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搜索文档
会长话封关:“海南休闲农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3:31
会长话封关:"海南休闲农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新网海口9月24日电 题:会长话封关:"海南休闲农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作者 张月和 以视频形式出席2025年海南休闲农业招商推介活动说明会,王冬宝不管是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 合体执行会长、江苏省休闲农业协会会长的名义,还是以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顾问的身份,都与休闲农 业深深结缘。 对于美丽的海南,王冬宝赞不绝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更是正全力建设的自由贸易 港。""这片热土,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和独具魅力的黎苗文化,发展休 闲农业的潜力和优势无与伦比。"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当前,海南自贸港各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休闲农业这一绿色、开放、融合型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王冬宝说。 对于海南休闲农业的此次招商推介活动,王冬宝认为,其核心目标正是要充分把握海南自贸港开放机 遇,以政策支持为驱动,以三产融合为核心路径,推动海南休闲农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王冬宝强调,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将休闲农业打造成为驱动海南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和亮丽名 片。 面向全球寻找"合伙人" 图为游人在"海南省金椰级共享农庄"万宁兴 ...
会长话封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机遇和政策红利”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8:14
会长话封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机遇和政策红利" 中新网海口9月23日电 题:会长话封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机遇和政策红利" 作者 张月和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机遇和政策红利。"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会 长莫红梅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临近,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正加紧筹办2025年海 南休闲农业招商推介活动。 图为参观者在"热带水果大观园"海南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现场品尝各类奇珍异果。 中 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把握机遇,构建休闲农业生态圈 当前,海南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莫红梅说,休闲农业作为连接一二三产的核心纽带,不仅是推动 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更是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与乡村焕新的关键抓手。 此次海南休闲农业招商推介活动,旨在充分把握海南自贸港开放机遇,以政策支持为驱动,以三产融合 为核心路径,借鉴国内外经典农庄发展经验,推动休闲农庄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 莫红梅表示,将通过招商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农庄提质升级,构建集农业生产、生态康养、文化体验于 一体的休闲农业生态圈;最终在"共享"经济模式下 ...
从“苗苗酸汤”看锅圈“三产融合”的助农新范式
钛媒体APP· 2025-09-23 17:24
核心观点 - 苗苗酸汤食品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链整合 成功突破传统酸汤工业化瓶颈 实现标准化生产与三产融合 带动农户增收并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2][3][6] 产业助农成效 - 采用订单种植模式与农户签订西红柿 辣椒等原料采购协议 覆盖全县9个乡镇21000余亩种植面积 带动亩均增收超4000元 [4][6] - 在革一镇集中采购6吨新鲜辣椒 通过基地用工带动季节性就业超2000人次 日人均劳动费120元 [4][6] - 项目争取衔接资金建设酸汤原料种植2600余亩 其中示范种植基地900余亩 覆盖农户5000余户 [6] 产能与市场拓展 - 工厂一期工程于2024年1月建成 5月投产试销 7-8月产品铺货至19个中央仓 具备年1.2万吨酸汤基底生产能力 [3] - 依托锅圈全国物流与门店网络快速推向全国市场 通过销售数据反向推动精准生产 [6] - 黔东南州酸汤产业2024年总产值突破25亿元 年产能达16万吨 [7] 科技创新突破 - 中国农科院研发复合菌剂将传统3-24个月发酵周期缩短至7天 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风味一致性提升 [8][10] - 从26份传统样品中筛选驯化优势发酵菌 剔除致癌菌株 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 [10] - 采用85℃热灌装工艺与高温瞬时杀菌技术 实现9个月保质期的同时保留自然发酵风味 [10][12] 行业市场前景 - 全国店名含酸汤的餐饮门店超8700家 近一年门店增长率超40% 菜品增长率达60% [7][8] - 酸汤成为仅次于麻辣口味后最受欢迎的火锅底料新品 品类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8]
珠宝级珍珠占比达6%:开江如何成为西部珍珠产业标杆
新京报· 2025-09-23 16:40
"西部珍珠产业发展大会暨珠宝博览会交易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西珠,从此开江。9月22日,西部珍珠产业发展大会暨珠宝博览交易会(开江首届)新闻发布会, 在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田米水乡召开。来自中央、省市30余家主流媒体,以及本土自媒体、网红等20多 位代表参加本次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由开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春主持;开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苟佳就开江县珍珠产业发展 作主题推介;开江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局和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就珍珠蚌养殖、珍珠全产业链发展、 珍珠产业如何助农增收致富等情况答现场记者问。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中国西部珍珠产业有了一个响亮的品牌——"西珠",也对"中国西珠"区域公共品牌 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首届西部珍珠产业发展大会暨珠宝博览交易会将于9月27日启幕。 工作人员正专注地对珍珠蚌进行操作。 规模化养殖,打造西部珍珠产业标杆 开江珍珠产业崛起,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江位于四川东部、大巴山南麓,地处万达开川渝 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总面积1033平方公里。 其"三山微水七分田"的地貌,为珍珠养殖提供了优良的"生态基底":北纬31度的气候优势,年日照1400 小时、年均降雨量1200毫 ...
百瑞源凭借卓越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3 14:29
转自:中国质量报 让枸杞好看好吃更营养 百瑞源凭借卓越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多年坚持品质之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枸杞产业迈向高标准、高质 量发展的有力鼓舞。"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瑞源")董事长郝向峰,在企业凭借卓越 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后向记者表示,这也实现了枸杞行业在该奖项 上零的突破。 "好枸杞是种出来的。"郝向峰说,百瑞源从源头抓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吴忠市红寺堡区等地 建成近670公顷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动枸杞产业从传统散户种植向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跨越, 并率先推广"以虫治虫"的生态种植模式,引领产业从1.0迈向4.0时代。基地已通过欧盟有机产品认证、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零农残认证及AAAAA级生态农场认证,真正实现了从种植端夯实品质根基。 在技术创新方面,百瑞源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历时6年攻克枸杞锁鲜技术,解决传统干制工艺导致的品 相、口感差及营养流失问题,实现了枸杞的"好看、好吃、更营养"。2020年,公司建成行业首条智能化 锁鲜枸杞生产线,推动枸杞干果从粗加工跨入 ...
央视聚焦鸣鸣很忙:助力乡村振兴,“小零嘴”做成“大产业”
长沙晚报· 2025-09-22 10:22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企业 通过直连厂商和覆盖全国的供应链体系 将农产品转化为休闲食品 带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 成为乡村振兴新范式 [1][3][5] - 公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平台型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 实现农业种养 加工制造和流通销售的高效协同 [9][11][13] 业务模式 - 构建零食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全链路一体化布局 实现农产品12小时内完成加工包装出厂的高效转化 [3] - 与盐津铺子 皇家小虎 山东兴润 蒙水集团等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 形成订单农业合作模式 [1][3][5] - 建立从产品生产 运输 仓储 门店销售到售后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 创设六审六检管理机制 [7] 产业带动效应 - 江西修水养殖户实现旺季日产量鹌鹑鲜蛋约4吨 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带动60多家养殖户增收 [3] - 云南会泽县草莓种植每亩毛收益达3.5万元 山东兴润食品年产量超1万吨 2024年总销售3.4亿元 [3] - 蒙水集团年产总量达8万吨 使农户收入较往年实现翻番 [5] - 皇家小虎2024年全渠道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 自有工厂带动就业近2000人 [5] 经营规模 - 截至2024年末门店覆盖28个省 1224个县 支持7241位加盟商创业 [11] - 全年销售额达555亿元 全国门店突破2万家 带动就业逾13万人 [11] 技术应用 - 运用数字化手段和溯源体系 消费者扫码可查看产品完整溯源信息 [7][11] - 通过数字化智能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11] 行业地位 - 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也是产业链组织者和推动者 [11] - 行业佼佼者凭借独特经营模式和迅猛扩张速度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13]
育品种、强链条、促增收!高要蹚出新“稻”路
南方农村报· 2025-09-21 10:06
秋风送爽,丰收 在望。肇庆高要 禄步镇白土二村 的万亩示范片 里,水稻管护工 作正处于关键阶 育品种、强链 条、促增收!高 要蹚出新"稻"路 _南方+_南方 plus 段,植保无人机 轻盈地腾空而 起,沿着稻田轨 迹匀速巡航, 1500亩连片的禾 苗青翠碧绿,整 体长势十分喜 人。 这样的景象,正 是高要丝苗米产 业蓬勃发展的生 动写照。瞄准全 产业链发展目 标,高要通过科 学规划、延链强 链、龙头培育, 推动丝苗米产业 高质量发展。预 计到2027年,全 区大米综合产值 有望超越25亿 元。 活道大米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 科学规划布局 产业根基日益稳 固 丝苗米播种面积 稳定在49.8万亩 以上,年总产量 达到21.9万吨, 一产产值突破 7.2亿元;水稻 平均单产高达 441公斤,超越 全市平均水 平…… 高要丝苗米的底 气,来自科学的 产业规划。其独 特的"一园一片 八基地"产业带 布局,绘就了高 要现代农业发展 的新蓝图。 活道大米产业园 作为"一园",汇 聚了生产、加 工、研学等多重 功能,成为产业 集聚发展的重要 载体。禄步白土 二村水稻绿色高 质高效万亩示范 片作为"一片" , 通过规模化种植 ...
庆祝农民丰收节,今年广东主会场为何定在肇庆高要?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12:05
活动概况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 [7]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8] - 活动旨在展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绩 [9] 高要区农业产业实力 - 高要区粮食播种面积超56万亩,粮食保供稳产24.28万吨 [15][16]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78%,居肇庆市首位、广东省前列 [16] - 作为“中国罗氏沼虾之乡”,2024年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达4.5万吨,一二三产融合产值超58亿元 [20][21] - 作为“中国肉桂之乡”,肉桂种植面积超70万亩,年产桂皮14.46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2.5亿元 [24][25] - 全力打造“虾米鸭鹅桂”五个“百亿级”全产业链,并成功创建区域公用品牌“高要高桂虾” [27][28] 铁岗社区乡村建设成果 - 创新“五步法”农房改造,较传统改造节约成本70%、缩短工期50% [34][36] - 累计清拆建筑150余间,腾出土地5000多平方米用于村庄更新 [40][41] - 创新“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模式,打造全省首家乡村屋顶咖啡等经营性项目 [42][43][44] - 成功盘活112间闲置农房,打造共享茶室、窑烤披萨等特色项目 [48] - 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单日最高营业额超3万元 [49]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12.7万元提升至2024年61.11万元 [50] - 建成光伏长廊、光伏篮球场等设施,累计铺设面积超2100平方米 [51][52]
走近石泉池河养蚕故事 外国记者感叹中国乡村振兴新进程
环球网· 2025-09-19 21:22
核心观点 -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蚕桑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 [1] 明星村产业升级概况 - 明星村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3426人,通过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实现特色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 [2] - 已建成西北规模最大的蚕桑产业园区和国家AAA级景区,年养蚕6000张、出栏生猪3.6万头、养鸡20万羽,全村总产值达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益50.6万元,群众人均收入23692元 [2] - 产业链从单一桑园拓展至果桑采摘、蛋白桑体验、观赏桑旅游等一产,桑叶茶、蚕丝被、果酒、文创产品等二产,以及研学旅游、民宿餐饮等三产,形成全面融合格局 [2] 数智化技术应用与效益 - 集约化养蚕室应用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石墨烯变频地暖、超声波加湿、空气质量传感检测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养蚕" [5] - 通过"六化"技术(小蚕共育智慧化、大蚕饲养省力化、上簇营茧自主化、蚕茧收购电子化、生产设备现代化、蚕辅服务数字化)缩短养殖周期,提升品质,增加养殖批次 [5] - 2025年石泉蚕茧最高收购单价达每斤36.6元,平均价格比往年高出5.5元,生丝等级从4A级提升至6A级,蚕农每张蚕可直接增收600至1500元 [5] 石泉县蚕桑产业整体规模 - 石泉县兴桑养蚕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全县拥有桑园7.6万亩,覆盖139个村和社区,带动1.9万余户农户 [7] - 2024年养蚕8.8万张,产茧3630吨,产业总产值达19.5亿元,产业链延伸至缫丝织绸、文创旅游和电商销售 [7] - 打造"石泉蚕丝""石泉桑蚕茧"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泉蚕丝"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 [7] 国际影响与发展愿景 - 石泉的探索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可借鉴样板,阿塞拜疆等国记者认为结合中国技术与其本国资源可促进丝绸生产进入新市场 [9] - 石泉县正推动蚕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 [11]
山东沂南:特色农业片区化发展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9 15:48
产业发展战略 - 公司创新构建“科技驱动、片区协同、产业提升、开放共赢”的特色产业片区发展格局,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1] - 2025年公司重点围绕沂南黄瓜、孙祖小米等产业,在6个特色产业片区打造产业科技小院和田间学校,培育产业鸿雁和示范户,形成科技引领、片区联动格局 [1] - 公司发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效应,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多层次品牌体系,推动农产品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变 [4] 孙祖小米片区运营 - 孙祖小米片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从传统种植到标准化生产的跨越,实行统一选种、管理、采收加工和销售 [2] - 片区内发展6处规模化种植基地共2600亩,成立联合社并建立“村集体+”利益联接机制,开展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30%,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 [2] 浮来红苹果产业建设 - 浮来红苹果产业通过“稳面积、强质量、强品牌、强效益”思路加快“产、贮、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成田间学校进行技术推广 [3] - 2025年6月沂南苹果成功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3] 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 - 公司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特色产业小分队一对一联系产业头雁,实时对接需求,引导产业主体用好政策、技术、项目等资源 [4] - 公司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专家合作,通过产业科技小院引入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指导生产主体突破技术瓶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