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债券
icon
搜索文档
桐昆股份: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第五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结果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00:43
超短期融资券发行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超短期融资券的议案,并经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 [1] - 交易商协会接受公司超短期融资券注册,注册金额为60亿元人民币 [1] - 注册额度自通知书发出之日起生效 [1]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五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额为5亿元人民币 [1] - 债券代码为012581469,期限183天,起息日为2025年6月23日,兑付日为2025年12月23日 [1] - 发行利率为1.79%,发行价格为100元/百元面值 [1] 债券申购情况 - 合规申购家数为11家,合规申购金额为11亿元人民币 [1] - 最高申购价位1.83%,最低申购价位1.54% [1] - 有效申购家数为7家,有效申购金额为6.4亿元人民币 [1] 承销商信息 - 主承销商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簿记管理人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本期发行科创债的相关文件已在中国货币网和上海清算所网站上刊登 [1]
中集集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22:40
债券发行概况 - 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20亿元人民币已于2025年6月23日到账 [2] - 募集资金用途: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0亿元用于归还银行借款 [2] - 债券简称为25海运集装MTN003(科创债),代码102582551 [2] 债券条款 - 发行金额20亿元人民币,按面值100元平价发行 [2] - 债券期限为3+N年,可长期存续或按条款赎回 [2] - 发行利率2.00%(年化) [2] - 起息日为2025年6月23日,每年6月23日付息 [2] - 信用评级为AAA级,评级展望稳定 [2] 发行安排 - 主承销商为招商银行,联席承销商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五家银行 [2] - 发行方式为通过集中簿记建档、集中配售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 [2] - 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2] 注册背景 - 公司于2024年11月获准注册发行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总规模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 [1] - 注册品种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七类工具 [1] - 注册有效期自2025年4月10日起两年内有效 [1]
政府引导基金的募资新路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3 16:56
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引导基金 - 2025年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拟发行金额100亿元 期限10年 募集资金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1] - 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政府引导基金属全国首次 具有示范性带动效应 开辟募资新渠道[3]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后 股权投资机构已发行和待发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200亿元[3] 政策背景与合规性 - 2019年政策明确禁止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资金来源 2024年新规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4] - 新规将信息技术 生物制造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券资本金范围[4] - 北京专项债投向引导基金符合2024年政策要求[5] 北京母基金行业现状 - 北京聚集超50家母基金 形成明显集聚效应[6] - 区级母基金活跃 顺义区政府引导基金二期远期规模100亿元 首期10亿元 采取子基金 直投和S基金形式运作[7] - 市级层面形成"北京模式" 设立总规模千亿的八支产业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医药健康等八大领域[8] 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运作 - 八支产业基金中 医药健康和先进制造基金规模各200亿元 其余六支各100亿元[8] - 采用Co-GP管理模式 管理机构包括君联资本 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8] - 截至2024年底 八支基金已完成167个项目投资决策 投决金额170亿元 出资127 33亿元 招引项目占比20%[9] 基金规模与定位升级 - 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出资额由1000 1亿元增至2500 1亿元 增幅150%[10] - 经营范围变更为私募基金股权投资活动 由北京国管持股99 996%[10] - 北京国管受托管理多支重大基金 形成全类型基金管理体系 被称为北京"淡马锡"[10]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区两级形成产业基金发展合力 推动投早投小投科技[11]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12]
科创债年内发行已超8893亿元,市场认购积极
快讯· 2025-06-20 07:38
科创债发行规模 - 截至6月19日,年内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达8893.47亿元 [1] - 5月7日至6月19日期间,222家发行主体发行了299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014.76亿元 [1]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于5月7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 [1]
破冰科技金融改革!国信证券助力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深圳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6:49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3+2年,票面利率1.85% [1] - 债券吸引10余家投资机构认购,认购倍数达6.325倍,创下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多项纪录 [1] - 债券为全国首批申报、首单挂网、首单簿记发行的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并获得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 [1] 发行创新意义 - 债券实现"央地协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的历史性跨越 [1] - 为民营创投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供可复制范式,引入新资本活水助力科技创新企业成长 [2] - 债券要素实现突破:发行规模较大、期限较长、成本较低、募集资金用途灵活 [4] 承销商角色 - 国信证券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专班,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高效完成申报 [2] - 国信证券率先探索落实央地协作、风险共担的创新增信机制,为同类债券发行提供样本 [2] - 通过立体式营销精准引导耐心资本集聚,实现认购机构最多、认购倍数最高、票面利率最低的优势 [3] 行业影响 - 东方富海作为民营创投代表,其成功发债突破传统风控逻辑与行业特性的矛盾 [4] - 深圳试点被视为科技金融改革"破冰之举",形成可复制的注册规模大、债券期限长、央地协作担保模式 [6]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8号令提供配套支持政策,有望吸引超万亿社会资本布局硬科技赛道 [6] 战略方向 - 债券发行彰显国家支持科创领域发展、以耐心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决心 [4] - 国信证券将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科技创新一线 [7] - 建议深圳市依托政策优势研究可推广的增信模式,引领科技金融政策改革 [6]
申万宏源助力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
债券发行情况 - 华夏银行成功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 发行规模100亿元 期限5年 票面利率1.78% 创该行金融债最低利率纪录 [1] - 本期债券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5年期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债券 [1] 战略定位与资金用途 - 华夏银行强化顶层设计 明确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战略 [1] - 债券募集资金将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客群 [1] - 债券发行有助于提升银行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市场影响与合作关系 - 本次系申万宏源证券首次与华夏银行建立债券业务合作 发行结果获发行人高度认可 [1] - 项目成功发行夯实了双方合作基础 提升了申万宏源证券在科技创新债券领域的影响力 [1] -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将持续贯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做好"五篇大文章" 践行金融央企使命 [1]
北京发行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5年期,规模3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8 20:03
债券发行 - 君联资本成功发行5年期、3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成为全国首批、北京首家发行此类债券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 [1] - 债券类型为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资 [1] - 债券发行采用"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 中债信用增进提供全额担保 中关村科技担保提供反担保支持 [1]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通过基金出资、股权投资等方式投入科技创新领域 [1] - 债券发行将撬动百亿元规模基金设立 直达科技创新"靶心" [1] - 资金使用体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 政策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3年全国两会提出创新债券市场"科技板" [2] - 2023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新政 明确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2] - 新政落地后民营创投机构发债提速 多家机构进入科创债注册发行流程 [2] 市场影响 - 该债券为专业增信担保机构参与民营股权投资领域科创债发行提供参考经验 [1] - 中关村科技担保将持续为轻资产科创企业拓宽融资通路 [2] - 北京债市"科技板"有望成为全国样板 引导"耐心资本"注入实体经济 [2]
申万宏源助力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
华夏银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本期债券发行规模达100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1.78%,创华夏银行金融债最低票面利率记录,同时也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5年期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债券由申万宏源证券担任主承销商,系首次与华夏银行建立债券业务合作关系,发行结果获得发行人高度认可 [1] 华夏银行科技金融战略 - 近年来华夏银行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协同,明确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特色 [1] - 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的信贷支持 [1] - 本期债券发行有助于增强发行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申万宏源证券业务发展 - 本期债券发行进一步夯实了申万宏源证券与华夏银行的合作基础 [1] - 提升了公司在科技创新债券领域的影响力 [1] - 未来将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1]
票面利率2.1%、3.58倍认购!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首单落地
华夏时报· 2025-06-18 07:20
债券发行情况 - 中科创星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创星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5年,票面利率2.10%,全场认购倍数3.58倍 [2] - 这是债券市场"科技板"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的落地首单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基金的出资及置换 [3] 市场反应与公司战略 - 全场认购倍数3.58倍反映出市场对中科创星"耐心资本"价值投资理念的认可,以及对硬科技产业的乐观预期 [2] - 公司将继续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科创资本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3] - 公司计划持续发行科创债,引导更多市场化资金支持科创企业、壮大耐心资本 [3] 公司背景与规模 - 中科创星成立于2013年,是早期股权投资机构的代表 [3] - 截至今年6月,基金在管规模超过120亿元,已投资孵化超过530家硬科技企业 [3] 政策支持与创新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分担违约风险 [5] - 中科创星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西安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 [5] -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创新评级体系,精准服务科创领域 [5] 评级体系优化 - 远东资信推出《股权投资机构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聚焦资本运作能力、风险管理水平与价值发现效率 [6] - 新评级方法将业务战略质量、资本实力稳健性、投资组合抗风险能力作为评估重心,超越传统评级体系中过度强调资产、规模的框架 [6]
发行利率1.85%!东方富海成功发行科创债券 发债成本大幅降低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9:29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注册总规模15亿元,首期发行4亿元,期限10年(5+3+2),为首批同类型项目中金额最大、期限最长的债券 [1] - 该债券为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具有三重"首单"属性:首单挂网、首单亮相资本市场、首单簿记发行,同时也是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后首个获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的项目 [1] - 发行利率1.85%,获17家机构6.3倍超额认购,由国信证券牵头主承销,中债信用增进提供全额担保,深高新投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双保险"增信机制 [1] 政策背景与机制创新 - 项目响应《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成为深圳落实该政策的首批实践成果,通过三大机制优化科技企业融资生态 [2] - 创新机制包括:1)债权股权融资协同,形成"债股联动"支持链 2)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构建金融赋能闭环 3)首创"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中债信用增进和深高新投分别提供担保与反担保 [2] 市场主体价值解读 - 东方富海突破民营创投评级壁垒,通过灵活分期发行和以科创属性替代资产规模指标的设计,系统性降低发债成本,缓解融资难题,同时引导资金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3] - 深高新投通过"央地双保"模式为债券注入信用新动能,该机制能降低创投机构发债成本,活跃科创债市场,并将长期低成本资金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培育"耐心资本" [4] 行业示范意义 - 项目开创科创企业融资新模式,央地协同增信机制有效降低融资风险,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为科技企业提供稳定长期资金 [5] - 形成可复制的"深圳经验",体现政策与市场机制深度融合,对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