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
搜索文档
创始人接连出走、找虞书欣代言被喷,MAIA ACTIVE变味儿了?
36氪· 2025-06-10 18:20
品牌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定位新中产女性市场,主打多元独立自由形象,凭借腰精裤、云感裤等爆款迅速崛起[1] - 2020年通过素人宣传片《我不是漂亮,我是_____》实现破圈,播放量达500万次,话题阅读量900万次,奠定"be as you wish"品牌价值观[8][9] - 创立三年线上销售破亿,2022年全渠道销售额达5亿元,年均增速166%,累计融资超2亿元[9] 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2年销售额增速从三位数下滑至60%,2023年Q1增速仅4%,远低于lululemon同期在中国市场61%的增速[7] - 核心单品腰精裤累计销量超30万条,初期定价400-800元区间占据差异化优势[7][11] - 被安踏收购后产品线拓展至泛运动品类,核心单品价格下探至200-400元区间[11][14] 品牌战略调整 - 早期采用素人代言+全年300+场社群活动强化姐妹感,2023年转向签约流量明星虞书欣引发老粉强烈不满[1][2][4] - 收购后创始人退出,品牌动作停滞近一年,营销策略从精英叙事转向大众化[4][12] - 对标lululemon但面临同样困境:lululemon一季度财报后股价单日暴跌20%,被迫签约贾玲并开启降价促销[5][9] 行业竞争环境 - 瑜伽服饰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供应链成熟导致产品同质化,白牌商家涌入加剧价格战[11] - 消费降级趋势下新中产人群更注重性价比,蕉下等同类品牌亦通过裁员、拓展男性市场应对[12] - 安踏收购意图补足女性运动产品线,但面临品牌调性流失风险,类似阿迪达斯收购锐步的失败案例[14] 未来挑战 - 需平衡老粉价值认同与大众化转型,短期明星代言可能提振销量但长期品牌力存疑[14] - 产品线泛化导致独特性削弱,需重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11][14] - 行业整体面临流量见顶压力,最终仍需回归产品力竞争[14]
Crocs遇冷,反叛营销与DIY文化失灵?
犀牛财经· 2025-06-10 14:4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从2024年同期的14 6%大幅下滑至2 4% [2] - 母公司卡骆驰集团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0 14% [2] - 2025年总收入937 333千美元 较2024年938 633千美元微降0 14% [3] - 2025年毛利率57 8% 较2024年55 6%提升2 2个百分点 [3] - 2025年净利润160 103千美元 同比增长5% [3] 产品与定价 - 2023年销量达1 2亿双 平均每分钟售出228双 [2] - 普通款定价250-2300元 鞋花装饰28-45元 联名款最高达9999元 [2] - 2025年平均售价同比下降2 4% 高价联名款与鞋花销量锐减 [4] 营销策略 - 2005年提出"丑也可以美"口号 2017年塑造"审美反抗者"形象 [3] - 明星带货效应显著 何炅 黄磊等综艺曝光 杨幂 白敬亭等代言推动"洞门"文化 [3] - 小红书鞋花DIY笔记达49万篇 [3] 市场竞争 - 斯凯奇 回力等品牌推出百元级竞品 拼多多白牌鞋最低7 8元 [4] - 外观设计因未申请专利保护被判定"通用化" 丧失法律保护 [4] - croslite材料被消费者认为与普通EVA差异不大 存在磨脚等问题 [6] 消费趋势 - 2025年仅14 64%消费者愿为"科技感与造型"买单 63 18%更倾向"满足日常运动" [4] - 消费降级趋势明显 高价个性化产品需求减弱 [4][6]
进口化妆品金额创5年最低
36氪· 2025-06-10 08:38
进口美妆市场表现 - 2024年5月进口化妆品数量3.12万吨同比增长7.7%但金额101.9亿元同比下滑4.9% [1] - 1-5月累计进口数量14.21万吨同比增长8.6%但金额503.7亿元同比微降0.2% [3] - 进口金额为近5年最低值较2021年同期差距达150亿元 [11] 国际美妆集团在华困境 - 雅诗兰黛亚太市场受中国香港和韩国拖累中国大陆仅中个位数增长 [15] - 联合利华中国市场高个位数下滑预计下半年改善 [15] - LVMH亚太区下滑11%因中国消费未回暖 [15] - 欧莱雅中国增长停滞仅0.2%-0.3%受旅游零售疲软影响 [15] 品牌调整与市场策略 - ORBIS、TATCHA、ColourPop等外资品牌2025年陆续关闭中国线上渠道 [18] - 国际品牌加速下沉三四线城市欧莱雅计划覆盖5000个购物中心 [20] - 部分品牌如NOBLE ISLE因关税压力降价10%以保市场份额 [20]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转向中端/平价替代品国货珀莱雅登顶618预售榜 [20] - 需求更注重性价比与质价比文化共鸣成为新消费决策因素 [21]
星巴克中国数十款饮品降价:战略调整背后的市场博弈与消费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6-09 23:14
价格调整策略 - 星巴克中国自6月10日起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数十款产品进行集体降价,大杯饮品平均降幅达5元,最低价格下探至23元[1] - 这是公司首次系统性下调非咖啡饮品价格,反映中国咖啡茶饮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1] - 降价后形成"咖啡高端化、非咖大众化"的双轨策略,咖啡品类仍维持30-40元价格带,非咖啡饮品通过23-35元价格带覆盖大众市场[11] 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青年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导致消费分层,星巴克传统客群中产白领群体规模持续萎缩[3] - 星巴克中国客单价已连续8个季度同比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同店销售额下降6%,交易量增幅从2023年的48%骤降至4%[3] - 2024年星巴克中国同店平均售价下降8%,可比交易量下降6%,形成"量价齐跌"的恶性循环[5] 竞争格局 - 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通过极致供应链效率重构价格体系,瑞幸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18天,单杯成本降至10.16元[5] - 星巴克门店运营成本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单杯成本仍高出瑞幸约30%[5][12] - 星巴克早期通过"第三空间"模式建立的品牌溢价正在瓦解,2010年后扩张的门店面临租金倒挂压力[6] 战略调整措施 - 聚焦非咖啡饮品降价,意在抢占"早C晚T"全天候消费场景,美团数据显示14:00-17:00下午茶时段已成为一线城市第二消费引擎[7] - 通过本土化产能布局降低单杯成本,已实现90%以上原料本地采购,烘焙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12] - 计划2025年底前在华部署AI库存管理系统,将原料损耗率从5%降至2%,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咖啡豆溯源[20] 降价效果评估 - 降价首周部分门店非咖饮品销量环比增长30%,学生群体与年轻白领占比提升至65%[15] - 抖音直播间"69.7元三杯"套餐日均销量突破5万单,带动外卖渠道占比提升至40%[15] - 但降价后消费者复购率仅提升5%,远低于瑞幸9.9元活动期间15%的复购率增幅[15] 品牌形象挑战 - 22%的星巴克金卡会员认为"降价让品牌失去调性",15%的会员减少消费频次[16] - 公司推出"臻选门店限定产品"如58元/杯的危地马拉冷萃,试图通过产品分级维持高端形象[16] - 降价后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8%降至15%,接近盈亏平衡线[19] 未来发展方向 - 尝试将门店转型为"社区客厅",推出共享办公、亲子阅读等增值服务[19] - 推出"桂花拿铁""杨枝甘露星冰乐"等本土化产品,计划与更多非遗IP联名[23] - 加速数字化改造,预计2025年数字化订单占比达60%[19]
露露乐蒙 25Q1 经营稳健,维持全年营收增长指引
国金证券· 2025-06-08 18:03
露露乐蒙25Q1业绩表现 - 25Q1实现营收23.7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5.7亿美元 [1][10] - 毛利率同比提升0.62pct至58.34%,主要受益于产品成本降低和折扣优化 [1][10] - 净利润3.15亿美元,同比下降2.13%,公司称经营整体符合预期 [1][10] - 全年营收指引维持111.5-113.0亿美元,剔除53周影响后预计同比增长7%-8% [1][15] 分地区业绩表现 - **北美市场**:营收16.75亿美元(+3%),其中加拿大固定汇率营收增长9%,美国增长2% [2][11] - **中国市场**:营收3.68亿美元(+21%),固定汇率增长22%,春节错期影响约4%,门店净增3家至154家 [2][12][13] - **其他地区**:营收2.84亿美元(+16%),欧洲、中东及亚太新兴市场表现强劲 [2][13] 产品与战略动态 - 推出女性新品Daydrift、Shake It Out及男性新品Zeroed in等,反馈积极 [14] - 聚焦瑜伽、跑步等5大运动领域,强化品牌首选地位 [14] - 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和成本协商应对关税不确定性 [15] 行业数据跟踪 - 4月服装零售同比增长2.2%,受异常天气影响春装销售承压 [3][16] - 原材料价格周波动:328级棉现货(-0.12%)、美棉CotlookA(-1.08%)、粘胶短纤(0%) [19][20] - 细分行业景气度:运动户外/中游代工(稳健向上),纺织原材料(略有承压) [3] 投资建议 - **服装品牌**:推荐海澜之家(奥莱业态拓展)、安踏体育(多品牌矩阵)、稳健医疗(全棉时代品牌突破) [4][22] - **上游制造**:关税推动行业洗牌,龙头如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浙江自然有望受益 [4][22] 行情与公司动态 - 纺织服装板块周涨1.89%,跑赢沪深300(0.88%),浪莎股份、华升股份领涨 [23][26] - 南山智尚拟募资10亿元投建锦纶长丝项目,江南布衣竞标杭州工业用地 [34]
780!端午节之后茅台散飞价格持续下滑三个原因是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6-08 09:15
高端白酒价格趋势 - 飞天茅台53°原价1499元/瓶 市场价格从3000元/瓶以上跌至2000元/瓶以下 [1] - 43°飞天茅台价格低于780元/瓶 消费者期待1499元无溢价购买 [6] - 茅台推出多种包装规格 包括200ml 500ml及公斤装以促进销量 [1] 产品线价格调整 - 茅台王子酒 赖茅 茅台1935系列跟随飞天茅台降价 [1] - 线上平台及部分线下批发渠道出现价格跌破2000元/瓶现象 [1] 消费市场变化 - 消费降级趋势明显 酒类从理财工具回归消费本质 [1] - 中老年消费者因健康原因减少饮酒 年轻群体对白酒兴趣偏低 [3] - 夏季高温导致冰啤酒等替代品更受欢迎 白酒需求季节性下降 [4] 营销策略调整 - 茅台股东大会从酒宴改为蓝莓汁替代 反映市场策略变化 [4] - 电商平台出现限时优惠活动 500ml装标价780元并显示"快要抢光" [7][9]
高端龙头啤酒公司渠道专家
2025-06-06 10:3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啤酒行业 - **公司**:百威、哈尔滨啤酒、雪花啤酒、珠江啤酒、嘉士伯、蓝妹、科罗娜、教士、健力士、福佳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年5月中国市场表现 - 整体销量下滑约10%,超高端价格带下滑5.3%;蓝妹下滑5.5%,科罗娜下滑12%,教士增长28%,健力士增长25%,福佳白下滑17%;百威高端产品下滑6.7%,核心价产品下滑近18%,哈尔滨部分产品表现不佳,雪花下降6.1%,Value价格带产品总体下滑约10% [2] - 健力士预计年底销量超一万吨,全面国产化后毛利结构有望提升15%-20% [2] - 广东地区对整体销售拖累最大,占40%权重,其次是东北地区,占比接近40% [2] 超高端价格带趋势 - 1 - 5月压力逐步减少,相比去年同期降幅收窄,预计全年可能低个位数增长或小幅下滑 [5] 百威品牌发展趋势 - 目前在广东和福建地区面临较大压力,预计三季度末或四季度进入低基数增长阶段 [6] 库存与经销商问题 - 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是主要矛盾,经销商因担心产品滞销和低价压缩利润空间而不愿进货 [7][9] 嘉士伯应对措施 - 控货端帮助经销商去库存,调整进货指标;优化经销网络,减少不合理经销商;提升品牌形象,刺激消费需求 [10] 2024年5 - 12月全国啤酒销量情况 - 各月销量均有下滑,6月、9月、11月和12月降幅明显,不同价格带各月增速有差异 [11] 广东市场情况 - 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下滑,原因包括珠江97纯生促销、CD类餐饮渠道推进和经销模式差异 [12] - 不同品牌在不同渠道表现不同,百威在直营渠道份额高,哈尔滨在CD类餐饮表现好,珠江在非直营渠道占比多,雪花在部分地区TC类餐饮份额高 [16] - 预计2025年四季度出现变化,采取改变经销商结构和推出新品的措施应对 [17] 市场竞争格局 - 珠江啤酒份额提升,替换哈尔滨和部分百威份额,消费降级使部分消费者转向珠江纯生 [15] - 雪花将百威大型连锁餐饮客户转变为专场店,嘉士伯分走部分高端餐饮及夜店份额 [17] 公司策略调整 - 改变经销商结构,将小经销商纳入一级经销商;聚焦核心渠道,以地方性啤酒为主导产品,加大百威产品推广 [18][19] - 与泰谷合作的创新区域(湖北和安徽)1 - 5月销量显著增长,该模式有望在其他非发达地区推广 [19][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超高端价格带指平均售价12元以上的产品,包括蓝妹和科罗娜等 [4] - 百威、雪花和珠江啤酒市场覆盖和终端接触模式不同,百威靠经销商覆盖小店,雪花用小经销商区域划分模式,珠江采用深度分销模式 [13] - 小店产品利润度低影响经销商选择,导致2024年广州地区哈啤份额被珠江快速替换 [14]
平价日料,正在狂奔
36氪· 2025-06-06 10:32
日料行业复苏趋势 - 日式料理首店热度显著回升,2024年一季度占比同比飙升185.01% [1] - 多个知名日料品牌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首店,如鸟贵族、京都御握丸、四代目菊川等 [1][3] - 日料品牌扩张步伐加快,寿司郎已在国内13个城市开设81家门店,肉肉大米日翻台率高达22轮 [5] 品牌扩张与运营策略 - 日料品牌普遍选择一线、新一线城市A类商圈开设大店,如寿司郎进驻朝阳大悦城等核心商圈 [7][8] - 品牌注重高效门店运营和稳定供应链,实现极致性价比 [6] - 肉肉大米背靠日本物语集团,该集团在中国市场已运营5个品牌,包括蟹的岡田屋等知名品牌 [8] 消费趋势变化 - 日料市场向大众化转型,大众化档次占比从20.00%上升至41.18% [9] - 当前日料门店主要集中在200元以下价格带,占比高达88.78% [9] - 性价比日料更受欢迎,如寿司郎"8元一盘"活动、鸟贵族全场18元定价策略 [11] 品牌营销与消费者行为 - 日料品牌注重小红书等年轻化平台营销,寿司郎小红书账号拥有67万粉丝 [11] - 消费者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品牌和更安全的食材,如肉肉大米以70元提供类似omakase体验 [13] - 精致日料品牌面临挑战,去年杭州客单价400元以上倒闭餐厅中日料占一半 [1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日料品牌需在性价比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供应链能力支撑产品性能 [17] - 市场逐渐回温,消费者选择更加谨慎,品牌需提升运营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17] - 价格成为重要因素,但非单纯追求低价,而是价格区间内的极致化产品性能 [17]
大众口腔二次冲击港股上市 华中最大民营口腔医疗商营收净利双降
金融界· 2025-06-04 11:43
上市申请与资本历程 - 武汉大众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29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首次申请于2024年11月29日提交但因满六个月未完成上市而失效 [1] - 公司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18年4月自愿终止挂牌 [1] 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7年采用直营连锁模式运营92家医疗机构包括4家医院、80家门诊部和8家诊所 [1] - 机构分布在湖北、湖南两省的8个城市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服务网络 [1] - 按2023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华中地区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2.6% [1] - 主要业务涵盖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口腔种植服务及口腔正畸服务 [1] - 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占总收入一半以上为最主要收入来源 [1] - 复诊率从2022年的75.3%提升至2024年的79.6%显示较强客户粘性 [1] 财务表现与挑战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09亿元、4.42亿元、4.07亿元 [2]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30万元、5010万元及4190万元 [2] - 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均较上年下降毛利率从2023年的38.1%降至37.4% [2] - 业绩下滑归因于疫情后经济复苏缓慢导致的消费降级及行业竞争加剧 [2] - 口腔种植服务平均费用从2022年的8460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767元降幅超30% [2] 资本运作 - 公司曾获中信证券投资、中元九派、致道资本等机构投资 [2] - 2024年9月递表前夕原始机构投资方选择退出 [2] - 公司以1.21亿元回购837.93万股股份投资者退出主要因双方对公司发展持不同意见 [2]
10年前学钢琴的人,现在找不到工作
36氪· 2025-06-04 08:06
行业现状 - 中国学琴儿童总数在最高峰时期达3000万 [4] - 钢琴销售从两年前开始急剧下滑 珠江钢琴2024年归母净利为-2.36亿元 同比下降4108.2% 2025年一季报显示归母净利-5168.47万元 同比下降162.52% [4][5] - 珠江钢琴2024年总资产3.986.116.422.59元 同比下降12.52% 营业收入677,173,599.36元 同比下降39.97% [6] - 钢琴市场传出崩盘说法 有接近一半的钢琴厂倒闭 标价五万块的钢琴现在5000都没人要 [15] - 德国品牌高天钢琴(Grotrian)破产重组 有接近200年历史 [16] - 2021年我国进口二手钢琴16万台 2022年12万台 2023年下滑至8万台 二手市场价格下跌 实体店销量锐减 [19] 供需变化 - 钢琴毕业生越来越多 琴行也越来越多 行业竞争激烈 [2][3][23] - 培训机构不再需要那么多钢琴老师 有些校长为了缩减开支会自己代课 [26] -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 音乐等艺术专业招生规模扩招了几十倍 三百多家音乐院系中规模达到千人的音乐院系随处可见 [26] - 艺考生规模占全部考生10%以上 每年钢琴毕业生可达一万人 [26] - 钢琴不是快消品 升级迭代极为缓慢 更新率远低于手机和汽车 [26] - 钢琴老师供过于求 大城市教培机构开出3000元底薪+40元/小时上课提成的低价 [27] 消费趋势 - 消费降级和学科导向转变 计算机、科技、体育类培训成为"中产家庭必备三件套" [13] - 家长更愿意把钱花在数学、英语等学科辅导班 一对一数学补习班价格达500-800元/小时 [13] - 钢琴教育变得远离刚需 颇为奢侈 [13] - 小孩练琴"费妈""费爸" 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精力 [13] - 钢琴入门不难但枯燥 越学越难 越难越不容易练 [15] - 钢琴从艺术教育的中心地位退出 逐渐边缘化 [35] 历史背景 - 上世纪80年代起 钢琴热席卷中国 学钢琴是时髦又体面的事情 [4] - 2008年前后政策提出钢琴九级以上艺术特长生可在中考时加10分 催生出钢琴培训、钢琴考级的千亿市场 [30] - 钢琴热承托了一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寄托 包含阶层跃升的渴望和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认可 [32] -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钢琴行业的黄金期 从2010年开始"艺考热"带动钢琴发展 [23][25] 未来趋势 - 钢琴会往通俗化方向发展 高端市场有天赋的学生依旧努力学习古典音乐 大众市场以更轻松方式互动 [35] - 钢琴教育的"精英化"特征依然存在 国际大赛中东方面孔越来越多 [36] - 钢琴不再成为身份象征 消费、教培市场将呈现新形态 行业洗牌、周期下滑是市场重新调整的阵痛 [38] - 钢琴老师尝试在社交平台打造IP 开设网课 推出原创教案 积累生源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