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规模第三季度环比增长1.46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25 09:08
记者 彭 妍 10月23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以 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 长9.42%;相较于今年6月末30.67万亿元的存续规模第三季度环比增长1.46万亿元。 在此市场机遇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不仅积极推进产品布局,更将重心聚焦于渠道优化——三季度以 来,多家理财子公司通过密集与中小银行签订代销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以此抢占更多 市场份额。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四季度理财规模有望延续增长态势并达到全 年高点。支撑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季末存款回表效应消退后的修复性增长;二是前期定期存款集 中到期释放的"存款搬家"潜力;三是固收类理财在低利率环境下仍具备相对收益优势,对投资者保持较 强吸引力。 渠道布局提速 面对持续扩大的理财需求与稳步增长的市场规模,理财子公司正加快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其 中与中小银行合作已成为核心方向,渠道布局节奏显著提速。 《报告》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9月份,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了理财子公司发 ...
“存款搬家”持续 银行理财三季度存续规模增1.46万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10-25 03:59
利率下行背景下,"存款搬家"推动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 "与此同时,2025年还有一个相对特殊的因素,即理财使用不合理估值的账户需在年内完成整改。按 照'年中整改过半,年末完成整改'的节奏安排,理财公司具有年内完成'浮盈'释放的客观诉求,相应过 程会增厚特定时段理财收益,在渠道端提升理财产品竞争力,助推承接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扩大理财 AUM(资产管理规模)。"王一峰指出,"此外,对于以股份行为代表的部分中小行来说,扩表相对乏 力、利息收入承压背景下,通过考核激励提升以理财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中收(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诉求 较强,也有助于对理财规模形成正向拉动。" 从发行主体来看,理财公司的主导性进一步增加,拥有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91.13%。与此同时,拥有存续理财产品的银行数量进一步下滑,由6月末的194家再减少13家,银行机 构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28.01%。 王一峰认为,随着代销渠道的拓展、非持牌机构理财规模的有序压降,理财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 升,"马太效应"也将更加凸显。 封闭式产品吸引力提升 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来看,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同比下降。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
“存款搬家”持续,银行理财三季度存续规模增1.46万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20:53
"与此同时,2025年还有一个相对特殊的因素,即理财使用不合理估值的账户需在年内 完成整改。按照'年中整改过半,年末完成整改'的节奏安排,理财公司具有年内完成'浮 盈'释放的客观诉求,相应过程会增厚特定时段理财收益,在渠道端提升理财产品竞争力, 助推承接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扩大理财AUM(资产管理规模)。"王一峰指出,"此外,对 于以股份行为代表的部分中小行来说,扩表相对乏力、利息收入承压背景下,通过考核激励 提升以理财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中收(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诉求较强,也有助于对理财规模形 成正向拉动。" 从发行主体来看,理财公司的主导性进一步增加,拥有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 比例达到91.13%。与此同时,拥有存续理财产品的银行数量进一步下滑,由6月末的194家 再减少13家,银行机构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28.01%。 王一峰认为,随着代销渠道的拓展、非持牌机构理财规模的有序压降,理财公司市占率 有望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也将更加凸显。 利率下行背景下,"存款搬家"推动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 (下称《报告》)显示 ...
理财登2025Q3季报解读:规模站上新台阶,存款仓位创历史新高
开源证券· 2025-10-24 15:43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理财行业在“存款搬家”催化下规模恢复较高增速,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规模达3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预计年末将增长至33.6万亿元 [4] - 资产配置策略转向防御,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以筑牢低波安全垫,其占比在2025年第三季度末升至27.5%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理财支持实体经济的比例持续下降至65%的新低 [6][35] -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非持牌银行机构理财市占率首次低于10%,中小银行持续退出理财市场并转向纯代销模式,未来通过客户分层和丰富产品线来应对资产欠配压力并把握多资产机遇 [7][8][57] 负债端分析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理财市场规模为32.13万亿元,年内增长2.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2%,增速略高于2025年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持平 [14] - 基于历史规律及当前股市分流效应减弱、存款利率较低的环境,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可能高于历年同期,达到约1.5万亿元,推动年末总规模至33.6万亿元 [4][14] - 2025年第三季度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环比微降,但新发产品平均单只募集规模环比上升至22.64亿元,显示“存款搬家”意愿强烈 [5][20] - 收益率方面,2025年9月固收类理财近1年收益率为2.42%,较3年期定存实际利率高出约72个基点,现金管理类理财7日年化收益率为1.33%,流动性优于定存 [5][20] 资产端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末,现金及银行存款在理财资产配置中占比达27.5%,为有统计以来最高值,当期新增投资资产中超90%由该类资产贡献 [6][25] - 债市震荡环境下,理财减少了同业存单、债券、权益、公募基金的持仓比例,转而增配存款和回购类资产以追求稳定收益 [6][25] - 理财对同业存单和利率债的配置需求依然较大,截至2025年10月22日的数据显示,其净买入规模已接近或超过2024年同期水平 [6][34] - 受“赎回费新规”影响,理财对公募基金的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可能更多转向ETF、摊余成本法债基和基金专户 [6][28] - 理财支持实体经济的比例持续走低,截至2025年9月末,通过债券、非标等资产支持实体的比例降至65%,占社融存量比例为4.80% [35] 行业竞争格局 - 非持牌银行机构的理财市占率在2025年第三季度末降至8.87%,规模为2.85万亿元,首次低于10% [7][37] - 理财子公司牌照发放持续收紧,自2023年底以来无新牌照获批,部分中小银行选择联合申设或提前退出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末有存续产品的银行机构环比减少13家至181家 [7][41] -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规模效应不足,产品线单一,平均单家规模较小,促使更多银行转向纯代销模式,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已转向或正转向纯代销的银行数量显著增加 [45][48] - 银行代销理财业务成为中收增长点,2025年9月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理财公司产品,较2024年同期增加35家,招商银行2025年第二季度代销理财收入占财富管理中收的37% [51][54] 行业展望与策略 - 面对高息资产减少、监管整改及资产欠配压力,理财行业需坚守绝对收益目标,策略包括加大客户分层和丰富产品线 [8][57] - 低波产品(如配置存款、同业存单、短债)仍是吸收存款流出的基本盘,而基金投资偏好因新规转向ETF/摊余债基/专户,权益投资作为长期趋势仍处于探索阶段 [8][57] - 行业需应对保险通道协议存款集中到期、信托平滑工具整改等挑战,并通过灵活交易利率债、增配二级债基等方式增厚收益 [56][62]
最高下调80BP!中小银行再迎降息潮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00:10
存款利率调整动态 - 近期多家地方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密集下调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部分机构叫停了相对高息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 [1][2][3] - 平阳浦发村镇银行三年期及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幅下调80个基点,分别降至1.3%和1.35% [2] - 上海华瑞银行开启年内第7轮降息,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15%,五年期存款利率较年初下降60个基点 [2] - 昆明官渡沪农商村镇银行年内第6次调整利率,三年期与五年期存款利率累计均下降75个基点 [2] - 河南嵩县兴福村镇银行、福建华通银行等超20家银行作出调整,多家机构年内已下调存款利率两次以上 [2] 行业背景与影响 - 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水平承压,截至二季度末分别为1.37%和1.58%,较去年末分别收窄1个基点和15个基点 [4] - 下调存款利率旨在压降负债成本,有助于中小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稳健发展能力 [4]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已连续五个月维持不变,1年期LPR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 [4] 未来趋势与银行转型 - 专家预计未来存款利率以及非利息补贴将继续下降,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4][5] - 存款利率走低及理财市场、资本市场向好,可能导致“存款搬家”现象,对银行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构成冲击 [5] - 商业银行需从“资产决定负债”转向“客户服务决定负债”,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留住客户,以管理费和服务费弥补息差下滑 [5]
中小银行降息潮再起,“存款搬家”结束了吗?
环球网· 2025-10-23 16:13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四季度伊始,中小银行掀起了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十月以来,多家中小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特别是三年期和五年期 品种降幅显著,部分银行调整幅度达80个基点。市场对存款利率走势以及未来居民资产配置方向展开讨论,在低利率环境深化的背景下,居民存款是否持 续"搬家"?这将为资管市场带来哪些机遇? 中小银行掀起新一轮降息潮 日前,浙江的平阳浦发村镇银行宣布10月21日起调整存款利率,将三年和五年定期利率分别从2.1%和2.15%下调至1.3%和1.35%,降幅达80个基点。两年期 利率也从1.7%调整至1.2%。广东的汕头海湾农商行宣布于10月18日起调整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0.2%,两年期及以下期限下调 0.15%。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重新配置所引发的"存款搬家"现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 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单看9月住户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市场普遍认为9月居民存款搬家出现暂缓迹 象。 然而,业内判断当前谈论存款搬家结束为时尚早。分析人士 ...
存款搬家停下来了!这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10-22 19:01
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仍处于通缩环境,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空间以推动通胀 [5] - 资本市场是帮助经济走出通缩的关键工具,资产价格重估和牛市逻辑依然存在 [16][17][18][19] - 短期市场震荡源于关键事件未落地,后续存款有望重新流入资本市场推动行情 [13][14][21] 关键宏观经济数据 - 9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显示消费需求不足 [1] - 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月收窄,环比持平,表明工业生产端价格疲软 [3] - CPI低于2%和PPI为负确认通缩环境持续,政策需加码以扭转局面 [5] 货币供应量(M1与M2) -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6] - 9月末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3.3%)大幅提升10.5个百分点 [6] - M2-M1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主要因国债价格下跌导致定期理财收益受损,资金回流活期推高M1增速 [6][9][10] 居民存款与资本市场流动性 - 9月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表明资金从股市、基金等投资市场回流银行 [10] - 存款回流主因9月A股横盘震荡缺乏赚钱效应,与7-8月市场上涨引发的存款搬家形成对比 [11][12][13] - 若A股后续走出流畅上涨行情,存款将重新加速入场 [14]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基调不变,后续可能进一步加码 [5][6] - 短期市场受三大事件影响呈现观望态势:11月1日前与懂王的第二轮关税谈判、月底重要会议、美联储第二次降息 [21] - 建议提前做好资金配置,等待事件落地后市场方向明确 [22]
透过利率传导看“存款搬家”本质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与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资产配置行为逐渐成为观察宏观经 济运行与微观主体决策的重要窗口。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 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可 以看出,近几个月以来,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 这一变化在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市场机构将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 之间的变化,视同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这个理解很通俗,但并不够准确。所谓存款搬家,其实是居 民根据资产回报率的变化,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的现象,本质上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 一种表现。 存款搬家是居民资产选择多元化、市场化程度加深的产物。这背后是我国金融市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 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解这一点,就不必对存款一时的"搬家"或"回流"过度解读甚至焦虑 了。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动犹如指挥棒,引导着资金的流向,存款搬家正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 相对变化后产生的结果。比如,当预期债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时,人们就会增加持有这类资 ...
多家中小银行,取消通知存款自动转存业务
财联社· 2025-10-21 18:55
银行业务调整动态 - 贵州务川农商银行于10月17日取消通知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 [1][2] - 贵州省内近期有超十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联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布类似取消通知存款自动转存的公告 [1][4] - 北京银行自2025年10月1日起新办理的单位通知存款原则上挂钩该行挂牌利率,存续期内遇利率调整则自动分段计息 [1][4] - 汉口银行等地方银行年内将特色储蓄存款产品从“本息到期后不进行自动转存”调整为“系统自动转存到期本息” [4] 调整背景与行业趋势 - 多家银行取消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功能是响应监管部门关于落实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自律要求的结果 [1] - 相比中小银行,绝大部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上市城商行已于去年下半年率先调整,取消此类高息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 [1][6] - 有上市城商行已于去年直接叫停此类业务,目前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已下架 [6] - 通知存款本质上是银行此前开发的一款揽储工具,此次调整实际上是进一步降低其利率,将其挂钩活期 [5] 市场影响与银行动机 - 银行调整业务是为了降低负债成本,今年银行息差压力进一步扩大 [6] - 高息存款的消失和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客观上有利于银行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 [7] - 此举可能驱使部分客户的存款向银行理财、黄金投资等方向转化,对“存款搬家”有推动作用 [7] - 在揽储压力下,中小银行不得不在发行大额存单等方面“另寻路径”,不排除一些高息产品会阶段性死灰复燃 [6]
降字当先,多家中小银行取消自动转存,能否助推“存款搬家”?
凤凰网· 2025-10-21 16:34
银行业务调整动态 - 贵州务川农商银行于10月17日取消通知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 [1][2] - 贵州省内近期有超十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联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布类似取消自动转存功能的公告 [1][5] - 北京银行自2025年10月1日起新办理的单位通知存款原则上挂钩该行挂牌利率并可进行加减点调整 [1][5] - 汉口银行等地方银行年内也发布了中止类似特色储蓄存款产品自动转存功能的公告 [5] 行业背景与监管动因 - 多家银行调整通知存款业务是为了响应监管部门关于落实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自律要求的结果 [1] - 去年下半年六大国有行和绝大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已率先叫停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功能部分大行直接下架了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6] - 此举旨在遏制银行存款定价无序竞争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5][6] 产品特性与市场影响 - 通知存款本质上是银行开发的一款揽储工具因期限灵活且能产生一定利率上调此前颇受低风险客户喜爱 [5][6] - 业务调整进一步降低了通知存款的利率将其挂钩活期 [5] - 高息存款的消失和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客观上有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并可能驱使部分客户存款向银行理财、黄金投资等方向转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