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

搜索文档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 千年“盐羊古道”焕发新生机 “文旅+”再辟乡村振兴路
央视网· 2025-08-09 11:33
盐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擦咔乡拥有藏北最大的"章仓三湖"盐矿资源,历史上通过"盐羊古道"进行盐巴贸易,每只绵羊可背约20斤盐,贸易路线延伸至普兰、日喀则及印度、尼泊尔等地 [1] - 2018年擦咔乡投资365万元建设粗盐巴加工厂,实现从采盐、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并创新研发足疗盐、热敷盐等附加值产品 [3] - 2019-2024年累计销售盐巴870吨,总销售额425万元,纯收入278万元,盐场就业593人,发放工资约116万元 [7] 产业发展与居民收入 - 全村2000多人通过集体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统一经营后村民家庭年均收入达2万多元,五口之家月收入可达五六千元 [5] - 盐业现代化转型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传承了古老的盐文化 [3][5] 文旅产业规划 - 擦咔乡正推进"盐羊古道"文旅开发,依托岩画、石柱群、古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 [10] - 已建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盐浴文化体验中心和望乡亭,未来计划还原"盐羊古道"驼运场景 [10]
河南淅川:“采摘经济”带火乡村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0:15
公司业务模式 - 庄园采用果园直播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模式 通过主播讲解和网友互动拉近农产品与消费者距离 [1] - 业务融合休闲观光 亲子体验和线上团购等多种模式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1] - 庄园主要产品包括阳光玫瑰葡萄和锦绣黄桃 产品特点是颗粒饱满 甜度高 汁水足 采摘期持续至九月底 [1]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种植面积达23万亩 涵盖石榴 大樱桃 杏李等品种 [2] - 探索林旅融合模式 包括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森林乡村+森林人家 支持重点乡镇打造林旅融合样板 [2] - 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72.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超47.8亿元 [3] 政府战略支持 - 实施文旅兴县战略 构建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 形成林城相依 林居相依 林路相依 林水相依的生态格局 [2] - 借助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品牌优势 举办环中原自行车赛 龙舟大赛 全国摄影大赛等赛事活动 [2] - 创作大量旅游抖音视频 发布渠首看海视频500余条 获得1000余万人次点击量 [2] 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 - 坚持水质保护 绿色发展主线 发展生态林果产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1] - 通过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思路 实现春有花 夏有色 秋有果 冬有绿的生态画卷 [2] - 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包括中原看海寻味淅川美食旅游和花漾淅川邀您来赏花旅游 [2]
驴迹科技盘中最低价触及0.180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8-05 17:08
股价表现 - 截至8月5日收盘价0.185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12% [1] - 盘中最低价触及0.180港元 创近一年新低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4.73万港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成立于2013年12月 专注于景区导览和全域导览两大核心战略 [1] - 业务涵盖导游软件研发、全域导览系统及旅游配套业务 [1] - 基于智慧旅游产业云脑构建旅游生态圈 2020年1月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1] 市场地位与覆盖范围 - 2018年交易额占国内市场份额86.2% [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开发全球46,917个在线电子导览景区 [1] - 覆盖中国297个AAAAA级和2,734个AAAA级旅游景区 [1]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携手腾讯与高德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和"未来景区"项目 [2] - 与国内多家旅游局建立深度合作 [2] - 通过智慧旅游生态平台改变行业服务方式 影响数千万消费者旅行方式 [2]
赴一场山海寻味之旅
经济日报· 2025-08-02 08:36
美食产业 - 福鼎市举办第三届啤酒美食交流周暨八闽美食嘉年华活动,总人流量超30万人次,形成良好"出圈"效益 [1] - 福鼎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首个美食地标城市",拥有378种小吃品种,其中104种获评"中华名菜、名点、名小吃" [1] - 2024年全市美食产业综合产值超60亿元,带动近10万人就业 [1] - 桐山溪西小吃美食街经改造后入驻100多家商铺、30多个摊位,融合历史与市井烟火气 [3] 文旅融合 - 福鼎市通过"美食引流、文旅增粉"模式,探索"旅游+""+旅游"联动效应,激活全域旅游 [1] - 太姥山、沙埕湾、嵛山岛等自然景观与美食街形成"白天登山观海,夜晚寻味老街"的旅游体验 [2] - 旅行团中八成游客专程为福鼎小吃而来,部分游客制定详细美食清单 [2] 乡村旅游 - 磻溪镇仙蒲村通过改造明清古建发展特色民宿"仙蒲山房",吸引游客体验"四天三晚"深度游 [3][4] - 民宿与村内文旅资源联动,带动游客消费农产品、土特产,直接促进村民增收 [4] - 仙蒲村从偏远村落转型为文化打卡地,游客可探访古祠、古树群、瀑布及体验采茶 [4] 旅游经济 - 2024年上半年福鼎市接待游客568.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13亿元 [5] - 全市构建"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提升"清新福建·自在福鼎"品牌影响力 [4][5]
暑期经济一线观察丨一条街,点亮东北小城“夜经济”
新华社· 2025-07-29 20:21
东北不夜城发展现状 - 东北不夜城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由主街区、长白民俗巷、东北烟火巷等五大板块组成,包含餐饮、非遗、娱乐等商户200余家 [4] - 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东北不夜城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称号,成为东北热门网红打卡地 [4] - 街区多元业态集聚,包括宁夏牛肉饼、北京水爆肚、宁波鱼丸汤等各地小吃,满足游客和市民休闲消费需求 [2] 夜经济发展模式 - 东北不夜城通过深挖潜力、创新模式,推动夜经济向品牌化、品质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6] - 街区火爆带动周边知北村、海龙湖公园等景区快速发展 [6] - 梅河口市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理念,在对夜间经济不断扩容提质的同时,聚焦"22℃避暑"设计主题线路与产品 [6] 城市旅游发展策略 - 梅河口市策划开展大学生音旅大赛、路亚之都梅河消夏周等特色活动,打造全域避暑新生态 [6] -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梅河口市通过夜间经济提升城市形象魅力,促进就业创业 [2][6]
雪域高原旅游热 家门口就业路子宽(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03
交通改善带动旅游发展 - 夏贡拉山隧道通车使G349国道全面贯通,游客量和车辆往来翻倍增长 [2] - 边坝县2023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454万元,同比增长225.84% [3] - 边坝镇普玉一村通过捐赠50辆越野摩托车打造"冰雪探秘+越野骑行"项目,村民年收入过万 [2] 景区升级与文旅融合 - 萨普景区2024年7月获批国家4A级,旅游服务和设施全面升级 [1] - 比如县2023年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县,14个景区获批4A级 [4] - 西藏实施特色文旅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旅游与体育、农业等多领域融合 [4] 民宿经济与就业增收 - 比如县自2017年投入226万元扶持家庭旅馆,民宿经营者单间房收入每晚100元且预订火爆 [6][7] - 三色湖景区7家家庭民宿每户年均增收5万至10万元 [7] - 林芝巴松措景区家庭旅馆带动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日喀则康布乡民宅转型为热门住宿 [7]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比如县在萨普景区设置36个生态保护岗位,兼顾就业与环境保护 [5] - 政策支持非遗演艺进景区,促进文旅消费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4][5]
河南旅游资源普查登记完成,新发现超4万个“隐藏款” 亮亮咱的文旅家底儿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河南文旅资源普查核心成果 - 河南共发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其中新发现42738个占比达18 67% [2] - 人文类资源总量187171个 占全省资源总量的81 78% 凸显文化大省底蕴 [2] - 黄河 太行山 伏牛山 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 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 形成"黄金骨架" [2] 文旅资源开发方向 - 重点聚焦文化旅游 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 红色旅游等领域推动资源转化 [2] - 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3] - 围绕游客需求开发具有河南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3] 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 - 将工业遗址 体育赛事 科技体验等新资源纳入旅游资源范畴 [3] - 建立旅游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跨时空整合利用 [3] - 推动旅游与文化 农业 工业 体育 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 [3] 成果输出体系 - 形成《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等4个综合报告 [3] - 编制《河南省乡村和红色旅游资源专项报告》等4个专项报告 [3]
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如何从贫困山区变成幸福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8:25
生态转型与治理 - 林州市通过全域化、精细化、差异化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生态转型,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累计调动156万人次参与清洁行动,清理垃圾86.5万吨,栽植树木48万棵,美化提升面积达52万平方米 [2] - 实施"全域植绿"计划使森林覆盖率达47%,林地面积达171万亩(含经济林30万亩),形成多层次绿化格局,重点林区配备251名专职护林员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 [2] - 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传统石构件融入景观保留乡愁记忆,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腾退土地110公顷 [3] 生态产业发展 - 菊花经济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370余户增收3500余万元,产业链产值达8710万元,留林科普生态园年产量15万公斤带动600余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林下经济开发"国储林+中药材"模式,东岗镇武家水村3000余亩国储林下种植药材年收入超100万元,原康镇重兴店村创新秸秆利用年节省养殖成本10万余元 [4] - 坡地经济开发中,泽林生态基地投资4000万元改造1500亩荒坡,年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贫困人员年均增收超万元,探索出"坡改梯+秸秆还田+农家肥"的生态种植模式 [5] 文旅融合体系 - 依托红旗渠精神构建红色教育产业链,建成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十余处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 [6][7] - 太行大峡谷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成为"北雄风光"代表,年接待游客量显著 [7] - 发展470余家特色民宿,石板岩镇南湾村通过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庙荒村农家乐实现村民"家门口致富",沿东南公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8] 产业升级战略 -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与精品钢深加工双轮驱动,发展电子新材料与绿色储能新产业 [8] - 通过打造专业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
九华旅游: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23 22:1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199,证券简称九华旅游,成立于2000年12月27日,2015年3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7] - 公司注册资本11,068万元,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九华街,主营业务包括旅游服务、酒店经营、索道缆车、旅游客运等 [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10,680,000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 [7] - 公司控股股东为安徽九华山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9.93%,实际控制人为池州市国资委 [7][8] 本次股票发行方案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33,204,000股A股股票,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2] - 发行对象包括公司控股股东文旅集团,其承诺认购不低于本次实际发行数量的32% [2] - 本次发行方案已获公司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尚需上交所审核及中国证监会注册 [3] - 募集资金将用于狮子峰客运索道建设、酒店改造及交通设备提升等项目 [6] 行业概况 - 旅游业属于"N786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游览景区管理—名胜风景区管理"行业 [9] - 行业主管部门为文化和旅游部,自律组织包括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9] - 2003-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从21.03亿增长至56.15亿,复合增长率12.37%,旅游收入从8,749亿元增长至5.75万亿元 [14][16] - 安徽省将文化和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23年接待国内旅游8.48亿人次 [17] 公司竞争优势 - 依托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该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18] - 拥有"酒店+索道+客运+旅行社"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完整产业链 [29] - 在九华山风景区内部拥有客运专营权,经营天台和花台两条索道及百岁宫缆车 [31] - 酒店业务在九华山核心景区及周边占据中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31]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 有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国家政策支持、居民收入提高及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20][21] - 不利因素包括行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管理有待改善等 [22] - 行业具有敏感性、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3]
【延安】感受黄土高原上的凉爽
陕西日报· 2025-07-23 07:50
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 - 延安市宝塔区赵家岸村通过窑洞民宿和"村晚"表演吸引大量游客,窑洞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游客体验陕北民俗文化的同时享受舒适凉爽的住宿 [1] -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推出"沉浸式文化消暑游"项目,结合3D动感影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实景演艺《黄河大合唱》,单日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 [2] - 景区新增低空游览直升机项目,游客可从百米高空俯瞰黄河全景,同时九曲黄河漫游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互动体验 [2] 生态旅游与休闲项目 - 黄龙县石门峡漂流凭借8公里天然河道和16处急流险滩成为热门消暑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3] - 漂流项目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并促进沿线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发展 [4] - 黄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推出森林露营和研学活动,木屋住宿供不应求,近期新增12间木屋以满足需求 [5] 旅游产品创新与业态升级 - 黄龙县常态化推出"周末游""节庆游""主题游"等产品,结合水舞表演、篝火晚会等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5] - 宜川县通过数字科技与历史文化融合提升游客体验感,如壶口·弧幕影院的3D影片和实景演艺 [2] - 黄龙县计划将"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和乡村振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