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深度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满足“诗和远方”新期待 旅游大国加速迈向旅游强国
新华网· 2025-08-26 08:11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行业正从旅游大国加速迈向旅游强国 [1] - “十四五”以来,行业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1] -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民生产业、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旅游”模式充满活力 [1] 行业经济带动作用与市场表现 - 国内旅游市场地位稳固,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2] - 旅游消费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长,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作用日益重要 [2] - 以贵州榕江“村超”为例,其在7月26日单日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体现了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深度赋能 [2] - 行业通过组织“中国旅游日”活动、实施消费促进政策等措施,为旅游消费营造良好氛围,其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3]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与成果 - 文旅融合积极推进,业态、产品、市场融合使旅游更具深度和趣味性,例如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凭借沉浸式演出,自2021年开城至2024年底吸引超4000万人次观演,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80% [4][5] -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类景区数量从2012年的2064个增至4000余个,年均增长8% [6] - 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非遗馆等文化场所增强旅游功能,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作品、新项目不断涌现 [6] - 在继承革命文化方面,红色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游客接待量连年增长 [5] 产品供给与满足多元化需求 - 行业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7] - 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需求,行业加大力度培育优质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和乡村旅游产品 [7] - 目前全国有A级旅游景区1.65万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近900家,旅游休闲街区700余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500余家 [7] - 自2021年以来,有15个中国乡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总数居世界第一 [7] - 行业正推动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来提高景区的便利化、安全性和舒适度,以更好满足多元化需求 [8]
三大龙头景区引领 阿坝文旅全域绽放
四川日报· 2025-08-25 14:49
核心观点 - 阿坝州文旅产业呈现"月明星稀"格局 三大龙头景区客流优势显著但区域发展不均衡 州政府提出2030年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 通过全域发展策略推动"星汉灿烂"式均衡发展[5] 景区运营现状 - 九寨沟景区2024年截至8月15日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连续20多天门票售罄[5] - 黄龙景区截至8月19日年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 较2024年提前14天达成该目标[5] - 四姑娘山景区7月下旬年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5] - 同属九寨沟县域的神仙池 爱情海等景区接待量仅为数万人次 与龙头景区形成显著差距[6] 发展战略与目标 - 提出"五动"策略:景区带动优布局 线路联动兴全域 产业互动增效益 品牌推动拓市场 机制促动强活力[4] - 打造"五个之州":自驾之州带动基础提升 研学之州带动内涵提升 民宿之州带动品质提升 网红之州带动业态提升 好客之州带动服务提升[4] - 目标203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8亿元 旅游总花费达2700亿元 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4] 空间布局优化 - 构建"三核驱动"发展格局:以九寨沟 黄龙 四姑娘山龙头景区为引领 高品质A级景区为骨架[6] - 差异化开发提升四大片区景区景点 实现多点开花全域绽放的布局[6] - 九寨沟县推动生态旅游景区与特色文化融合 涵盖神仙池 爱情海 甲勿海·熊猫园等7大景区[6] 交通配套提升 - 九寨沟县延伸县内景区直通服务 开行核心景区至金猴谷 甲勿海·熊猫园等周边景区直通车[7] - 推动18家租车公司开通高铁站 城区 景区间租车业务 100辆网约车已获批将逐步投入运营[7] 线路开发计划 - 提出7大主题线路:世界遗产之旅 生态康养之旅 科考研学之旅 藏羌风情之旅 红色育人之旅 户外探险之旅 冰雪浪漫之旅[11] - 重点打造大九寨旅游草原环线 理小路自驾精品线为目标的世界级旅游风景道[9] - 理小路串联毕棚沟和四姑娘山两大景区 被誉为"川版独库公路"[9] 资源开发潜力 - 全州共有3600余处优质文旅资源 目前五分之四(约2880处)尚待开发[9] - 第二梯队景区包括毕棚沟 莲宝叶则 中国古羌城 黄河九曲第一湾等7个景区呈现强劲发展态势[9] 特色文化开发 - 马尔康市深耕"幸福锅庄城·诗歌马尔康"文旅IP 嘉绒锅庄民俗活动首次邀请马来西亚等国舞蹈队参赛[12] - 首设马尔康半程马拉松赛吸引25个国内省份和英国 波兰等国1450余名选手参赛[12] - 松潘县下八寨乡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红谷驿站自去年9月开张以来收入约10万元[11]
四川德阳:加快建设“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
搜狐财经· 2025-08-20 05:29
核心战略定位 - 德阳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 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 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1] - 提出"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 以三星堆为文化内核 以安逸游为体验载体 融入全省文旅版图 [9] 三星堆文旅开发 - 三星堆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从1997年70万人次增至新馆建成后超600万人次 增长近9倍 [3] - 着力建设三星堆考古遗址公园 世界一流博物馆和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构建演艺大秀 主题巡游 数字文创等应用场景 [4] - 打造"一核三区"新格局 即以三星堆文化为内核 配以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和文化科技融合集聚区 [4] - 将于今年9月举办首届三星堆论坛 常态化举办三星堆面具节和半程马拉松活动 [4] 多元文旅产品体系 - 依托龙门山脉 龙泉山脉自然资源和文庙 德孝城文化瑰宝 深化"文旅+百业"融合模式 [6] - 建设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 打造串联天府冰雪小镇 云溪谷漂流 文博半山的避暑休闲目的地 [6] - 构建工业旅游链 包括金鑫工业文化博物馆和剑南春天益老号等工业体验园区 [6] - 提质升级77个文旅名村 形成"一村一主题 月月有活动"的乡村文旅矩阵 [6] 国际化发展举措 - 依托成都都市圈2500万人口市场和最佳通勤条件 满足近郊体验与观光需求 [8] - 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百个重点文旅项目 将世界级资源转化为世界级体验 [8] - 规划建设"德阳之窗"文化地标 开展文化基因解码行动强化国际表达 [8] - 链接国际友城资源 借力国家驻外机构构建多语种全球营销网络 [8] - 优化快进慢游旅游交通 完善多元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游客获得感 [8]
绵阳实施“五大工程”,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串起景区“珍珠链” 建设文旅新地标
四川日报· 2025-08-15 14:28
核心观点 - 绵阳市通过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和新型业态拓展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目标到2027年旅游总花费达1400亿元 2030年建成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4][5][6][10][11] 资源整合与线路规划 - 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 旅游总花费1134亿元 [6] - 推出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北线串联李白故里、平武报恩寺等景区 东线融合蜀道三国文化与"两弹一星"精神 西线结合大熊猫资源与藏羌文化 [6][7] - 平武县入选"国内100座值得去的小城" 依托九绵高速推出8条四季专享旅游线路 [8] 品牌IP建设 - 以李白文化为核心IP 推出沉浸式实景游"太白剧本杀" 实现文化出圈 [9] - 两弹城博物馆2024年7月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 通过科普体验和故事会强化红色教育 [10] - 依托三大IP(李白故里、两弹一星、熊猫家园)打造全国性文旅地标 其中野生大熊猫数量占全国野生种群22.4% [10] 新型业态与消费场景 - 拓展"文旅+百业"模式 重点发展演艺、科技、赛事业态 [11] - 科技城新区研学基地2024年接待超5000人 营收超35万元 [11] - 低空短途运输航线暑期客座率显著提升 开通北川至达州/重庆航线 [11] - 2024年计划引进25项以上国家级/省级赛事 举办超350场市县赛事 通过"赛事+旅游"模式带动关联产业 [12] 基础设施与区域协同 - 木座服务区作为九绵高速首个投入使用的服务区 成为地方文旅展示窗口 [4] - 平武县实现成都3小时抵达、绵阳主城区2小时抵达的交通便利性 [8]
上海发布“十百千万”文旅招商投资蓝图
新华网· 2025-08-12 13:50
上海文旅投资蓝图 - 上海发布"十百千万"文旅招商投资蓝图 包括十大标志性项目、百亿元年度文旅投资重点项目、千万平方米招商重点空间[1] - 千万平方米招商重点空间涵盖18个项目 总面积超1280万平方米 包括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南一片区"东方乐城"[1] - 六个重点项目签约 包括外滩源二期—外滩新势力超融合街区和"上海超级欢乐谷"[1] 文旅细分赛道 - 发布《2025上海旅游招商投资指南》明确四大板块:文化、旅游、广电、文物[1] - 细分16个投资赛道:艺术品交易、演艺、电竞、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沉浸式体验、时尚产业、数字文化装备、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奖励旅游、水上旅游、乡村旅游、影视创制、网络文化、文物拍卖[1] 战略发展目标 - 上海围绕"招商落地、投资建设、建成运行"线路图提升文旅供给品质[1] - 聚力建设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1] - 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1]
陕西:坚持以文兴业 着力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09:17
文化产业发展 -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1] - 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 [1] - 擦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等特色文化品牌 [1] 文旅融合发展 - 着力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1] -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升级产业体系、培壮经营主体 [1] - 推动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 [1] 国际传播与交流 -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1] - 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 [1] - 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
聚焦文旅深度融合方向,乐山明确“124”文旅发展思路 “文旅+百业” 周末在乐山
四川日报· 2025-07-29 08:21
文旅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实现入境游客人数、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企业数量、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三项指标倍增 [3] - 2027年旅游总花费目标超过2000亿元,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3] - 总目标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3][4] 世界级名片打造 - 再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两张名片 [3][4] - 乐山大佛景区计划2027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含入境游客50万人次),文创收入超1亿元 [5] - 峨眉山景区将投入126亿元实施22个重点项目,包括扩容提质和科技赋能 [5] 美食产业布局 - 已打造34条省市重点美食街区,44项烹饪技艺列入非遗,86道美食入选省级名录 [7] - 实施"百品千店"提升行动,构建"乐山味道+非遗美食+老字号"品牌矩阵 [7] - 2023年1-6月乐山接待国内游客6300万人次,旅游花费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7% [4] 四大特色产业 -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赛演娱乐、特色美食、康养旅居四大产业 [4][8] - 2023年以来举办赛事超250项,带动综合消费超10亿元 [8] - 康养旅居国际化推进,如黑竹沟景区接待首个外国康养团 [8] 区域联动开发 - 金口河区计划5年完成文旅投资100亿元,年接待游客目标400万人次 [9] - 沙湾区以沫若文化IP为核心打造"沫若文化名城" [8] - 推动大峡谷上下游联动开发,争创2个国家4A级景区 [9] 配套政策与设施 - 为成都世运会推出景区免票(运动员)和5折优惠(观众)政策 [4] - 乐山大佛景区将增设多语种标识、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演艺中心 [5] - 开发"乐山礼物"文创产品,创作乐山元素影视剧 [10]
德阳不只有三星堆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四川日报· 2025-07-25 15:26
三星堆文旅经济表现 - 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游客量接近600万人次 门票收入突破3.3亿元 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达282.85万人次 门票收入1.56亿元 [2] - 2024年三星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 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 与《原神》联动创造2亿级话题阅读量 [2] - 7月23日三星堆博物馆单日接待游客2.3万人次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每天接待约500人 [1] 德阳文旅资源开发 - 德阳构建"3+N"文旅发展新格局 以三星堆 德阳之窗 环龙门山旅游度假带为主体 配套一批文旅名村 [4] - 德阳25个A级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2200万人次 其中三星堆占比近三成 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超7000万人次 [3] - 德阳文旅存在"有文化缺转化 有流量缺留量 有名气缺商气"问题 人均消费额排名靠后 [3] 三星堆IP国际化战略 - 三星堆文物在宁波 希腊雅典 联合国总部等多地展出 包括"吉金万里"特展和"青铜之光"特展 [5] - 规划投资约130亿元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打造集文化体验 演艺娱乐 主题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 [6] - 2024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撬动消费近2.8亿元 获授权企业首创陶三足锅具年产值达2000万元 [6]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开发8条游线 古蜀秘境探索游与温泉玫瑰康养游形成"一文一旅"双引擎 [7] - 绵竹剑南老街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串联酒文化 三国文化和绵竹年画文化 [9] - 活化工业遗产 建设金鑫片区工业文化博物馆 展示三线建设场景 构建"从大国重器到未来科技"研学链条 [9]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 串联18个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贯通德阳文庙 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等景点 [7] - 整合白马关 金牛古道 诸葛双忠祠等历史遗迹资源 推进蜀道三国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建设 [10] - 提升黄继光纪念馆等重点红色景区展陈水平 优化"红色之旅研学游"精品路线 [10]
四川宜宾:“三地+三中心”构建国际旅游城市格局
新华财经· 2025-07-23 15:00
宜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 - 宜宾市委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锚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从内强底蕴、外塑形象、提升服务、赋能发展、构建工作体系5方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1] - 战略核心是构建"三地三中心"格局(人文景观盛地、生态度假胜地、美酒文化圣地;活力赛事中心、时尚演艺中心、品质消费中心),加速文旅产业国际化 [1][2] "三地"建设规划 - **人文景观盛地**:强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打造三江口、长江之珠等长江视觉符号,开发冠英古街等历史街区,开通水上观光航线,推动僰文化、苗彝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2] - **生态度假胜地**: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为使命,构建生态度假产品矩阵,优化微度假产品供给 [2] - **美酒文化圣地**:依托"中国五粮浓香白酒核心区"优势,建设世界感知中国白酒文化的核心窗口 [3] "三中心"发展路径 - **活力赛事中心**:升级场馆设施,培育本土竞技体育,引入高水平赛事,建设区域赛事中心 [3] - **时尚演艺中心**: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发展影视产业,推动演艺新空间融合,建设成渝地区知名演艺中心 [3] - **品质消费中心**:实施商圈焕新,培育宜宾酒/茶/竹等特产品牌,打造"长江首城大河帮"美食品牌,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展会 [4] 战略实施意义 - 通过"文旅+百业"模式带动经济增长和富民增收,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增长动能 [4] - 最终目标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实现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 [4]
为文化生态保护区注入新能量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4
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意义 - 新增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及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七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1] - 文化生态保护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孕育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视为整体进行系统保护 突破以往仅聚焦单个项目或技艺的保护模式 [1] - 非遗承载民族或地区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1] 区域经济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老陈醋、平遥牛肉、太谷饼等非遗"中华老字号"和"三晋老字号"各19个 [1] - 形成杏花村汾酒、祁县玻璃器皿、清徐老陈醋、平遥牛肉和平遥推光漆5个省级非遗特色专业镇 以及交城磁窑村等9个非遗特色村 [1] - 非遗相关产业链持续延伸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文旅融合与区域活力提升 - 保护区依托独特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 开发沉浸式民俗文化体验产品 如平遥古城、晋商大院等文化旅游产品 [2] - 文旅融合显著提升区域知名度与影响力 带动就业并促进经济发展 实现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2] 可持续发展挑战 - 需平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避免过度开发对文化生态造成破坏 [3] - 传统戏曲面临年轻受众断层问题 政府资金支持若未激发真实传承需求则难以持续 [3] - 文化保护需依赖人才梯队建设 让年轻人主动接触学习传统文化是维持文化生命力的核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