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链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喜提中央“大礼包”!拟从八个方面兑现→
第一财经· 2025-06-14 19:1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政策突破力度超过特区建立40周年时的支持政策 [1] - 深圳已将《意见》落地实施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制定任务分工方案并细化时间表 [1] 四大重点改革方向 1 **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 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以"五不"原则(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人才 [2] - 推动保险资金投资科技创新领域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2] 2 **强化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 [2]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扩大公共数据供给,培育跨境可信数据空间(医疗健康、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领域) [5] 3 **扩大开放与国际合作** - 创新服务贸易,打造游戏出海、跨境金融、国际物流等高端服务进出口平台 [3][4] - 对标CPTPP、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开展压力测试,扩大电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放 [6] 4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应用人工智能提升政务效率 [4] - 实施"AI+城市"计划,推动药品医疗器械规则与国际衔接,建设"超充之城2.0"(重卡超充换电技术应用) [5] 市场准入与营商环境优化 - 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 [4] - 推行"沙盒监管"机制(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器械领域) [5] - 优化四大环境:政务环境(审批监管"少好快")、法治环境(透明制度保障)、产业环境(高效资源配置)、城市环境(创新创业生态) [7] - 深圳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7] 人才与数据要素改革 - 前5个月新引进人才入户4.4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9.2%(总量159万) [5] - 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建立"负面清单+一般清单"制度 [5]
喜提中央“大礼包”,深圳拟从八个方面兑现含金量
第一财经· 2025-06-14 17:5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中央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为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送上"大礼包",政策含金量不亚于特区40周年时的支持政策,部分领域突破力度更大 [1] - 深圳已将《意见》落地实施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制定任务分工方案,细化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 [1] -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落实《意见》: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拓展粤港澳合作国际合作新途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1]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意见》重点,深圳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以"五不"原则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 [2] - 深圳将围绕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推进改革 [2] - 深圳将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特定领域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2] 扩大开放与服务贸易 - 深圳将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跨境金融等10个领域,打造高端服务进出口战略基地 [2] - 深圳将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深度应用,建好民意速办平台 [3] - 深圳将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试验田,分批次对标CPTPP、RCE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压力测试 [5] 市场准入与要素改革 -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实施,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4] - 深圳将实施"AI+城市""AI+千行百业",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规则与国际衔接,启动"超充之城2.0"计划 [4] - 深圳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开展分类分级授权运营,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5] 营商环境优化 - 深圳将打造"四个一流"环境:一流政务环境实现行政行为"少、好、快"、一流法治环境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一流产业环境推动资源高效配置、一流城市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6] - 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目前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6] 人才与产业发展 - 深圳在劳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设立全国首家人才服务公司,今年前5个月新引进人才入户4.4万人 [5] - 深圳现有高技能人才159万,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9.2%,居全国前列 [5] - 深圳将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2]
深圳拆解改革“大礼包”:对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实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9:2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举措 - 深圳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旨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 -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5周年,被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 [1] - 深圳已将《意见》落地实施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工方案 [2] 创新与人才发展 - 深圳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 - 公司计划全方位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以最大力度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 [4] - 深圳将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重点产业、产品、集群和企业超常规发展 [4] 产业与开放政策 - 深圳将拓展粤港澳合作与国际合作新途径,重点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跨境金融、国际物流等领域 [5] - 公司计划打造高端服务进出口战略基地和重大平台 [5] -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6] 监管与开放经济 - "沙盒监管"机制将为创新技术、产业和领域提供宽松的试验环境,允许企业在受控条件下测试新产品 [6] - 深圳将适应CPTPP、RCE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试验田进行压力测试 [7] - 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开放 [7]
镇江国家高新区团山睿谷招商推介暨智能产业发展沙龙在武汉举行
镇江日报· 2025-06-09 07:12
镇江高新区团山睿谷招商推介活动 - 活动主题为"跨域聚能,智享未来",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汇集企业家、投资机构及高校代表探讨智能产业新趋势[1] - 团山睿谷是镇江高新区创新生态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超47万平方米,构建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城市经济、金融创新四大核心功能[1] - 园区分为"新融谷"(金融机构与高端办公)、"新质谷"(新媒体/直播电竞/数字贸易)、"新创谷"(文旅综合体)三大功能区[1] 招商政策与产业合作 - 镇江高新区推出"三区一高地""团山英才"政策,为入驻企业和人才提供优惠扶持[1] - 湖北省数字技术协会、武汉市产业园区协会与镇江高新区签署产业链战略协议,覆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人才互通领域[2] - 镇江纽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约落户团山睿谷[2] 人才培育与项目对接 - 江汉大学与5.5科创服务集团共建研究生就业基地,为园区输送设计创新人才[2] - 湖北省数字技术协会副会长分享"四链融合"高新园区发展规划课题[2] - 武汉清博智能科技等6家企业展示创新项目并与投资机构交流[2]
厦门出台促发展措施,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53
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 基金升级与设立 - 升级规模50亿元的产业链创新基金,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赛道,市场化遴选优质机构开展产业链链式投资,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1][2] - 升级规模50亿元的科创风投基金,专门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其中直投种子初创期企业的规模占比不低于30%,政府出资比例上限放宽至70%,基金存续期上限放宽至12年 [2] - 新设规模50亿元的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并购或上市,并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消费健康等领域设立企业风险投资(CVC)基金,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1][2] 服务体系优化 - 分产业链建立要素资源库,编制空间载体、企业联盟、应用场景三张清单,帮助企业融入产业生态 [3] - 构建"投、补、贷、保"全周期支持体系,通过"投贷联动""投保联动"协同政策和金融工具,放大支持效果 [3] - 打造"融天厦"智能化平台,提供找项目、融资、路演、智库等服务,企业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 [3][7] 投资效率提升 - 引入智能化评估系统建立快速筛选机制,优化基金设立"照前会商"流程,材料齐备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 [3] - 对合作基金开展绩效"赛马",评价结果作为激励核心依据,推送项目质效靠前的基金可获政府后续出资比例上浮 [2][4] 激励机制完善 - 对母基金管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综合政策效果评价和结果运用 [4] - 根据参股基金综合经济贡献分档给予超额收益奖励,对质效不佳的基金可通过整合重组、优化投向提质增效 [4] 风险与容错机制 - 建立容错机制,不以单项目或年度盈亏为考核依据,制定尽职免责标准以培育耐心资本 [5] - 规范分级决策和风控体系,加强新设基金评估论证,完善关联交易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6]
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5-30 04:56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教育的影响 - 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孪生"和"人机协同"等技术深刻改变劳动形态、内容和方式,重塑劳动教育底层逻辑 [2] - 高校劳动教育需实现三大战略转向: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从单一物理空间迈向虚实融合场景、从封闭教育体系转向开放协同生态 [2] - 劳动教育需培育"数字公民责任"和"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型劳动价值观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 [2] 高校劳动教育创新模型 - 文化生态再造通过"环境赋能—文化浸润—场景创新"三阶方式构建"劳动+"多维育人场景 [3] - 环境赋能包括建设"工匠精神长廊"等实体空间,文化浸润开发VR故事馆等数字文化品牌,场景创新举办跨学科嘉年华活动 [3] - 形成"劳动尊严—劳动创造—劳动幸福"的价值闭环,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 [3] 课程体系重建 - 构建"基础通识—专业特色—前沿拓展"三级课程矩阵,分类分层开展劳动教育 [4] - 基础层开设"智能时代劳动伦理"通识课,专业层开发"数字营销创意工坊"等选修课,拓展层建设"区块链劳动权益保护"等前沿项目 [4] - 建立"技能证书+实践学分+素质档案"立体化评价体系,引入企业认证与社区反馈 [4] 实践平台重构 - 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共创、校社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创建实训基地和"AI训练师培养计划"等项目 [5] - 组织社区智慧养老、数字助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 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 [5] 劳动教育建构路径 -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重构教育模式,以文化浸润滋养价值根基 [6] - 创建政府主导机制,高校执行课程体系,企业融入实践育人,社会支持资源供给 [6] - 通过多方协同培育卓越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
【江北嘴发布】重庆本轮国资国企改革“交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8 19:26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成果 - 重庆国资国企系统进行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围绕"止损、瘦身、提质、增效"展开,聚焦主责主业,排除风险隐患,增强核心竞争力[1] - 市属重点国企从51家整合为33家大型企业集团,完成5个批次19组战略性重组[2] - 重组整合的15家企业1-4月实现营收增长4.8%、利润增长31%、增加值增长22.8%[2] 企业重组与整合成效 -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成为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净资产第一名[2] - 重庆三峡担保集团注册资本金跃升全国第2,在保业务规模全国第1[2] - 重庆文旅集团入围"中国文旅集团品牌传播力100强"[2] 企业瘦身健体成果 - 市属国企法人主体从2260家压减到690家,压减率近70%[3] - 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上市公司4级),实现扁平化管理[3] - 市属重点国企整体亏损面从40%下降到18.6%,经营性亏损面降至13.7%[3] 资产盘活与招商引资 - 累计盘活资产1510亿元,回收资金595亿元[3] - 通过"三企"联动吸引央企、民企、外企落户重庆,签约项目1206个、总金额4045亿元[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庆铃汽车与德国博世联合研发49T氢燃料电池牵引车,续航400公里,最大能效转化率达63%[4] - 发布200个"四链"融合项目(去年100个+今年100个)[4] - 与中国通用、国机集团等央企形成合作标志性成果[4] 经营业绩与发展规划 - 1-4月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增长4.3%、增加值增长7.2%、利润总额增长9.6%[5] - 为33家企业集团划定5条高质量发展跑道:核心功能、主责主业、精干高效总部、重要子企业、个性化指标体系[6]
阜阳:“四链融合”科创激活消费新蓝海
新京报· 2025-05-23 13:23
钠离子电池产业 - 阜阳海钠科技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产品应用于电力储能、工程车、乘用车、商用车等领域 [1] - 中科海钠发布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搭载阜阳海钠生产的电池 [1] 冬虫夏草仿生培植技术 - 阜阳师范大学团队研发冬虫夏草仿生培植技术,存活率提升至82.3%,活性成分提高35% [2] - 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智能培育体系,摆脱对高寒生态环境依赖,实现仿野生化栽培 [2] - 专利进入产业化阶段,拟建2000平方米智能化车间,部署100套仿生舱,年产虫草5.2吨,年产值5200万元,预计推动市场价格下降25% [2] - 衍生智能控制系统被三省五家企业引进,带动行业年增效1.2亿元 [2] 高校与产业协同 - 阜阳师范大学组建30个科研团队、35个产学研创新团队,选派28名科技特派员进企业 [3] - 本地生源年均17%情况下,毕业生留阜率超30% [3] - 阜阳实施"颍淮英才计划",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阜来阜创业就业4.7万人,柔性合作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99个,全市人才总量达113.66万人 [3] - 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凝练产学研项目46个,首批招生"双一流"博士硕士142人 [3] 锂电池隔膜技术 - 界首市天鸿新材料突破干法隔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锂电池隔膜全面国产化 [4] - 建成11条生产线,年产能超6亿平方米,占据全国10%市场份额 [4]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6%,申请163项国家专利,参与制定多项标准 [6] - 计划投资16亿元启动二期工程,新增20条锂电池隔膜生产线 [6]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阜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03家,2024年推荐申报315家 [7] - 8个省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由企业牵头,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7] - 贝克制药等5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昊源化工吗啉产能、欣奕华显示光刻胶出货实绩、云龙粮机输送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 [7] 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 - 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从传统纺织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两站一院一所两室一基地两联盟+九中心"研发体系 [8][9] - 联合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销售额连年增长 [9] - 阜阳市累计建成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000余家,设立2.1亿元成果转化基金,已投放1.08亿元 [9] - 计划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 [9]
加快构建从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到产业落地的“一站式”平台
广州日报· 2025-05-20 03:30
广州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 广州市长孙志洋专题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分中心建设 强调构建"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一站式平台 [1] - 分中心聚焦生物医药 智能出行 高端科学仪器三大方向 其中生物医药细分细胞基因治疗 AI+制药领域 智能出行覆盖新型能源动力 智能网联 低空飞行器 [3] - 提出"四链融合"协同创新生态 需优化空间载体 应用场景 政策体系 人才供给 科技金融等支持要素 [2] 分中心具体建设规划 - 生物医药分中心选址广州国际生物岛 规划建设22个公共转化平台 [3] - 智能出行分中心落地番禺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 规划建设11个公共转化平台 [3] - 高端科学仪器分中心设在黄埔禾信质谱产业基地 规划建设14个公共转化平台 [3] 技术转移转化机制创新 - 要求建立市场主导 企业主体 高校支撑 政府推动的成果转化机制 重点突破职务成果赋权等体制障碍 [2] - 强调需匹配广州科教资源 交通区位 产业基础 市场规模等禀赋优势 实现高校技术就地转化 [2] - 提出通过专业团队建设 项目快速落地 服务效能提升探索可全国复制的发展路径 [2]
潍坊:创建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23:56
产教融合潍坊模式 - 潍坊市通过"平台+学校+技术领先企业+服务型组织"生态合作模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改革 2022-2023年连续获评省级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1] - 创新研发潍坊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 入驻企业4352家 院校191所 累计提供服务2000多次 [1] 四链融合机制 - 建立人才链引领的"四链融合"工作机制 整合教育链 创新链 产业链资源 [1] - 通过校企对话常态活动机制实现政企校无缝对接 提升产教融合效率 [1] 重点项目建设 - 培育70家企业进入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库 歌尔股份入选首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2] - 建成1200余个校内外实践中心与实训基地 创新开发"山海模式""豪迈模式"等混合制办学范式 [2] 现代产业学院发展 - 建成101个产业学院 包括2个"双一流"高校共建学院 15个省级学院 50个市级学院 [3] - 24个项目入围省级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 其中2个入选全国首批 数量居全省首位 [3] - 2024年建立产业学院动态评价淘汰机制 三年累计发放1600万元奖补资金 撬动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 [3] 平台运营成效 - 连续举办三届产教融合论坛 实现驻潍高校 十强产业 县域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全覆盖 [3] - 运用督导评价杠杆完善生均经费补助制度 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质量管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