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养生
搜索文档
便利店冰柜,来了一个“C位杀手”
虎嗅· 2025-06-04 16:1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为4.5亿元 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08亿元 [2] - 2023年无糖茶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 是中式养生水的5倍甚至10倍以上 [2][4] - 植物饮料(含中式养生水)在饮料大品类中占比0.5%~0.9% 无糖茶占比2%~5% [3] 品牌与产品动态 - 近1年23个品牌推出59款中式养生水新品 超过无糖茶元年(2023年18个品牌推出25款) [13] - 元气森林自在水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带动养生水赛道爆发 [7] - 康师傅、统一、盒马、山姆等巨头及平台密集推出自营养生水产品 [9][10][11] 原料创新趋势 - 养生水原料从24种(2018-2024年8月)增至42种(2024年8月-2025年5月) [16][17] - 高频原料薏米出现多种新搭配(茉莉+薏米、柠檬+薏米等) [18] - 黄芪、陈皮、决明子等中药材使用频次显著上升 苹果和五指毛桃因甜味提升适口性 [19][21] 消费群体与价格定位 - 核心消费群体为追求健康"水替"的消费者 与无糖茶用户存在重叠 [27] - 线上渠道养生水单瓶价格比无糖茶贵0.4元(元气自在水4.41元/瓶 vs 东方树叶4元/瓶) [29] - 线下渠道价差扩大至1元以上(便利店元气自在水6.5元/500ml vs 三得利无糖茶5.5元/500ml) [30] 市场竞争格局 - 饮料巨头(康师傅、统一、三得利)和零售平台(盒马)凭借渠道优势快速入场 [38] - 无糖茶市场集中度高(农夫山泉69%份额、三得利12%)预示养生水可能面临类似格局 [39] - 新锐品牌需通过差异化破局(如果子熟依靠便利店渠道突围案例) [40]
年轻人把便利店变成了「同仁堂」
投中网· 2025-05-29 14:56
核心观点 - 中式养生水市场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0.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5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百亿[4] - 年轻人推动"朋克养生"风潮,将传统中草药理念转化为新消费符号,带动功能饮料品类升级[3][4] - 行业从无糖茶向功能性饮品迭代,消费者需求从"好喝"转向"喝好",追求附加健康功能[7][9] - 品牌竞争白热化,围绕包装、配方、营销展开差异化竞争,但面临同质化和功能争议挑战[12][13][17] 市场趋势 - 中式养生水均价5-6元,相比矿泉水溢价明显,主打"低成本养生"概念[6] - 无糖茶增速下滑,功能饮料(能量/运动/营养素饮料)增速持续攀升,2024Q1-2025Q1增长显著[7] - 小红书"中式养生"标签浏览达2.2亿次,"养生水""养生茶饮"成为热门关键词[6] - 盒马苹果黄芪水和陈皮四神水上市后迅速冲上植物饮料TOP3,显示市场接受度[9] 品牌竞争格局 - 元气森林2023年推出养生水系列,天猫旗舰店5天售罄,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11][12] - 可漾作为红豆薏米水开创者定下三年5亿目标,好望水"照顾系列"半年销售破亿[12] - 山姆/盒马积极布局,推出苹果黄芪饮等自营产品,与盼盼等品牌合作开发新品[14] - 新茶饮品牌(茶百道/奈雪/甜啦啦)纷纷推出含养生食材的茶饮产品[12] 产品创新方向 - 包装设计差异化:元气森林突出"煮"字健康概念,果子熟了采用全透明方瓶[12] - 配方升级:可漾红豆薏米水多酚含量>120mg,六养强调"看得懂的配方表"[13] - 成分创新:添加人参/桑葚等特色食材,山姆从"药食同源"切入开发新品[13][14] - 渠道平台挖掘新卖点:盒马将水果与中药结合开发复合型产品[14] 行业挑战 - 产品同质化严重,薏米水等品类配方高度重合,营销概念趋同[17] - 功能争议持续,部分消费者质疑效果,认为存在"智商税"[17][18] - 价格区间4-10元不等,盒马自营产品7.5元,元气森林4.5元,可漾超8元[18] - 消费者忠诚度低,比价行为普遍,部分创新口味接受度有限[18] 发展阶段判断 - 1.0时代侧重调香创味(有糖茶) → 2.0时代健康意识觉醒(无糖茶) → 3.0时代追求功能附加[7] - 品牌发展三阶段:初期拼流量获取(6-12个月)→中期拼供应链能力→后期拼品牌心智[19]
当饮料厂商集体学习《本草纲目》
虎嗅APP· 2025-05-21 21:44
行业趋势 - 中式养生水市场从2018年0.1亿元规模快速爆发,2023-2024年增长率达300%-400%,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9] - 无糖气泡水市场2023年销售额大幅下滑,2024年头部品牌占据65%份额导致中小品牌生存空间压缩[7] - 无糖茶市场增速从2024年Q1的76.1%锐减至Q4的11.2%,2025年Q1首次出现5%负增长[8] 市场格局 - 元气森林红枣枸杞水、红豆薏米水成为其第三款10亿级单品,天猫旗舰店5天售罄[11][12] - 行业参与者分为三类:食品饮料企业(三得利、可漾)、零售平台(山姆、盒马)、老字号药房衍生品牌(同仁堂、童涵春堂)[14][15] - 2024年三个月内新增超50个SKU,外资品牌如三得利推出10款产品,韩国熊津通过统一渠道进口两款产品[6] 产品特性 - 65.5%消费者因"特定功效"购买养生水,但仅23.7%认为"确实有效"[23] - 80%产品集中在红豆薏米、红枣枸杞等传统配方,79%品牌依赖代工导致同质化严重[21] - 价格带集中在5-8元区间,但面临"功效预期与价格匹配度"的消费疑虑[24] 竞争策略 - 厂商从"做减法"(无糖气泡水、无糖茶)转向"做加法"(中药材组合创新),利用106种食药材目录开发差异化配方[31][34] - 对比美国饮料三阶段演变(高糖→低糖→功能性),中国因健康焦虑加速进程,消费者需求从"无负担"转向"有补益"[37][38] - 山姆雪梨枇杷露获98%好评率,盒马苹果黄芪水持续研发新品,显示平台派通过选品策略抢占市场[15] 行业挑战 - 代工模式下21%品牌拥有自建工厂,同质化配方易引发价格战[21] - "一整根人参水"案例显示高溢价产品面临复购困境,猎奇消费后销量断崖下跌[23] - 消费者对功效预期与产品实际效果存在显著差距,长期复购率存疑[23][24]
当饮料厂商集体学习《本草纲目》
虎嗅· 2025-05-21 08:05
行业趋势 - 中式养生水市场快速爆发,2018年市场规模仅0.1亿元,2023-2024年增长率达300%-400%,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14] - 无糖气泡水销售额大幅下滑,2024年头部品牌占据65%市场份额,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压缩[11] - 无糖茶增速锐减,2024年Q1-Q4从76.1%降至11.2%,2025年Q1首次出现5%负增长[12] 市场格局 - 元气森林和可漾占据超90%市场份额,伊利、好望水、果子熟了等新老品牌跟进,三个月新增超50个SKU[8] - 三得利推出十款养生水子品牌,韩国熊津通过统一渠道上架两款进口产品[9] - 行业派(三得利、可漾)、平台派(山姆、盒马)、新势力派(同仁堂、童涵春堂)三类厂商入局[21][22][23] 产品表现 - 元气森林红枣枸杞水和红豆薏米水成为第三款10亿级大单品,天猫上架5天售罄[18] - 山姆雪梨枇杷露获98%好评率,盒马苹果黄芪水和陈皮四神水销量可观[22] - 79%品牌依赖代工,80%产品复刻传统配方,同质化严重[30][31] 消费行为 - 65.5%消费者因"特定功效"购买,仅23.7%认为"确实有效"[35] - "一整根人参水"售价19.9元,初期爆火后因口味和功效不符预期销量断崖[36] - 主流价格带5-8元,复购率受"水替"属性限制[37] 竞争策略 - 厂商从"减法"(0糖0脂)转向"加法"(食药材组合),利用106种食药材目录开发差异化配方[47] - 美国饮料市场经历三次迭代:高糖碳酸→低糖低热→功能导向,中国因健康焦虑加速进程[53][54][56] - 疫情后年轻人更倾向"有所补益"产品,推动中式养生日常化[57][58]
西麦食品分析师会议-20250520
洞见研报· 2025-05-20 23: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西麦食品展开调研,探讨其产品潜力、竞争优势、经营目标、成本管控、海外业务等情况,同时分析燕麦行业发展前景,认为该行业增长动力足且竞争格局有待优化 [24][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西麦食品,所属行业是食品饮料,接待时间为2025年5月20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总经理孟祥胜等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类型有机构相关人员、网络投资者、其它 [20]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有潜力的产品包括燕麦 + 复合类、大健康与口服液类、休闲品类产品 [24] -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有品牌影响力大、产品矩阵多元化、全渠道矩阵完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全产业链优势、财务状况健康、公司治理水平优秀 [24][25] - 公司对实现2025年经营目标充满信心 [25] -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等减轻成本压力,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6][28] - 公司海外业务处于探索培育阶段,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 [29] - 公司保持中国燕麦谷物市场第一领先地位 [30] - 燕麦市场增长动力足,行业竞争格局有待优化,中国行业集中度有提升空间 [32][33]
开店60天,月销破千万,这个赛道跑出新标杆
36氪· 2025-05-15 17:32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药食同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2.63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1362.5亿元 [2] - 2019-2023年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0.1% [17] - 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推动市场扩张,追求便捷即时的养生方式 [17] 喜纯品牌表现 - 2024年入驻抖音电商60天月销售额突破1000万,2025年3月销售额过亿,同比增长300多倍 [3] - 爆品玉灵膏单月预估销售额2500万-5000万元,总销售额3月达1亿+,4月预估7500万-1亿元 [3] - 抖音电商医药保健赛道排名第6,双11滋补保健宝藏店铺榜单前三 [3] 喜纯用户画像 - 81%为女性用户,24-30岁占比最高达38%,18-23岁和31-40岁分别占33%和26% [4] - 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 [4] 喜纯增长策略 - 主打功效标签,覆盖祛湿、缓解痛经、护肝、助眠等多场景需求 [5] -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授团队达成产研合作改良5种膏方 [7] - 切入中低客单价市场,单瓶价低至59元,打造"滋补平民化"主张 [10] - 抖音内容种草+达人分销,3月合作47位种草达人+1022位带货达人 [11] 中式养生赛道机会 - 市场潜力达千亿级,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如即食化、零食化吸引年轻消费者 [17][20] - 香港品牌"小主"融合中西式产品形式,3月抖音医药保健品牌榜第五 [18] - 窕里、GENBEN根本等品牌运用传统食材研发年轻人喜爱产品 [20]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药材如人参、阿胶、花胶应用范围扩大 [17] - 品牌尝试构建技术壁垒或文化IP建立护城河 [20] - 需加强标准化和科研投入解决同质化问题 [20]
打工人捧红的中式养生水,又卖爆了
36氪· 2025-05-14 19:44
行业趋势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2022年仅4个品牌布局发展到2023年达4.5亿元,同比增长超350%,预计2028年突破百亿元[4] - 2024 Q3即饮茶(无糖茶)增速放缓至4.1%,而植物饮料类目(含养生水)增速达37.64%,成为增长最快饮品细分赛道[9] - 行业呈现"熬煮""萃取"工艺升级趋势,单瓶500ml价格降至5-9元区间,原料围绕古方和本土食材寻求差异化[19] 消费需求 - 近半数都市打工人认为"有钱有闲有时间"才能保持健康,"没钱没闲没时间"成为健康养生首要障碍[6] - 开盖即饮、价格合理的养生水填补碎片化养生需求,配料干净、无糖无添加且自带功效认知(如枸杞护肝、黄芪补气)[9][10] - "0糖0脂"成为基础需求,消费者愿为健康妥协口味,但拒绝药感过重产品[10][16] 产品创新 - 盒马2023年推出的苹果黄芪水和陈皮四神水上市即冲入植物饮料销量榜前3,引发社交媒体热议[12] - 盒马与李良济合作新品"暑清元气水"和"五汁饮"参考古籍配方,使用梨丁、荸荠等原料调和药味,实现无添加糖的回甘[13][17] - 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凭借清润微甜口感成为盒马植物饮料销售榜首[12] 市场反馈 - 养生水通过情绪价值获得消费者认同,比矿泉水贵2-3元即能提供"祛湿消肿""补肝养气"等心理安慰[19] - 创新口味产品评价两极分化,如部分消费者对"水果+中药"组合表示"一口yue",也有群体爱不释手[12] - 行业头部品牌通过与传统药企合作(如李良济)增强产品专业背书,同时改良配方适应现代消费习惯[13][16]
从挂号单到联名单,中式养生水破圈狂飙背后的“文化偷袭战”!
新消费智库· 2025-04-30 20:30
核心观点 - 中式养生水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达4.5亿元,年增长率超350%,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11] - 药食同源理念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饮品融合,形成"社交货币"属性,典型案例包括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半日售24万帖)和奈雪阿胶奶茶(2年售200万杯)[7][14][18] - 行业呈现"药饮双向奔赴"趋势:老字号通过技术降维进入饮品市场(如东阿阿胶、同仁堂),饮品品牌则借助中医药IP提升产品价值感[22][24][27] - 地域文化成为新竞争维度,品牌通过稀缺性原料(新会陈皮、贵州火姜等)构建差异化壁垒,形成"食材标签×信任背书×工艺价值"的溢价公式[31][33][35] 市场表现 - 抖音中药奶茶话题播放量7.6亿次,奈雪阿胶奶茶联名话题微博阅读量2.6亿次[7][14] - 即饮赛道2023年新增5个入局品牌(元气森林、N12等),较前五年总量增长125%[16] - 盼盼与童涵春堂联名产品月销10万+,山姆渠道好评率98%[27] 产品创新路径 - **场景重构**:中医馆"对症开茶"模式将诊疗转化为消费体验,徐州汉泽祥中医馆年轻客群占比显著提升[20] - **技术融合**:采用《药食同源目录》101种原料开发产品,如茶百道陈皮红豆普洱使用十年新会陈皮[31][43] - **地域赋能**:奈雪"地暖宝藏茶"整合内蒙黄糯小米、云南米布等地域食材,形成文化认同溢价[31][33] 行业挑战 - **标准化困境**:中医"千人千方"理念与饮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矛盾,定制化流程导致出品效率下降40%[40] - **口感瓶颈**:中药材适口性限制产品创新空间,社交平台反馈显示"后味苦"是主要消费障碍[42] - **同质化竞争**:头部产品集中于乌梅汤、红豆薏米水等品类,101种可用原料中仅30%适合饮品开发[43] 未来趋势 - 头部品牌加速布局模块化原料包解决方案,平衡定制化与标准化需求[40] - 供应链争夺战向地域性药材延伸,潮汕老黄姜、随州桃胶等成为稀缺资源[33] - 行业集中度提升,预计5年内头部企业将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11][43]
苏州大润发爆款解码:欣活×同仁堂的中式养生新趋势
扬子晚报网· 2025-04-27 16:48
文章核心观点 - 伊利与同仁堂合作推出新品,依托苏州大润发平台,结合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零售渠道,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引领苏式健康生活新风尚,同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5][9] 合作背景 - 苏州有独特“药食同源”饮食文化,“中式养生”融入当地人日常生活,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精准击中需求 [1] - 奶粉品类长期占据中老年消费前列,大润发有深度契合本土需求的服务体系,是伊利成人营养品战略合作伙伴,双方连续三年实现16%的年销售增长 [4] 合作情况 - 4月26日,伊利携手同仁堂“欣活有方,同享健康”发布会在苏州举行,共创新品正式登陆华东大润发,推出五款产品,针对国人五大核心健康需求 [2] - 新品融合伊利乳品营养科技与同仁堂中医药智慧,有“科学配方+传统养生”差异化优势,成黄金周送礼“现象级爆款” [2] - 新品依托大润发平台,以数据化运营经验和黄金渠道优势,精准触达核心客群,为区域商业协作注入新动能 [4] 市场反馈 - 新品依托“药食同源”理念,获消费者“配方正宗、食用便捷、效果可感”好评,尤其受银发族青睐,带动产品跻身节日礼品热销榜,获本地主流媒体关注 [5] 营销模式 - 发布会现场采用“体验+科普”创新营销模式,有中医课堂、个性化号脉、八段锦教学、试饮区、DIY香囊环节,打破传统健康产品推广边界 [7] - 大润发有“专业指导+场景体验+知识服务”三维服务体系,是不可复制的渠道优势 [7] 社会责任 - 活动现场,伊利集团联合华东大润发向5家单位捐赠总价值44.5万元的伊利营养奶粉,助力特殊群体及基层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9] 合作意义 - 伊利与同仁堂跨界合作是品牌创新,回应当代消费者健康需求,大润发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关键纽带 [11] - 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成苏州人传递健康心意的上佳之选,优秀产品需匹配精准渠道,大润发是懂苏州养生哲学的商业伙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