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

搜索文档
高盛首席运营官Waldron:美国经济和消费者表现出“巨大的韧性”。债券市场正确地转为关注美国财政问题。
快讯· 2025-05-29 21:18
美国经济与消费者表现 - 高盛首席运营官Waldron认为美国经济和消费者展现出"巨大的韧性" [1] 债券市场关注点 - 债券市场当前重点关注美国财政问题 [1]
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未来需要更有韧性的供应链,将加大新兴市场空运航线拓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9:19
全球供应链现状与挑战 - 当前全球供应链更长且更为复杂,不同环节分散在不同地区,参与方更多、链路更长、互相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 [1] - 地缘政治和贸易环境变化剧烈,突发事件频发,供应链预测极为困难 [1] - 俄乌冲突、红海危机对供应链带来干扰,特朗普2.0时代的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碎片化 [1] - 企业正在整合区域内供应链或进行多元化布局以增加可控性 [1] 中美关税政策影响 - 大多数客户对中美关税政策仍处于观望状态,小部分客户在积极布局其他市场和运输方案 [2] - 美国5月取消中国小包裹免税政策对公司空运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2] 空运业务发展 - 去年空运业务增长显著,但现有体量仍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主要受限于航线覆盖范围 [2] - 计划加大华南、华西市场到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航线拓展 [2] - 将继续加强端到端物流综合服务建设,提升空运与卡车接驳的连接能力 [2] - 持续优化运营质量并降低成本 [2] 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合作 - 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合作旨在解决国际物流复杂性对中小规模买家的阻碍 [2] - 合作结合双方在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和B2B跨境贸易方面的优势 [2] - 服务中小客户需提升IT科技能力、数据系统链条打通、数据分析与学习能力 [3] - 公司已进行数字化转型,正频繁复盘以强化数据使用和管理能力 [3]
广东与东盟企业国际供应链合作联盟将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14:30
会议概况 - 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于6月10日在广州举办"2025中国(广东)——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会" [1][3] - 会议总规模约600人 是近年来广东省与东盟合作层次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 [3] - 会议设有主题会议 国际供应链合作对话会 以及两场平行会议 聚焦合作机制建设 供应链协同 贸易投资机遇与便利化 跨境电商合作等议题 [3] 参会情况 - 邀请东盟国家政府部门 驻穗领馆官员 国际组织 工商机构负责人及侨界 商界代表等200多位境外嘉宾 [3] - 广东国有企业 重点产业园区 民营企业及媒体代表等约400位境内嘉宾参会 [3] 经贸合作成果 - 广东省贸促会将与东盟国家工商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 [4] - 揭牌成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地方联络(广东)办公室" [4] - 推出"粤链东盟"企业线上服务平台 [4] - 成立柬埔寨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尼和越南五国粤商贸易投资服务中心 [4] 供应链合作 - 首次成立"广东与东盟企业国际供应链合作联盟" 侧重先进制造业 绿色农业和国际商贸链条的行业细分对接 [4] - 首次发布广东与东盟供应链合作情况报告 [4] - 发布《RCEP国家投资法律指南》印尼篇 泰国篇 越南篇 [4] 贸易数据 - 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6 99万亿元 连续9年保持进出口增长 [3] - 东盟是广东最大贸易伙伴 2024年一季度广东对其进出口同比增长6 9% [3]
startrader:美联储家庭经济报告 财务韧性与预期分化的通胀隐忧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13
美联储最新发布的年度家庭经济决策调查报告,勾勒出一幅美国民众财务状况与经济预期的复杂图景。 这项覆盖全美1.2万名成年人的权威调研显示,尽管美国经济在总统大选前呈现韧性表现,但普通家庭 对经济前景的谨慎预期与实际财务韧性形成了微妙对照。 在个人财务基本面维度,调查数据呈现出稳中趋缓的特征。截至2024年10月,73%的受访者自评财务状 况为"尚可或生活舒适",这一数字较2023年微升1个百分点,却较2021年创下的近十年峰值回落5个百分 点。值得关注的是,民众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指标维持稳定:仅有63%的成年人表示能够通过现金或等 价物即时支付400美元紧急开支,该比例与近年水平基本持平,折射出家庭应急储备建设仍任重道远。 在具体经济压力源方面,通胀侵蚀效应持续显现。调查显示,食品和日用品价格上涨成为消费者财务状 况恶化的首要归因,不过该比例较2023年已出现边际改善。住房领域压力尤为突出,自2022年以来租金 中位数保持两位数年均涨幅,使住房可负担性成为横亘在美国家庭面前的突出挑战。这种结构性通胀压 力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形成持续博弈,也解释了为何在官方经济数据向好的背景下,民众的获得感提 升仍显滞后。 这份 ...
“稳定”,香港获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认证”
搜狐财经· 2025-05-29 10:20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杨伟民 香港文汇网28日报道称,穆迪的报告指出,香港有显著的信用优势,包括高收入、具有竞争力的经济、 充足的财政和外部缓冲,以及有效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上优势继续为其抵御冲击和长期发展提供韧 性。在财政方面,穆迪表示,虽然预计特区政府财政缓冲将会减少,但财政储备本身基础非常好。去年 财政储备达GDP的20.4%,可继续提供重要的财务资源,以应对长期结构性问题。 香港大公文汇网28日报道称,数据显示,香港金融体系具有强大韧性。截至去年年底,香港资本充足率 为21.8%(国际标准为8%)、银行平均流动性覆盖率178.4%(国际标准为100%);银行存款持续增 长,截至今年3月底,本港银行存款总额接近18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1%。香港有庞大财政储备(今年3 月为约6540亿港元)和低水平的政府债务(今年3月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9.5%)。此外,香港招商引资 成绩显著,更多海内外企业正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研发中心和区域办事处。 穆迪预计特区政府中期或继续出现财政赤字,不过赤字幅度会比近期收窄,至2030年将降到约0.6%。 香港评级与内地经济挂钩 标普表示,尽管受疫情及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香港过去 ...
信“心”心理问答|如何排除那些2小时后、8公里外的烦恼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08:41
焦虑机制分析 - 人类大脑存在"负面偏好"机制 该机制在进化过程中起到生存保护作用 但对现代社会非致命威胁过度反应 [2] - 现代生活被工作群消息 朋友圈展示 育儿琐事等"焦虑因子"持续触发 导致大脑处于防御性高速运转状态 [2] - 焦虑表现为对未来的灾难化想象 如担心PPT配色被批(概率3倍于现实压力) 孩子社交问题等非即时威胁 [1][2] 焦虑分类方法 - 需区分"老天爷的事"(天气变化)"别人的事"(同事生活选择)和"自己的事"(应对方式)三类控制范畴 [2][3] - 典型混合焦虑案例包含不可控因素(领导主观评价占60%)与可控因素(模拟汇报准备占40%) [3] - 建议对不可控部分贴"暂停标签" 将70%精力聚焦于可行动事项如设计幼儿分离仪式等 [3][4] 行动干预策略 - 将抽象焦虑拆解为5分钟可完成的具体动作 如查实时路况 制作幼儿绘本等微观行动 [4] - 微小行动可激活前额叶皮层 抑制杏仁核过度反应 打破焦虑-拖延循环的有效率达83% [4][5] - 建议设置每日10分钟"信息静默时段" 关闭工作群通知可使焦虑水平降低35% [5] 心理调节技术 - 通过触觉锚点(如幼儿手印钥匙扣)可将注意力拉回当下 减少50%的时空跳跃式焦虑 [5] - 语言重构技巧如将"不得不焦虑"改为"分配10分钟注意力"可提升自我效能感27% [5] - 每日10分钟正念呼吸训练 可使大脑信息过载状态缓解40% 类似"拧干海绵"效应 [5]
经济韧性获国际认可!穆迪调升香港评级展望
Wind万得· 2025-05-29 06:44
国际评级机构对香港的最新信贷评级 - 标普维持香港"AA+"信贷评级 评级展望保持"稳定" 反映对香港稳健财政状况和外部金融实力的认可 [1] - 穆迪维持香港"Aa3"信贷评级 将评级展望由"负面"调升为"稳定" 反映对香港经济前景预期改善 [1] 香港经济基本面 财政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 香港财政储备达7580亿港元 相当于22个月政府开支 [3] - 香港政府总债务占GDP比率维持在4.5%极低水平 [3] - 2025年4月底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达4250亿美元 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6倍多 [3] - 香港政府净资产占GDP比重超40% 财政缓冲能力强劲 [4] 经济复苏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增长3.1% 高于市场预期的2.8% [5] - 增长主要驱动力:服务出口增长12.5% 私人消费开支同比上升4.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 [5] - 财政司司长办公室预测2025年全年经济增长3.0%-4.0% 较年初有所上调 [7] 金融市场 - 香港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维持在21.3%高位 [9] - 香港新股集资额超760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超7倍 已达去年全年新股集资总额近90% [9] - 债券市场总规模突破4万亿港元 创历史新高 [9] - 2025年前四个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增长8% 达1.25万亿元 [9] 机构分析师观点 - 摩根大通认为穆迪调整展望符合预期 香港经济已证明其适应能力 在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环境下保持金融稳定 [11] - 高盛指出展望调整代表重要转折点 预计未来12个月外资流入香港资本市场速度可能加快 [11] -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评级调整反映香港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增加之际具备稳定前行的韧性 [11]
新兴市场成引擎 摩托车出口有望逆势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9 06:23
虽然出口表现亮眼,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调查显示,62%的企业反映关键零部件短缺问题突出,国际 物流成本高和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剧出口压力。此外,38%的企业受困于国际贸易壁垒和行业无序竞 争,部分企业因美国加征关税(77%企业称影响较小)被迫调整市场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若无法承担关税成本,54%的企业表示将放弃美国市场,转而聚焦欧盟和拉美等替代市 场。广交会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本届展会中,拉美和非洲客户占比达62%和31%,老客户订单占比超 六成,新兴市场客户黏性增强。 为应对挑战,中国摩托车企业积极调整战略。一方面,加强供应链韧性,探索零部件本土化替代;另一 方面,加速开拓多元化市场。例如,墨西哥、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因资源与消费潜力,被企业视为"新 蓝海"。同时,企业通过参加新兴市场展会(38%关注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展会)快速切入高增长区域。 企业普遍呼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62%的企业希望提供出口信用保险,54%的企业期待税费减免。 此外,行业自律与信息共享成为迫切需求,77%的企业希望商会提供国际市场动态,62%的企业呼吁规 范竞争秩序。 2025年全球经济在多重挑战中艰难前行,地缘政治冲突、贸易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