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最新定调!涉及下阶段货币政策|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27 17:38
当前货币政策评估 - 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强化逆周期调节 [3]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发挥作用,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3] -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稳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3] 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分化 [3] - 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面临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挑战 [3] - 需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合理水平 [3] 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 -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2][4] - 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相匹配 [4]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 金融市场稳定与风险防范 - 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债市运行,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防范资金空转 [4] -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4]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4] 结构性政策与重点领域支持 - 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4]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及"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 [4]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4] 房地产与民营经济金融支持 - 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4] -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4] - 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 [4]
央行会议,最新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23:08
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 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 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 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宏 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 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指出,要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 资本实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 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 资支持。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 ...
央行: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 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期货日报网· 2025-09-26 21:54
货币政策执行评估 - 宏观调控力度加大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以强化逆周期调节 [1]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释放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有效发挥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 [1] - 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1] 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贸易壁垒增多 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分化 [1] - 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社会信心持续提振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 - 面临国内需求不足和物价低位运行等困难挑战 [1] 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 -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 提高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2] - 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 使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2]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金融市场与汇率管理 - 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 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防范资金空转 [2] -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 稳定市场预期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 金融机构与重点领域支持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 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 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3] - 落实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3]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3] 房地产与民营经济金融支持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3] - 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 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 [3] 宏观政策协调与发展格局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突出位置 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 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4]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4]
重磅!央行,最新部署!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21:03
货币政策总体评估与当前环境 - 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强化逆周期调节 [1]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1] -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1] -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 [1] -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困难和挑战,需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下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思路 -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2] - 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目标相匹配 [2]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2] -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 [2] -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方向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3]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3]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3] - 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 [3]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3] 宏观政策导向与目标 -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4]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4] - 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4]
央行重磅发布,信息量大
中国基金报· 2025-09-26 20:09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总第110次)例会于9月23日召开。 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着力推动已出 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 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 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 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 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保持政策连续性 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潘功胜 ...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建议加快地方债支出使用
中证网· 2025-09-26 09:55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赵白执南)近日,由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创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 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发布。 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券的特点和未来趋势,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副主编袁 海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议年内加快地方债支出使用,提前发行明年置换额度,同时 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落地使用,助力拉动内需。 "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要求下,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创历史新高,同时,大规模债务置换深 入推进,再融资债发行放量。"袁海霞介绍。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力弥补了地方财政收支缺 口,充分发挥了稳增长、促投资的积极作用。 袁海霞称,从投向领域看,今年地方债加大了对房地产、政府投资基金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在负面清单 管理模式下,专项债投向领域大幅拓宽,进一步加大了对土地储备、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 房用作保障住房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稳地产、扩内需,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陕西、浙江等地将地方债创新用于支持政府投资基金,着力发挥财政资金 撬动作用,推动更好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云南、湖南、广西 ...
“9·24”一周年,还会有新的增量政策吗
36氪· 2025-09-25 09:42
叁||多位研究者认为,新的增量政策会适时推进,其规模或与"924"政策存在差异,但针对性 会更强。 2025年9月24日,沪指收于3853.64点,4000余只个股上涨;而在2024年9月中下旬,沪指一度跌至2689 点。 一年间,沪指上涨超过1000点。 带来改变的是2024年9月24日(下称"924")开启的一系列增量政策:降准、降息、化债以及创新型的货 币政策工具。这一系列政策指向了稳增长、促消费、推动物价恢复、稳定楼市与股市的多元目标。更重 要的是,增量政策的集中出台,改变了此前宏观政策的边际方向,也彰显出宏观经济思路的转变。 "924"成为这一改变的起点。 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924"一揽子增量政策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宏观政策操 作,各项政策直指制约经济正向循环的核心矛盾,力图帮助各个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减缓经济转型过 程中出现的阵痛。 2025年上半年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延续了增量政策的积极取向,赤字率调升至4%,"两新"政策持续落 地;降准和降息按节奏推进,同时设立了服务与养老再贷款等新的政策工具。 壹||一年过去,被市场称为"924"新政的宏观调控,已成为中国经济政策从"稳健 ...
“9·24”一周年,还会有新的增量政策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23:11
壹 || 一年过去,被市场称为"924"新政的宏观调控,已成为中国经济政策从"稳健"转向"适度 宽松"的关键转折点。 贰 || 一年后回望"924",多位研究者认为,它不仅推出了一轮增量政策,为短期稳增长发挥了 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反映了经济政策思路的变化。 叁 || 多位研究者认为,新的增量政策会适时推进,其规模或与"924"政策存在差异,但针对性 会更强。 进入2025年下半年,消费和投资增速放缓,部分城市房地产 价格波动加大,市场也随之抛出疑问:会有新一轮"924"政策 吗?新的增量政策又将呈现怎样的态势? 作者: 杜涛 封图:图虫创意 导读 2025年9月24日,沪指收于3853.64点,4000余只个股上涨;而在2024年9月中下旬,沪指一度跌至 2689点。 一年间,沪指上涨超过1000点。 带来改变的是2024年9月24日(下称"924")开启的一系列增量政策:降准、降息、化债以及创新 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一系列政策指向了稳增长、促消费、推动物价恢复、稳定楼市与股市的多元 目标。更重要的是,增量政策的集中出台,改变了此前宏观政策的边际方向,也彰显出宏观经济思 路的转变。 "924"成为这一改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发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21:25
文章核心观点 - 行业报告《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2025)》发布 回顾2024年市场运行并展望未来趋势 [1] - 地方政府债券在2025年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发力点 呈现发行规模创新高等三大特点 [1] - 行业未来将继续稳步扩容、优化结构、提升效率 并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2] 2024年地方债市场回顾与政策演化 - 蓝皮书全面回顾2024年地方债市场运行情况 [1] - 行业报告从历史视角总结地方债务领域政策演化进程 [1] 当前地方债发展特点及问题剖析 - 行业从区域视角、募投领域视角深入剖析当前地方债发展特点及面临问题 [1] - 行业对地方债助力债务化解、专项债支持稳地产、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市场建设等新问题展开研究 [1] 2025年地方债市场特点展望 - 2025年地方政府债券呈现新增限额大幅增加、发行规模再创新高特点 [1] - 2025年行业置换节奏明显前置、新增债发行相对偏慢 [1] - 2025年行业投向领域进一步拓宽 [1] 未来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 - 行业未来将继续稳步扩容、优化结构、提升效率 [2] - 行业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化债并服务高质量发展 [2] - 财税体制改革将持续深化 进一步理顺央地关系 推动地方激励体系重构与行为模式改变 [2]
美联储降息引发油价危机!中国商品面临巨大冲击,百姓生活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9-21 06:53
美联储降息影响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引发全球市场剧烈波动 华尔街股市出现飙升后骤降的过山车行情[1] - 国际油价波动加剧 黄豆期货价格飙升至半年最高点[1] - 中美利差扩大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中国 但存在输入性通胀超出经济承载能力的担忧[4] 外资投资考量 - 国际资本关注中国利率吸引力但谨慎评估风险 包括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地方债务隐忧[5] - 外资更看重中国产业链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技术完全自主掌控[5] - 机电产品出口呈现坚实增长态势 制造业潜力与十亿级消费市场构成长期投资吸引力[7] - 房地产"保交楼"政策推进和地方债务化解方案降低系统性风险[7] 大宗商品与储备机制 - 黄豆价格上涨引发食用油和食品价格担忧 国家粮食石油储备发挥市场减震器作用[8] - 战略储备核心功能是应对短期价格剧烈波动 为加工企业提供缓冲调整时间[8] - 成熟的价格调控机制防止企业大幅涨价 将通胀冲击控制在可接受范围[8][10] 货币政策与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期盼全面降息但存在风险 大幅降息可能吸引投机热钱快进快出操作[11] - 融资难根源不仅在于利率 银行风险控制倾向优先贷款给大企业[11] - 降低MLF利率实现精准滴灌 通过商业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和制造业输送低成本资金[12] - 制造业PMI回升至50.2%荣枯线以上 显示精准调控初显成效[12] 经济基本面与政策应对 - 中国经济依靠强大产业链 精准宏观调控和庞大市场组合拳主动应对风浪[14] - 制造业各环节扎实根基和深思熟虑政策提供应对全球经济变局的底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