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
搜索文档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 2025-08-12 13:43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 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 增量超35万亿元[4]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前4年平均经济增速5.5%[4]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 最终消费贡献率56.2% 较"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4]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年增加值超30万亿元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4] - 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货物贸易大国、外汇储备大国、能源生产大国地位[4] 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1.2万亿元 研发强度达2.68%[7] - 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10.4%[7] - 累计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 建成全球最多5G基站[4][7]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全球第一 STEM专业年毕业生超500万人[7] 绿色发展成效 - 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1.6% 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越煤电[10] - 森林覆盖率提至25%以上 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化面积[10]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87% 较"十三五"提高3个百分点[10]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较"十三五"末492万辆增长5倍多[10] 民生福祉改善 - 城镇年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11] - 义务教育巩固率及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95%[11] -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11]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至64.6%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人次[11] 改革开放深化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 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12] - 2021年至2024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 超"十三五"总额[13] - 外资企业贡献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 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13] -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数据基础制度与国家数据局组建完成[12]
奋楫前行!这些成绩与你我有关
搜狐财经· 2025-08-09 14:57
经济总量增长 - "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1] - 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1]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5.5%[1] 研发创新突破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4][6] - 实现多个"第一":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中国空间站"天宫"、月球背面采样的"嫦娥六号"、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4]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4] 民生保障改善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7] -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7]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每5年增长1岁[7] 营商环境优化 - 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9][11] - 民营企业数量达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9][11] 生态环境建设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陕西省面积,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12]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比"十三五"提高3个百分点,长江黄河干流达二类水质[12]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煤电,每3度电有1度为绿电,钢材原料20%来自废钢循环[12] 安全基础夯实 - 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和河南两省面积总和[15][17][18]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1/3[15][18] - 拥有全球最大、门类最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15][18] 全球责任担当 - 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19][21] -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至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19][21] - 以超大规模市场和制造能力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19]
上半年深圳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达58.1%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8 06:36
重大项目投资进展 - 上半年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86.5亿元 投资进度达58.1% [1] - 2025年全市安排重大项目798个 总投资约3.2万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3076.4亿元 [2] - 建设(新建、续建)项目共679个 [2] 现代产业领域布局 - 现代产业领域计划安排238个重大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1026.9亿元 [2] - 推进西门子医疗研发制造基地(投资超10亿元)、立讯精密智能模组基地、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超6万名研发人才入驻)等先进制造项目 [1] - 加速建设小米深圳国际总部、抖音后海总部大楼、京东深圳总部大厦、招商银行全球总部大厦等总部经济集群 [1] 民生改善领域投入 - 民生改善领域计划安排292个重大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953.7亿元 [3] - 推进深圳海洋大学、前海冰雪世界(9月试营业)、机场三跑道扩建(年底投用 航班容量提升15%以上)等基建项目 [3] - 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0万个 建成龙岗/坪山/光明/深汕四大高中园 [3] 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 全市医疗总床位数达7.5万张 建成养老机构82家 养老床位14385张 [4] - 设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099家 长者饭堂及助餐点266家 覆盖超20万老年人 [4] - 千人托位数达5.38个 超过"十四五"4.5个目标 写字楼配套托育设施实现就近服务 [3]
西安公共停车场建设加速推进
西安日报· 2025-08-07 10:50
公共停车场建设进展 - 全市已开工建设71个公共停车场和11029个车位 占年度任务15000个的73.5% [1] 具体项目案例 - 大麦市街51号院立体停车库项目规划建设140个车位 预计12月投入运营 [2] - 西安地铁6号线田家湾停车场建有161个标准化停车位 日均服务车次达500辆 [4] - 锦峰停车场建成300个公共停车泊位 投入运营后基本保持满位状态 [4] 智慧停车与便民服务 - 田家湾停车场配备24小时司机休息室和自助洗车设备 实现50米步行接驳半径 [4] - 红旗铁路公园建设"小而散"生态型停车场 日均人流量超万人次 [5] 社会效益与民生改善 - 锦峰停车场缓解老旧小区居民停车压力 减少路边违停现象 [5] - 公共停车场建设优化区域交通组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4] 政策支持与建设模式 - 采用"政府扶持引导、社会投资建设"模式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投资 [6] - 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挖潜闲置资源 建立项目库和月度任务清单推进机制 [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新华社· 2025-07-15 09:0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5.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2]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3] 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5] - 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10.4%[5] - 累计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5] - 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取得新突破[5] 绿色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1/3,单位GDP能耗下降11.6%[7]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7] - 废钢循环利用率超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达二类标准[7]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年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8] - 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8] - 新增402种医保药品,跨省异地就医惠及4亿人次,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64.6%[8] 改革开放深化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9] - 组建国家数据局和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9][10] -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7万亿元(2021-2024年5月),超"十三五"总额[10] - 外资企业贡献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万就业岗位[10]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
新华网· 2025-07-09 17:00
经济发展成就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1] - 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1]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5.5%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 [2]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 绿色发展与节能减排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2] - 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2] 民生改善与社会保障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2]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 - 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长到3.6人 [2] 战略任务与重大工程 - 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1]
前5个月江苏10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增长8.8%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12:54
基础设施投资 - 1-5月江苏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 [1] - 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分别增长7.2%和8.8% [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大幅增长58.9%,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32.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49.4% [1] 制造业投资 - 1-5月江苏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对全部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为1.8个百分点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纺织业四大重点行业合计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 [1] 专家观点 - 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2] - 建议将资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 [2] - 需多措并举拓宽投资空间,完善回报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
宝应县:一线走访解决乡村居民“如厕难”
新华日报· 2025-06-12 09:02
公厕卫生整改情况 - 宝应县委第四巡察组实地查看小官庄镇诚忠村公厕卫生整改进展,村民对通水、清洁等改善表示满意 [1] - 巡察组发现该村公厕存在设施损坏、卫生脏乱差问题,部分未通自来水,"如厕难"成为村民高频反馈问题 [1] - 村"两委"解释公厕使用率低原因为水费过高及家家有户厕,但巡察组通过数据反驳水费未造成实际负担 [1][2] 巡察组整改措施 - 巡察组通过摆事实指出村干部思维偏差,强调脏乱差导致群众回避使用而非使用率低 [2] - 巡察组组长强调公厕应服务村民而非面子工程,需加强引导宣传以提高卫生意识 [2] - 诚忠村对3座公厕全面排查并整改,包括清扫、通水、修缮,承诺优先村民需求及后续管护 [2] 巡察工作导向 - 巡察组以"边巡边改"推动解决民生小事,如公厕问题改善村容村貌及民生获得感 [3] - 本轮巡察聚焦为民办实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宿迁市宿豫区聚焦群众身边热点堵点难点问题发力变“需求清单”为“幸福账单”
新华日报· 2025-06-02 08:31
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 - 宿豫区来龙镇玉皇村通过葫芦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和技术交流,党员干部深入田间解决种植难题 [1] - 全区建立69个小区党支部,3133名在册党员和2358名在职党员开展1100余场惠民服务,收集450余条有效建议 [1] - 创新设立"小院说事""红杉议事吧"等基层议事平台,实现群众诉求面对面收集 [1] 民生工程推进 - 实施280余件民生实事项目,解决350余个问题,70项年度民生项目加速推进 [2] - 重点改造城区易涝点、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农村医疗中心及村组道路,推行餐饮场所能源改造补贴 [2] - 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对测评不满意事项实行"回炉返工"制度 [2] 诉求响应机制 - 建立"零延迟快办"机制处理信访和12345热线问题,同类诉求发生率同比下降12.5% [2] - 采用"红黄蓝"分级办理制度,对复杂问题启动部门联动攻坚 [1] - 开设"民提我改、民忧我解"专栏实现问题跟踪问效 [2]
我国最富裕的20座城市:香港远超深圳,苏州第11,成都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5-14 17:52
城市富裕家庭数量排名 - 北京以730000户600万人民币资产"富裕家庭"数量位居榜首 [9] - 上海以625800户排名第二 [9] - 香港以525000户排名第三 [3][9] - 深圳以177500户排名第四 [3][9] - 广州以168800户排名第五 [9] 香港经济特点 - 2023年香港GDP为26927亿元,低于深圳的34606.4亿元 [3] - 香港富裕家庭数量达525000户,远超深圳的177500户 [3] - 反映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强大经济实力和高度发达的服务业 [3] 苏州经济表现 - 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排名第11位,富裕家庭数量63200户 [5][9] - 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国内前列 [5] - 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5] 成都经济状况 - 成都排名第20位,富裕家庭数量39300户 [6][9] - 经济规模全国前十但富裕家庭数量相对较低 [6] - 反映出经济总量优势未完全转化为富裕家庭数量 [8] 城市发展对比 - 香港保持较高富裕家庭数量得益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8] - 苏州通过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增长 [8] - 成都需要在收入分配和民生改善方面继续努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