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NPU+3DDRAM或成端侧AI下一代技术趋势 推荐兆易创新(603986.SH)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16:23
DRAM技术发展趋势 - DRAM制程微缩放缓,长远命题在于从2D转向3D架构,当前DRAM芯片工艺已突破10nm级别,面临工艺完整性、成本、电容器漏电和干扰等挑战 [1] - 混合键合方案改进了Micro bump的堆叠高度限制,代表3DDRAM未来技术路径,与现有HBM方案相比,混合键合不配置凸块,可容纳较多堆叠层数和较厚晶粒厚度,改善翘曲问题 [1] - 三大HBM原厂已确定于HBM520hi世代使用Hybrid Bonding技术,混合键合方案的芯片传输速度较快且散热效果较好 [1] AI端侧技术路径 - AI端侧推理速度的瓶颈在于内存带宽而非算力,3DDRAM通过混合键合技术可显著提升传输效率,例如800GB/s带宽下高通骁龙8GEN3的推理速度可从4.8 tokens/s跃升至57 tokens/s [1][3] - NPU作为协处理器的运用叠加3DDRAM极有可能是下一代的端侧技术趋势,中国大陆玩家兆易创新及其投资子公司青耘科技、光羽芯成,以及中国台湾存储IDM华邦电、手机AP龙头高通等均发力3DDRAM+NPU方案 [3] AI模型与硬件发展 - AI应用走向百花齐放而非高度范化的统一模型,硬件侧为应用落地酝酿新技术储备,小型MoE模型如Qwen3-30B-A3B激活参数数量是QwQ-32B的10%,表现更胜一筹,为端侧应用提供模型基础 [2] - 海外硬件大厂在储备能让AI"泛在"与"常开"的技术,NPU协处理器与3DDRAM结合是下一代端侧技术趋势 [2] 行业推荐 - 推荐兆易创新(603986 SH),因其在3DDRAM+NPU技术趋势中的布局 [1]
马斯克证实X Money支付功能即将推出;印度开源大模型上线两天仅300余次下载,投资人直呼“尴尬”丨全球科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08:04
X Money支付功能 - 马斯克证实X平台旗下支付和银行应用程序X Money即将推出 目前已进入Beta测试阶段 [2] - Beta测试是产品发布前进行的软件测试活动 马斯克强调涉及用户储蓄需格外谨慎 [2] - 该功能体现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谨慎布局与创新尝试 旨在提供安全可靠的支付和银行服务 [2] ChatGPT教育应用 - 《Nature》子刊研究显示ChatGPT等模型可提升K12阶段学生学习成绩86.7% [3] - 研究汇总59项相关研究 筛选51项采用随机双盲实验的数据 涵盖语言学习和STEM学科 [3] - 使用ChatGPT不仅提升成绩 还显著改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3] 印度开源大模型Sarvam-M - Sarvam AI发布基于Mistral Small构建的240亿参数混合语言模型Sarvam-M [4] - 模型上线Hugging Face平台两天仅获334次下载 目前累计718次 [4] - 投资人批评下载量"令人尴尬" 认为该模型缺乏真正受众 [4] STOMP 3D打印装置 - 华盛顿大学团队开发指尖大小新型3D打印装置STOMP 可精确模拟复杂人类组织 [5] - 设备能以任意几何图案布置多种细胞类型 模拟心肌纤维化等病理状态和组织界面 [5] - 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期刊 推动医学病理研究发展 [5] Claude 4模型企业级应用 - Anthropic发布Claude 4模型 已在Amazon Bedrock上线 [6][7] - 混合推理模型可在快速响应与深度思考模式间切换 支持长时间复杂推理任务 [6][7] - 提供企业级安全防护和负责任AI能力 推动Agentic AI进入企业应用阶段 [6][7]
“杭州六小龙”的背后是一个懂企业需求的政府和一群执着创新的“极客” “我负责阳光雨露 你负责茁壮成长”
广州日报· 2025-05-27 03:32
杭州民营经济与科创生态 - 杭州形成以"六小龙"为代表的科技新锐集群,重构民营经济版图,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高精尖领域[1] - 余杭人工智能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创新聚落构成城市产业图谱,推动数字经济发展[1] - 2025年杭州将实施"三个15%"科技投入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超15%,集中培育新质生产力[17] 脑机接口行业突破 - 强脑科技实现全球首个便携式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10万台量产,与Neuralink并列全球融资超3亿美元的两大脑机接口企业[2][3] - 公司攻克脑电信号采集难题(仅50微伏),开发自适应AI解码算法,使系统响应延迟低于300毫秒[6] - 产品线覆盖智能仿生手/腿,用户可实现钢琴演奏(《大鱼》演奏流畅度达专业级)和极限运动[2] 机器人技术商业化 - 云深处科技"绝影"机器狗实现95%国产化,落地29城400+项目,防护等级达IP67(-20℃至55℃工况)[7][9] - 技术突破包括:深度强化学习多专家体系(Science Robotics封面)、自适应步态算法、电力系统海外首单[8] - 2023年推出人形机器人DR01,八年累计融资超B+轮,浙大系员工占比初期达50%[10][11] 3D视觉感知技术 - 蓝芯科技开发全球首批3D视觉感知移动机器人,拥有156项专利(41项发明),服务30国1000+客户[13][15] - 技术迭代使生产线物流效率提升3倍(光伏花篮搬运案例),SMT上下料延误率保持0%[12] - 2019年订单达1500万元,现筹备IPO冲刺"3D视觉机器人第一股",研发人员占比超50%[14][16] 政府支持体系 - "春晖计划"2024年减负450亿元,发放2.5亿元/年算力券,政策兑付最快8分钟到账[18][19] - 产业基金集群规模2442亿元(民营项目占90%),专精特新贷担保费率低至0.24%[18] - 人才政策覆盖A-E五类人才,应届生补贴标准:本科1万/硕士3万/博士10万,2024年已发放23万人次[21][22] 产学研协同机制 - 浙大系形成"斯坦福-硅谷"模式,"六小龙"中50%与浙大深度关联,教师创业政策支持成果转化[27] - 良渚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提供脑机接口研发支撑,政府协助对接电网/湿地等测试场景[6][10] - 企业需求驱动政策创新,如余杭区打造"六小龙"联合展区降低接待压力,实现"无事不扰"[29]
台积电首席科学家:长期遏制中国行不通
半导体芯闻· 2025-05-26 18:48
台积电研发战略 - 台积电在2018年建立前瞻性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与当前产品路线图不直接相关的技术探索[2] - 研发团队由来自大学、其他公司及内部人才组成,分布在台湾新竹和美国加州圣何塞(约20人)[3] - 研发分为两个阶段:先验证基础材料与器件技术可行性,再进行技术整合[3] - 台积电开始公开未商业化的学术研究成果,改变以往只发表已商业化技术的做法[3] - 公司认为对营收数千亿美元的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相当于"战略保险"[4] 半导体技术趋势 - 光刻技术重要性可能在20年内下降,因其成本过高(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且分辨率需求可能已达极限[4] - 当前尖端制造工艺周期长达7个月(制造5个月+CoWoS封装2个月)[4] - 背面供电和堆叠FinFET等创新技术进一步延长了生产周期[4] - 未来技术发展重点应转向缩短周期时间而非继续提升分辨率[4] 中国半导体产业 - 美国出口限制意外推动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创造了本土设备市场需求[5] - 中国半导体领域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在过去5-10年显著提升,在重要会议上发表量已超过任何单一美国大学[7] - 中国大学在确立新研究方向方面仍有不足,但追赶能力突出[7] - 中国本科生占全球半导体专业学生总数一半以上[6] 行业领导力 - 台积电在7纳米节点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芯片制造领导者[2] - 行业领导者需要前瞻性团队识别优秀技术并获取应用,避免错失机会[3] - 摩尔定律仍有效,技术发展目标指向0.1纳米(氢原子尺度)[1]
融资首发|3D 打印批量化制造加速,博理新材料完成超2亿元 B 轮融资
36氪· 2025-05-26 18:18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B轮融资,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由泸州航发集团、知来投资领投,多家战略投资者跟投,老股东金沙江联合、绿洲资本、中鑫创新进一步增持 [1] - 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3D打印批量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工厂的投建,以及AI技术在3D打印行业的应用探索 [1] 技术与生产 - 公司研发HALS 3D打印技术,将打印速度提升至传统技术的20-100倍,为批量化制造提供基础 [2] - 公司已在苏州、芜湖、扬州等地落地工厂,构建智能云工厂体系,实现生产管理的简单化、智能化与实时化 [2] - 公司提出从AIGC到AIGT(人工智能生成终端产品)的构想,通过物联网收集数据反哺AIGC算法,形成“设计-制造-迭代”的动态闭环 [11] 产品与应用 - 3D打印鞋是公司商业组成的重要部分,涵盖鞋配件、中底、一体鞋等模块,鞋类生产连续4年实现高速增长,合作品牌包括李宁、匹克、斯凯奇等 [6] - 弹性体材料在鞋类产品中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耐弯折疲劳性能、透气缓震特性,有效减少运动对关节造成的损伤 [7] - 弹性体材料还应用于自行车坐垫、防震头盔等产品,在耐用性和环保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 [7] - 弹性体生物基材料在工业零部件制造中有效传导热量,应用于产品外壳时可迅速散热,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8] - 高性能材料在机器人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轻量化,提升机动性并降低能耗 [9] 行业前景 - 3D打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彻底重塑制造业格局,未来在高端制造业和医疗健康行业具有巨大潜力 [11][12] - 在医疗健康行业,3D打印与人工智能结合可精准设计个性化植入物、医疗器械,推动医疗行业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12]
古今交融绘丝路 科技赋能启新篇
西安日报· 2025-05-26 15:46
丝博会概况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以"古今同框"为特色 融合历史与科技元素 [3] - 吉祥物"骆骆""丝丝""璐璐"以骆驼 丝绸 和田玉为原型 承载汉代瓦当纹样 唐代宝相花纹等传统符号 并在"丝路云展会"平台变身为24小时虚拟主播 [3] 科技与创新展示 - 陕西智莱特公司展示人形机器人"星际V" 具备搬运重物和AI学习能力 未来或应用于工厂 [4] - 西安棣加生物科技展示3D打印药片技术 可解决老人吞咽困难问题 未来可实现患者体征定制化制药 [4] - 陕文投集团推出《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 通过AI+XR技术让观众虚拟体验兵马俑考古与秦弩射击 [5] - 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打造15米长"声光走廊" 动态展示音像产业从黑胶唱片到云端音乐的百年技术迭代 [5] 文化与新业态融合 - 宝鸡展区展示非遗社火脸谱文创产品 如马勺脸谱手提包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 [5] - 紫阳县和平茶厂推出"紫阳毛尖绿茶啤酒" 以快消品思路创新茶产品 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5]
华熙生物(688363):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医疗终端增势亮眼,护肤品业务持续调整
长江证券· 2025-05-26 10: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着眼整体资源使用效率,调整护肤品业务,原料业务稳健增长,高毛利医疗终端业务快速放量;受内部管理变革影响,费用率阶段性抬升,归母净利润承压;2025Q1业绩阶段性承压,后续有望加快业务调整;公司推动内部管理变革,医美业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新品有望接力增长,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下滑11.6%;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滑70.6%;2024Q4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下滑19.3%,归母净利润 -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2.2亿元;2025Q1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滑20.8%,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下滑58.1% [2][4] 业务表现 - 2024年原料业务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9.5%,国际市场同比增长17.7%,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增速超20%;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2%,皮肤类医疗同比增长43.6%,微交联润致娃娃针同比增长超100%;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25.7亿元,同比下滑31.6%,团队能力及组织架构持续调整;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41.0%,聚焦核心方向及原料制定产品规划与矩阵 [9] 费用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原料、医疗终端、皮肤科学创新转化毛利率分别变动0.9、2.3、 -1.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同比收窄0.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同比收窄6.5个百分点 [9] 2025Q1情况 - 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8%,生物活性物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表现稳健,营收下滑主因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仍处调整期;归母净利润率同比下降8.4个百分点,毛利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至72.2%,销售费率小幅提升0.5个百分点,管理及研发费用分别提升4.0/2.7个百分点 [9]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5、1.33、1.67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包含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预测,如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6.63亿元、64.51亿元、74.76亿元等 [14]
3D视觉核心优势,物理AI第一步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思看科技、行创公司、先临 3D 公司、海克斯康、卡尔蔡司、联赢光、奥普特、铂力特 [1][17][21] - 行业:3D 扫描技术行业、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文物保护、医疗、游戏 [1][10][1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思看科技市场地位和产品特征 - 市场地位:国内市占率第一,全球市占率第二 [2] - 产品特征:产品包括手持式扫描枪、跟踪式扫描设备及一体化质量检测设备,精度可达 0.03 毫米以下,具有高毛利率和高净利率特点,广泛应用于逆向工程、质量检测等高端制造领域 [1][2] 思看科技发展方向 - 深耕工业专业领域和拓展机器人应用,探索新应用场景如 3D 打印,通过与 FDM 3D 打印机结合实现更高效精确建模和打印 [1][3][4] 思看科技重要客户及应用场景 - 重要客户:商飞集团、比亚迪等 [1][5] - 应用场景:客户用跟踪式扫描设备进行大物体、大面积工件扫描,一体化质量检测设备用于高端制造业质量检测,如汽车制造中对车门建模并与理想图纸对比 [5] 思看科技软件算法优势 - 软件算法全部自主研发,能无缝兼容主流 CAD 格式,提供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在质量检测系统中可快速识别工件误差并实时反馈 [1][6] 思看科技财务状况和收入结构 - 财务状况:过去几年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稳定在 76%左右,净利率接近 40%,经营性现金流每年保持 1 亿元以上净流入 [1][7] - 收入结构:海外收入增速显著,目前海外市场贡献约占总收入的 40%,得益于替代海外同类产品和经销模式 [1][7][8] 思看科技国内外市场增速预期 - 海外市场:增速预计保持乐观,得益于直销点落地带来客单价和利润率提升 [1][9] - 国内市场:增速可能放缓,因 2022 年汽车行业资本开支高峰已过,采购周期进入相对平缓期 [1][9] 思看科技产品结构 - 产品包括手持式 3D 扫描仪(价格 10 万元以上)、大型跟踪式 3D 扫描产品、工业级自动化检测系统,新发布消费级产品价格约 2000 美元,正在拓展专业级及消费级市场,增长潜力大 [1][11] 思看科技技术优势 - 体现在识别重建、立体延伸和立体标定三个方面,通过 FPGA 和 SoC 模块进行端侧计算,实现无线状态和多波段复合扫描,在 3D 重建领域有显著竞争优势 [3][13] 扫描技术发展趋势 - 非接触式扫描精度提升,有望替代接触式扫描,未来占据 80%市场份额,思看科技非接触式产品具显著竞争力 [3][14] 思看科技未来驱动力 - 全球高端制造业出海,产品渗透率和市占率稳步提升;物理计算 AI 的应用,在机器人及工业侧有更多应用场景 [15][16] 全球 3D 扫描仪市场参与者 - 主要参与者有行创公司、先临 3D 公司、海克斯康、卡尔蔡司,市场规模目前不大但未来发展潜力大 [17] 3D 扫描技术应用 - 工业领域用于高精度设备如焊缝质量检测;专业级领域用于文物保护、医疗、游戏场景等 [18] 物理 AI 与 3D 扫描技术结合 - 构建完整物理场和生成更多场景,避免传统测试问题,确保数据质量,适用于家居和工业级机器人视觉系统 [19] 思看科技消费级产品及机器人视觉优势 - 消费级产品不断拓展,结合算法有望相同精度下实现更低成本,进入更多机器人场景,在工业级机器人视觉模块输出上表现突出 [20] 思看科技未来盈利预测 - 专业级领域预计翻倍以上增速,工业级预计维持 25% - 30%增速,增速快且盈利水平高,市盈率有提升空间 [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思看科技股东结构稳定,由三位浙大系创始人组成一致行动人,还有员工持股平台 [12] - 余杭区政府曾推送思看科技与斯泰科技合作,通过脑机接口捕捉电信号实现截面 1:1 复刻 [18]
巴斯夫3D打印材料业务分拆后破产,龙头出手收购
DT新材料· 2025-05-25 22:58
【DT新材料】 获悉, 全球增材制造龙头 Stratasys 近期收购德国 Forward AM Technologies GmbH 核心资产与业务,并计划评估收购其荷兰和中国子公司事宜。 这一动作既是 Stratasys 材料领域扩张 的关键一步,也是 3D 打印行业深刻变革的缩影。 Forward AM 曾是巴斯夫增材制造业务的核心板块,成立于 2019 年,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包括长 丝、粉末、树脂等材料)以及多次产业链收购,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2024 年 7 月收 购巴斯夫增材制造业务后,Forward AM 的市场地位短暂巩固,但仅 4 个月后便申请破产。 破产原 因主要在于分拆过程缓慢导致资金链紧张,以及德国能源成本飙升带来的财务压力。 此外,脱离巴 斯夫后,Forward AM 失去了强大的资源支持,抗风险能力大幅减弱。3D 打印材料领域呈现出"哑铃 型"竞争格局,Forward AM 夹在SABIC 等综合化工企业和 Prusa、华曙高科等垂直领域专家之间, 未能找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其 30% 的年增长率主要依赖存量客户,缺乏新市场的开拓,最终导致 其迅速走向破产。 Strata ...
高盛:2025 年 5 月中国经济展望
高盛· 2025-05-25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实现“约5%”增长目标,超半数增长由出口及出口相关制造业投资贡献 [6] - 因3D挑战(人口、债务和去风险),对中国实际GDP增长中长期持谨慎态度,但AI快速应用和生产率提升带来一定上行风险 [8] - 预计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影响中国实际GDP增长,2025年出口量持平(2024年为+13%) [9] - 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扩大2.6个百分点,社会融资存量增长1.5个百分点至9.5%,进一步降准降息,12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降至7.0 [9] - 2025年增长预测(4.6%)高于共识,但预计通胀回升路径漫长(2025年CPI 0.0%;PPI -2.1%)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GDP增长预测 - 展示2024 - 2026年及205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实际GDP增长预测,包括美国、欧元区、中国等 [4] 中国宏观观点 - 2024年回顾:实现“约5%”增长目标,超半数增长来自出口及相关制造业投资 [6] - 2025年宏观观点:预计出口量持平,财政赤字扩大,社融存量增长,降准降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通胀回升缓慢 [9] - 中长期观点:因3D挑战对实际GDP增长谨慎,AI应用带来上行风险 [8] 中美双边商品贸易 - 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高于中国对美国进口依赖 [15] - 美国对中国有效关税税率大幅下降,对GDP增长拖累减小 [18] - 2017 - 2024年中国与其他经济体贸易增加 [20] - 尽管中美贸易紧张,中国对其他地区出口可能进一步增长 [23] 政策措施 - 央行推出全面宽松政策稳定经济和市场预期,包括降息、降准、再贷款等措施 [32][33] - 预计四季度再次“双降”,明年两次降息10个基点 [34] 财政赤字 - 预计2025年AFD指标扩大2.6个百分点 [37] 宏观催化剂 - 列出2025年多个重要事件时间,如TikTok禁令到期、GDP发布、峰会、政治局会议等 [39] 消费与就业 - 政策刺激下消费逐步复苏,但工资增长疲软,劳动力市场有挑战,消费者信心相对低迷 [41][44] - 估计1600万个就业岗位与对美出口生产相关 [46] 房地产市场 - 二手房市场再度疲软,主要房地产活动指标持续分化,房地产行业稳定之路漫长 [51][54][57] 固定资产投资 - 政策支持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可能适度上升,政策实施对效果关键 [61][63] 制造业优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且领先优势扩大,工业部门能源和土地成本低,补贴多,劳动力成本低于发达经济体,“中国价格”低于全球竞争对手 [66][72][75] 政府债务 - 2023年中国政府债务达165万亿元(占GDP 122%)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