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8点见】妇科病论文惊现男性患者样本?医院回应
央视网· 2025-05-08 08:09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出10项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商务部: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实施反倾销措施。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17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1.27%,已连续17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市场监管总局:5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重点排查以其他畜禽肉生产假冒牛(羊、驴)肉、以预制调理肉冒充"原切肉"等突 出问题。 ·我国建成10万人规模红十字救援队。 ·2025年度"国考"计划补录2577人。 ·中国公布首批18位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更新信息。 ·江苏检察机关依法对苟仲文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提起公诉。 ·2025年5月7日凌晨1时许,原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小瑞奶奶(化名,根据老人及其家属的意愿,研究中心暂不公开老人的个人信息)在湖 南华容县去世,享年96岁,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登记在册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只剩7人。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巴方已击落5架印度战机。 ·莫桑比克发生多起针对外国公民绑架案,中使馆发 ...
金融与地产板块携手走强 A股延续升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5-08 03:14
5月7日,受政策面提振,A股三大股指全线高开,此后高位震荡。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342.67点,涨 0.80%;深证成指报10104.13点,涨0.22%;创业板指报1996.51点,涨0.51%。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4683 亿元,较前一日放量1321亿元。 金融与房地产板块5月7日携手走强,成为带动股指上涨的主要力量。以申万行业划分,银行指数5月7日 上涨1.49%,房地产指数上涨1.06%。 复盘历次央行降准操作,降准后A股短期有较大概率走强。在最近21次全面降准生效后的5个交易日, 有12次上证指数录得上涨。最近一次降准发生在2024年9月27日,当天沪指跳空上涨2.88%,降准后5日 累计上涨超过10%。从板块表现看,历次降准后,银行、非银金融、地产等行业短期上涨较为明显,家 电、建材等地产链相关行业也往往有所表现。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一行一局一会"出台了全面、清晰、务实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以 稳市场稳预期为目标,释放出强烈的宏观调控信号。当前,短期资本市场资金较为充足,一揽子政策有 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对新增流动性的预期,实现稳定资本市场的目标。中长期来看,总量政策调控和结构 性的精准 ...
降准又降息 央行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搜狐财经· 2025-05-08 02:51
原标题: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降准又降息 央行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5月7日上午9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 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这是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三部门"一把手"时隔近8个月再次齐 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新京报记者梳理了此次发布会值得关注的要点。 中国人民银行10项政策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都从目前的1.75%降至1.5%,这些工具利率是中央银行向商 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资金的利率。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五年 ...
一财首席经济学家调研:宏观调控强度加大,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压力
第一财经· 2025-05-07 20:33
在本次调研中,经济学家们认为,在提振内需、促进消费方面,我国仍具较大政策增量空间,政策应关注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进一步优 化消费环境、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 2025年5月,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84,回落至50荣枯线以下。经济学家们认为,受外需下行拖 累,叠加关税政策前景不明朗,我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 | 表 1 CBNRI 首席经济学家调研:2025年4月经济数据预测 | | | | | | --- | --- | --- | --- | --- | | 指标 | 3月公 | 2025 年 4 月 | 2025 年 4 月 | 2025年4月预测 | | | 布値 | 预测均值 | 预测中位数 | 区间 | | 信心指数(2025年5月) | 50. 33 | 49. 84 | 49. 6 | 49.5 ~ 50.6 | | CPI 同比 (%) | -0. 1 | -0. 17 | -0. 2 | -0.3 ~ 0 | | PPI 同比 (%) | -2.5 | -2. 65 | -2. 6 | -2.9 ~ -2.3 | | 社会消费品零 ...
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经济碎片化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引发国际 金融市场动荡,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 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 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 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 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近期,一系列增量金融政策陆续出台,对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 局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对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 大消费、稳定外贸等作出部署。 "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大型金融机构基本盘稳 固,'压舱石'作用明显。"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将加力加劲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加 强增量政策储备,近期将推出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 揽子政策 ...
刚刚,重磅政策来袭!股市集体暴涨!信息量极大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13
从消息面上看,令海内外市场集体大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 人,将在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市场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开 始;二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日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市场 对于此次会议有较为积极的预期。所以,昨晚在美股大跌之时,A50和恒指期货表现都非常强劲。 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出10项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10 项政策,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潘功胜介绍,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包括以下10项: 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第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 降至0%。 第三,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 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
连平:此时降准,将发挥多重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01
目前美国对华综合累计税率已超过100%,今后还有可能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出口、消费、投资乃至于GDP产生重大冲击。初步估 算,美国对华关税每加征10%,中国出口或下降2%-2.5%,在美国关税未减免的情况下,2025年中国出口有可能下滑8%-10%;2026年出口增速可能进一步 下降15%左右。随着出口受阻,消费和投资领域也将出现连锁效应,对出口、消费、投资的变化如果不加干预,不排除极端情况下2025年中国GDP增速可能 下降1.0-1.5个百分点。同时,股票市场也出现了较大波动。 除了支持政府债券发行之外,一方面需要支持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增加对出口、农业、"卡脖子"等相关行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 支持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头部金融机构与大型央企集团、众多上市公司增持金融资产,稳定股市,稳定市场信心。综合来看,市场 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2.年内存准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存准率变动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逐步扩大,货币政策总量调节的传导链条将更加复杂, 存准率对市场总量的调节难度上升。我国货币政 ...
央行行长潘功胜: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推出三大类、十项措施
期货日报网· 2025-05-07 10:06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以支持市场稳定[1][2][3] - 4月份国内金融体系保持稳健,上证指数在4月7日下跌后迅速反弹并企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在1.6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升至7.2元左右[1] 数量型政策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 -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为0%[1] 价格型政策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2]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PSL利率从2.25%降至2%[2]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2] 结构型政策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以支持"两新"政策[3]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3]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3]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3]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支持科创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3]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5-03 19:58
财政政策核心观点 - 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 赤字率按4%安排 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1][15] - 新增政府债券11.86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超长期特别国债等 [1][16]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卫生健康支出安排增幅均在5%以上 [2][16] - 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安排10.34万亿元 同口径增长8.4% [2][16] 财政增量政策成效 - 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2024年2万亿元置换额度已全部发行 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过2.5个百分点 预计5年利息支出减少2000亿元以上 [7] - 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7] - 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税收政策等工具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8] - 2024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 比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 增长5% [9] 财政政策工作重点 - 大力提振消费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资金规模比去年翻一番 [18][19] -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8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 200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 [19] -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安排比去年增长10% 资金分配向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20] - 加大对企业的纾困支持 推进清理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增量 [20] 财政政策实施策略 - 坚持系统设计 在多重目标中加强政策统筹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 需要与可能 存量与增量等关系 [10] - 注重集成创新 组合运用政府债券 财政贴息 专项资金 税费优惠等各类财税工具 打好政策组合拳 [10] - 突出精准施策 紧盯地方政府化债这一难题 从根本上转变化债工作思路 [11] - 把握力度时机 用好用足政策空间 对确定的领域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 集中财力办大事 [11]
NIFD季报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2025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预计GDP增速约4.9%,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回顾 - 经济增长:全年GDP接近135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长5.0%,分季度看增速呈一季度高、二三季度放缓、四季度回升态势 [8] - 物价水平:CPI上涨0.2%,涨幅与上年持平;PPI下降2.2%,降幅较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 [9] - 就业情况: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56万人,顺利完成目标 [9] - 汇率表现: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近1.1%,兑欧元、英镑贬值,兑日元升值 [9] - 生产端: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疫情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增速明显放缓,成为拖累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 [10] - 需求端: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下降;房地产投资下降、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基建投资增速回落;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服务贸易逆差增幅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14][16][21] 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及需关注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 - 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推动“对等关税”,全球关税提高,中国出口可能受冲击,美国孤立主义加速全球多极化发展,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或下降 [23] - 货币政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不同步性加剧,美元指数可能上行,增加我国内外平衡压力 [25] 2025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 有利条件:“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两重”项目加大力度拉动内需;化债“组合拳”为地方减负、增动能;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28][30][31] - 困难挑战:居民消费率低于疫情前,服务行业增速放缓,物价面临下行压力 [32][34][35] 2025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和简短政策探讨 2025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 - 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下降、房地产投资跌幅收窄、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 [38] - 净出口:货物出口额可能下降,服务贸易逆差基本稳定,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下降 [39] - GDP增速:预计约4.9%,各季度同比增速可能约为5.0%、5.2%、4.9%、4.5% [40] - 物价走势:CPI同比2月走低后上升、三季度下降后再回升,全年涨幅与上年大体相当;PPI同比跌幅约2% [41]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总需求基本稳定,为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 政策要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 [42] - 解决关键:推动收入分配结构改革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