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未见光刻机,新凯来依旧引爆“中国芯”
经济观察报· 2025-10-16 19:47
新凯来公司及其产品发布 - 新凯来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发布了两项核心产品:一台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硬件)和一套国产EDA软件(软件)[6] - 万里眼发布的90GHz示波器将国产示波器带宽从20GHz以下大幅提升,性能仅次于国际最高的110GHz,为全球第二、国内唯一[7] - 该示波器是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采用18.5寸全面屏支持触控操作,打破了西方《瓦森纳协定》的技术封锁[7][11] - 启云方发布的国产EDA软件在关键指标上达到业界一流水准,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硬件开发周期缩短40%,设计“一版成功”几率提升30%[14] - 该EDA软件已投入市场,拥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用户,并兼容多款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致力于融入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体系[14][15] - 新凯来展出了覆盖半导体制造核心环节的16款工艺与检测装备,包括以名山命名的PVD普陀山、ALD阿里山、CVD长白山等薄膜沉积设备,以及ETCH武夷山等刻蚀设备[17][18][19][20] - 公司研发团队平均年龄约二十八岁,通过强大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平衡能力,在一年内对技术子模块进行了超过20次迭代和多轮芯片流片,实现快速技术追赶[9][10][22]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 - 行业从过去个别企业的单点突破,转向更系统、全面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设备、材料与EDA工具相互验证、共同迭代,形成正向反馈循环[23][26][35] - 国内庞大的应用市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推理芯片、自动驾驶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及数据中心芯片等领域,为技术快速迭代和商业化提供了独特优势和市场机遇[23] - 中国正在采用新型举国体制,通过集中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力量,逐个击破技术关口,逐步实现芯片半导体全链条的自主可控,增强技术博弈中的底气[23] - 在基础材料领域,有研亿金的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可满足90纳米至5纳米逻辑、存储等先进制程工艺的需求[27] - 在核心设备领域,拓荆科技的PECVD、ALD等设备已进入国内20多个地区的70多条生产线,并正加速扩产,投资近十亿元的上海二厂已于2025年6月启用[28] - 在先进封装方向,珠海硅芯科技联合近30家单位打造Chiplet与先进封装生态专区,系统展示国内在2.5D/3D EDA工具、芯粒库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进展[30][31] - 国产GPU企业芯瞳半导体与龙芯中科完成桌面处理器平台兼容互认证,并与中科曙光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国产高性能GPU的工业控制解决方案[32][33]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方正微电子的SiC芯片已在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主驱系统上实现大规模应用;欧冶半导体的AI SoC芯片NPU计算效率比国外同类芯片高出50%以上[34] - 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合作模式增多,如系统厂商牵引芯片设计、构建“虚拟IDM”联盟、共建联合研发平台等,增强了整个产业的韧性和战略主动性[35] - 行业未来需强化“软实力”,培养顶尖人才与复合型工程师,构建滋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性产业生态,并在国家层面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全国一盘棋”产业格局[35][36]
高能环境(603588):资源化业务盈利释放驱动业绩增长 现金流改善显著
新浪财经· 2025-10-16 16:2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01.60亿元,同比下降11.28%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46亿元,同比增长15.18%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至3.67亿元,同比增长67.29% [2] - 营收下滑主要因部分资源化子公司工艺改进阶段性停产及环保工程板块战略性收缩 [2] - 净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金昌高能项目产能提升盈利大幅增加及金属价格上涨助推产品毛利提升 [2] 资源化业务经营状况 - 资源化业务形成以铜、铅、镍为主要金属,以金、银、铂族、铋、锑等稀贵金属为盈利核心的经营策略 [3] - 金昌高能项目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二期项目具备年产金2吨、铂2吨、钯2吨等多种贵金属的能力 [3] - 靖远高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具备年产电解铅约25000吨、铜约5000吨、精铋约6000吨的能力,氧化铋项目已试生产,满产后可年产4N级三氧化二铋约4000吨 [3] - 江西鑫科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42亿元,重组经营团队并优化工艺后调整效果逐步显现 [3] - 公司通过前后端一体化布局实现产业链协同和闭环生态,在固废危废资源化领域竞争力强劲 [3] 环保运营服务表现 - 环保运营服务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2025年上半年处理垃圾量232.25万吨,发电量6.58亿度 [4] - 公司运营效率行业领先,2024年是行业唯一实现旗下所有项目均100%达到8000小时满负荷运转的企业 [4] - 公司通过拓展工业供热、蒸汽供应等附加服务,构建发电+供热协同运营模式以改善现金流 [4] - 通过优化垃圾焚烧预处理工艺、强化设备巡检等措施降本增效,推动板块毛利率稳步提升 [4]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0.02亿元、176.49亿元、207.90亿元,同比增长3.46%、17.65%、17.80%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亿元、8.82亿元、10.19亿元,同比增长51.46%、20.87%、15.55% [4] - 根据2025年10月1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7.72倍、14.66倍、12.69倍,EPS分别为0.48元、0.58元、0.67元 [4]
经纬江苏——方寸球衣上的产业制造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8:03
"苏超"战火正炽,绿茵场上,除了每球必争的视觉盛宴,另一道亮眼图景——球员们身披的战袍,正悄 然化作解读江苏这一经济大省产业变迁的动态窗口。 赛场上跃动的球衣,不仅承载着球员的汗水与城市的荣耀,更展示出江苏大地绵延至今的产业升级脉络 ——球衣材质的进化,勾勒出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球衣上各异的产业标识,拼合出"苏南引领、苏 中崛起、苏北赶超"的区域平衡格局;跨区域的产业链协同,更标志着江苏产业发展已迈向创新链、供 应链深度融合的高级形态。 方寸经纬间,藏山河气象。一件件奔跑的球衣,正如一幅微缩的动态经济图,织就江苏制造的过去、现 在与未来。 针线之间 工业制造实现能级跃迁 "几十年前,我们穿着纯棉球衣在场上奔跑,踢完一场球,吸饱了汗水的球衣能重好几斤,像塑料布一 样糊在身上。"一位江苏老球迷回忆道,"后来,化纤材料用上了,既耐穿又轻便,跑动更有力了。" 球衣材质的演变,实为一部材料科技创新史——涤纶、锦纶等化纤材料逐渐成为运动服饰主流并不断升 级迭代。 "国际赛事球衣订单,给20天交付期,我们15天就能完成,因为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面料功能性的相 关数据。"在江苏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看来,如今的纺织业早已 ...
经纬江苏——方寸球衣上的制造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8:00
产业升级与材料创新 - 球衣材质从纯棉演变为高科技化纤,体现材料科技创新,涤纶、锦纶成为主流并持续升级 [4] -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凭借完整产业链,国际订单交付期从20天缩短至15天,展示高效供应链能力 [4]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发布智能聚酯纤维T恤,可实现根据环境温湿度自动调节透气性,突破传统聚酯纤维闷热印象 [5] - 淮安洪泽区聚焦纤维新材料产业,三联新材料采用"柔性生产+纤维超市"模式,佩浦科技攻关生物酶解PET循环技术,台华新材发展化学法再生尼龙技术 [7] - 中信泰富特钢研发2100兆帕级超高强度盘条,材料强度可支持单根7毫米钢丝吊起7辆汽车,其高端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第一 [8]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江苏形成"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格局,13个设区市实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 [10][12] - 苏南地区作为创新前锋:苏州1-7月新增6款Ⅰ类创新药(占全国14%),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产值达2512亿元,常州吸引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企业中4家布局 [13] - 苏中地区承担中场引擎功能:南通海工装备规模占全国约25%,启东发出国内最大吨位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扬州工业投资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4.4%;泰州建设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15] - 苏北地区实现弯道超车:徐州徐工集团为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盐城拥有江苏近一半、全国约五分之一海上风电规模,"十四五"规划容量3000万千瓦 [16] 产业链深度融合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3000余家规上企业,形成南京、常州、盐城、扬州、苏州整车生产基地及沿江八市零部件基地 [18] -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每4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30%核心件本地供应,推行"近地化战略"构建长三角产业圈层 [18] - 无锡半导体产业链形成闭环配套,新洁能周边布局华虹宏力12英寸制造基地、英飞凌、SK海力士等企业,覆盖设计、材料、设备、晶圆制造、封测全环节 [20] - 传统纺织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苏州企业频繁与扬州、连云港高科技企业合作,转型为新材料及智能可穿戴公司 [20] - 苏州与宿迁探索"科创飞地"模式,格烁光电材料、昇利扬材料等项目实现研发总部在苏州、生产基地在宿迁的协同布局 [20]
经纬江苏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4:17
产业能级跃迁 - 球衣材质从纯棉演变为高科技化纤,实现从重达数斤到轻便耐穿的转变,反映出材料科技的进步 [1] -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凭借完整产业链可将国际赛事球衣订单交付期从20天缩短至15天,体现纺织业已升级为高科技产业 [2]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发布智能聚酯纤维T恤,其纤维能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调控微结构,实现“越运动、越透气”的效果 [2] - 淮安市洪泽区将纤维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三联新材料采用“柔性生产+纤维超市”模式,佩浦科技攻关“生物酶解PET”技术,台华新材打造绿色高端化纤产业链 [3] - 中信泰富特钢研发的2100兆帕级超高强度盘条用于常泰长江大桥,材料强度可让一根直径7毫米钢丝吊起7辆小汽车,其高端轴承钢产销量全球第一 [4] 区域均衡发展 - 江苏形成“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的区域平衡格局,发展战略进入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新阶段 [5] - 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江苏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包括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盐常宿淮光伏集群等 [5][6] - 苏南地区作为“前锋”:苏州1至7月新增6款Ⅰ类创新药占全国14%,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产值达2512亿元,常州集聚4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企业 [6] - 苏中地区作为“中场发动机”:南通海工装备规模占全国四分之一,启东启航国内最大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扬州工业投资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4.4%;泰州“中国医药城”成为生物医药引擎 [7] - 苏北地区作为“新生力量”:徐州拥有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徐工集团;盐城海上风电规模接近江苏一半、全国五分之一,“十四五”规划容量3000万千瓦 [7] 产业链协同融合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3000余家规上企业,形成南京、常州、盐城、扬州、苏州等整车生产基地及沿江八市零部件生产基地 [8] -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每4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其30%核心件来自常州本地,公司推进“近地化战略”形成紧密协同产业圈层 [8] - 无锡半导体产业链配套完备,新洁能附近有华虹宏力12英寸制造基地及英飞凌、SK海力士等国际大厂,形成从设计到封测的闭环 [9] - 中国(南京)软件谷拥有36万软件从业人员和数千家企业,诚迈科技与附近汽车、手机领域大客户研发中心合作紧密 [9] - 传统纺织业与高新技术企业融合,苏州纺织企业与扬州、连云港等地合作,转型为新材料和智能可穿戴公司 [9] - 苏州与宿迁探索“研发在苏州、生产在宿迁”模式,格烁光电材料、昇利扬材料项目生产基地落地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研发总部入驻苏州“科创飞地” [10]
中设股份拟收购交建新材料51%股权 增强业务实力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22:09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6885万元收购交建新材料51%股权 [1] - 收购股权来源包括向交建集团购买2%股权以及向锡通路桥购买49%股权 [1] - 交易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完成,股权转让协议已于2025年10月14日签署 [1]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交易将增强公司在道路新材料及施工领域的业务实力 [1] - 通过整合双方的业务板块、销售渠道与客户资源,能够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 [1] - 整合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支持公司业务的长远发展 [1]
中设股份(002883.SZ)拟收购交建新材料51%股权 增强业务实力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22:09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6885万元收购无锡交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 [1] - 交易包括向交建集团购买标的公司2%股权以及向锡通路桥购买标的公司49%股权 [1] - 股权转让协议已于2025年10月14日在无锡市签署 [1] 战略影响 - 本次交易将增强公司在道路新材料及施工领域的业务实力 [1] - 通过整合双方的业务板块、销售渠道与客户资源,公司与标的公司能够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 [1] - 交易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支持公司业务的长远发展 [1]
超万亿元!“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机遇清单将在新加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10-14 15:31
推介会创新采用"省市+区县"联动模式。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等省市部门将牵 头推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商机;重庆市北碚区、奉节县及四川省泸州 市、广安市等区市县也将结合区域特色全方位展现不同区域发展亮点。 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为深化与东盟市场的产业链协同,2025年10月15日,第 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将在新加坡举行。 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和创新中心,是东盟的核心节点,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 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本次活动以"川渝通东盟·产业链全球"为主题,聚焦"高效对接、实效合作",旨在精准匹配川渝产业优势与 东盟及全球市场需求,推动合作从"机遇"走向"落地"。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有着完备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市场空间,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电子 信息、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国际化优势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广阔。此次全球投资推介会的举办,既是川渝落 实国家战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接东盟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步,将 推动多方从"机遇对接"走向"实效共赢"。 上游新闻记者 侯 ...
永和股份预计前三季归母净利大涨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4:30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1] - 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 [1] 行业景气度分析 - 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受益于供给侧配额政策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 [1] - 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行业供给端约束强化 [1] - 下游空调、冷链等领域需求稳步增长,共同支撑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行,毛利率稳步提升 [1] 公司运营与战略 - 通过优化邵武永和等生产基地的产线运行效率,提升六氟丙烯等产品的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 [1] - 推动邵武永和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阶段转型 [1] - 依托全产业链布局,通过精益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盈利空间,提升运营效率 [1]
永和股份前三季净利预增超两倍,62岁童建国和90后儿子分别任董事长、总经理
搜狐财经· 2025-10-14 11:18
业绩预增概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加3.10亿元至3.30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 [2]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扣非净利润为4.42亿元至4.62亿元,同比增长212.93%至227.10% [2] 业绩预增原因 - 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供给侧配额政策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支撑产品价格上行和毛利率提升 [3] - 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管理,强化了行业供给端约束并优化供需结构 [3] - 公司优化生产基地产线运行效率,提升HFP、FEP、PTFE、PFA等产品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推动邵武永和基地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转型并持续盈利 [3] 历史业绩与公司背景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扣非净利润1.4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9元/股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9%,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40.82% [7]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覆盖萤石资源、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