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概念验证
icon
搜索文档
看南邮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如何炼成“火眼金睛”
南京日报· 2025-05-06 07:57
概念验证中心概况 - 南京邮电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近两年开展28个概念验证项目,其中12项成果完成转化,转化金额累计4500万元 [2] - 概念验证中心2024年累计征集项目34项,经严格筛选后立项13项 [3] - 中心计划未来两年新增概念验证资金2000万元,对20项以上科技成果实施验证 [8] 项目筛选机制 - 项目来源多元化,包括校内高价值专利、获奖成果、重大科研项目及"四邮四电"高校联盟项目、专业机构、领军企业等 [3] - 筛选流程分两阶段:初筛采用AI辅助量化评分,复筛通过概念验证大赛和专家多维度评审(技术团队、市场前景、转化风险等) [3] - 建立120人专家顾问团,在知识产权、商业模式、产品化等环节提供支持 [5] 技术转化支持体系 - 开放147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提供样机打造和性能测试支持 [5] - 与政府、企业共建"高校-政府-企业-分中心"四方联动体系,覆盖从实验室测试到中试生产、场景验证的全链条 [5] - 联合设立1500万元专项基金定向扶持优质项目,采用"拨投结合"模式建立价值共享机制 [6] 典型项目案例 - 心理健康辅助诊断设备:AI技术实现10分钟情绪分析,已申报国家二类医疗器械,预计2024年底量产,获850万元投资(预计总融资1500万元) [1][2][7] - 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与医药龙头企业达成作价入股合作,正争取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资金支持 [7] - 三维工业产品缺陷检测软件:获得校企合作、政府申报、产业化路径设计等全方位服务 [7]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围绕"AI+芯片+通信"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熟化,打通"定向研发-概念验证-场景实测"创新链条 [8] - 依托70余家校地研究院和技术转移分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网络 [8]
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上海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多维度助推专利从书柜走到货柜
解放日报· 2025-05-03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上海激活创新生态,从遴选培育和放权松绑两方面多维度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1] 遴选培育走出“最先一公里” - 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门诊”等活动,吸引122人次参与,遴选出20个项目进入密切跟进及概念验证阶段 [2] - 华东师大孙越副教授在“转化门诊”帮助下明确泥炭藓种植技术转化路径,项目进入中试启动阶段 [2] -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助力复旦大学李庆教授团队创立公司,牵线对接企业3个月制作出首台产品化样机 [2][3] - 上海交通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联盟启动,未来将规划建设10多个分中心,整合1亿以上基金,资助超100个项目,培养1000多名人才 [3] - 上海理工大学成立16个跨学科创新团队,组织技术转移专员队伍,推动科研成果走出“最初一公里” [3] - 上海提升12家高质量孵化器服务能级,2025年一季度全市孵化载体平均月度新增孵化企业180家左右 [4] - 上海聚焦多领域开展高质量孵化器遴选培育,计划至年底累计建设20家左右 [4] 放权松绑助推“最后一公里” - 华东师大实行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2024年科研人员新设企业近40家,“全赋权”转化项目6个 [5][6] - 上海推行“赋予所有权+约定收益”模式,一季度22项成果实施全部所有权赋权,转化金额超10亿,孵化公司13家,吸引超6.5亿意向资本 [7] - 上海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4.3万余件专利入库,累计转化7600余件 [7] - 上海发挥产业基金作用,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选出4只合作子基金,完成首个直投项目决策 [7] - 上海成立目标总规模100亿的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推动实施并购投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