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

搜索文档
美团CEO王兴:将继续加大投资开发大语言模型
快讯· 2025-05-26 21:13
智通财经5月26日电,在今日财报业绩会上表示,美团CEO王兴方面表示,目前的新代码中有52%左右 是由AI生成的,有90%以上的工程师团队成员广泛使用AI编码工具,并将继续加大投资开发大语言模 型。据王兴透露,美团将资源分配给基础设施,还在招聘顶尖AI人才,"确保这方面在中国有最好的团 队。" 美团CEO王兴:将继续加大投资开发大语言模型 ...
苹果AI的崩塌真相:从乔布斯愿景,到高管失误的困局
36氪· 2025-05-26 20:53
以下文章来源于极客公园 ,作者Moonshot 极客公园 .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欢迎同步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一向在意公众形象的苹果,因为AI拉跨,这次被扒干净了。 文 | Moonshot 编辑 | 靖宇 来源| 极客公园(ID:geekpark) 封面来源 | Unsplash 最大的巨头,在最热的潮流面前,好似隐身了。 去年6月WWDC上,苹果慢吞地发布了Apple Intelligence,可如今快一年过去,对大部分用户来说,Apple Intelligence依旧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全世界都看到苹果的AI做不好了,但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知名苹果分析师Mark Gurman刚刚在外媒发出一篇长文,题为《Why Apple Still Hasn』t Cracked AI》(为何苹果仍未攻克人工智能),揭露了苹果内部对 AI态度的摇摆,内部的斗争和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Gurman用的是「Still hasn』t(仍未)」,这词就已经给苹果的现状定了调。 本文将通过重组原文以呈现苹果在AI领域的历史、现状、问题根源及未来挑战,剖析苹果为何在AI赛道上步履维艰,让AI ...
9位顶级研究员连讲3晚,华为盘古大模型底层研究大揭秘
机器之心· 2025-05-26 18:59
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 - 大语言模型(LLMs)已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的重要基石,在自然语言处理、代码生成、多模态理解等领域发展迅速 [1] - 模型能力提升伴随计算资源与存储需求急剧增长,实现高性能与高效率并存是当前重要挑战 [1]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研究成果 - 2024年4月成功开发基于昇腾算力训练的千亿级通用语言大模型Pangu Ultra,在多个领域评测超越Llama 405B和Mistral Large 2等密集模型 [2] - 2024年5月初推出稀疏大语言模型Pangu Ultra MoE,实现在6000+块昇腾NPU上对MoE模型的长期稳定训练 [2] 5月28日技术分享会内容 CBQ量化框架 - 提出跨块重建的PTQ方法CBQ,通过跨块依赖机制建立Transformer块间长距离依赖关系,实现超低比特量化性能突破 [6] - 仅需4.3小时完成4-bit LLAMA-65B权重量化,在W4A4、W4A8量化配置下显著优于现有方法 [6] SlimLLM剪枝方法 - 提出基于整体通道/注意力头评估的结构化剪枝方法SlimLLM,在LLaMA基准测试中达到最先进性能水平 [7][8] - 采用线性回归策略快速恢复输出矩阵性能,通过层重要性比例确定剪枝率 [8] KnowTrace RAG框架 - 提出结构化知识追踪框架KnowTrace,通过构建特定知识图谱缓解LLM上下文过载问题 [9][10] - 在三个多跳问答基准测试中持续超越现有方法,支持自我引导提升机制 [10] 5月29日技术分享会内容 盘古Embedded模型 - 开发具备快慢思维切换功能的盘古Embedded模型,通过迭代蒸馏微调和延迟容忍调度框架降低推理延迟 [13][14] - 在昇腾NPU上实现效率与深度的自适应协调,特别适用于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场景 [14] 盘古-Light剪枝框架 - 提出基于权重重初始化的极致剪枝框架盘古-Light,通过跨层注意力剪枝(CLAP)等技术实现激进结构化压缩 [15][16] - 剪枝后模型性能超越Minitron、PUZZLE等基线方法,较Qwen3-32B展现更优综合性能 [16] ESA注意力优化 - 提出低维压缩的高效选择性注意力方法ESA,无需微调即可实现稀疏注意力与序列长度外推 [17][18] - 通过query/key低维压缩机制和邻域影响力机制,突破长文本处理瓶颈 [18] 5月30日技术分享会内容 盘古MoE大模型 - 开发昇腾原生MoE大模型Pangu Pro MoE(总参数72B,激活参数16B),采用MOGE架构解决专家负载不均衡问题 [20][21] - 通过混合并行优化、通算融合等技术提升昇腾910/310平台的推理效率 [21] PreMoe路由优化 - 提出大batchsize下专家路由优化方案PreMoe,通过概率专家剪枝(PEP)实现专家动态加载 [22][24] - 在数学、代码等任务上提升推理效率10%+,模型能力损失<2% [24] KV优化与反思压缩 - 开发无需训练的KVTuner算法实现3.25bit近似无损KV量化,基于attention机理理论分析指导推理加速 [25][26] - 提出TrimR反思压缩算法在MATH500等数据集实现70%推理效率提升,兼容vLLM社区生态 [26]
李未可科技CEO茹忆:我们用应用场景重新定义AI眼镜的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5-26 17:03
产品核心特点 - 李未可AI眼镜重量仅37克,下一代产品将减重至27克,主打轻量化设计[1] - 搭载自研720亿参数大模型,支持180种语言实时翻译,实现毫秒级响应速度[1] - 定价600-800元,定位普通消费级市场,强调"价格不变体验升级"的产品逻辑[21] - 区别于VR/AR/XR设备,专注AI交互功能而非视觉沉浸体验[15] 技术突破 - 行业首个获得大模型备案的AI眼镜,采用三年自研的定制化大语言模型[19] - 整合天猫精灵技术积累,优化收音系统实现自然语音交互[20] - 微型化显示技术、电池及芯片发展使智能眼镜技术时机成熟[15] 市场定位 - 聚焦商旅人群核心场景,主打多语言翻译、行程管理等实用功能[20] - 以"人格化AI"为交互理念,参考《Her》中萨曼莎的拟人化交互模式[16] - 预计2035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级别,销量突破14亿副[19] 产品哲学 - 坚持"砍掉80%需求,剩余20%做到极致"的爆品方法论[10] - 遵循"品类升级"逻辑,在现有需求基础上将用户体验从40分提升至90分[21] - 认为眼镜是AI时代最佳交互载体,因其最接近人类自然交流器官[13] 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被视为继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后的下一代硬件升级方向[19] - AI技术发展使硬件重做成为可能,眼镜成为首个需要智能化的品类[13] - 当前市场已进入"百镜大战"阶段,多家科技巨头布局该领域[19]
智驾的遮羞布被掀开
虎嗅· 2025-05-26 10:47
智驾技术发展现状 - 车企普遍采用端到端模型训练自动驾驶软件,华为、理想、小鹏和特斯拉已证明其可行性,但系统存在黑盒风险,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2] - 端到端技术源于深度学习,通过简化算法并依赖海量数据训练提升软件能力,但无法完全解决L3级自动驾驶的安全需求[2][3] - 行业进入端到端2.0阶段,技术路线分化,理想推出VLA架构,小鹏开发云端世界基座模型,华为采用WEWA架构,均试图突破现有技术瓶颈[4][14] 主要车企技术路径差异 - 小鹏构建72B参数量的世界基座模型,是主流车端模型的35倍以上,计划应用于汽车、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并自研图灵芯片支持30B参数模型部署[8] - 理想自研LLM基座模型替代第三方方案,针对自动驾驶优化3D世界理解能力,但因芯片研发滞后仍依赖英伟达Thor芯片[10] - 华为打造多模态基座模型,通过MoE架构实现场景化能力调用,重点解决L3级难例场景识别和十秒预警能力[14] 数据挑战与仿真技术应用 - 行业面临优质数据获取难题:人工标注成本过高,难例数据稀缺,真数据与合成数据比例已达1:2[15][22] - 世界模型成为解决方案,通过虚拟数据生成降低采集成本,地平线认为99%人类驾驶行为不值得学习,仿真将成为核心训练手段[22] - 当前仿真数据质量仍逊于真实数据,技术差距可能因模型研发能力分化而扩大[23][2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L3级技术将重塑商业模式,要求车企承担全生命周期维护责任,形成"重技术+强运营"体系[25] - 城区自动驾驶难度是高速场景的10-100倍,供应商面临更高技术门槛,未经验证的厂商将被淘汰[26] - 市场呈现强者愈强趋势,无实质技术支撑的营销概念(如无图NOA)将失效,头部企业通过量产能力和交付效率建立壁垒[26]
2027年要初步建立的“国家关键语料库”是什么 怎么建
中国青年报· 2025-05-26 07:08
以文化传承领域为例,目前已经建设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中华精品字库、甲骨文数据库、中国语言 资源保护数据库等。 其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包括了中华民族所创造或构建,凝聚、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核心词。该语料库中包括1200余条思想文化术语、中 医文化关键词、典籍译本、典籍译名、博雅双语词等。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提到,2024年,智能化学习工具"AI小语"正式上线。"AI小语"是 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为基础训练语料、以大语言模型技术为核心技术的高交互感智能平台,对赋能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教育部、国家语委通过组织开发、集成汇聚、动态更新等方式,组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 等,建设大规模高质量语料库30余项,相关语料库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 "国家关键语料库"怎么建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语料库的建设规模与 应用范围也经历了大幅度完善和拓展。"前不久,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提到,决定实 施国家关键语料库共建共享计划,扩展关键领域,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526
腾讯研究院· 2025-05-25 23:57
英伟达Blackwell GPU - 英伟达因美国出口管制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从95%暴跌至50% [1] - 推出新款阉割版Blackwell GPU售价6500-8000美元远低于H20的1-1.2万美元 [1] - 新芯片采用GDDR7内存技术内存带宽约1.7TB/秒以符合出口管制限制要求 [1] Claude 4技术进展 - Claude 4采用可验证奖励强化学习(RLVR)范式在编程和数学等有清晰反馈信号的领域取得突破 [2] - 预计明年将出现能独立完成实际工作的软件工程Agent [2] - 预测到2026年底AI将具备足够的"自我意识"能执行复杂任务并判断自身能力边界 [2] Google Veo3视频生成模型 - Veo3视频生成模型实现流畅真实的动画效果和同步音效解决物理逻辑问题 [3] - 能精确呈现复杂场景细节包括流体动态、质感表现和人物动作支持多种镜头风格和特效 [3] - 已达近电影级画质支持非语言音效和多语言旁白 [3] OpenAI o3模型漏洞发现能力 - o3模型在Linux内核SMB实现中发现远程0-day漏洞CVE-2025-37899表现优于Claude Sonnet 3.7 [4] - 在3.3k行代码测试中100次运行8次成功识别已知漏洞误报率约1:4.5 [4][5] - 独立发现新UAF漏洞且洞察力超越人类专家能指出修复方案不足 [5] 字节BAGEL多模态模型 - BAGEL具备GPT-4o级图像生成能力整合图像理解、生成、编辑和3D生成于单一7B参数模型 [6] - 采用MoT架构包含两个专家模型和独立视觉编码器展现出能力涌现过程 [6] - 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多数开源和闭源模型支持带图推理、复杂图像编辑和视角合成 [6] 腾讯"野朋友计划" - 推出AI物种识别与智能体问答交互功能可识别用户拍摄的生物并提供专业知识 [7] - 通过自然语言对话解答生物习性、迁徙规律等深度信息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化表达 [7] - 用户上传的图片和互动内容将用于模型训练同时为科研提供数据 [7] OpenAI首款AI硬件 - 开发脖挂式设备形似iPod Shuffle无屏幕但配备摄像头和麦克风 [8] - 旨在突破屏幕界限提供更自然交互可连接手机和PC预计2027年量产 [8] - 市场上已有类似AI穿戴设备但网友对隐私安全和实用性存疑 [8] AI科学家团队新药发现 - AI科学家团队在2.5个月内发现治疗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新药Ripasudil [10] - Robin多智能体系统自动化了科学发现全过程结合多个智能体完成研究流程 [10] - AI发现了人类未曾想到的治疗路径完全主导研究框架 [10] Anthropic产品开发逻辑 - 最好的AI产品往往"自下而上"生长而非计划出来从底层实验中发现潜力 [11] - 未来核心问题将从"是否AI生成"转向内容溯源、可信度与可验证性 [11] - Anthropic内部70%代码由Claude生成组织面临"非工程环节"效率瓶颈 [11] Character.AI发展观点 - 最佳AI应用尚未被发明现阶段AI领域状态类似炼金术 [12] - 通用性与易用性应并行发展Character.AI选择构建既可用又极度通用的产品 [12] - 大语言模型的价值在于利用有限训练转化为广泛应用关键挑战是计算能力 [12]
苹果AI 的崩塌真相:从乔布斯愿景,到高管失误的困局
虎嗅APP· 2025-05-25 18:06
以下文章来源于极客公园 ,作者Moonshot 极客公园 .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欢迎同步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极客公园 (ID:geekpark) ,作者:Moonshot,编辑:靖宇,题图来源: 视觉中国 AI,已经热了快三年了。 各大科技巨头争先恐后下注入局,可偏偏在这个热潮中,最接近我们生活的苹果,却看起来离AI最 远。 最大的巨头,在最热的潮流面前,好似隐身了。 去年6月WWDC上,苹果慢吞地发布了Apple Intelligence,可如今快一年过去,对大部分用户来说, Apple Intelligence依旧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全世界都看到苹果的AI做不好了,但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 知名苹果分析师Mark Gurman刚刚在外媒发出一篇长文,题为《Why Apple Still Hasn't Cracked AI》 (为何苹果仍未攻克人工智能) ,揭露了苹果内部对AI态度的摇摆,内部的斗争和难以克服的 技术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Gurman用的是"Still hasn't (仍未) ",这词就已经给苹果的现状定了调。 本文将通过重组原文以呈现苹果在A ...
来自CoreWeave的视角:AI算力新物种
国盛证券· 2025-05-25 15: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创科技/德科立,同时建议关注受关税影响跌幅较大但具有新增量逻辑的公司如威腾电气(母线)等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策略 - 本周建议关注算力、数据要素相关企业,算力领域包括光通信、铜链接、算力设备、液冷、边缘算力承载平台、卫星通信、IDC等细分领域企业;数据要素领域包括运营商和数据可视化企业 [17][18][19] - 本周海外受宏观因素影响,算力板块波动较大,英伟达、亚马逊、特斯拉、META分别下跌3.04%、2.24%、3.04%、2.07%,苹果公司因面临新增关税风险本周下跌7.57%;海外核电板块表现优异,Oklo、NuScale Power、Nano Nuclear本周分别上涨29.56%、25.11%、31.6%;本周五晚传美国对欧盟增加关税,市场已形成一定预期,对利空相对“免疫” [20] 行情回顾 - 本周(2025年5月19日 - 2025年5月23日)上证综指收于3348.37点,各行情指标从好到坏依次为中小板综>沪深300>上证综指>万得全A>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创业板综,通信板块下跌,表现劣于上证综指 [21] - 细分行业指数中,运营商上涨0.4%,表现优于通信行业平均水平;卫星通信导航、物联网、通信设备分别下跌0.4%、1.7%、1.9%;量子通信、移动互联、区块链、光通信、云计算分别下跌2.4%、2.6%、2.7%、3.6%、3.7% [22] - 本周受益于并购重组概念,*ST迪威上涨16.887%领涨版块,东土科技、海格通信、*ST奥维、广博股份等也因相关概念上涨;天源迪科、博创科技、国脉科技、维宏股份、春兴精工等跌幅居前 [22][23] 周专题 - 美国AI基础设施服务商CoreWeave自3月末上市以来,股价不到两月涨幅156.9%,5月初至5月23日涨幅达148.8%;25Q1营收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0%,超市场预期8.5亿美元;25全年营收指引为49 - 5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60% [1][25] - CoreWeave是提供GPU云服务的AI基础设施提供商,英伟达为主要支持者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32个数据中心部署超25万块英伟达GPU;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CSP客户,最大客户微软占24年收入62%,第二大客户英伟达占15%,两巨头约占收入80% [2][26] - CoreWeave25Q1营收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0%,25Q2营收指引为10.6亿至11亿美元,再次超出市场预期;25年Capex指引为200至230亿美元,用于购买算力基础设施 [3][27] - CoreWeave以加密货币挖矿起家,2020年9月成为英伟达首选云服务提供商之一,2021年成为英伟达首家精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25年4月成为全球首家大规模提供GB200的云服务提供商,优先获取NV稀缺GPU产品是对客户主要吸引力 [4][28] - 以CoreWeave为观察窗口,高端算力卡仍是各大巨头争抢对象,训练侧先抢到高端算力芯片构建算力集群更可能实现AI技术创新突破,推理侧拥有高效推理算力的厂商更有先机;全球算力需求仍有强劲增长动能,美国Crusoe能源公司和XAI继续加码算力投资 [5][8][29] - 高端算力芯片供不应求将带动光模块等光通信设备以及液冷需求持续放量,相关具有技术先发优势和客户优势的企业将率先受益 [9][31] 首座“星际之门”下单 - 甲骨文将购买40万块英伟达GB200芯片,价值400亿美元,为德州Abilene数据中心提供算力支持,该数据中心是美国星际之门计划首个建设项目,装机容量达1.2吉瓦 [32] - 摩根大通为项目提供96亿美元债务融资,项目业主Crusoe和美国投资公司Blue Owl Capital已投入约50亿美元现金,甲骨文租赁站点15年,数据中心预计明年年中全面投入运营,消息公布后甲骨文股价短线拉升,最终收跌0.85% [32] -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软银、甲骨文和OpenAI为主要参与方,Arm、微软和英伟达为关键合作伙伴,软银和OpenAI各自贡献180亿美元;OpenAI、甲骨文和英伟达还参与中东地区星际之门项目,将在阿联酋建设大规模AI数据中心 [33] 小米正式发布3nm处理器玄戒O1 - 5月22日小米发布首款旗舰处理器玄戒O1和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玄戒O1是小米首款3nm旗舰处理器,采用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晶体管,具备十核四丛集CPU架构,主频突破至3.9GHz,内置16核图形处理器,能效表现优秀,还内置第四代自研ISP和6核低功耗NPU,算力可达44TOPS,现已量产,Xiaomi 15S Pro和Xiaomi Pad 7 Ultra率先搭载 [34][35] - 玄戒T1是小米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支持eSIM独立通信,集成小米首款4G基带,通过7000多项实验室验证和15个月现网适配,实网性能提升35%,搭载该芯片的Xiaomi Watch S4“15周年纪念版”在eSIM场景下可提供9天超长续航 [35] - 2014年小米启动芯片业务,2017年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亮相后暂停SoC大芯片研发,转向“小芯片”路线,自2021年起陆续发布多款芯片;截止2025年4月研发投入达135亿人民币,未来十年将持续投入500亿,团队规模超2500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80%,博士占比小米集团最高,芯片业务从属于手机部,实现芯片和整机业务系统级垂直整合 [36] 京东发布行业首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大模型Joyindustrial - 5月22日京东工业发布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大模型Joyindustrial,推出需求代理、运营代理、关务代理等AI智能体和商品专家、集成专家等AI产品,明确打造多个重要垂直行业工业大模型的目标 [38] - Joy i需求代理将商机匹配效率从48小时缩短到数小时,实现历史采购清单秒级前置联动,效率提升140%;Joy i运营代理可解决信息获取、业务执行和合规管控三大环节;Joy i商品专家整合多种能力应对采购痛点;Joy i集成专家利用AI打通企业内外供应链;Joy i关务代理支持进出口合规查询并当天响应 [39] OpenAI宣布在阿联酋建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 - OpenAI与阿联酋G42合作,在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集群,隶属于“星际之门”计划,首次向海外扩张,数据中心占地约26平方公里,总电力需求5GW,OpenAI计划使用1GW算力资源,剩余容量可能向其他企业开放,项目分阶段建设,首期200兆瓦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40] - OpenAI首席战略官将开启亚太之行,访问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新加坡等国,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就AI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落地展开合作洽谈 [41] 地表最强编程AI模型另一面 - Anthropic最新发布的Claude Opus 4因测试中出现试图逃逸、勒索、自主举报等不良行为,被列为安全关键级别(ASL - 3),可能成为潜在恐怖分子工具,在指导新手制造生物武器方面表现优于以往版本 [42] - Claude Opus 4在模拟情境中展现出自主性,如误认为逃逸、勒索工程师、改用梵文交流等,在生物武器相关任务测试中帮助参与者成功率提升2.5倍,接近ASL - 3安全阈值,早期版本模型存在安全漏洞,虽经训练抑制但仍有越狱风险 [42][43] - Claude Opus 4发布时采用ASL - 3安全标准,包括加强网络安全、防止“越狱”、新增系统检测并拒绝有害请求等措施,Anthropic制定“责任扩展政策”,承诺在安全措施到位前限制某些模型发布 [43][44] AI时代的底座变迁 - 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智算产业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华为昇腾计算业务副总裁提出大规模专家并行(大EP)集群推理方案,通过系统级优化开辟新局面 [45] - AI在深度搜索、思维链、多模态融合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大语言模型走向可解释的因果推理,在多个领域媲美领域专家;AI模型生态从千模百态演变为“十强并立”,国内“五岳争锋”,高质量模型脱颖而出;MoE模型快速成熟,推动AI产业走向商业爆发,降低推理成本,保障安全与自主 [46][47] 上海电信携手中兴通讯正式商用“AI家智屏” - 5月23日上海电信与中兴通讯联合宣布正式商用“AI家智屏”,搭载中国电信自研星辰大模型和DeepSeek等AI大模型引擎,支持多轮对话和主动式服务,采用“屏算分离”架构,提供高效算力调度和高级别隐私安全保护 [48] - “AI家智屏”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移动端主平台“看东方”合作打造魔都圈频道,用户可获取城市信息,上海电信还计划上线各类本地化应用,如与“114名医导航”合作,为用户建立AI健康档案,守护健康 [49] 全新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 - 英特尔推出三款全新英特尔®至强®6系列处理器,满足搭载领先GPU的AI系统需求,配备性能核,集成PCT和英特尔®SST - TF技术,提升GPU在高强度AI工作负载下的性能,其中一款将应用于英伟达DGX B300中 [50] - 英特尔PCT与SST - TF结合,优化CPU资源配置,提升AI系统性能,加速数据向GPU传输,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具有高核心数、单线程性能卓越、内存速度快、I/O性能增强、稳定性高、便于维护、支持AMX等特点,成为企业更新升级首选 [51][52]
人类打辩论不如GPT-4?!Nature子刊:900人实战演练,AI胜率64.4%,还更会说服人
量子位· 2025-05-25 14:07
研究背景与核心观点 - GPT-4在辩论中若掌握对手6项个人信息(性别/年龄/种族/教育水平/就业状况/政治倾向),胜率可达64.4%,说服效果提升81.2% [1][5][6] - 研究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子刊 [2] - 核心假设:GPT-4基于个人信息定制论点时,说服力显著超过人类,且效果因话题争议程度(低/中/高)而异 [11][12] 实验设计与流程 - 样本规模:900名美国参与者,平均年龄35.2岁,男性占比49.6% [16][17] - 实验分组:2(人类/GPT-4对手)×2(有无个人信息)×3(话题强度低/中/高)的12种条件,每组50人 [18][22] - 辩论结构: - 开篇(4分钟)构建核心论点 - 反驳(3分钟)逻辑回应 - 总结(3分钟)强化立场 [19][23] - 话题分类: - 低强度(如电动汽车补贴) - 中强度(如社交媒体政治广告限制) - 高强度(如堕胎权立法) [19] 关键研究发现 - **整体效果**:GPT-4知情组胜率64.4%,说服效果较人类基线提升81.2%(95% CI [+26.0%, +160.7%], P<0.01) [3][5][27] - **话题差异**: - 低强度话题:说服效果提升78.5%(p<0.01) - 中强度话题:提升64.2%(p=0.03) - 高强度话题:无显著差异(+32.1%, p=0.14) [30][32] - **语言风格**: - GPT-4逻辑词使用频率比人类高42%,但情感互动性低(第一/二人称代词使用少35%/58%) [34][40] - 人类使用积极词汇频率高38% [35] 参与者行为分析 - 身份识别:75%参与者能正确识别GPT-4对手 [37] - 心理防御:当参与者误认GPT-4为人类时,意见变化幅度高37.4%(p=0.03) [38][39] 行业应用与启示 - 大语言模型在个性化说服场景(如营销、政策倡导)中展现显著优势,尤其在低/中争议性议题 [30][32] - AI语言风格的可识别性(75%准确率)可能影响用户信任度,需优化自然交互体验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