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千年瑰宝甘南藏族唐卡“破圈”成新宠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20:34
行业概况 - 甘南藏族唐卡拥有1000多年历史 是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传统唐卡以宗教题材为主 尺寸较大 主要用于祭拜和家居装饰 近年来题材拓展至生态理念等现代主题 尺寸也出现微型化趋势 [5] - 行业正经历创新转型 出现唐卡研学 民宿体验套餐 饰品等衍生形态 使用场景从寺院拓展至旅游消费领域 [1][5] 市场发展 - 夏河县打造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拉卜楞唐卡小镇 吸引数十家工作室和企业入驻 形成产业集群 [7] - 唐卡作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被美国 日本 加拿大等多地收藏者收藏 [7] - 五一假期后甘南旅游升温 唐卡成为游客热门消费项目 画室推出佛眼小唐卡体验课程满足定制需求 [5] 技术创新 - 行业探索数字化保护传承 计划开发线上课程 举办虚拟展览 通过新媒体扩大传播 [7] - 画师走访村落记录濒危技艺 建立唐卡图案符号数据库 推动技艺保存 [7] - 矿物颜料等传统材料工艺与现代晕染技法结合 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3] 人才培养 - 专业画师需经过8年系统训练 涵盖理论 度量经 白描等课程 培养周期长 [3] - 唐卡小镇为年轻画师提供交流平台 资深传承人担任引路人角色 [7] - 31岁画师扎西当知布成立个人画室后 作品获全国多地邀约 显示新生代力量崛起 [3] 产品创新 - 推出方寸大小的微型唐卡 色彩鲜亮的佛眼小唐卡等轻量化产品 降低体验门槛 [1][5] - 开发"唐卡+酥油茶"等文旅融合套餐 拓展消费场景 [1] - 唐卡饰品等衍生品受到游客喜爱 形成新的产品线 [1][5]
回归艺术的本源与纯粹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油画艺术的本源与纯粹性 - 写实油画的核心魅力并非单纯复制客观物象,而是通过艺术家对形象的观察、理解及情感选择进行艺术创造,形成富有肌理美感的绘画性表达[1] - 展览通过85位油画名家的139件作品,探讨油画写实性与图像复制的本质区别,强调艺术家在再现过程中的人文思考与重新赋形赋色[1][3] - 油画语言艺术的纯粹性体现在对油色感的追求,排斥其他画种语言的滥用,保持油画本体的独特性[2] 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脉络 - 展览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包括"乡土写实绘画"、"八五美术新潮"、"新古典主义"等流派,呈现艺术回归本真的路径[2][3] - 靳尚谊、艾轩、杨飞云等艺术家坚持写实油画创作,认为需回归欧洲传统寻源以推动中国油画发展,形成艺术至纯至诚的标杆[3] - 中国油画对写实的演绎体现在笔触写意与物象意象性再造,并与欧美现代艺术流派(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深度联结,形成中国经验与风貌[3] 油画艺术的当代价值 - 写实油画通过手绘创造价值,对抗机器图像或AI图像对视觉审美的同质化,彰显材质与形色的人文精神[3] - 展览以历史视角呈现改革开放后几代油画家的探索,强调写实油画在深度挖掘真实与诗性转化中的持久生命力[2][3]
打开更辽阔的审美场域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行业数字化升级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聚焦"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突显数字信息技术对社会形态的系统性变革影响,美术馆面临与时代共振的挑战[2] - 浙江美术馆联合中国美术馆等单位起草的《公共美术馆数字化服务规范》经文旅部批准实施,明确数字化服务基本要求、技术支撑等标准,为全国美术馆数字化提供支撑[2] - 行业普遍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和区块链等技术对藏品、展览、教育等活动进行数字处理与业务重构[3] 领先机构实践案例 - 浙江美术馆自2016年起将数字技术融入展览、典藏等领域,包括"东方智慧"系列融合传统文化与数字智能,建设全国首个跨省通用"藏品云"数字平台[3] -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专门设计独立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成为传统美术馆推进数字化服务的典型实践[4] 技术艺术融合趋势 - 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通过数字化手段使作品互动性增强,成为行业普遍采用的创新形式[4] - 美术馆需打破公共文化服务固有认知,通过技术赋能让"年轻态"服务触达更广泛受众,形成新的知识生产方式[4] 审美教育核心价值 - 美术馆数字化服务需强调审美意识唤醒,以中华美学精神(如"天人合一")塑造技术时代人文价值[5] - 审美教育是系统性人格建设过程,美术馆通过日常美育活动引导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感受美、创造美,促进思想认知成长[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审美成为数字时代重要生产力,既对抗技术异化又激发文明创新,如青年艺术家用算法重构《诗经》意象体现美学传承[7] - 行业需在数字建构的新时空中探索更辽阔的审美场域,强化艺术与教育融合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6][7]
平陆运河风物志㉗ | 以贝之美雕山河
广西日报· 2025-05-17 09:54
海天浩渺,湛蓝如洗。海面上,数条中华白海豚纵身跃出,与振翅群鸥相遇……钦州三娘湾一家小 店里,一面生动鲜活的彩绘外墙,引来不少游人驻足欣赏、拍照。 店内,80岁的店主杨永琪正以贝壳为材料,精心雕琢着一枚枚海豚胸针。砂轮轻旋,钢刀游走,在 他巧手下,小海豚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跃入海洋。 如今,贝雕魅力愈发彰显,一批原北海工艺美术总厂的老匠人悉心传授技艺,外来匠人积极融入创 新,新生代接续传承,共同推动北海贝雕事业创新发展。2021年,北海贝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艺术作品唯有记录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焕发出璀璨光芒与无穷生命力。"利成世感慨道。 海上丝路、建党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一次重大主题创作中,北部湾的广袤与包容都 激发着艺术家们的灵感。他们匠心创作的贝雕佳作屡获全国大奖,让北部湾贝雕在全国沿海地区独树一 帜。 利成世的家乡钦北区青塘镇,正是平陆运河蜿蜒而过之处。目睹运河建设的宏大场景,他满怀豪 情:"以贝之美,雕画山河壮丽;以心之诚,传承千年技艺。贝雕孕育于海,必将随浪起舞、与潮共 鸣,在这向海图强的新时代里绽放异彩。" 在北海传艺贝雕家居文化馆,该馆负责人何 ...
ATA Creativity (AACG)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6 22: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和毛利润分别增长16%,主要得益于投资组合培训和研究型学习服务的贡献增加 [7] - 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本季度净收入增加和运营费用略有减少,使底线结果得到改善 [8] - 2025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为[文档缺失具体金额],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4810万元增长15.9%,主要由于投资组合培训计划和研究型学习服务的收入贡献增加 [13] - 2025年第四季度毛利润为2540万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2190万元增长15.9%,主要因净收入增加 [13] - 2025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45.5%,与上年同期持平 [13] - 2025年第四季度总运营费用为[文档缺失具体金额],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4360万元略有下降 [13] - 2025年第四季度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降至75.6%,而上年同期为90.6% [14] - 由于净收入增加和运营费用略降,2025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为1680万元,而2024年第四季度为2170万元 [14] - 2025年第四季度归属于ACG的净亏损为133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1790万元 [14]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40万元,总资产为4.57亿元,总负债为3.909亿元,股东权益为6640万元 [15] - 预计2025年全年总净收入在2.76亿元至2亿元之间,较2024年全年增长约3% - 5% [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组合培训服务在本季度仍占公司收入的大部分,总学分课时交付量增长5.8%,基于项目的课程约占总学分课时交付量的74%,投资组合培训项目收入增长11.5% [8] - 研究型学习、海外留学咨询和其他教育服务的综合收入增长超过28%,占总净收入的近30% [8] - 2025年第四季度学生总入学人数为1104人,较上年同期下降19.4%,其中投资组合培训学生入学人数为626人,其他项目学生入学人数为478人 [15] - 2025年第四季度学分课时交付量略有增长5.8%,主要由基于项目的课程增长15.5%推动,部分被基于时间的课程和学分课时减少所抵消 [16][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公司重点是推动有机扩张、控制费用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19] - 公司将营销资源战略性地分配到表现较好的校区,提高教室利用率并提供更有价值的课程 [19] - 鼓励学生选择投资组合培训项目中更灵活和个性化的基于项目的轨道,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作品集创作项目 [20] - 提供的各种基于项目的新计划受到关注,通过互动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且许多项目可在线或线下完成 [21] - 利用教学资源和现有服务组合,为寻求体验式学习机会的不同年龄段人群服务 [21] - 2025年第二季度为学生安排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型学习项目,预计第三季度暑假期间将推出更多此类项目,促进业务持续增长 [21][22] - 2025年将继续加强和扩大地理覆盖范围,拓宽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帮助更多学生探索更多留学目的地 [22] - 公司的竞争优势建立在长期的国内外合作伙伴关系、专业的教学团队以及不断推出新服务的投资上 [2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5财年的指导范围持谨慎乐观态度,这些假设基于公司现有的业务举措以及当前和主要的国内外市场状况,但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18] - 公司对中国创意艺术教育市场充满热情,预计四大增长支柱的有机增长将带动公司的长期增长势头 [20]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为学生带来了各种线下和线上的研究型学习项目,包括海南校园项目、阿里巴巴的AI培训校园项目等,吸引了100多名学生参与 [9] - 公司继续收到学生对2025年秋季入学结果的积极反馈,学生收到了来自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海外院校的录取通知 [10] - 2025年3月,公司在五个中国主要城市举办了春季艺术教育展览,举办研讨会讨论艺术设计话题和海外留学申请变化 [12] - 2025年,公司被评为福布斯中国留学领先品牌 [1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无 - 无回答内容,会议未收到提问 [24]
为什么你不去电影院了?
混沌学园· 2025-05-16 17:53
今年 "五一"档电影票房惨极了。 总票房 7.47亿元,同比暴跌51.1%,观影人次仅1889.5万,同比下降50.03%(猫眼研究院)。这一结果让业 内人士感到焦虑,也说明了一件事实:传统电影院正在失去吸引力。 过去,电影院是约会、聚会、打发时间的 "社交刚需",如今却成了观众眼中的"可选项"。数据显示,五一档 观众人均观影1.14次,92%的人只看一部电影,结伴观影比例跌至66%(去年为69%)。 当传统影院陷入困境时,另一种线下娱乐却在逆势增长。上海影视乐园的沉浸式戏剧《新世界 ·破笼之宴》 连演5天场场爆满,观众拖着行李箱从外地赶来,只为成为剧情的一部分。 几天前,混沌君围观了 Zebra Labs创始人李岱老师在混沌录课的整个过程,听完之后我的脑洞大开:她们正 在电影院做韩国男团TXT的VR演唱会,可以通过头显设备,让数千人同时在影院"近距离追星",甚至无需艺 人到场,这个票在北京的影院就有售。 无独有偶:上海某酒店将客房打造成 "电影主题空间",结合剧本杀、VR互动,五一入住率飙升25%;部分 影院推出"观影+餐饮+周边"套餐,用差异化服务留住观众。 事实证明,观众并非排斥线下体验,而是越来越排斥 ...
“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在布鲁塞尔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6 17:40
人民网布鲁塞尔5月16日电 (记者牛瑞飞)作为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馆十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由鲁迅美术学院与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 的"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于5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隆重开幕。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高炜、布鲁塞尔首都大区议会议员拉蒂法·艾特巴拉(Latifa Aït-Baala)、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比利时外交部 代表、布鲁塞尔圣吕克艺术学院教授Simone Schuiten,以及多位中比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出席开幕仪式。开幕当天,参展艺术家与比利时观众开展深入交 流,展览现场气氛热烈、反响积极。 本次展览是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亦是中国水彩画作品首次以大规模、高水准的方式集中走上国际舞台。展览将于5月15日 至6月15日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展出,此后还将巡展至至韩国国立全南大学美术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 活动现场。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活动现场。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展览共展出48件水彩画作品,来自中国31所高等美术院校,涵盖"转型与融合""挑战与突破""重塑与自觉"三个单元,集中呈现老中青三代中 ...
佛山南海以艺术为媒激发乡村文旅新活力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16:30
文旅融合与艺术节效应 - 佛山南海区通过连续举办两届大地艺术节,以艺术为媒介盘活乡村资源,吸引游客277万人次,培育30余家咖啡店、甜品店、民宿和茶楼餐厅,并落地多个艺术设计工作室 [1] - 第二届大地艺术节以"水係南海"为主题,覆盖西樵镇和九江镇,194位全球艺术家创作超200件作品,形成全域性文旅消费场景 [2] - 艺术节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创新氛围改善,如儒溪村集聚5间茶啡饮品店,平沙岛吸引艺术家设立工作室并长期定居 [4] 商业机会与创业案例 - 咖啡店主苏敬谊在烟桥古村的店铺日均销售500杯咖啡,营业额达8000元,新开西樵山分店客流量超预期,春节假期单日销量激增至1000杯,3个月回本 [1][2] - 返乡青年吴恺宁创办"鹭舍"主题民宿,因艺术节流量经常爆满,拓展私房菜、咖啡等服务,形成多元消费场景 [3] - 罗行艺术墟通过百年建筑改造火爆出圈,"五一"期间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吸引游客15万人次,实现艺术与在地文化深度交融 [5] 文化赋能与可持续发展 - 大地艺术节强调在地性,村民深度参与创作与运营,如儒溪村成立文旅公司,推动返乡致富 [4] - 艺术节唤醒历史文化印记,如"水上南海"游线重现桑园围船运场景,串联10个艺术片区 [4] - 本土文化商业化案例涌现,如苏敬谊将龙舟文化转化为钥匙扣、模型等文创产品,提升品牌附加值 [5] 区域经济联动 - 佛山市提出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艺术乡建"成为片区发展新叙事方式 [5] - 九江烟南社区通过艺术节盘活闲置资源,带动文旅产业破圈升级,形成"艺术+青年+村民"协同模式 [2][4]
4255万元的刘野作品《张爱玲》引爆2025嘉德春拍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5:35
刘野作品《张爱玲》拍卖表现 - 刘野的《张爱玲》以4255万元成交,成为当代艺术夜场封面明星,超最低估价近5倍 [2] - 作品从90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轮竞价后以3700万元落槌,最终成交价位列刘野个人拍卖纪录第四高价 [2] - 该作品创作于2004年,是刘野女性肖像系列中唯一以文学巨匠为主题的作品,兼具文化象征与艺术独创性 [3] 其他高价拍品市场表现 - 黄宇兴的《千里江山图》以368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第二高价 [4] - 周春芽的《山石与烟云》以2530万元成交,印证了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 仇晓飞的《平壤》以1035万元成交,成为其第二件破千万作品 [5] - 赵半狄的《小张》以2300万元成交,超估价3.5倍 [5] 市场整体趋势 - 成交前十的艺术家作品仅占拍品总量的3%,却贡献了总成交额的70% [7] - 年轻藏家偏好新锐艺术家,资深藏家聚焦二十世纪经典作品,形成多元收藏格局 [7] - 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3.6亿元,本土经典与新锐力量表现突出,西方艺术品试水效果不佳 [8] 艺术家市场地位 - 刘野作品通过卓纳画廊代理进入国际二级市场,形成稳定藏家群体 [3] - 黄宇兴作品展现70后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能力 [4] - 周春芽的"山石"系列作品印证其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拍卖市场特点 - 市场偏好学术价值深厚、创作脉络清晰的"硬通货"作品 [4] - 头部效应加剧,顶尖作品吸引70%的财富追逐 [7] - 中国藏家对本土文化价值深度认同,西方顶级艺术品在内地市场消化能力待培育 [6]
香港 《南华早报》:当你站在一幅画前,请收起手机欣赏艺术
环球时报· 2025-05-16 06:56
博物馆观众行为观察 - 大多数观众在M+博物馆参观"毕加索:与亚洲对话"展览时专注于拍摄作品或自拍,而非驻足欣赏艺术品 [1] - 观众在展品说明前停留时容易阻挡他人拍照打卡,反映出"我来过"的社交展示需求优先于艺术鉴赏 [1] 艺术消费现状分析 - 艺术品在社交媒体中主要充当背景板功能,拍照分享行为普遍存在 [3] - 艺术市场成熟化趋势下,部分买家将艺术品视为投资工具而非文化载体 [3] - 政府机构推动的艺术教育尚未有效改变公众以打卡为主的观展习惯 [3] 艺术鉴赏层次 - 第一层次为直观的美感体验与情感共鸣,第二层次需理解作品内在故事及创作背景 [3] - 现代艺术(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需要专业知识才能完全领会其艺术价值 [3] - 毕加索通过二维画布表现三维世界的创作手法引发空间设计师的专业思考 [3] 展览价值与艺术本质 - 优质展览应引导观众进入艺术家创作世界,建立思想层面的共鸣 [4] - 毕加索强调艺术创作的"在场性",主张艺术作品是为当下而存在 [4] - 建议观众通过沉浸式观赏(非拍摄行为)来获得更深层次的艺术体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