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康方生物(09926)涨超8% 依沃西HARMONi-6研究结果将于《柳叶刀》和ESMO LBA同步发表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0:33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上涨超过8%,截至发稿时上涨6.97%,报130.5港元,成交额达7.49亿港元 [1]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PD-1/VEGF双抗)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AK112-306/HARMONi-6)研究成果被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主刊接收 [1] - 该研究成果将于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期间同期发表 [1] - 研究成果已成功入选2025年ESMO Late-Breaking Abstract,并将在ESMO年会最受瞩目的主席论坛上由主要研究者作口头报告 [1] 行业学术认可 - 研究成果将在全球科研舞台展示依沃西联合化疗与当前肿瘤免疫治疗应用最广泛的PD-1联合化疗组合"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的成果 [1]
Cell子刊:我国学者开发环状RNA疗法,局部递送IL-15和抗PD-L1纳米抗体,治疗冷肿瘤
生物世界· 2025-10-11 12:05
肿瘤免疫治疗行业挑战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获益有限 这些肿瘤通常具有体细胞突变率低、浸润淋巴细胞少和PD-L1表达水平低的特征 属于免疫学上的"冷肿瘤" [2] - 尽管IL-2、IL-7、IL-12和IL-15等免疫细胞因子有潜力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 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增强抗肿瘤反应 但其临床应用受到技术难题、安全性顾虑、多效性影响和疗效欠佳等因素阻碍 [2] - 现有策略存在高昂的合成和生产成本、有限的持久性以及预期疗效不足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充分发挥联合治疗的潜力 [2] 新型治疗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circILNb的新型治疗策略 利用体外转录的环状RNA局部递送IL-15和抗PD-L1纳米抗体 [4][6] - 该技术基于circCV-B3载体实现无痕环状RNA工程 并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纯化系统进行纯化 最终封装在脂质纳米颗粒中实现瘤内注射 [6] - 瘤内注射circILNb可实现原位蛋白表达 激活已存在的CD8+ T细胞和NK细胞 从而实现优异的局部肿瘤控制 效果优于蛋白质疗法 [6] 治疗机制与效果 - circILNb不仅能通过激活CD8+ T细胞和NK细胞实现局部肿瘤控制 还能通过树突状细胞负载并迁移至肿瘤引流淋巴结 启动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活化 [6] - 这种机制可引发强烈的全身性免疫反应 实现对远端肿瘤的控制 表明该策略能产生系统性抗肿瘤效果 [6] - 该研究证实了circILNb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非蛋白质类治疗策略 为"冷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8]
和铂医药-B午前涨逾7% 市场关注Treg细胞疗法潜力
新浪财经· 2025-10-08 11:5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盘中涨幅超过8%,截至发稿时上涨6.82%,报16.65港元 [1] - 成交额达到6223.12万港元 [1] 行业研发背景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分析人士认为这将点燃Treg细胞治疗技术与创新药的研发热潮 [1] 公司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在CTLA-4靶点方向研发了新一代抗体HBM4003,该抗体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特征 [1] - HBM4003在结肠癌、肝癌、神经内分泌瘤等多个瘤种中观察到明确疗效信号,为充分释放CTLA-4靶点的治疗价值提供了可能 [1] - 在CCR8靶点领域,公司开发的HBM1022抗体被视为管线中极具潜力的“种子选手”,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1]
招商证券香港:首次覆盖和誉-B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32.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08 09:31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招商证券香港首次覆盖和誉-B予以增持评级 通过DCF方法计算公司合理股权价值为210亿港元 对应未来12个月目标价32.5港元 [1]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亿元人民币 5.2亿元人民币和6.3亿元人民币 [1] 核心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开发的匹米替尼作为全球疗效最优的CSF-1R小分子抑制剂 即将在中美两地上市 将为公司带来持续销售分成 [1] - 匹米替尼是德国默克管线中最重要的后期资产 默克对其全球销售峰值预期有望达到15亿美元 为和誉提供持续现金流 [1] - 该药物已通过授权合作为和誉带来逾1.5亿美元现金收入 包括两笔7000万美元和8500万美元的付款 公司后续还将获得研发里程碑 销售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1] - 匹米替尼是首款由中国药企研发并成功进入全球制药巨头商业化阶段的全球最佳小分子药物 [1] 研发管线与靶点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FGFR和KRAS两大重要靶点家族 其中FGFR4抑制剂依帕戈替尼已进入关键性注册临床三期研究 针对FGF19过表达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1][2] - 全球约30%的肝细胞癌患者存在FGF19过表达 目前尚无FGFR4抑制剂获批上市 该药有望成为全球首款针对该靶点的选择性靶向抑制剂 [2] - 在RAS靶点领域 公司选择性布局了G12D和pan-RAS两款早期分子 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更多联合用药方案 [2] - 公司构建有22款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 包括12款临床阶段资产和10款临床前分子 展现了其作为小分子研发平台型公司的实力 [3]
招商证券香港:首次覆盖和誉-B(02256)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32.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09:29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招商证券香港首次覆盖和誉-B,予以增持评级,通过DCF方法计算公司合理股权价值为210亿港元,对应未来12个月目标价32.5港元 [1]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亿元人民币、5.2亿元人民币和6.3亿元人民币 [1] 核心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开发的匹米替尼作为全球疗效最优的CSF-1R小分子抑制剂,即将在中美两地上市,将为公司带来持续销售分成 [1] - 匹米替尼是德国默克管线中最重要的后期资产,招商证券预计其全球销售峰值有望达到15亿美元 [1] - 该药物已通过授权合作为和誉带来逾1.5亿美元的现金收入,包括7000万美元和8500万美元两笔付款 [1] - 和誉后续还将获得来自默克的研发里程碑付款、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上市后的销售分成 [1] - 匹米替尼被视为由中国药企研发的首款成功进入全球制药巨头商业化阶段的全球最佳小分子药物 [1] 核心研发平台与管线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FGFR和KRAS两大重要靶点家族,FGFR4抑制剂作为晚期临床资产有望成为肝癌领域全新靶向小分子 [1] - 在FGFR靶点领域,公司拥有选择性FGFR4抑制剂ABSK011(依帕戈替尼),已进入关键性注册临床三期研究,针对FGF19过表达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2] - 全球约30%的肝细胞癌患者存在FGF19过表达,目前尚无FGFR4抑制剂获批上市,该药有望成为全球首款 [2] - 公司还布局了FGFR2/3抑制剂,针对胃癌和软骨发育不全 [2] - 在RAS靶点领域,公司选择性布局了G12D和pan-RAS两款早期分子,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更多联合用药方案 [2] 公司整体管线与长期潜力 - 公司构建有22款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包括12款临床阶段的资产和10款处于临床前的分子 [3] - 公司作为小分子研发平台型公司,体现出对前沿靶点的领先认知和逐渐完善的临床开发能力 [3] - 公司的下一代FGFR抑制剂、RAS相关靶点以及口服PD-L1小分子ABSK043,有望通过数据披露和潜在BD交易超市场预期 [3]
信达生物20250924
2025-09-26 10:2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肿瘤免疫治疗(I/O)行业,特别是PD-1/PD-L1抑制剂市场及下一代免疫疗法创新[2][4] * 纪要核心公司为信达生物,并提及竞争对手默沙东、BMS、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2][4][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PD-1/PD-L1市场现状与格局 * 全球PD-1/PD-L1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4]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四款产品合计市占率超过90%,其中默沙东的Keytruda销售额达294.8亿美元,占据56%的市场份额,BMS的Opdivo以102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第二,占19%市场份额[2][4]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32款PD-1/PD-L1药物获批上市,还有36款处于三期临床阶段[6] 第一代I/O疗法的局限性 * 第一代I/O疗法对实体瘤疗效有限,仅约20%的患者真正获益[2][7] * 疗效高度依赖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高表达患者效果显著优于低表达者[7] * 存在原发性耐药(部分患者从开始治疗即无应答)和获得性耐药(初期有效但后续出现疾病进展)问题,即使在PD-L1表达阳性人群中,也有超过一半患者未能获益[2][8] * 对“冷肿瘤”(CD8 T细胞缺失或受限的肿瘤)响应较低[7] 第二代I/O疗法的创新与前景 * 第二代I/O疗法总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00亿美元,主要分为一代IO替代市场、一代IO耐用市场及冷肿瘤市场三个放量赛道[9] * 创新策略涌现,包括PD-VEGF、PD-IL2等双靶点创新产品,中国本土企业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积极参与[2][9] * 信达生物的IBI363(363分子)是全球首创的新一代双抗,采用独特融合设计,有望在热冷肿瘤及耐药人群中实现突破[2][9] 信达生物IBI363的创新设计与临床数据 * **药物设计创新**:通过融合PD-1单抗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弥补了IL-2裸药半衰期短的缺陷[10][13] 采用全球首创的阿尔法偏向性IL-2设计,通过突变手段减弱IL-2活性,并通过降低与IL-2贝塔伽马亚基的亲和力来减少外周毒性[10] 阿尔法偏向性设计能有效刺激激活的CD8+ T细胞,增强肿瘤杀伤能力,而非仅刺激Treg细胞[3][10][12] * **临床数据表现**:在2025年ASCO大会上公布的临床数据显示,IBI363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免疫耐药实体肿瘤中具有广泛治疗潜力,在IO耐药、冷肿瘤以及一线热肿瘤患者群体中展现出长期获益趋势[2][11] 其他重要内容 * PD-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轴,解除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恢复其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5][6] * 选择阿尔法偏向性设计的原因在于,其虽会扩增外周Treg细胞,但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并且能更有效地靶向PD-1阳性、CD25阳性、CD8阳性的关键肿瘤杀伤细胞[12] * 与PD-1单抗的结合是提升IBI363整体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不仅仅是考虑IL-2本身的阿尔法偏向性[13]
信达生物20250925
2025-09-26 10:28
信达生物 20250925 摘要 信达生物肿瘤免疫产品 IBI363 在 2025 年 SCO 大会上获得多个高级别 口头报告,其三线数据表现出色,如肺癌三线 12 个月 OS 率为 70.9%,MSS 结直肠癌三线 9.4 个月 OS 率为 82.2%,媲美一线标准 疗法,一线适应症前景值得期待。 信达生物在非肿瘤领域推出玛仕度肽、替妥尤单抗和托莱西单抗等产品, 形成强大的非肿瘤产品群,进入加速发展期。玛仕度肽作为处方药,通 过提供优秀用药体验和综合代谢管理,有望快速占据市场头部位置,预 计销售峰值超 80 亿元。 IBS-363 药物在治疗热肿瘤和冷肿瘤方面表现出色,有望超越第一代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其独特之处在于增加了白介素 2(IL-2),通过弱化 IL-2 与 βγ 受体的结合力,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在临床前研究中显 示出高效杀伤肿瘤且控制毒性的效果。 信达生物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DCR 超过 60%,DOR 较长, 反映出患者使用该药后不容易耐药,从而延长了获益时间。在肺鳞癌、 结直肠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类型中,信达生物产品均表现优异。 Q&A 信达生物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
恒瑞医药: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智通财经· 2025-09-23 17:46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子公司上海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的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1] - 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 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活性[1] - 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9.39亿元人民币[1] 产品竞争格局 - 国外同类产品包括Atezolizumab(Tecentriq)、Avelumab(Bavencio)和Durvalumab(Imfinzi) 其中Atezolizumab和Durvalumab已在中国上市[1] - 国内已上市同类产品包括康宁杰瑞/思路迪药业的恩沃利单抗、基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和正大天晴药业的贝莫苏拜单抗[1] - 2024年Atezolizumab、Avelumab和Durvalumab全球销售额合计约96.48亿美元[1]
恒瑞医药(01276):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7:46
公司研发进展 - 子公司上海盛迪医药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1] - 阿得贝利单抗为公司自主研发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 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活性 [1] - 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9.39亿元人民币 [1] 产品竞争格局 - 国外同类产品包括Atezolizumab、Avelumab和Durvalumab 其中Atezolizumab和Durvalumab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1] - 国内已上市同类产品包括恩沃利单抗、舒格利单抗和贝莫苏拜单抗 [1] - 2024年同类产品全球销售额合计约96.48亿美元 [1] 产品机制说明 - 阿得贝利单抗通过特异性结合PD-L1分子阻断肿瘤免疫耐受通路 [1] - 该药物旨在重新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活性以实现肿瘤治疗目的 [1]
恒瑞医药(600276.SH):注射用SHR-1501被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6:50
核心观点 - 公司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的注射用SHR-1501被纳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拟用于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原位癌患者联合治疗 目前国内未有相同靶点产品获批上市 [1] 产品研发与特性 - 注射用SHR-1501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白细胞介素-15融合蛋白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 - 该产品通过刺激T细胞 B细胞和NK细胞增殖 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肿瘤 与BCG联用可显著增强膀胱免疫反应并产生协同抗肿瘤效果 [1] - 与IL-2相比 IL-15不会刺激调节性T细胞增殖和诱导T细胞凋亡 [1] - 截至目前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10218万元人民币 [1] 市场竞争与定位 - 国外同类产品Nogapendekin Alfa Inbakicept(商品名Anktiva)已在美国获批上市 国内相同靶点产品尚未有获批上市记录 [1] - 拟定适应症为联合卡介苗用于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原位癌患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