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区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拱墅 王兆祥:投身服务聚合力 社区治理显担当
杭州日报· 2025-07-04 10:4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新闻主要报道了一位老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事迹,属于社会公益领域的内容。
三重嵌入,推动社区教育走向深层治理
新华日报· 2025-07-04 07:21
社区教育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转变 - 社区教育正从传统的"文化服务补充"延展为"治理参与单元",成为支撑基层运转与凝聚公共力量的重要资源 [1]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明确将社区教育纳入社会治理总体布局,强调其"育人"和"育治"的双重功能 [1] - 当前社区教育仍以课程活动为主,尚未形成与治理结构协同运行的常态长效机制 [1] 制度嵌入路径 - 需推动社区教育由行政边缘走向治理核心,建立权责清晰、运行高效、资源统筹的制度框架 [2] - 应制定覆盖各级主体的社区教育权责清单,厘清教育、人社、民政等多部门职责边界 [2] - 构建"区级指导—街道统筹—社区落实"三级联动机制,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用、项目联动 [2] - 需加快社区教育立法进程,明确其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制度属性与功能定位 [2] 文化嵌入路径 - 当前社区教育仍停留于知识传授与服务供给,未真正融入社区认同与公共精神的治理实践 [3] - 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教育全过程,引导居民强化规则意识、公共精神和责任担当 [3] - 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参与机制,鼓励其参与课程共建、活动实施、评估反馈等环节 [3] - 依托社区讲堂、文化活动等载体,构建情感互动与价值共识并存的公共空间 [3] 行为嵌入路径 - 社区教育需推动居民从短期响应走向深度共治,构建问题导向、协同推进的行为路径 [4] - 应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学习任务和实践项目,激发行动动能 [4] - 建立"任务共建—过程协同—成果共享"的协作机制,引导居民、社会组织形成横向协作网络 [4][5] - 将社区教育参与纳入治理全过程,通过任务回溯、成果展示等增强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认知 [5] 未来发展方向 - 社区治理需要制度的"硬支撑"和教育的"软引导",社区教育应承担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激发参与的复合职责 [5]
陆正建:巡河护水守初心 言传身教润童心
杭州日报· 2025-07-03 11:00
社区治理与环保行动 - 77岁老党员陆正建担任"民间河长"坚持每日巡河、记录、上报工作[1] - 陆正建退休前为教师,有38年教龄,1974年入党,2008年退休后定居杭州参与社区治理[1] - 社区聘任陆正建负责800米沿山河(杭大路段)巡河工作[1] - 河道经2020年前后彻底整治后水质明显改善,包括抽水、清淤和重修排污管道等措施[1] 志愿者活动与环保教育 - 陆正建三年任期结束后仍保持每日巡河习惯,特别关注恶劣天气情况[2] - 2022年7月暴雨期间及时发现并上报河岸大树倒伏和河堤崩塌险情[2] - 组织成立河畔护卫队,每月集体巡河、每日轮岗值守[2] - 暑期组织社区儿童开展巡河行动,进行环保知识实践教育[2] 社区参与成效 - 陆正建参与多项社区工作包括修楼道灯、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和平安巡防[1] - 通过每日巡河发现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快速处置[1] - 水质从最初污水浑浊变为清澈稳定[1] - 环保理念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给社区下一代[2]
北京石景山区八角中里社区党委—— 围着居民需求转 带动各方一起干(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5
社区治理模式 - 八角中里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建立"红色党建联盟",整合社区民警、物业、辖区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2] - 社区搭建"老街坊议事厅"平台,居民共商共议解决楼层漏水、噪声扰民等问题400余件 [2] - 社区成立"6070"志愿服务队,由退休居民组成,提供家电维修、环境整治等系列服务 [3] 基层工作方法 - 社区党委书记李美红坚持每日巡查,通过"走出去、沉下来、快办理、勤回访"方式了解居民需求 [1] - 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代购日用品、办理证件等日常服务,建立社区与居民的紧密联系 [1] - 社区采用"你说我听大家议"的议事机制,居民积极参与停车位规划、环境整治等事务讨论 [2] 社区基本情况 - 八角中里社区为老旧小区,共有30多栋楼,居住2400多户7000余人 [1] - 社区在暴雨预警时组织社工、物业和居民共同排查风险点,形成应急响应机制 [1] - 社区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壮大服务力量,目标是创造更舒心美好的生活环境 [3]
社区楼道焕新,大兴瀛海镇以“三招”破局堆物顽疾
新京报· 2025-06-25 19:25
社区治理措施 - 通过多1次清理、以物换物、楼道美化等措施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楼道堆物问题[1] - 社区坚持"居民堆100次就清理101次"的原则 采用反复劝阻和加强治理频次的方式[1] - 工作人员担任邻里调解员 协助居民分类搬运杂物 并通过清理前后照片对比展示成效[1] 以物换物机制 - 建立"现场核实-双方确认-旧物移交-物品兑换"的标准流程 用生活用品置换居民闲置物品[2] - 为行动不便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委托第三方公司统一回收旧物[2] - 该机制解决了杂物处置难题 使居民更易接受清理工作[2] 楼道美化计划 - 将文明标语和常识绘上墙面 将"堵心道"改造为"文明廊"[2] - 治理成效辐射到车辆停放、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其他社区文明行动[2] - 居民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2] 社区文化建设 - 通过邻里节、志愿服务、书画交流、红色阅读等活动促进居民文明习惯养成[3] - 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3] - 从治理细微处发力 共建精神家园[3]
敦化市胜利街道长城社区:“小板凳 +”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架起党群“连心桥”
人民网· 2025-06-19 18:28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 长城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各项工作,推出"小板凳+"模式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 [1] 小板凳+微课堂 - 通过移动课堂形式在广场、院落等场所开展红色教育、民族团结知识等30余场活动,覆盖居民600余人次,实现知识传递零距离 [3] 小板凳+微服务 -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爱尔眼科开展爱心义诊,提供血压测量、视力检测及个性化健康建议,同时整合爱心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 [5] 小板凳+微议事 - 采用非正式议事形式讨论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实现问题即收集、现场即回应、会后即落实的闭环处理机制 [7] 模式深化方向 - 计划继续拓展"小板凳+"模式,强化党群纽带作用,将其打造为基层治理的有效工具 [7]
顺丰小哥担任小区“副楼长”,每天顺手扔垃圾温暖独居老人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9 09:58
社区治理创新 - 中北路社区邀请快递、外卖小哥担任"副楼长"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 14名新就业群体成员化身"移动探头"在送件途中随手拍摄并上报社区问题 [3][5] - 社区建立"治理积分兑换制"新就业群体参与隐患排查、交通引导或助老服务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免费服务 [7] 新就业群体服务模式 - 顺丰快递员周林督在送件时主动为独居老人关大妈清理垃圾并定期上门服务形成固定服务时间 [1][3] - 快递员苗金森发现楼道堆物问题后社区在2小时内完成处置体现"秒报"机制效率 [3] - 骑手暖心驿站配备微波炉、工具箱、医药箱等设施并提供标注商户服务的"友好商圈地图" [5][7] 社区与企业协作 - 社区通过端午节送粽子等细节关怀强化与新就业群体的情感联结 [3] - 双向奔赴关系体现在社区提供免费理发、健康体检等增值服务换取新就业群体的社区治理参与 [7]
社区“共享班”开到老人家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05:33
社区治理创新 - 兴隆社区通过"共享班"为百岁老人提供上门健康检查和养生知识普及服务[1] - 社区实施街区提升工程新增停车位、节能路灯和遮雨棚等基础设施[1] - 建成"共享工坊""金玉大舞台"等活动阵地打造特色街区[1] 治理模式与参与机制 - 采用"三链三感"治理模式(环境链、共享链、服务链)提升居民认同感[2] - "金玉茶会"共治服务队由茶馆商户组成参与活动策划和民意收集[2] - 组建"共享班支教团""生活助手小分队"整合多元主体共治力量[2] 文化活动与区域特色 - "金玉茶会"结合坝坝茶和川剧表演增强社区文化氛围[3] - 船山区实施分类治理模式打造社区治理新样板[3] - 特色街区融合老城记忆、传统文化和现代品位[1]
商场外设置外卖专属停车区,乱停乱放现象没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6 09:46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以前这里确实比较乱。"家住附近的王女士表示,银泰百货里边有大量餐饮商家,是附近居民购物的重 要去处。每到用餐高峰,外卖骑手也纷纷前来取餐,部分骑手为赶时间随意停车,不仅堵塞通道影响环 境,也存在安全隐患。"商场东边的通道本来就比较窄,推婴儿车经过时都得格外小心。"王女士说。 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西马场北里社区深入调研,发现乱象根源在于高峰期停放空间不足以及规范停车 点设置对骑手存在不便。"规范停放区距离取餐点过远,有时赶不上时间,只好临时停在商场门口。"一 位外卖员表示。为了根治难题,社区牵头,联合银泰商场及交管部门开展"三方会诊"。通过召开4场座 谈会,收集居民、商户及骑手代表意见30余条后,最终决定在商场东侧绿化带旁开辟专属外卖停车区。 社区还安排专人在高峰时段定点疏导。一系列举措实施后,乱停乱放现象大幅减少。 "以前拿餐经常找车位得绕好几圈,现在停完车几步路就能进商场取餐,安全又方便!"看着新划定的外 卖专用停车位,外卖员小朱高兴地说。商场附近的居民也给社区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感谢他们的高效 工作。 外卖骑手有了专属停车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外卖高峰时段,银泰百货大红门店东侧 ...
夜市“星星灯火”,点燃家门口的“幸福烟火”
南京日报· 2025-06-12 08:10
夜间市集业态多元化 - 中医养生、传统文化、科技潮流等多种元素融入夜间市集,形成多元业态融合的格局 [1] - 中医夜市提供八段锦教学、中医问诊等服务,吸引大量市民排队体验 [1] -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医智能脉诊仪和智能舌面诊仪亮相市集,AI技术在中医药应用场景增多 [2] - 中医智能问诊系统已在57家三甲医院、14000多家中医诊所投入使用 [2] 社区市集品牌化运营 - 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打造"燕子集"品牌,联动多方共建单位,涵盖"听、赏、品、玩、购"多维体验 [3] - "燕子集"划分多个特色区域,包括公益服务、美食、图书、手作等,成为常态化社区活动 [3] - 新星里项目推出"星乐市集",定位为"生活客厅",满足周边居民和办公人群需求 [5] - 南京多个地铁口和社区出现夜间外摆市集,如张府园、武定门、龙湖紫金夜市等 [6] 夜间经济新趋势 - 多元业态融合点燃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烟火",推动夜间消费活跃 [1][6] - 中医智能设备吸引年轻人体验,反映养生需求年轻化趋势 [2] - 社区市集既满足消费需求,又增进邻里关系,成为社区治理新载体 [3][6] - 市集经济为社区注入新活力,但存在客流不均和扰民等问题需解决 [7] 科技赋能传统行业 -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医AI诊断系统实现快速问诊和报告生成 [2] - 智能脉诊仪通过"三根手指"模拟中医把脉,结合舌面诊技术提供综合诊断 [2] - 公司十年前布局中医AI领域,如今技术应用场景显著增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