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卢俊卿大型公益演讲《赢在下半场》太原开讲,晋商故里听“新声”
财富在线· 2025-08-06 09:29
晋商精神与民营经济发展 - 晋商"抱团共赢"、"义利并举"的基因与当前民营企业从单打独斗向平台共享转型的需求高度契合 [3] - 民营经济正经历从"补充力量"到"经济主体"的蜕变,成为中国经济的"承重墙" [3] 新时代晋商突围路径 - 传统制造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需通过技术升级应对挑战 [3] - 晋商擅长的能源、文旅等领域可借助AI、大健康等新赛道焕发活力 [3] - 新时代晋商需在坚守诚信底色的同时,通过"换赛道、换模式"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跨越 [3] 企业家传承与发展 - 新生代企业家需接续晋商"走西口"的坚韧精神,同时具备全球视野 [5] - 企业家传承应遵循"言传、身教、事上练"的原则,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力的新生代 [5] 演讲核心价值 - 演讲直面民营企业痛点,传递突围信心,为企业家在时代变局中提供方向指引 [6] - 活动实现晋商百年精神与现代商业智慧的交融,推动晋商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力 [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加力稳外资!我国全力打造全球投资强“磁场”
新华社· 2025-08-05 19:35
外资总体表现 - "十四五"以来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并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1] -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比"十三五"期间多出2.5万家 [1][2]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2]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达22.9万家 [2] 外资投资领域分布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4] - 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7.1% [4] - 化学药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3% [4]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6.2% [4]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7.7% [4] - 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4] 重点外资项目案例 - 安利公司启动5年21亿元人民币在华投资计划 [4] - 上海新认定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 [5] - 上海56个外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36.8亿美元 [5] - 丰田汽车在金山区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 [6] 外资来源地表现 - 美国企业在第三届链博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15% [6] - 2024年上半年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 [6] - 瑞士对华投资增长68.6% [6] -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59.1% [6] - 英国对华投资增长37.6% [6] - 德国对华投资增长6.3% [6] - 韩国对华投资增长2.7% [6] 外资战略转型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2013-2023年增长86.5% [5] - 投资合作由"市场导向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5] - 安利公司将中国定位为全球供应链枢纽和创新源发地 [4]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稳外资20条"政策组合拳 [2]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部清零 [6] - 累计制定修订废止法规文件500多部 [6] - 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各级外资工作专班 [6]
潍坊安丘:厚植沃土育生机 民营经济“乘风破浪”
齐鲁晚报网· 2025-08-05 15:09
政策支持 - 安丘市梳理印发一系列惠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支持 [2] - 设立实体化运行的服务企业发展办公室,440余名服务专员联系服务620多家企业,筛选49个重点突破项目 [2] - 通过"一线会战"机制帮助10家企业争取17万吨粮棉关税进口配额,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1亿多元 [2] 企业发展 - 怡力精密制造1-6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7%,其智能穿戴关键零组件数字化车间设备以毫米级精度运转 [1][5] - 宏泰智能制造将筹建两条自动化生产线,预计新增年产值1500万元 [5] - 纳川电子研发的汽车音响、功率音响等高端模块已获专利并与国内知名科技公司签署优先供货协议 [5] 创新驱动 - 精华粉体科技立式冲击破碎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新能源锂电负极设备销量全球三连冠 [3] - 安丘市帮助1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 [3] - 昭文新能源组建新能源材料实验中心,拥有国家级人才2名,博士10余名,研发的SNNMOX启动电池可实现-50℃低温启动 [3] 产业集群 - 健康食品产业吸引中粮面业、今麦郎饮品、中誉宠物食品等20余家龙头企业落户 [4] - 电子信息产业以怡力精密为龙头,带动宏泰智能制造、德丰电子、纳川电子等企业协同发展 [4][5] - 安丘市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沿链精准招商,已入驻7个过亿元项目 [4][5]
港股异动 现涨超3% 上半年营收同比预增超五成 公司持续实现盈利
智通财经· 2025-08-05 11:03
股价表现 - 百奥赛图-B(02315)股价上涨3.64%至27.3港元 成交额达1097.61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为6.16亿元至6.26亿元 同比增长50.1%至52.5% [1] - 研发费用投入2.061亿元至2.161亿元 同比增长27.5%至33.6% [1] - 实现净利润4270万元至527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经营策略 - 公司通过创新驱动战略 海内外市场拓展和内部管理体系优化实现收入增长和持续盈利 [1]
百奥赛图-B现涨超3% 上半年营收同比预增超五成 公司持续实现盈利
智通财经· 2025-08-05 10:55
股价表现 - 百奥赛图-B(02315)股价上涨3.64%至27.3港元,成交额达1097.61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为人民币6.16亿元至6.26亿元,同比增长50.1%至52.5% [1] - 研发费用投入人民币2.061亿元至2.161亿元,同比增长27.5%至33.6% [1] - 实现净利润人民币4270万元至527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经营策略 - 公司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海内外市场拓展及内部管理体系优化实现收入大幅增长和持续盈利 [1]
以创新驱动我国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29
安全应急产业的国家战略定位 - 应急管理被定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防范重大风险 处置灾害事故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职能 [1] - 安全应急装备与集成电路 网络安全等并列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 [1] - 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基础支撑和民生保障 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产业 [2]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全球风险加剧背景下 市场对风险监测精准度 预警及时性 处置有效性需求显著提升 推动高技术含量产品需求 [2]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行业 提升风险防范效率并降低人员伤亡率 [2] - 行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 技术积累薄弱 国际竞争力有限等瓶颈 高端救援装备及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 [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需构建"政产学研企"协同创新体系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鼓励企业加大资金 人才 设备投入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如科创中心 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3] - 重点推进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应急场景的应用 促进技术需求衔接 [3] 产业要素投入方向 - 人才培养需突破传统教育模式 强化跨学科教育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4] - 建立立体投融资体系 引导银行 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和资金支持 [4] 市场发展动力机制 - 数字社会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应急装备融合 催生新产品服务模式 [3] - 需求增长驱动生产效率提升 形成供需良性循环 市场边界持续扩展 [3]
下半年河南焦作经济怎样发力?看这“30条”
河南日报· 2025-08-04 15:34
投资与项目建设 - 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0亿元以上 [1] - 竣工投产项目80个以上 [1] - 下半年新引进10亿元项目25个以上 [1] 消费促进措施 - 全年完成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1.5万辆 [1] - 家电数码产品以旧换新35万台 [1] - 确保2025年全市接待游客达8000万人次 [1] - 旅游总收入达620亿元 [1] 外贸与产业发展 - 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超200亿元 [1] - 下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 [2] - 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 [2] 科技创新发展 - 力争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 [2] - 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3家以上 [2] -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0亿元 [2] 就业与民生保障 -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6万人 [2] - 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6个 [2]
斩断旧三角循环,迈进新三角循环,看透广东经济发展深层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4:22
发展模式转型 - 广东发展模式正从“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旧三角循环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 [1][3][13] - 存量隐性债务自2021年在全国率先清零后已连续四年保持为零 [3] - 经济已走出主要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实业强省”的长期主义 [13][15] 经济表现与韧性 - 2025年上半年广东GDP增速为4.2%虽低于全国但已连续三个季度回升总共回升0.8个百分点显示边际改善和探底回升势头 [3][5] - 在外贸不确定和房地产承压背景下经济显现强大韧劲 [5] - 出现三大反差现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快过全国城市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制造业PMI高于全国且重回扩张区间 [5] 投资结构升级 - 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出现换挡升级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落但工业投资突破1.5万亿元成为投资主力军 [7][8] - 投资方向聚焦于投新、投缺、投资于人以激活有效投资 [8] 产业优势与产出 - 广东一省撑起全国四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10] - 全球40%的智能手机、70%的消费级无人机和全国44%的工业机器人均为广东制造 [10] 科技创新投入 - 2024年广东R&D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是2015年的2.8倍 [13] - 研发投入强度达3.6%超过日本和德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13]
苏州工业经济向稳向新向优
苏州日报· 2025-08-04 08:31
工业生产表现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93.6亿元 同比增长4.6%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1][2] - 前十大重点行业产值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电子信息业增长7.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3% [2] 智能制造升级 - 推进100项以上传统产业焕新项目 排查1000家以上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企业 [2] - 智能工厂培育企业目标达3000家 [2] - 和博科技MLCC技术使制造成本下降40% 预计年营收超6亿元 [2] - 纽威数控四期工厂投用后预计年新增产能7亿元 [2] 工业投资态势 - 上半年工业投资完成1173.5亿元 同比增长14.7% [3] -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9% 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 [3]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7.7% 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2.0% [3] - 对超30亿元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设备投入超5000万元项目按5%比例支持 [3] 高新技术产业贡献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92.1亿元 同比增长6.6% [6]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4% [6]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57.1亿元 同比增长10.1% [6] - 航空航天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新能源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5% 27.1% 55.9% [6] 重大项目进展 - 商用航空研发制造基地投资50亿元 包含铂力特3D打印 航空智能检测修复项目 [1] - 瑞可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14亿元 [1] - 罗氏诊断在华最大单笔投资项目落户苏州 建成后年产值达百亿元 [3] - 孚杰集团计划明年完成三条智能化产线改造升级 [1] 创新生态建设 - 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集成近800项研发测试能力 [4] - 建成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 覆盖通算 智算 超算 量算 [4] - 6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数量全省第一 [6] - RISC-V创新中心成立 技术已应用于能源 智能家居等领域 [6] - 国芯科技发布全球首款48伏汽车电子架构安全气囊点火芯片 [6]
激活创新动能 引领产业强区
新华日报· 2025-08-02 05:39
重大项目进展 - 哈汽重燃及核电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11亿元,年税收总额3100万元,主厂房已完成封闭 [1] - 项目建成后哈电汽轮机(镇江)有限责任公司有望成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研发制造基地 [1] - 江苏省镇江船厂为荷兰船东建造的第二艘新型特种海洋风电装备安装运输船提前两个月完工交付,成功进入欧洲海工高端市场 [1] 企业订单与生产 - 镇江船厂新接各类海工船舶订单31艘,同比增长34%,在手订单超过60艘,交付期延续到2028年 [1] - 恒昇船舶今年生产总值预估达3亿元,在手订单已排到2027年,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澳芯(镇江)海洋科技上半年完成120台柴油机管系及配件研发生产,全年订单量300台 [3] 区域经济发展 - 镇江高新区1-6月GDP增长6.6%,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技改项目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91.43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100% [2] - 形成以船舶动力板块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绿色动能、新能源特种工程船保持行业领先 [2] 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 - 船舶动力创新联合体将在船舶高压油管技术方面开展攻关,力争年内取得技术突破 [3] - 全省首个"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立,实现四链深度融合 [3] - 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30家,推动船用智能控制系统等25项科研成果产业化 [3] 产业服务与配套 - 镇江高新区建立产业项目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提供从签约到投产全程服务 [2] - 首家入驻船舶海工机电配套产业园的企业为中船动力、沪东重机等提供配套服务 [3] - 开展产业链党建先锋行动,吸引省船舶动力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落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