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埃尼:油气仍维持能源主导地位
中国化工报· 2025-11-03 10:16
全球能源需求总体趋势 - 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消费持续稳步上升[1] - 全球能源系统存在结构性惯性,化石燃料仍维持主导地位[2] 石油市场 - 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达到每日1.028亿桶,较2023年增加80万桶/日[1] - 需求增长主要由中国、印度、拉丁美洲及中东地区推动[1] - 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每桶80.8美元,同比下跌2%[1] 天然气市场 - 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3%,中国是主要增长动力[1] - 欧洲天然气消费量基本持平[1] - 液化天然气贸易能力持续扩张,液化能力增长1.4%,再气化能力增长4%[1] 可再生能源 -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延续创纪录扩张态势,太阳能与风能总装机容量接近3000吉瓦[2] - 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5%,而传统能源贡献约60%的电力[2] - 生物燃料产量增长7%,美国与印度尼西亚是主要推动国[2] 关键矿产与碳排放 - 能源转型所需关键矿产产量增长5.5%,其中钴产量激增21%[2] - 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加0.8%,新兴经济体排放增长而发达经济体排放下降[2]
主动智选,聚力成长!华宝基金主动权益工具箱全景布局科技链,收益最高超95%!
新浪基金· 2025-11-03 09:44
宏观与市场展望 -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关税共识,中美经贸关系呈现阶段性缓和 [2] - 展望后市,风险偏好提升与全球流动性改善双轮驱动,A股“慢牛”格局可期 [2] - 市场主线或将回归长期产业逻辑,建议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主线 [3] 重点投资领域 - 科技领域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等优质供给创造的新需求 [3] - 资源品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应享稀缺性定价溢价 [3] - 光伏、化工等过剩产能行业在“反内卷”政策落地后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3] - 把握能源革命与国产替代带来的长期机遇 [3] - 精选AI硬件与新能源方向龙头 [4] - 精选科技大盘,聚焦光模块、PCB、锂电池 [5] -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0-1投资机遇 [8] - 布局科技顺周期,聚焦半导体国产替代 [9] - 精选A+H优质创新药标的 [9] - 关注新能源、芯片等高景气度方向 [10] - 聚焦创新药与AI产业链 [10] 基金产品业绩表现 - 华宝核心优势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95.65%,近1年超额收益为85.26% [4] - 华宝大盘精选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95.96%,其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增长率为13.3% [6][7] - 华宝万物互联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92.60%,近1年超额收益为82.21% [9] - 华宝竞争优势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74.82%,近1年超额收益为59.94% [9] - 华宝大健康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69.06%,近1年超额收益为53.85% [9] - 华宝医药生物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49.65%,近1年超额收益为42.13% [10] - 华宝成长策略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59.18%,近1年超额收益为32.44% [10] - 华宝新兴成长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56.79%,近1年超额收益为26.55% [10] - 华宝创新优选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55.28%,近1年超额收益为39.28% [10]
为多家钙钛矿电池头部企业供货!金晶科技以技术硬实力引领TCO玻璃革新
金融界· 2025-11-03 09:12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高效率、低成本和易加工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 [1] - 中国TCO玻璃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 [3] - 全球TCO玻璃市场规模预计在2032年突破20亿美元,2025-203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3% [3] - TCO玻璃的应用边界正从传统光伏组件向建筑、汽车、智能显示等领域延伸,展现出作为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力 [2] 公司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公司攻克大面积玻璃基板微米级控制技术、在线大面积CVD镀膜均匀性技术等难题,在2022年推出自主研发的TCO玻璃,填补国内空白 [1] - 公司将我国钙钛矿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提升至95%以上 [1] - 公司在淄博、滕州布局的TCO玻璃产线已稳定供应极电光能、协鑫光电等钙钛矿电池头部企业,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1] 公司产能扩张与项目应用 - 公司宁夏生产线技改项目总投资49500万元,改造完成后将形成年产2000万平方米TCO导电膜玻璃的能力 [2] - 公司TCO玻璃已应用于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兆瓦级钙钛矿地面光伏项目、全球首个钙钛矿渔光互补电站等多个标志性项目 [2] - 产品应用覆盖建筑光伏一体化、地面电站、渔光互补等多元场景 [2] 技术发展趋势与要求 - N型TOPCon、HJT等高效电池技术的发展对TCO玻璃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更高的透光率、更低的方阻成为下一代产品的竞争焦点 [2]
华晨宝马地热能供热项目投入运营
辽宁日报· 2025-11-03 09:09
项目概况 - 华晨宝马地热能供热项目于10月31日投运,为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供热 [1] - 项目采用100%非化石能源供热,实现生产低碳转型 [1] - 项目为北方工业地区实现清洁供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本 [1] 技术特点 - 项目采用“井下换热技术”,使用同轴套管换热器与地下岩层进行热交换 [1] - 技术深入地下2900米采集地热能,全程闭式循环,“取热不取水” [1] - 相比传统浅层地源热泵,该系统占地更小、运行更稳、能效更高,适配北方寒冷地区供热需求 [1] - 项目共开凿28座中深层地热井,总供热面积约为58万平方米 [1] 环境影响 - 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万吨 [1] - 项目助力沈阳中德园零碳产业园建设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1] 合作模式 - 项目由华晨宝马携手中国华能集团、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打造 [1] - 项目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沈阳所在地域丰富的地热资源 [1] 战略意义 - 地热能项目是宝马集团构筑多元可再生能源矩阵的关键一环 [2] - 公司通过创新应用中深层地热能、跨界合作开发风电、探索氢能商业化应用及全价值链推广可再生能源电力,走出一条“技术领先、模式创新、全链协同”的能源转型之路 [2] - 已使用地热能供暖的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是宝马“新世代”车型的电池生产地,此次能源转型代表公司将从源头降低产品碳足迹 [2]
博盈特焊(301468) - 2025年11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3 08:54
公司业务与技术概览 - 广东博盈特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于2023年7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专注于以焊接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 [1][2] - 公司掌握MIG焊、TIG焊、激光焊三条堆焊技术路径,并开发数字脉冲MIG高频振荡堆焊、激光堆焊、二次重熔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强腐蚀、易磨损、高温、高压等复杂工业环境 [2][3] - 公司业务战略为“一个平台,三条路径”,通过拓展产品种类、应用领域和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 [10][11] 财务与订单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收入占比约为59%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对应收入金额约为3.77亿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手订单增速在30%以上 [8] 市场前景与机遇 - 垃圾焚烧市场:境内新增项目放缓但存在升级需求;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东南亚、中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因城市化加速垃圾处理需求,欧美发达地区存在设备升级改造需求 [3][4] - 燃气轮机发电市场:全球需求持续增长,北美因AI数据中心扩张、中东因能源改造计划(如2030愿景)、欧洲因能源转型推动燃气轮机需求 [6][7] - 油气管道市场:全球结构性增长,驱动力包括天然气需求扩张、地缘冲突能源项目及老旧管网改造,堆焊复合管道需求增加 [11] 产能与海外布局 - 越南生产基地总面积约150,000平方米,一期已投产,二期预计2026年二季度投产,主要生产燃气轮机余热回收装置(HRSG),交付周期约6个月 [3][10] - 海外战略包括越南基地捕捉燃气轮机机遇、与威尔汉姆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油气市场(前期聚焦中东),并计划设立海外制造基地 [10][11] - 美国关税变动影响小,因美国订单当前占比低,未来主要由越南基地生产且关税由客户承担 [9]
从博鳌样板到南方实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向新阶段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07:33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2][4] - 论坛聚焦关键技术突破、政策机制创新、市场模式探索与产业生态培育,旨在为构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 [1][4]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中心任务,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消纳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4] 南方五省区清洁能源发展成就 - 南方区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近70%,发电量占比过半,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0%,成为第一大电源 [8] - 南方区域清洁能源利用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供电格局实现历史性转变 [8] - 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西电东送累计电量超9500亿千瓦时,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交直流混联电网 [8] - 海南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66.5%,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成功实现零碳运行 [7]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挑战与技术路径 - 风电、光伏等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随机波动、高效消纳等挑战 [1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出,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实现2035年36亿千瓦风光装机目标的必然选择和核心基础设施 [11] - 预计到2035年,仅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就可能导致电网峰值负荷较2018年增幅超过10% [12] - 储能技术(如全钒液流电池)被寄予厚望,能显著降低负荷削减和可再生能源浪费的成本 [12] - 数字化是关键支柱,南方电网公司运用“云大物移智链”技术,其“大瓦特”模型支撑综合负荷预测准确率超过98% [13] 南方电网公司实践与能力建设 - 公司致力于打造更优的能源供给体系、更强的能源输送格局、更全的能源电力市场、更广的能源消费模式以及更强的能源数智能力 [8] - 公司可控负荷已达到最大负荷的25%,需求响应能力达到7.6% [13] - 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和车网互动双向场景全覆盖,区域供电可靠性高达99.924% [13] - 公司通过建成首批35个示范区并部署新一批48个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8] 中国方案与全球能源治理 - 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成为“中国样板”,展示新型电力系统的现实模样 [7][16] - 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肯定南方电网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展现的“韧性、灵活、数字智能和以人为本”特征 [16] - 中国正积极探索电碳耦合、多元协同、跨区域跨境的交易体系,以先进市场治理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17] - 我国电力系统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大范围停电事故,得益于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安全稳定体系 [17]
美媒:中国假期数据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
环球网· 2025-11-03 07:18
国庆假期出行模式转变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汽油需求同比有所下降,而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出行次数大幅增加 [1] - 中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行量占其中约1/5 [1] - 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日均充电量同比增长超45% [1] 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与普及 - 中国已拥有逾180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同比增长54.5% [2] - 充电桩的普及使家庭对驾驶电动汽车进行跨省旅游的顾虑消除 [2] - 车辆电动化及高铁运力在过去10年已发展到足以改变国家假日能源消费结构的程度 [2] 高铁网络发展 - 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 [2] - 国庆中秋假期最繁忙的日子里,铁路单日发送旅客超过2000万人次 [2] - 这种依靠电力驱动的运输方式改变了国家物流格局和碳排放计算结果 [2] 能源转型的衡量标准 - 国庆节假期从考验高速公路和机场承载能力,转变为检验充电桩、变电站及电力数据平台的能力 [3] - 假期成为衡量能源转型成效的"国家成绩单",实时展现技术、基础设施与公众行为的相互作用 [2] - 假期数据表明,中国的能源转型已经进入公众习惯领域,成为衡量电气化进程的可靠标尺 [3]
当核电成主流,美元还能维持石油霸权吗?
搜狐财经· 2025-11-03 03:11
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意义 - 中国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13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3] - 核电发展旨在从根源上削弱石油美元霸权,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3] - 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年发电量相当于200万吨标准煤 [3] 核电对能源安全与经济的贡献 -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高达71.9%,核电发展可节省每年数千亿美元的石油进口支出 [3] - 核电与新能源汽车结合,可将道路交通的石油需求转化为电力需求 [3] - 核电产业链从铀矿开采到核废料处理已实现100%国产化,不受外部制裁影响 [4] 核电技术的国际拓展与影响 - 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华龙一号”核电站,三年发电约230亿度,帮助其节省昂贵的重油发电成本 [3] - 核电项目出口可采用人民币等本地货币结算,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3] - 中国核电技术为全球提供了不依赖美国的能源选择,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5] 国际反应与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国已将中广核等23家中国核电相关企业列入制裁名单,试图限制其发展 [4] - 美国自身的三代核电项目历经十年仍未完备,关键部件需从法国进口且面临交货延迟 [4] - 沙特与美国“石油美元”协议到期后,中国核电技术代表已与沙特进行谈判 [5]
从深海取火到机器人之舞:一场照见湾区科技未来的火炬传递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00:05
火炬传递的科技应用 - 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机器人独立火炬传递,其手持重达1.6公斤的火炬并以高度拟人姿态奔跑,且未为传递任务进行专门改造 [3][9][10] - 机器狗在火炬传递中参与吉祥物交接,无人驾驶汽车在广州站完成了全运会史上首次无人驾驶车火种传递,行程6.8公里 [3][12] - 火炬“源火”通过太阳能引燃自南海1522米深处开采的可燃冰获取,实现了深海原位取火 [1][5] 可燃冰资源与产业 - 可燃冰能量密度约为煤的10倍、天然气的2至5倍,燃烧后污染远小于传统能源,我国海域可燃冰总储量约达800亿吨油当量,其中南海为核心富集区、约占总储量80% [5][6] - 广东科研团队突破深海原位取火技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南海可燃冰资源调查,并于2015年发现的海马冷泉成为本次圣火采集地 [5][8] - 可燃冰开采被誉为“能源领域的登月工程”,展示了广东在深海能源勘探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 [5] 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10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25年上半年其内地九市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占全国32.3%,相当于全国每出口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产自广东 [12] - 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相当于全国每4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为“广东造” [12] - 人形机器人“夸父”由深圳乐聚机器人研发,其标准化量产能力是广东机器人产业迈向成熟的关键标志 [10][12] 区域科技创新实力 - 2024年广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6%,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13] - 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东京-横滨”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这反映了三地在国际专利申请、科研产出及风险资本活跃度方面的优势 [13][15] - 火炬传递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13][15]
欧盟下死令?2027年禁俄LNG,扎哈罗娃痛骂:冻自己耳朵
搜狐财经· 2025-11-02 19:08
欧盟对俄液化天然气制裁计划 - 欧盟第19项对俄制裁方案提议在2027年1月前全面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比之前讨论的2028年提前一年[1] -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该计划是“胡说八道”,并批评其脱离现实且自相矛盾[1][3] -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早在9月就预警此类制裁政策将首先对欧盟本身有害[6] 欧盟能源进口现状与内部矛盾 - 2023年上半年,俄罗斯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3] - 2024年,仍有10个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3个国家进口俄罗斯石油,6个国家依赖俄罗斯浓缩铀[3] - 法国、荷兰、比利时等欧盟核心国家仍在大量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3] - 如果全面禁运俄罗斯能源,欧洲每年需多花400到500亿欧元的天然气成本,电费多支付600到700亿欧元[4]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转向 - 俄罗斯深化与中国的合作,2024年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达到830万吨,同比增长3.29%[7] - 2024年通过北方海路对中国的石油运输增长33%,液化天然气增长5%[7] - 2024年俄罗斯对亚洲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35%上升到52%[9] - 预计2030年后“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将投入使用,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将达到每年500亿立方米[11] 欧盟能源困境与结构性挑战 - 2024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47%,太阳能发电首次超过煤炭成为第三大电力来源[9] - 2024年冬季欧盟天然气库存消耗速度比去年快19%,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突破51欧元/兆瓦时[9] - 2024年欧盟电池储能总量仅为21.9吉瓦时,距离2030年目标还差得远[11] - 2024年美国占据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的45%,但美国产能受限于基础设施[11] 全球能源格局演变 - 中俄在部分能源交易中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动摇美元在国际能源交易中的地位[13] - 欧盟对与中国经贸摩擦可能导致其能源成本进一步上涨[13] - 欧盟试图通过“监控过境货物”机制约束成员国,但因物流网络复杂且不愿共享数据而难以实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