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赌协议
icon
搜索文档
11份对赌协议下的IPO 富泰和能顺利闯关北交所吗?
犀牛财经· 2025-06-09 15:54
公司IPO进展 - 公司完成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涉及控制权稳定 募投项目必要性和合理性 境外销售真实合理性等12个问题 [2] - 公司公布11份对赌协议 引发对其能否顺利闯关的担忧 [2] - 公司与深创投 龙岗创新投 罗湖红土等投资人签署11份对赌协议 承诺上市时间从2019年底推迟至2025年底 [6] 对赌协议详情 - 对赌协议条款规定 若公司在2025年12月31日前未实现IPO 相关条款将自动恢复效力 [6] - 部分投资人如珠海北汽 黄小欣 唐融投资已提前签署解除协议离场 [6] - 公司实控人WU JIANG ZHONG目前有1400万元未清偿借款 若上市失败将面临股权回购压力 [7] 财务状况 - 公司货币资金仅0.85亿元 短期债务总额达3.13亿元 存在2.28亿元短期债务缺口 [7] - 公司2019年因业绩大幅下滑未能如期递交上市申请 2023年业绩回暖后转战北交所 [6] 经营与内控问题 - 公司主营汽车发动机零部件 底盘零部件 新能源车电驱零部件及家电卫浴零配件 [6] - 公司面临业绩增速持续下滑 财务人员不稳定导致内控失效等问题 [7] 股东与协议条款 - 外部股东如惠州东升与实控人朱江平签署协议 约定IPO申请受理后特殊权利条款终止 [4]
*ST太和: 上海太和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21:14
股东股份冻结情况 - 股东何文辉持有公司股份11,963,91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56% [1] - 何文辉累计被冻结股份4,721,21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7% [1] - 冻结原因为华翀基金与何文辉之间的合同纠纷,涉及2018年度业绩补偿安排协议 [1] 司法冻结进展 - 静安区法院一审判决认定《业绩补偿协议》条款无效,驳回华翀基金全部诉讼请求 [3] - 上海金融法院二审撤销一审判决,认定《业绩补偿协议》有效 [3] - 二审判决要求何文辉支付现金补偿65,864,800元、违约金12,894,312元及额外违约金 [3] 其他说明 - 何文辉已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4] - 股份冻结事项暂未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治理造成重大影响 [4]
当王健林,失去「五百个小目标」
搜狐财经· 2025-06-04 17:00
万达集团资产出售 - 万达集团以近500亿元价格打包出售48座万达广场给太盟投资集团联合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设立的合营企业 [2] - 出售核心资产背后是公司日益增大的债务压力 王健林被冻结股权累计达4.9亿元 [2] - 2023年起累计变现超600亿元 包括出售北京万达投资49%股权(22.62亿元)、英国圣汐国际(1.6亿英镑)、万达酒店管理公司(24.97亿元)等 [20][7][20] 万达商管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末 大连万达商管有息负债1375.61亿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302.69亿元 [22] - 账面货币资金115.77亿元 流动负债1159.67亿元 资金缺口超过10倍 [22] - 全国开业513座万达广场(含轻资产) 商业运营总面积7090万平方米 市场估值超8000亿元 [22] 战略投资者动态 - 腾讯2018年联合三家企业投资340亿元为万达对赌协议"买单" 2023年再次通过儒意影视收购万达资产 [5][7] - 京东两次参与万达投资 看重其线下流量和商业场景价值 [7][9] - 阳光人寿近两年收购至少6座万达广场 看重6%-8%的年回报率 [8][9] 昔日盟友追债情况 - 永辉超市提起仲裁追讨38.59亿元 涉及万达商管1.43%股权交易 [14] - 苏宁易购要求万达支付50.41亿元股份回购款 [14] - 融创中国追讨95亿元股份回购款 三家追债总额近184亿元 [17] 万达商业发展历程 - 2015年启动第四次转型 转向服务业为主的轻资产模式 当年收入2901.6亿元(同比+19.1%) [25] - 2016年签订A股上市对赌协议 后因政策变化导致计划失败 [3] - 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签订新对赌协议 要求2023年底前完成港股上市 [6]
手回集团较招股价跌近三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6-04 07:11
上市进程与股价表现 - 手回集团历经三次递表、两次折戟后于5月30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并完成IPO,发行2435.84万股新股,发售价8.08港元/股(发行区间上限),募资总额1.97亿港元 [2] - 上市首日股价破发,开盘价7.50港元/股(较发行价跌7%),收盘报6.61港元/股(跌幅18.19%),市值15亿港元,随后两个交易日继续下跌至5.71港元/股(较发行价累计跌近30%),总市值缩水至13亿港元 [2] 业务结构与市场份额 - 旗下拥有三大平台:"小雨伞"(C端直销,2024年收入占比21.3%)、"咔嚓保"(代理人分销,收入占比15.9%)、"牛保100"(B端合作,收入占比62.8%),B端渠道贡献超六成收入 [3][4] - 2023年在中国线上长期人身险市场份额达7.3%,位列行业第二 [3] - 收入结构单一,99%以上依赖保险交易佣金,技术服务收入不足1% [6] 财务数据与行业影响 - 营收波动显著:2022年8.06亿元→2023年16.34亿元(同比+102.7%)→2024年13.87亿元(同比-15.1%) [5] - 净利润由2022年盈利1.31亿元转为2023年亏损3.56亿元、2024年亏损1.36亿元,两年累计亏损4.92亿元 [5] - "报行合一"政策导致长期寿险首年佣金率从2022年34.6%降至2024年21.5%,长期寿险收入占比从50%降至33.8%,短期险种占比提升至22.2%但佣金率更低 [5] 募资用途与对赌压力 - 募资约60%用于优化销售网络与研发,其余补充流动性及并购,但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6.6%降至2024年3.7% [7] - A轮至C轮投资者协议包含撤资权条款,若未在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递表后18个月内上市,需按本金+利息或150%本金等条件回购股份,2024年末现金储备仅1.13亿元 [7] 公司治理与行业挑战 - 2020年管理层内讧事件曝光治理风险,创始人徐瀚控诉CEO光耀"篡权"后离职创立竞品,光耀现持股29.68% [8] - 子公司曾因返利、违规销售等被罚,2020年小雨伞保险被罚12万元,2023年创信保险销售被罚5万元 [8] - 面临蚂蚁保、腾讯微保等流量巨头挤压,以及保险公司"去中介化"趋势 [9]
比恒大更惨?王健林3年还债6000亿,如今再卖48座万达广场
搜狐财经· 2025-06-03 21:26
万达集团资产出售 - 2017年出售70多家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以缓解债务压力[10] - 2024年初出售5家万达广场,5月底计划出售48家万达广场[13] - 48家万达广场交易由太盟投资集团主导,该机构累计向万达注资780亿元[13][15] 公司债务与资金压力 - 万达集团总债务规模达6000亿元,需持续出售资产偿还[10][22] - 2023年万达商管继续出售资产但仍未完全解决债务问题[20] - 租金收入因电商冲击和实体店客流下降而大幅减少[20] 上市计划与对赌协议 - 2014年万达上市后因估值争议主动退市,签订2018年A股上市对赌协议[3][5] - 2016-2017年房地产行业调控导致上市计划失败[5][7] - 多次上市申请失败导致对赌协议债务持续累积[9] 资产处置特点 - 出售资产多为万达广场等重资产项目,转向轻资产模式[12] - 部分交易含核心项目,且存在低价出售情况[15][18] - 收购方如融创、富力在2017年交易后仍面临运营负担[16] 行业环境变化 - 房地产行业2016-2017年面临严格调控,影响上市进程[5] - 电商崛起导致实体商业租金收入下降[20] - 万达广场作为商业综合体受宏观经济和消费模式转变冲击[12][20]
绝不卖国!王健林又卖家产还债,71岁骨瘦如柴,唯有一点让人诟病
搜狐财经· 2025-06-01 12:25
"我们家什么都能卖,就是不卖国!" 听到花花公子王思聪说这句话,大家或许还会感到诧异。 网友印象中,一个整日与花边新闻相伴的纨绔,也能说出这样振奋人心的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万达集团,真的是变天了。 曾几何时,万达这两个字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财富的象征。 如果你问万达最辉煌的时候,那应该是在2015年。 前一年,万达在王健林的管理之下,开始了第四次的转型,从房地产行业转向了服务业。 那个时候,很多传统型企业都还未从上至下贯彻"服务型"理念,再加上王健林凭借他敏锐的嗅觉、独特的眼光,提前预见了房地产行业的危机。 于是,他开始不只是将注意力放在而是采取多元化布局。 影视、体育、文旅等行业均有涉猎,当时还有人笑称万达就是"东方的迪士尼"。 在王健林的长远布局之下,万达集团旗下的各类产业迅速发展了起来。 2015年,他2600亿财富成为全球华人首富;2016年,他入选《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人物。 也正是这一年,他说出了那句,至今还被国人们拿来调侃的霸气发言: "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 提到王思聪,一定有不少人立即眉头紧皱。 这些年来,他仗着父亲打下的江山,挥霍无度,做了许多糟心事,即便大家都知道 ...
万达广场,王健林的套现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5-30 13:36
万达资产出售交易 - 大连万达商管出售48座万达广场100%股权,交易总规模或达500亿元,平均单座售价约10亿元[2][4] - 买方为太盟珠海、高和丰德、腾讯控股、京东潘达、阳光人寿保险组成的合营企业[4] - 被收购项目分布在广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此前由大连万达直接或间接全资持有[5] 万达债务危机背景 - 公司背负两份对赌协议债务:2016年私有化退市时签订的第一份对赌涉及腾讯/苏宁/京东/融创等机构300多亿元,需2018年前完成A股上市[6] - 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港股IPO失败导致第二份对赌触发,欠太盟投资/腾讯等机构380亿元[7] - 截至2024年三季度,大连万达商管负债总额1375.61亿元,账面现金仅115.77亿元[13] 万达广场经营现状 - 2024年前三季度万达商管净利润97.79亿元,同比下滑11.55%[8] - 全国商场数量从2019年1168家降至2023年794家,降幅32%[7] - 部分出售项目售价较峰值缩水40%,但投资机构认为当前是抄底良机[9] 战略转型与资产处置 - 公司提出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模式,目标成为商业运营服务商而非开发商[15] - 过去两年累计出售超40座万达广场,2025年已售7座[6] - 截至2024年底仍管理513座万达广场,其中自持物业约180座[17] 剩余资产与品牌价值 - 公司保留万达文旅、万达体育、宝贝王乐园和IP业务等资产[17] - 持有珠海万达商管40%股权,后者为万达广场管理方[17] - 王健林家族财富从2015年2200亿元峰值缩水至2024年约300亿元[17]
被书面警示5个月后又赴港IPO,飞速创新内控“毛病”是否“痊愈”?
第一财经· 2025-05-29 18:19
公司背景与IPO历程 - 公司为在线DTC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收入排名全球第二[2] - 2023年3月首次申报深交所主板IPO,2024年5月主动撤单,2025年1月因内控缺陷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1][4][5] - 2025年5月转战港交所,由中金、中信建投国际、招商证券国际联席保荐[2][4] 深交所IPO受阻原因 - 内控缺陷:IT系统未能准确显示前台商城销量及评论数据,财务系统存在反结账/反审核无审批漏洞[5] - 数据异常:2019-2021年同一IP/地址多客户订单占比超10%,非工作时间发货占比近10%[3] - 问询回复不实:声称2022年10月保存系统日志,实际延迟至2023年6月[5]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4 6%,达26 12亿元,但2024年净利润下滑至3 97亿元[8]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持续攀升,2024年达46 8%,欧洲占比约33%-34%[8][9] - 关税风险突出:中美贸易政策变动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9] 资本运作与对赌压力 - 多轮融资涉及15家机构,包括深创投、红土等,每股成本从0 8元升至15 8元[6][7] - 与福鹏叁号、海通投资等签署对赌协议,若IPO失败需触发回购条款[6] - 2021年C轮融资规模显著扩大,单笔投资达1 5亿元(红十一篇)[7] 转战港股动机 - 声称香港上市利于获取国际资本,但监管函揭示内控整改为深层原因[4][5] - 招股书宣称已解决深交所指出的内控问题,但未披露具体改进措施[6]
王健林,大消息!再卖48座万达广场,腾讯、阳光人寿等“熟人团”接盘
搜狐财经· 2025-05-29 15:07
资产处置 - 太盟投资、腾讯、阳光人寿等设立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全部股权,涉及北京、广州、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项目 [3] - 2025年以来第五次大规模资产处置,目的是应对400亿短期债务 [3] - 2023年至今已有超50座万达广场易主,最新交易中万达保留20年运营权,通过收取管理费维持盈利 [7] 债务危机 - 2018年与腾讯、苏宁等签下340亿对赌协议,要求万达商管2023年前完成港股上市,但四次IPO失败导致债务滚至近400亿 [4] - 永辉、苏宁、融创等追讨180亿债务,万达商管估值从6000亿缩水至不足千亿 [4] - 截至2024年三季度账面现金仅140亿,债券利率飙升至15%,中东资本撤离,总部大厦挂牌抵押 [9] 轻资产转型 - 通过资产处置已回笼200多亿现金流,物业维护成本下降37% [7] - 轻资产模式下管理费收入仅为原租金收入的45%,需将400多个广场运营效率提升20%才能填补缺口 [7] - 转型方向包括将400多座广场改造为"城市微度假综合体",契合证监会"不动产私募基金试点"与住建部"商业消费场景升级"政策 [10] 行业趋势 - 商业地产黄金时代终结,行业必须从高杠杆快周转转向精细化运营 [4][9] - 银保监会鼓励险资接盘不动产的政策为万达转型提供支持 [7] - 商户汰换率超30%的存量市场环境下,提升坪效难度大 [9]
“1亿元”还是王健林的小目标吗?
搜狐财经· 2025-05-28 10:38
万达集团股权变动 - 太盟珠海、高和丰德、腾讯控股、京东潘达、阳光人寿及其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 [1] - 王健林被冻结股权数额合计约4.9亿,关联40余家企业中10家为存续或开业状态 [1] 万达集团历史危机与当前困境 - 2017年万达因资金链断裂出售酒店和文旅项目资产,避免了疫情冲击下的暴雷风险 [3] - 近期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协议失败,导致资金链再度紧张,债权人通过司法手段追讨债务 [3] - 公司被迫再次出售资产以缓解债务压力,创始人面临重大经营挑战 [3][7] 创始人战略决策反思 - 2017年危机后公司未吸取教训,继续扩张并签订对赌协议试图推动万达商管上市 [3][7] - 过度依赖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导致风险累积,最终陷入难以翻身的困局 [7][9] - 创始人年龄、能力与机遇优势未能持续,战略失控加速了公司衰退 [7] 社会舆论与品牌影响 - 创始人早年"1亿元小目标"言论引发争议,当前资产查封和债务问题形成鲜明对比 [5] - 公司从首富光环到频繁资产处置的落差,对品牌形象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