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

搜索文档
高州“荔”量跨古今 粤陕共绘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10:00
活动概况 - 以"高州荔枝鲜达长安"为主题的产销推广活动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举办,融合古今文化场景[3][4] - 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茂名市政府指导,高州市政府主办,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报道,顺丰速递提供全程冷链支持[11][12] - 通过文化展演、品牌升级、产销签约等形式推动荔枝产业升级,目标打造百亿级富民产业[10] 市场反响 - 吸引超100家媒体报道,陕西网络达人团(2000万粉丝)现场推广,微博话题西安人吃荔枝吃出贵妃级真宠登同城热搜榜首[14][15] - 促成当季1200吨高州荔枝采购量,产销两旺[16] - 荔枝品鉴会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西汉生态农业、为达农业科技等企业摊位广受欢迎[24][25] 物流与供应链 - 采用"唐服骑手+现代冷链"创新物流模式,实现24小时内完成1800公里从高州到西安的运输[18][19][23] - 顺丰投入30000+辆冷链车、200+条冷运干线、100+个专业冷仓,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的全天候冷链服务[72][73] 产业优势 - 高州荔枝种植面积59万亩,占全球最大产区茂名的一半,年产量占全球十分之一[58][59] - 拥有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等30多个优良品种,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多项认证[60][61] - 形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RCEP国际采购交易中心等四大产业支撑平台[62][63] 战略举措 - 发布2025高州十大给"荔"措施、统一包装标识、质量分级标准等标准化体系[67][69] - 举办产销签约仪式,龙头企业与采购商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开拓西北市场[78][79] - 设立网络达人"品牌推广大使",利用新媒体连接产销端[82][83] 文化赋能 - 通过《高州"荔"量》舞蹈、《甜美果海》演出等唐风节目展现千年荔韵[37][40] - 形象片《深情高州》呈现"中国荔乡"的自然禀赋与产业根基[42][43] - 原创主题歌曲《高州荔枝甜过夏》强化品牌传播[87]
业界热议“鹅荔CP” 共探超级美食IP出新出圈之道
南方农村报· 2025-06-27 16:32
产业融合 - 马冈鹅与荔枝组成"鹅荔CP",通过跨界协同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两者均为广东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10][11]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市场、合作、媒体+"三大发展路径:市场层面开拓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及国际市场;合作层面联合电商、餐饮协会等构建利益共同体;媒体+层面打造文化IP提升附加值 [11][12][13][14] - 开平已构建马冈鹅全产业链,涵盖养殖、屠宰、加工、配送等环节,为品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9][20] 产销对接 - 近20家龙头企业参与洽谈,谋划"鹅荔"产品市场布局,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6][7][28] - 开平市马冈鹅产业协会计划拓展市场渠道,寻找实力合作方推动品牌走向更广阔市场 [31][32][33] - 盒马鲜生将联动马冈鹅产业协会研究中高端人群消费需求 [34][35] - 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推动荔枝企业参与活动,挖掘市场潜力拓宽发展空间 [36][37][38] 品牌传播 - 通过"鹅荔CP"超级美食IP打造,马冈鹅和荔枝的品牌传播实现新突破,从美食转变为文化符号 [53][54][56][57] -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提出三大品牌策略:升级传统菜式与开发创意新菜并重、研发兼具口感颜值与体验感的菜品、构建文化叙事体系提升品牌溢价 [60][61][62][63] - 小红书平台将协助企业开展话题活动,通过年轻用户群体扩大品牌传播 [65][66][67] - 江门潭江半岛酒店建议构建工业化生产体系实现鹅肝酱量产,推动产品高端化升级 [70][71][72]
马冈鹅变“弄潮鹅”,当农文旅界的Labubu
南方农村报· 2025-06-27 11:00
核心观点 - 马冈鹅通过与荔枝组成"鹅荔CP"实现品牌破圈,成为美食界新宠[3][4][5] - 公司通过创新菜式研发和产业融合实现从传统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型[12][25][26] - 行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预制菜赛道切入,推动马冈鹅产业规模化发展[42][50][53] 产品创新 - 研发荔枝陈皮烧鹅、荔韵双味鹅等十余道创新菜式,占据粤式烧鹅市场70%份额[21][25][33] - "名厨+名鹅"模式推动烹饪技艺创新,2021年以来已开发金银碌鹅等明星产品[30][32][34] - 6月26日推出的"鹅荔CP"组合迅速蹿红全网,成为美食界现象级产品[3][5][12] 产业链布局 - 开平市肉鹅年出栏量超1000万羽,鹅苗1700万羽,居广东省首位[42] - 投资450万元建成8000平方米马冈鹅综合服务中心,年交易鹅苗1200万羽[43][44] - 2024年8月投产的马冈鹅苗孵化中心年孵化量400万羽,年产值1.2亿元[45][46] 品牌营销 - 通过美食博主探店和社交平台传播,"鹅荔双绝"话题引发网络热议[71][72][73] - 亮相广州塔、中国品牌日等场合,在东莞"三博会"斩获8000万元跨境订单[79][81][85] - "五一"假期带动开平市接待游客38.45万人次,同比增长54.99%[69] 战略发展 - 规划600亩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首期330亩构建全产业链生态[50][51][53] - 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24年冷链货物吞吐量11.87万吨(+9.6%)[55][60][61] - 打造"马冈优品"区域品牌,目标冲刺百亿级市场规模[47][48][99]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破圈”与“破局”
证券时报· 2025-06-26 02:19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 - 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核心引擎 在工业革命到数字时代的演进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1] - 新时代赋予企业家精神"破圈"与"破局"双重内涵 通过产业融合与国际合作实现突破 [1][2] 产业融合实践 - AI/生物科技/新能源/信息技术领域跨界整合成为趋势 单一行业面临发展天花板 [1] - 元戎启行CEO周光以自动驾驶商业化为例 展示技术交叉领域的蓝海机遇 [1] - 云计算/自动驾驶/AI领域青年企业家通过资源与技术共享挖掘新增长点 [1] 全球化战略调整 - TCL创始人李东生提出构建本土化产业链供应链 实现跨国企业与产业所在地协同发展 [2] - 企业家在经济全球化受阻背景下仍积极推动产品服务出海 输出创新理念与管理模式 [1][2] 创新破局路径 - 360集团采用"用户思维创新" 华熙生物实施"科技驱动转型" 应对经济增长放缓与技术竞争 [2] - 企业家以创新为突破口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 [2] 社会责任延伸 - 环境友好与社会福祉被纳入企业发展核心指标 形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 [2] - 可持续发展议题推动企业家精神向责任意识升华 [2]
把更多农产品变成工业品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3
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意义 -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和工业的关键纽带 能实现错峰销售 均衡上市 促进减损增收 提质增效 释放农业内部潜力 [1] - 该行业带动资本回乡 人才返乡 科技下乡 激发农村外部活力 形成乡村产业最大体量 [1][3] - 中央政策强调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需从初级农产品向加工农产品升级 产后加工成为农业主责主业 [1] 行业典型案例与发展模式 - 贵州刺梨 山东金乡大蒜 四川眉山泡菜等典型案例显示 土特产已延伸至加工环节 形成种植-加工-商品交易中心-科研服务的全产业链 [2] - 玉米加工价值链显著:初加工得玉米淀粉/蛋白粉 深加工制胚芽油/果糖 精加工产维生素B12 鲜食玉米需求增长依赖科研攻关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名单 涵盖乳制品 饮料 酿酒 精制茶等主要门类 [1] 市场机遇与产业升级路径 - 农业规模化经营 消费多元需求 工业技术渗透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吸引资本下乡 [3] - 加工深度决定产品附加值:茶叶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绿茶/红茶/黑茶等品类 传统技艺与现代拼配方式并存 [4] - 产业需差异化发展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初加工适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精深加工适合大中型企业 [4] 政策导向与未来重点 - 培育名单推动从田间到车间的转型 重点提升产品质量 优化口感风味 实现循环利用与高值开发 [4] - 产业链需延伸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 加工产能向产地集中 与销区对接 [4]
数字经济拓展消费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6-13 06:06
手工穿戴甲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融合 - 手工穿戴甲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数字化平台整合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环节,实现产业融合、分化和网络化,创造新业态 [1] - 数字化平台为东海手工穿戴甲产业提供广阔线上销售渠道,增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交互性,精准识别个性化需求,实现设计到生产的全程个性化 [1] - 东海手工穿戴甲产业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需因地制宜将本地特色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1] - 东海"指尖经济"奇迹依托"水晶之都"产业根基,更受益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底层支撑 [1] 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形成机制 - 数字经济新业态是基础设施、技术、要素、产业与市场融合的结果,数字基础设施是新业态发展的根基 [2] - 数字平台、数据资源、算力设施一体化建设降低新业态创新成本,保障服务稳定可靠与规模推广 [2] - 技术融合是形成新业态的核心驱动力,实现新兴互联网消费模式与沉浸式经济等前沿业态 [2] - 要素融合创造新价值,资本、劳动力、知识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催生精准营销与个性化定制等新型服务模式 [2] - 市场融合打破行业、地域、线上线下壁垒,形成统一、互联、动态演化的新型市场空间 [2] - 产业融合为新业态提供落地场景,消费数据跨产业流动使供应链、消费与生产形成闭环 [2] - 未来数字经济新业态竞争关键在于识别高潜力产业融合场景并构建适配的产业生态 [2]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未来路径 - 人工智能与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是创新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关键路径,人工智能可挖掘数据潜在规律与价值 [3] - 我国数据总量庞大但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不完善,数据共享与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3] -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系统性思维,以"权益可追溯、贡献可量化、收益可分配"为基本原则 [3] - 推动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开放共享,加快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应用 [3] - 人工智能应用可重构产业发展理念、催生产业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 [3]
探秘盘活集体资产助力乡村振兴的“洪雅密码”
中国发展网· 2025-06-12 16:55
乡村振兴模式创新 - 洪雅县以盘活闲置资产为支点,累计投入中省财政扶持资金46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超8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超300万元,61个村全面实现收入倍增,总收益突破千万元 [1] - 核心策略为党建引领、资产赋能、产业融合"三驾马车"拉动,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1] - 通过"三社联动"模式打破产业零碎困局,如保坪村联合社以闲置资产入股,联合县供销社技术力量,发动农户筹资,股权化组建保坪供销社,使农资成本直降10% [2] 党建引领机制 - 洪雅县委组织部印发《洪雅县村集体经济倍增行动方案》,提出"企业联村、项目进村、阵地兴村"的工作思路 [2] - 建立"闭环推进"机制对项目全流程管理,实施"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热情,完善"培训帮带"机制提升专业能力 [2] - 推行"产业链+"、"股权+"、"服务+"行动,破解集体经济组织松散、动力不足、能力欠缺的难题 [2] - 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办法》,收益超20万元即可分档提成,最高奖励15%,2024年引回经济能人12名,领办项目20余个,新增经营性收益396万元 [3] 资产盘活成效 - 洪雅西庙山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邹岗村闲置土地,年产值从100万元增至3000多万元,实现30倍递增 [4] - 县级"一站式"产权交易平台累计挂牌交易473宗、规模达5.5亿元 [4] - 中山镇邹岗村收回闲置机砖厂地块,引入2000万元社会资本建成有机茶加工厂,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4万元固定分红,解决50余名群众就业 [5] 产业融合发展 - 青杠坪村依托城郊区位优势,盘活资产、引进项目、孵化业态,村集体以30万元收益注册成立服务管理公司,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提供稳定岗位40个,人均增收超1万元 [6] - 立足"茶、竹、椒、旅"四大产业,推动闲置资产转化为产业链节点,如柳江镇兴胜村整合339万元盘活5处闲置资产,兴建肉牛繁育场增收14万元,联动发展茶叶6000亩、李子2000亩,年产值破亿 [7] - 余坪镇六村一社区联合成立镇级公司,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劳务派遣等业务,年营收超200万元 [7] - 全县建成"共富平台"15个,提供岗位300余个,带动群众增收415万元 [7]
高原菜籽油 飘香销四方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8
夏季的柴达木盆地绿意盎然,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百亩油菜美 如画,白墙红瓦的屋舍错落有致,勾勒出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景象。 "多亏了铁路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帮助,2023年和2024年榨油厂累计营业额达200多万元,纯利润30万元, 真是选对了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莲湖村党支部书记刘斌说。 在产业融合和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莲湖村以油菜籽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乡村游。青藏集团公司常态 化开行西宁至德令哈动车组,方便游客到莲湖村及周边地区观光旅游,采摘果蔬,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 乐趣。村里推出农家乐,提供住宿餐饮、露营烧烤、儿童游乐等一站式服务,在游客易见的地方摆放菜 籽油、枸杞等土特产,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菜籽油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在菜籽油生产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蒸汽升腾,浓郁的油香味扑鼻而来,60岁的尚朝寿和员工们在操 作间忙碌着。清杂、炒制、压榨、精炼、过滤、灌装……一桶桶菜籽油在流水作业线上完成喷码、压 盖、贴标等工序后,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成品间。 在铁路部门的倾力帮扶下,莲湖村集体经济收益从2018年的7万元增至2024年的2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 30万元。"下一步,我 ...
“高州荔枝鲜达长安”产销推广活动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圆满落幕
环球网· 2025-06-11 11:45
活动概况 - 活动以"高州荔枝鲜达长安"为主题,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举行,旨在推广高州荔枝并展示乡村振兴成果 [1] - 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茂名市政府指导,高州市政府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和顺丰速递参与支持 [3] - 超过100家媒体报道,50位网络达人现场推介,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3] 物流与供应链 - 顺丰冷链专车在24小时内将高州荔枝从广东运抵1800公里外的西安 [4] - 顺丰整合"铁陆空"运输资源,建立数字物流体系,实现质量追溯和降本增效 [6] 产业与市场 - 高州荔枝产业具有六大优势:历史悠久、核心产区、产量贡献大、品种丰富、品质安全、产业体系健全 [5] - 活动现场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为开拓西北及全国市场奠定基础 [6] - 高州市政府强调将依托冷链物流和高效交通网络,推动荔枝进入西安千家万户 [5] 文化与品牌 - 活动结合大唐风情表演,强化"千年荔乡"品牌认知 [5] - 设置荔枝品鉴区和主题音乐会,提升消费者互动体验 [4] - 网络达人被授予"品牌推广大使",凸显新媒体在助农中的作用 [7] 政策与战略 - 活动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践案例 [1] - 高州通过"12221"市场体系推动荔枝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7]
产业援藏兴边富民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12
产业援藏推动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产业援藏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转变 推动西藏走上绿色化数字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1] - 援藏省市发挥政策和资源双优势 打造内外发展双动能 创新援助模式 实现全产业链培育 [1] 清洁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 - 西藏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受制于产业链短板 产业援藏促成首个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落户 构建完整产业链 [1] - 昌都零碳产业园开创产业增值反哺生态模式 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成为绿色转型关键抓手 [1] 高原轻工业深度挖掘特色资源 - 援藏省市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推动牦牛奶青稞藏药等特色物产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2] - 高原轻工业带动农牧民增收 特色物产走向全国市场 成为西藏经济新增长点 [2] 产业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 拉萨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体系 [2] - 那曲现代化制衣工厂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打破产业壁垒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2] - 农业工业服务业形成良性循环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注入持久发展活力 [2] 产业援藏的战略意义 - 为西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型工业体系建立作出积极贡献 [3] - 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成为稳定发展兴边富民和新质生产力建设重要引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