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渝超、川超、湘超、赣超…都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10 22:25
省级城市足球联赛发展现状 - 湖南省足球联赛于9月7日开幕 赛程覆盖14个市州 持续17周共98场比赛 采用门票消费通行证模式联动餐饮住宿折扣并设立消费专区[3] - 重庆市足球超级联赛于9月13日开幕 覆盖38个区县及开发区 设5大赛区178场比赛 揭幕战门票数秒售罄[4] - 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计划9月20日开幕至次年7月结束 由21个市州政府联合主办 面向18-45岁爱好者开放[4] - 赣超联赛于7月12日开赛首轮即火爆出圈 反映省级联赛模式快速复制趋势[4]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湘超揭幕战期间长沙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 五星级酒店预订人次同比增长62%[3] - 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5] - 赛事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推动体育与消费深度融合 有效拉动周边餐饮交通住宿休闲旅游等业态增长[3][6]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务院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目标 明确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5] - 国家体育总局将深化体育+融合发展 建设产业集聚区 开发数字体育新业态拓展消费时空边界[6] - 消费者倾向追求情感联结与深度体验 赛事活动增强旅行趣味性与参与感 契合新型消费需求[6]
全国最大规模城市足球联赛本周开赛,9月多个“省超”开战
第一财经· 2025-09-10 19:45
省级城市足球联赛发展态势 - 湖南省足球联赛于9月7日开幕 赛程覆盖14市州 共98场比赛 赛期17周 采用消费通行证模式联动餐饮住宿折扣及本地消费专区[2] - 重庆市足球超级联赛9月13日开幕 38个区县组队参与 分5大赛区 共178场比赛 跨度8个月 揭幕战门票数秒售罄[3] - 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计划9月20日开幕 2026年7月结束 覆盖21市州 面向18-45岁爱好者 采用分区赛与总决赛跨年赛制[3] - 赣超联赛7月12日开赛首轮即爆火 反映"苏超模式"在全国快速复制推广[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湘超揭幕战期间长沙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 五星级酒店预订人次增长62%[2] - 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4] - 赛事通过门票转化消费流量 形成"体育+消费"深度融合模式 设立消费专区并联动本地生活服务[2][4] 政策与行业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 明确鼓励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4] - 国家体育总局将深化"体育+"融合发展 建设产业集聚区 开发数字体育新业态如虚拟现实运动[5] - 赛事满足多样化精神健康需求 成为促消费稳投资的重要切入点 获得地方政府联合主办支持[3][4] 消费模式创新 - 主办方将门票升级为消费通行证 提供餐饮酒店折扣 拓展观赛沉浸式体验[2] - 美团研究院指出赛事拉动周边餐饮交通住宿休闲旅游等多业态快速增长[5] - 消费者倾向情感联结与深度体验 赛事增加旅行趣味性与参与感[5]
权威解读丨消费新引擎澎湃产业发展新动能——国办出台意见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9-10 14:58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 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 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在落实促消费、扩 内需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在体育消费领域,各类新场景、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 有效带动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2025年上半年,京东、淘宝、天猫、抖音等四 家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零售额达到2181.6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56.78亿元增长17.5%,远高于2025年上 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的6.0%。 8月23日,观众在观看首届"村超"全国赛总决赛。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8月31日,2025哈尔滨马拉松鸣枪开赛。 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围绕相关目标,《意见》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 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20条举措。 "《意见》从供需两头发力,深 ...
20条举措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9-08 10:59
核心政策目标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并研究制定体育器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 - 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研发竞技训练测试康复装备器材 [2] - 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创新研发中心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体育用品 [2] - 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打造国货"潮牌""潮品" [2] - 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举办首发首秀活动 [2]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 [3] -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配建"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3] - 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探索创新体育消费政策措施 [3] - 鼓励各地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兑换奖励等优惠举措 [3] -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 [3]
中国20项举措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蓝图锚定7万亿规模激活消费潜力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提出20条重点举措 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并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体育产业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和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 [3] 赛事经济与消费场景 - 专项政策将支持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民间赛事如"苏超"已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3][4]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消费满减、数字人民币红包 鼓励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向体育消费领域投放资源 [5] 户外运动与冰雪经济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航空等项目并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5] - 持续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5] 企业发展与产业链建设 - 体育相关企业现存量超1700万家 2025年前8月注册323.4万家同比增长10.08% [6] - 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 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并引导体育装备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6] - 体育总局2024年认定1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涵盖场馆设施、健身器材、智能穿戴等领域 [7] 产业融合与要素支撑 - 推动体育与科技、传媒、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 支持数字化转型并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 [7] - 强化金融支持措施包括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再融资及发行债券 [7]
让资产证券化架起体育产业“流量”与“资金”的桥梁
证券日报· 2025-09-08 00:12
文章核心观点 - 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可打通流量与资金转化堵点 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 [1][2][4] 行业现状 - 体育消费端呈现繁荣景象 如上座率破纪录和万人马拉松赛事 [1] - 产业端面临资金窘境 包括场馆升级和赛事IP培育缺乏资金支持 [1] - 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处于零星试水状态 规模有限 [2] - 2023年企业ABS发行数量同比增长17.94% 规模增长15.65% 但无体育类产品 [2] 资产证券化实施障碍 - 优质基础资产稀缺 多数资产集中在非标准化领域 [2] - 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 缺乏体育资产专属信用评级模型 [2] - 配套机制滞后 包括无形资产权属界定不清晰和税收优惠政策缺失 [2] 发展路径 - 资产端需培育标准化+规模化资产 如整合区域性赛事形成联赛IP [3] - 探索体育+融合资产打包模式 如结合场馆收入与商业体消费分成 [3] - 风控端建立专业评级+动态管理体系 引入动态资产池机制 [3] - 政策端需明确无形资产转让规则 推出税收优惠降低交易成本 [3] 典型案例 - 2018年万科松花湖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以滑雪运营综合权益为基础资产 [1]
国办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0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1] - 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将大幅跃升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1]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举措 -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并优化赛事服务管理[1]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并培育壮大冰雪经济[1]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1]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措施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并举办体育消费活动[1] -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并扩大体育消费群体[1] 体育经营主体发展策略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并搭建优质对接平台[1] - 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1] 体育产业新增长点培育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 -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1] 产业要素支撑保障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1] - 丰富体育场地供给[1] 服务保障体系完善 -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1] - 做好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工作[1]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20条最新举措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22:03
行业政策目标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1]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开展赛事评级 引导赛事规范发展 [3] - 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3]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项目 [3] -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持续实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 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 [3]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 [3] -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 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3]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4] - 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搭建优质对接平台 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4] 培育产业增长点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 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 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开展 [5] - 推动体医融合 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 [5] -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 延伸产业链条 [5]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体育产业带 [5] -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探索"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5]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 丰富信贷产品 [7] -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 [7] -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确保经营主体享受政策优惠 [7]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 探索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 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 [7] - 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7]
迈向7万亿,体育产业再鸣枪
36氪· 2025-09-05 21:02
政策目标与规模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1] - 体育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发展水平将大幅跃升[1] 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4][5] - 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49万亿元 占GDP比重1.15%[5] - 近五年体育产业年均增速超10% 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5] - 2014年产业总规模1.35万亿元 2018年达2.6万亿元 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5] 重点发展领域 - 聚焦户外运动产业和冰雪产业 紧抓体育赛事和体育制造两大锚点[7]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19]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19] - 明确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15]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8] - 202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8] - 贵州"村超"和江苏"苏超"等区域性赛事激活消费 "苏超"单场吸引6.04万观众创业余赛事纪录[10] - 95.9%的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外地观众家庭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2000元区间[10] 市场主体与供给优化 - 强调体育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7]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14]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提高职业体育赛事发展水平[8] - 鼓励改造升级公共体育场馆 培育专业化运营主体和服务品牌[12] 设施优化与消费创新 - 52%体育场馆每周接纳少于500人次 存在经营效益不佳问题[14] - 支持打造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 推动体育消费与数字技术融合[14] - 鼓励体育场地设施延长开放时间促进夜间体育消费[14] - 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消费新模式[14]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2030年体育产业规模剑指7万亿,概念股闻风而动
36氪· 2025-09-05 16:41
政策驱动体育产业升级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1] - 《意见》提出6项20条重点举措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全方位推动体育产业升级[3] - 供给端措施包括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壮大冰雪经济、推动体育用品升级[3]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效应显著 - 2025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举行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4]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4] - 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如"村超""浙BA"火爆出圈有力促进消费[4] 体育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 202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1175亿元较2023年增长13.9%[6] - 202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2245亿元较2023年增长14.1%[6] - 体育产业增速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6] 户外运动与冰雪经济成为重点 - 《意见》明确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7] - 持续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推动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7] - 户外运动产品研发生产企业如浙江自然、牧高笛、探路者有望受益[7][8] 企业积极布局数智化与海外产能 - 浙江自然利用AI赋能研发与生产加速数智化战略落地优化产品设计流程和生产排单[8] - 浙江自然加快海外产能布局优化供应链配置与迪卡侬、SEA TO SUMMIT、REI等知名公司建立长期合作[7][8] - 牧高笛、探路者等企业加强户外运动产品的研发和创新[8] 资本市场积极响应政策利好 - 9月5日体育产业概念大幅高开力盛体育、舒华体育竞价涨停[1] - 力盛体育涨10.02%金陵体育涨8.50%鸿合科技涨7.05%[8] - 华洋赛车、金陵体育等多只个股集体高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