹资371亿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均上升14% [2] - A股IPO打新首日平均回报达220%,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136%大幅上升,且未有破发案例 [2] - IPO平均筹资额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升0.7%,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最大IPO未超50亿元 [3] - 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IPO数量及筹资额居前三,汽车行业占比超30% [6]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分别领跑IPO数量及筹资额,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 [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股上半年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087亿港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 [5] - 新股首日破发率30%,平均回报11%,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 [5]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领域筹资额居首 [7] - 30%的IPO以下限定价,20%以上限定价,零售和消费行业首日回报最高 [5] 科技行业IPO趋势 - A股科技属性强化,政策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制度红利加速释放 [6] - 港股"科企专线"推动高潜力科技公司上市,聚焦技术密集及生物科技领域 [7] - 两地市场未来IPO将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8] - 北交所申报主力转向专精特新企业,人工智能及文化创意产业或成新方向 [8] 投资者行为变化 - A股打新超额认购倍数同比大幅增长,投资者因首日高回报倾向于当日抛售 [3][4] - 港股打新风险显著,首日破发率高,但大型IPO及A+H分拆推高市场热度 [5][7] 市场机制与政策影响 - A股IPO发行市盈率保持低位,与行业市盈率差距同比扩大 [2] - 港股"科企专线"缩短科技企业上市筹备时间,降低合规成本 [7] - A股IPO节奏转向"新常态"化发行,港股因中概股回归等因素热度持续 [8]
江松科技闯关IPO,“踩坑”两跨界光伏玩家潜在坏账超六千万
新京报· 2025-06-16 21:20
公司概况 - 江松科技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高效光伏电池智能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电池扩散退火、PECVD、湿法制程等工序的智能自动化设备和其他光伏设备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07亿元、12.37亿元和20.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83.64万元、1.28亿元和1.87亿元 [2] - 公司客户已覆盖国内一线光伏制造厂商 [2] - 创始人左桂松持有公司71.28%的股份 [2] IPO计划 - 公司IPO申请于6月14日获得深交所受理,计划登陆创业板 [1] - 募资总额10.53亿元,主要用于光伏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94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92亿元)、宿迁智能装备精密机械加工基地建设项目(1.11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3.1亿元) [2] - 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 [2] 管理团队 - 多位董事拥有光伏行业工作经历:董事叶永南曾任林洋新能源助理工程师、技术经理;董事韩凌曾任无锡尚德生产组长、浙江晶科技术工程师、龙柏光伏电池部部长等职务;独立董事谢玉山现任协鑫投资无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3] - 创始人左桂松1997年至2004年曾在无锡当地两家机械设备公司担任车间技术员 [2] 财务风险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75%,应收账款逐年增加 [4] - 对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麦迪科技子公司)应收账款5182.50万元,计提50%坏账准备(2591.25万元) [4] - 对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棒杰股份子公司)应收账款4752.05万元,计提80%坏账准备(3801.64万元) [5] - 两家跨界光伏企业可能带来接近6400万元的潜在坏账 [5] 行业背景 - 光伏行业因供需不匹配遭遇下行周期 [1] - 设备厂商因业绩相对稳定而受到关注,但面临下游客户经营困难导致的回款不及时、坏账问题 [1] - 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存在阶段性供需失衡情形,部分下游客户存在经营风险 [4]
族兴新材三冲IPO净利大降32.3% 客户供应商重叠屡因违法违规被罚
长江商报· 2025-06-16 08:51
公司IPO历程 - 公司第三次冲刺A股IPO,此前2016年和2020年曾两次计划在创业板上市但均撤单 [1] - 2024年7月公司再次挂牌新三板并申请北交所上市,4月末获受理并收到首轮审核问询函 [3] - 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营铝颜料和微细球形铝粉的研发生产,属于有色金属功能粉体材料行业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9亿元、6.9亿元、7.07亿元,呈增长趋势但2024年增速放缓至2.53% [3][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177.89万元、8673.94万元、5871.77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32.3% [3][4] -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298.04万元、6481.95万元、5586.34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13.8%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为负,合计-6310.91万元,公司解释系票据收付金额较大所致 [4] 募资与分红 - 本次IPO拟募资不超过2.58亿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6] - IPO前2024年9月和2025年4月两次分红共派现1940万元 [2][5]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高达85.75%-89.69%,其中云铝股份占比76.99%-81.92% [7] - 存在客户与供应商身份重叠情况,金马铝业既是2024年第四大供应商又是2022-2023年主要客户 [7] - 部分客户资质存疑,如上海金奕达成立一年即成为第四大客户,尉氏县博远耐火材料厂实缴资本和参保人数均为0 [8] 合规问题 - 因主要产品微细球形铝粉属危险化学品,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因安全生产、消防等问题被行政处罚,累计罚款超13万元 [8]
安永:今年A股IPO市场科技属性凸显,北交所吸引力不断增强
新京报· 2025-06-12 22:47
A股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共50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 合计筹资超过371亿元人民币 IPO数量和筹资额均同比上升14% [1] - 工业 科技和材料领域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居前三位 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占比超三成 [1]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IPO活动分列数量和筹资额首位 科创板IPO筹资额创开板以来新低 北交所IPO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 [1] 行业分布与政策导向 - A股"科技"属性显著增强 资本市场加速向科创型企业集聚 证监会强调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1] - 汽车行业作为支柱产业 在政策支持下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1] - 北交所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增强 正从"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向"硬科技企业聚集地"转型 [2] 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中国香港地区IPO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24% 与A股合计占比33% [2]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主要得益于大型IPO项目推动 [2]
今年前5个月43家企业登陆A股 IPO数量和融资额呈回暖态势,其中深圳有2家企业上市
深圳商报· 2025-06-03 06:32
A股IPO市场概况 - 前5个月A股新增IPO企业43家,同比增加5家,IPO募资规模达282.02亿元,同比增长3.74% [1] - 创业板IPO企业18家,沪市主板9家,深市主板6家,科创板6家,北交所4家 [1] - 新兴产业类IPO公司占比九成,汽车、电力设备、电子行业募资位居前三,分别为72.21亿元、43.56亿元、42.34亿元 [1] IPO地区分布 - 江苏省10家企业上市居首,浙江省9家、广东省8家分列二、三名 [1] - 杭州市、合肥市、苏州市各有3家企业上市并列第一,深圳市2家位居第二 [1] 各板块融资表现 - 创业板融资额101.24亿元居首,沪市主板94.89亿元、科创板36.81亿元分列二、三,创业板和科创板合计占比约五成 [2] - 北交所融资额17.88亿元,深市主板31.20亿元 [2] 企业融资规模 - 7家企业IPO融资额超10亿元,前三名为天有为(37.40亿元)、开发科技(11.69亿元)、兴福电子(11.68亿元) [2] - 前5个月IPO融资前三名合计60.77亿元,较去年前三名62.85亿元基本持平 [2] 未来市场展望 - A股将继续推行2024年监管措施,强化高质量资本市场建设 [3] - 新股发行将聚焦科技创新,增强制度包容性,预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稳中有升 [3]
湖南长沙冲出一个A股IPO,年入超7亿,经营活动现金流承压
格隆汇APP· 2025-05-20 18:48
公司概况 - 公司位于湖南长沙 正在冲刺A股IPO [1] - 公司年收入超过7亿人民币 [1] 财务状况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面临压力 [1]
A股IPO市场回暖 预计今年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稳中有升
深圳商报· 2025-05-13 01:23
【深圳商报讯】(记者詹钰叶)5月首只新股天工股份将于今日上市,这是今年以来发行价最低的新 股。数据显示,与今年前两个月相比,3月以来新股发行市场出现回暖。业内预计今年新股发行数量及 融资规模将稳中有升。 Wind数据显示,按上市日统计,今年以来37只新股首发募资近250亿元,其中3月与4月的新股发行数量 与规模均略有增长:3月14家A股公司IPO,合计募资92.18亿元;4月10家公司IPO募资82.69亿元。发审 数据方面,今年以来共有17家公司提交的IPO申请成功过会;江苏酉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 将在5月16日上会,目前处于"待表决"状态。截至目前,A股市场尚未首发上会的在审IPO公司约有160 家,其中逾半数来自北交所。 新股表现方面,多只新股上市后表现不俗。据Wind数据,今年初上市的星图测控上市以后的表现最 好,收益率(后复权,下同)约为15.39倍;宏海科技、天和磁材、江南新材与浙江华远上市以来的收 益率超过300%;海博思创、赛分科技、超研股份、开发科技等10只新股上市以来的收益率超过2倍,惠 通科技、胜科纳米、常友科技等15只新股上市以来的收益率翻倍。 德勤预计,随着监管机构继续 ...
外资券商2024年平均减员10%!这家外资最新出击,重启“招兵买马”
券商中国· 2025-05-12 13:35
外资券商2024年员工变动情况 - 2024年我国外资券商员工人数平均减少10%,其中瑞信证券(中国)减员幅度最大达18.25%,高盛中国、瑞银证券分别减少10.63%和11.23% [1][2] - 渣打证券(中国)员工总数保持64人不变,大和证券(中国)减员幅度最小仅减少2人 [3] - 减员主要集中在经纪业务条线,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东亚前海证券经纪业务员工分别减少41%和24% [5] 外资券商业务结构特点 - 高盛中国和摩根大通(中国)侧重投行业务,投行部门分别有65名和55名员工,但2024年投行净收入分别减少97%和91% [4] - 瑞银证券研究团队占比最高达22.9%(78人),投行与财富管理部门各52人 [4]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经纪业务员工46人,研究82人,资产管理40人,未披露投行和财富管理人员 [5] 外资券商经营表现 - 高盛中国2024年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158%,主要来自固收/大宗商品自营及经纪业务 [4] -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17.22%,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4] - 瑞银证券2024年净利润增长近6倍,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实现扭亏为盈 [8] 外资机构中国市场战略动向 - 瑞银集团正推进对瑞银证券实现100%持股(当前持股67%) [8] - 摩根大通中国4月底重启招聘,发布11个业务条线职位覆盖资管和研究部门 [8] - 9·24政策后A股活跃度提升,外资机构加大配置力度,多家券商表示将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 [8]
今年前4个月37家企业登陆A股 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超200%,江南新材首日上涨606.83%
深圳商报· 2025-05-07 00:44
A股IPO市场概况 - 今年1月至4月A股新增IPO企业3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 [1] - IPO合计募资规模达247.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 [1] - 创业板IPO企业16家,沪市主板8家,深市主板5家,科创板5家,北交所3家 [1] 板块融资分布 - 创业板融资91.35亿元,沪市主板83.99亿元,深市主板25.16亿元 [2] - 科创板融资31.80亿元,北交所融资15.16亿元 [2] - 科创板和创业板IPO融资占A股总融资额五成 [2] 行业募资排名 - 汽车行业募资72.21亿元,电子行业42.34亿元,电力设备行业38.28亿元 [1] - 新兴产业类IPO公司占比九成 [1] 企业融资规模 - 21家企业IPO融资额超5亿元,11家超7亿元,6家超10亿元 [2] - 天有为募资37.40亿元,开发科技11.69亿元,兴福电子11.68亿元 [2] - 汉朔科技、恒鑫生活、永杰新材等公司募资额均超10亿元 [2] 新股上市表现 - 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35.98%,较去年同期108.00%显著提升 [2] - 34只新股首日涨幅超100%,22只超200%,10只超300% [2] - 江南新材涨幅606.83%,星图测控407.23%,浙江华远389.02% [2] 单签盈利情况 - 沪深两市34只新股中29只首日单签盈利超1万元 [3] - 11只新股单签盈利超2万元,6只超3万元 [3] - 弘景光电单签盈利5.91万元,矽电股份5.28万元,中国瑞林3.97万元 [3]
拟上市公司应当如何更规范合理确认上市主体?
搜狐财经· 2025-05-04 21:19
A股IPO主体资格要求 - 上市主体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若为有限责任公司需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持续经营时间可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1][2] - 有限公司由自然人控股且无其他经营实体时可直接变更为股份公司,无需资产重组[2] - 若控制人同时经营多个实体或存在相似业务,需通过资产重组搭建上市主体[3] - 创业板发行人需主营单一业务,主板/中小板发行人可经营多种业务[6] 上市主体独立性要求 - 人员独立:高管不得在股东单位兼任职务或领薪,财务人员禁止关联公司兼职[6] - 资产完整:生产系统、知识产权等核心资产需全部纳入上市主体[6] - 财务独立:需独立开设银行账户、核算体系,禁止与控股股东共用账户[7] - 业务独立:需具备完整产供销系统,关联交易需遵循市场公平原则[7] 规范性及财务要求 - 需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8] - 财务需体现连续盈利能力,内控健全,关联交易价格公允,无利润操纵行为[8] OTC市场上市条件 - OTC-QX国际板要求:净有形资产500万美元(运营<3年)或200万美元(运营≥3年),或三年平均营收600万美元[11] - OTC-QX国际精选板要求:净有形资产200万美元或三年平均营收600万美元,需5年运营历史[11] - OTC市场分为OTCQX、OTCQB和粉单三部分,是上市门槛最低、速度最快的板块[12] 资本市场服务内容 - 服务涵盖境内外IPO、增发、并购、借壳上市、合规治理及债券发行[15] - 提供法律尽调、交易方案设计、协议起草及监管沟通支持[15][16] - 协助企业完成USGAAP审计、内部控制优化及投资者关系策略制定[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