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深度融合

搜索文档
吴桂英主持召开长沙市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长沙晚报· 2025-05-28 10:48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 会议核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1] - 会议强调要树牢"一座城"理念、坚持"一盘棋"思维 [1] 当前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 - 去年以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问题和差距 [4] - 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一体化发展 [4] 重点任务部署 - 突出抓好"十五五"规划科学编制,完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 [4] - 严格落实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推进"一厅一道一园"建设,做好产业导入 [4] - 推动科产融合协作,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4]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融城干道、地铁延伸、高速扩容和新型基础设施布局 [4] - 推动教育医疗政务等民生领域一体化,实施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4] 组织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形成高效协作合力 [4]
“牡丹之都”绽放文旅新篇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5-21 10:43
菏泽文旅发展战略 - 构建"一核两区一带"文旅格局,包括世界牡丹文化旅游核心区、鲁苏豫皖交界区休闲度假目的地、水浒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黄河文化旅游带 [2] - 差异化开发"牡丹、水浒、黄河、红色、农耕、祖源"六大资源形成独特竞争力 [2] - 牡丹观赏期带动抖音酒旅订单环比增长164%,销售额增长213% [2] - 水浒主题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60万人次 [2] - 黄河沿线非遗项目达74项,4A级景区4家 [2]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通过"政策+项目+品牌+消费"四轮驱动激活乡村文旅潜能 [3] - 已打造10条乡村游线路、43个景区化村庄 [3] - 形成工笔牡丹画、曹县汉服等近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值超300亿元,带动就业50万人 [3] - 巨野工笔牡丹画2万名画师年创150万幅作品,2024年实现书画产业综合产值45亿 [3] - 曹县汉服占据全国50%市场份额,年销售额120亿元,在72个5A级古风景区实现90%覆盖率 [3] 牡丹产业发展 - 构建"节会+景区+文创"立体化发展模式 [4] - 第34届牡丹节推出20余项活动,7大牡丹园接待游客增长34.3% [4] - 创新开发"丹萌萌"IP形象衍生九色华服 [4] - 牡丹产业已形成深加工产品260余种,年产值130亿元 [4] - 今年"五一"菏泽因牡丹热度涨幅167%,跻身全国小众城市TOP4 [4] 未来发展计划 - 实施"四大行动":消费提质、文化"两创"、服务升级、品牌创建 [6] - 年内争创4A级景区1家 [6] - 打造"菏泽有礼"商品体系 [6] - 目标"十五五"末实现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00亿元 [6]
千年古刹 今朝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白马寺考察回访记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宗教中国化与文物保护 -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发展并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历史证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1] - 白马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0] 白马寺历史与建筑保护 - 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建筑为元、明、清时所留,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传统 [2] - 寺内保存历代碑刻40余方,是研究白马寺历史沿革和碑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 -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先后多次进行保护性修复,1979年对外开放,1990年齐云塔院得到扩建 [2] 文物保护工程进展 - 2018年洛阳市编制了《白马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5] - 2020年国家下达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5] - 2021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对白马寺多处建筑屋面及寺院东围墙实施抢险修缮工作 [5] - 2022年洛阳市启动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毕 [5] 文旅融合发展 - 白马寺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将运用创新思维理念,注重历史肌理和历史建筑展示 [6] - 博物馆将统筹展示东汉、魏晋、隋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白马寺肌理格局、建筑风貌 [6] - 洛阳正加快推进白马寺片区项目建设,统筹实施释源广场改造提升、白马寺新山门和博物馆建设、交通路网提升等工程 [8] 国际文化交流 - 白马寺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如今不同文明依然在白马寺碰撞、共融 [11][12] -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古都洛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12] - 法国游客表示白马寺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碑刻见证了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 [12]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启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9 15:53
活动概况 -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在团一大广场启动,广州40家文博单位集体亮相[1] - 活动包含AI问答互动、AI文化创意设计、沉浸式戏剧表演、文艺演出及圆桌主题交流等环节[1] - 活动聚焦博物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文化包容、社会服务与可持续发展回应数字化、全球化与多元化需求[1] 文博行业创新 - 博物馆运用智能导览、实时交互、VR虚拟现实、3D建模等技术重构公众与历史的互动方式[1] - 通过"内容+平台"产业优势,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活化千年文明印记[1] - 广州打破行业边界,将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混合展示以促进融合发展[1] 主题区域展示 - 科技赋能区展出"博物馆虚拟仿真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AI问答实现古今对话[2] - 有爱无碍区为残障人士提供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文化体验[2] - 无界共创区邀请观众体验AI文创设计,扮演"数字匠人"角色[2] - 多元服务区展示文博单位及科技企业的服务与文创产品[2] 行业交流活动 - 举办"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分享交流会,探讨AI虚实融合、多元服务及青年力量等话题[2] - 文博、高校、科技企业代表共同探索博物馆与公众、城市、科技的深度链接[2]
青岛市南:文旅场景持续上新 消费活力有效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5-03 16:22
对于山、海、城相连的青岛市南区来说,涌动的人流即是经济的脉搏,给城区带来了消费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而市南区拥有的自然禀赋、文化 底蕴、城区风格也在古朴老街与摩登时尚的切换中带给游客领略青岛魅力的更多选择,这或许就是文旅深度融合所带来的预期效果。 进入5月,正是青岛"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景象最为旖旎的时刻。趁着"五一"小长假,人们外出游玩的"小确幸"早已涌动心间,从现已增长的客流量 上便可知晓摩肩接踵盛况的必然而至。 丰富文旅场景 让旅程更具体验感 市南区作为青岛的核心城区,拥有滨海风光、历史建筑、商业集聚等独特优势,为文旅场景的打造提供了丰富载体。 旅游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的过程,不仅要有迷人的风景入眼帘、润心间,也要有对旅游地文化的了解与浸润,如此才能让旅程更具性价比。 除却栈桥、八大关、小青岛、奥帆中心等知名景点每逢假期人从众的热闹场面,市南区本身的文化底蕴也在潜移默化中伴随着人们的旅程。 "做攻略时并没有规划在青岛老城区花太多时间。到达之后,却在这里停留了整整一天。主要因为一座座名人故居、一条条古朴街巷特别有文化氛 围,对孩子来说很有学习意义。我们还登上了信号山、小鱼山,在大学路网红墙拍了照,去网红'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