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收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0 08:51
大赛概况与获奖项目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于13日至15日在河南郑州举行,吸引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参赛[1] - 清华大学“基于类脑架构的下一代通用模型及智能体生态”项目获得冠军[1] - 浙江大学“一知智能—AI大模型互动营销服务产业引领者”项目获得亚军[1] - 香港中文大学“光速智联—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神经形态光学处理器”、南京理工大学“光隐—面向AI训练的高速缆用电磁屏蔽膜”等4个项目获得季军[1] 行业战略导向与赛事拓展 - 大赛在高教主赛道增设“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5个参赛项目类型,引导青年学生投身关键领域创新攻关[1] - 今年大赛首次举办港澳区域赛,并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赛事国际影响力扩大[2] - 大赛期间举办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发布《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报告(2025)》与《智慧教育时代的创新密码: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2025)》[2]
作出战略擘画,凝聚磅礴力量,四中全会开幕吸引世界目光
环球网· 2025-10-20 07:32
会议核心议程与全球关注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并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1] - 国际媒体和学者高度关注此次会议,认为四中全会将是塑造未来五年全球市场的会议,新的五年规划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重要的方向与目标 [1] - 五年规划的制定是中国发展的一大鲜明特色,其制定、推进与达成展现了中国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能力和效率,是中国经济持续跃升与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 [1] “十五五”规划的制定流程与战略定位 - “十五五”规划将于明年开始实施,制定流程为: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规划建议,再由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最后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后正式发布 [2] - 根据中共二十大的战略安排,中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这三个五年规划,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重点 - 新的五年规划预计将继续强调供应链韧性、技术自主和战略自主,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发挥核心作用 [5]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成效:全球40个AI顶尖模型中中国占15个,该领域18%的顶尖研究人员在中国工作,中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 [5] - 高科技产业发展被视为系统工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动力电池、稀土、数字技术、高水平制造等多领域的协同支持,长期坚定的发展规划为新兴产业保驾护航 [6] 经济发展模式与外部环境 - 中国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出口额仅占GDP的20%,而欧盟的这一比例高达36% [8] - 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已大幅降低,过去8年对美出口占比减半,目前仅为10%,表明关税和贸易冲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往往被高估 [8] - 未来五年,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需通过拓展“一带一路”多元化市场、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等方式,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 [6] 新发展格局与安全观 -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重点之一是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如何以更高的安全观和更全面的开放观来构建新发展格局 [7] - 中国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有相配套的新安全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强调发展必须是自主可控的安全发展,同时安全也必须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 [7] - 中国的经济战略不仅关乎发展,也关乎在充满对抗和不确定性时代的国家安全,预计将有更多由国家引导的创新举措和资金投向前沿科技 [7]
登上Cell封面:中国科学院将CRISPR基因编辑与AI机器人结合,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生物世界· 2025-10-18 17:00
核心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作物-机器人协同设计”理念,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重新设计作物花型,创制出柱头外露的“机器人友好”型雄性不育系[4][8] -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ABC模型基因进行编辑,成功在番茄和大豆中实现了雄蕊外露的雄性不育花型[8][9] - 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经过基因编辑的花朵并完成精准授粉[4][8] 系统性能与效率 - GEAIR智能育种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化F1杂交育种,其授粉效率可与传统人工授粉相媲美[8] - 该系统在速生育种条件下与从头驯化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快速培育出抗逆性强且风味佳的番茄新品种[8] - 该技术体系突破了作物快速育种的瓶颈,有望大幅降低育种成本、缩短育种周期并提高育种效率[4][11] 行业应用前景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为精准农业转型提供了巨大机遇,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并促进可持续发展[3] - 将生物技术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深度融合,为可持续精准农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4][9] - 该研究成果展示了通过自动化技术快速培育气候适应型作物的潜力,有望提高农业效率并降低成本[11]
智库报告为人类2050蓝图提供中国智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09:16
论坛与研究成果发布 -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汇聚多国前政要、学者与媒体代表[1] - 论坛上系统发布五项重磅研究成果,包括一份《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全球2050评估与未来展望》研究报告和四部新书[1] 全球2050年展望 - 报告指出2050年将是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科技跃迁与文明共存的关键节点[1] - 未来25年国际秩序将经历深刻重塑,经济格局呈现“东升西降”,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世界增长主引擎[3] - 能源转型与绿色投资将引领全球新增长周期,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将形成集群式突破[3] 中国2050年发展战略 - 报告深入探讨中国“2050现代化战略”演进脉络,在“两步走”战略指引下,中国已在制造强国、科技自立、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等关键领域形成系统性布局[3] - 该报告是中国首个系统性比较全球2050战略的重磅智库成果,为世界各国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了思想框架与经验参考[3] 新书成果核心内容 - 新书《欧美学术界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和《国际激烈角斗中的中国》记录了欧美学者与中国思想界的对话,解析中国在复杂国际博弈中的战略定力与制度优势[4] - 《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汇集多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观察,从国际视野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4] - 《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以“复利”逻辑剖析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根基,提出构建具有持续增长力与内生动力的国家治理模式[6] 研究成果的总体意义 - 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在“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学术与政策”等领域的系统性研究矩阵,标志着中国智库在全球话语体系重塑中的积极实践[8] - 专家认为这些成果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思想坐标,为各国政策制定提供了智识参考,展示了面向2050的学术远见与国际担当[8]
共绘青春创新蓝图 共创世界美好明天
河南日报· 2025-10-17 07:43
大赛概况与战略意义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于10月13日至15日在郑州大学举行,活动包括冠军争夺赛、成果资源对接和思想交流 [2] - 大赛聚焦国家战略和前沿科技,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关键领域创新 [4] - 大赛坚持“产业出题、高校揭榜、学生答题”模式,产业赛道共吸引2355所高校、24.8万个项目、96.3万人次参加 [6] 前沿科技项目与行业分布 - 清华大学“基于类脑架构的下一代通用模型及智能体生态”项目获得冠军,致力于让AI像人类一样思考 [2][4] - 大赛高教主赛道新增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5个参赛项目类型 [3] - 新增赛道项目数量分别为:低空经济9.2万个、生物技术6.3万个、量子科技1.9万个、新能源8万个、新材料9.4万个 [3] - 其他代表性项目包括:南京理工大学面向AI训练的高速缆用电磁屏蔽膜、牛津大学等助力绿氢制造节能降本的酶激增项目、山西医科大学头颈癌精准诊疗项目 [5]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对接 - 大赛资源对接会发布专项投资基金,规模超过47亿元人民币 [6] - 产业赛道共有3104家企业的6976个命题入选,参与企业和入选命题数比上届分别增长34%和27% [6] - 大赛增设“区域特色产业组”,引导项目聚焦河南省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6] - 源自浙江大学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知智能获得总决赛亚军,证明从学校开始创业的路径可行 [5] - 郑州大学金奖项目“御洪——水利安全卫士”已成功应用于长江堤坝和新疆伊犁河的输水干渠 [6] 国际化参与与合作 - 大赛实现全球多点布局,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 [7] - 国外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个项目、5.7万人次参赛 [7] - 来自塔吉克斯坦国立商业大学的“中塔数字农业科技示范新生态”项目获得中亚区域赛金奖 [7] - 大赛期间举办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发布《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报告(2025)》等报告 [7]
ACAIC 2025 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最新日程
仪器信息网· 2025-10-13 11:58
大会核心信息 - 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5)将于2025年11月6日至8日在陕西西安斯瑞特国际大酒店举办 [7] - 大会主题为“AI赋能 创新转型”,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分析仪器性能提升、功能拓展、应用开发及研发流程的影响 [2] - 预计参会规模不少于500人,涵盖政府部门负责人、科研院所专家、企业代表及科技投资人等 [7] 会议日程与议程亮点 - 11月7日举行大会开幕式及报告,11月8日设置九个专题论坛,同期举办仪器及部件展览 [8][25] - 大会报告嘉宾包括徐宗本院士(大模型原理及其赋能模式)、李景虹院士(面向生命健康的智能生物分析化学)等顶尖学者 [25] - 专题论坛覆盖AI+质谱、热分析与联用仪器、生物医学光学成像、色谱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前沿领域 [28][32][40][47][49] 行业趋势与创新焦点 - AI技术深度融入正驱动分析仪器创新进入新阶段,聚焦硬件生态重塑与应用范式变革 [2][28] - 多个论坛探讨国产仪器技术提升与替代路径,如质谱、色谱、流式细胞仪等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进展 [26][30][43] - 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将解读行业发展趋势,并进行优秀项目路演,连接创新与产业资本 [49][51] 参会与合作详情 - 注册收费标准为会员1800元/人、非会员2800元/人、学生1000元/人,食宿交通自理 [9] - 合作机构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以及海能未来技术集团等企业 [20][24] - 支持媒体包括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等专业平台,提供行业传播与交流支持 [24]
瑞·达利欧:我确信我们正面临一个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2 11:22
文章核心观点 - 存在一个可量化、可监测的长期债务周期(大债务周期),通常横跨约80年(上下浮动25年),它驱动国家走向债务危机和系统性失控,如同"经济心脏病发作"[3][9][10] - 大债务周期是"整体大周期"中五大相互关联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力量共同构成从旧秩序向新秩序演进的周期性规律,当前世界正面临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可能陷入"破产"境地[11][12][16] - 未来5~10年是所有主要秩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技术进步(积极影响估计是过去30年的约150%)不足以压倒债务、内部冲突、外部冲突等逆风,最佳应对方法是依据概率行事,进行良好的多样化投资[15][16][17] 必须回答却被忽视的问题 - 一个国家的债务及其增长是否存在极限,政府债务增长未能放缓时利率及其影响将会如何,拥有主要储备货币的大国是否会破产及其连锁反应,是否存在可追踪的"大债务周期"以指导担忧时机和应对策略[5] - 这些问题对投资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福祉具有巨大影响,但当前不存在明确答案,部分人认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债务无限制,另一部分人认为高债务水平预示重大债务危机但不确定方式、时间和影响[6] - 长期债务周期未被充分认知,教科书和世界顶尖经济学家都缺乏相关研究,这与广泛认知的商业周期和短期债务周期形成对比[6] 以宏观投资者的视角研究债务问题 - 研究基于50余年全球宏观投资经验,亲身经历多个国家多次债务周期,研究过去100年所有重大债务周期和过去500年更多案例,建立了驾驭周期的要领[8] - 研究方法是像医生研究病例那样剖析大量案例,探究运行机制和因果关系,通过亲历市场、复盘总结、建立投资系统不断精进,理解债务机制对投资人、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至关重要[8] - 研究发现存在长期债务周期,无一例外催生重大债务泡沫及破裂,自1700年以来约750个债务/货币市场中仅约20%得以存续,所有幸存市场都出现严重货币贬值[9] 什么是"整体大周期" - 大债务周期与国内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高度同步,后者与国际地缘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双向作用,这些周期受自然力量(干旱、洪水、疫情等)和重大技术突破制约,共同构成整体大周期[11] - 大周期的演进本质是从一种秩序(货币秩序、内部政治秩序、地缘政治秩序)向另一种秩序的过渡,秩序崩解时发生更迭,这些更迭在人的一生中仅发生一次但伴随剧痛,具有高度可量化、可追踪的机制性特征[12] - 分析框架能让当今看似不可思议的乱象有章可循,置于五大力量的机制性作用下来审视,数年前难以想象的事件显现其必然性[13] 债务大周期视角下当前境地 - 2025年3月初处于不确定性最高点,特朗普政府刚上任40天,其改变货币、美国政治和地缘政治世界秩序的重大举措刚开始,但变化会以与过去相似的方式和原因出现[15] - 未来几年最强技术进步不足以压倒债务、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气候变化和人口结构等逆风,参考工业革命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当大周期其他力量转为负面时新技术生产力提升通常被压制[15][16] - 最佳应对方法是依据概率行事,进行良好的多样化投资,坚持遵循合理的基本面原则,拥有优秀人力资本、稳健国民收入报表和资产负债表、低风险卷入国际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国家最为有利[16][17]
制造强省见“成色”!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6% 全国排名升至第七名
全景网· 2025-10-11 10:23
工业整体表现 -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 [1] - 工业总量从1.34万亿元增至1.79万亿元,全国排位升至第七 [1]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分别大幅增长50%和41% [1] - 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3%,并列全国第七 [1] 产业结构与质效 -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占比达28.2% [1]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4% [1] - 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三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 [1] - 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三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 [1] 新兴与未来产业布局 - 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17条重点产业链 [1] - 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 [1] - 发展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1] -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无人机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1] 企业主体与竞争力 - 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9万家 [2] - A股上市工业企业134家,占四川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三 [2] - 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9家 [2] - 拥有世界500强企业3户,上云企业43万家 [2]
重磅!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06 23:43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奖项授予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2万元人民币)奖金 [2] - 研究揭示了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关键作用,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过度免疫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7] - 该发现推动了多种疾病治疗策略的革新,为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8] 获奖者背景与研究影响 - 玛丽·E·布伦科于199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涉及生物医学、免疫学与系统生物学交叉领域 [7] -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致力于将免疫学基础发现转化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癌症或免疫调节的干预策略 [7] - 坂口志文是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教授,其开创性工作获得过多个国际和日本国内奖项 [8]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主题包括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非粮生物质能源 [10] - 设置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等专场,涵盖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领域 [10] - 特色活动包括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多项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10] 行业平台与社群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覆盖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等上下游产业 [1] -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网址为www.bio-basedlink.net,提供新品库和产品发布服务 [13][14]
瑞·达利欧:我确信我们正面临一个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5 13:02
作为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对投资原则和周期方面有着独到见解。这些见解被深入应用于实际投资 工作中,带领桥水避开了2008年金融危机等大大小小各式危机,并为投资者创造了巨额收益,具有极高的 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也深得政策决策者、商界领袖和各领域专家学者的认同。 今年6月,瑞·达利欧在X上发布长文,介绍其新书《国家如何破产:大周期》的核心观点。这位全球宏观投 资者用50余年投资经验,再次系统揭示了国家如何走向债务危机:不是突然爆发,而是一个可以量化、可 监测的"大债务周期",最终演变为系统性失控,就像"经济心脏病发作"。 在《国家如何破产:大周期》中,达利欧不仅对过去500年的世界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还从中提 炼出了一套理论框架,用以解释国家兴衰的周期性规律。达利欧告诫投资者:"要想做好投资,就不能只关 注市场。" 我们将这本新书的部分内容整理了出来,分享给各位读者,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01 必须回答却被忽视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债务及其增长是否存在极限? 如果政府债务增长未能放缓,那么利率及其影响将会如何? 一个拥有主要储备货币的大国(比如美国)是否会破产?倘若会,那又将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是否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