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有品牌
icon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今年将推出自有品牌产品60个,三年内实现100个“亿元级大单品”
新浪财经· 2025-10-13 16:53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公司计划在2024年推出60个自有品牌产品,并目标在2029年增加至500个 [1] - 公司提出三年内实现100个销售额达“亿元级”的自有品牌单品的经营目标 [1] - 公司近期在全国多地集中开业26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新店新品引入比例普遍超过30%,部分门店达50%以上,调整后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标准的80% [3] - 公司于北京新设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北京永辉商贸有限公司,由公司间接全资控股,经营范围包含食品互联网销售及电信业务等 [1] 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公司自有品牌开发起步于2002年,2023年销售额为35.4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5% [1] - 根据区域和门店不同,公司自有品牌销售额贡献在5%到15%之间 [1] - 行业标杆胖东来的自有品牌SKU有100多个,销售额占比达30%,其毛利率在4%至5%区间,高于通常零售行业3%以下的毛利率 [2] 经营业绩与门店调整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调改开业93家门店,同期关闭了227家长期亏损门店 [4] - 受关店等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73%至299.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7.38%,亏损2.4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786.27%,亏损8.02亿元 [4] 行业趋势与管理层 - 中国零售业正经历变革,自有品牌从补充角色逐渐成为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正从传统“卖货架”的收费模式转型 [2] - 公司于2024年9月18日聘任王守诚为公司CEO,王守诚为公司内部成长起来的管理层,曾牵头公司运营标准体系建设和调改项目 [1][2]
港股异动 | 吉宏股份(02603)再涨近9% 前三季度纯利增长最多65% 跨境社交电商业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智通财经· 2025-10-06 12:05
股价表现 - 吉宏股份股价再涨近9%,截至发稿涨7.18%,报18.81港元,成交额1090.34万港元 [1] 财务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2.09亿元至2.22亿元,同比增长55%至65% [1] - 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营收规模与利润较大幅度增长,以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通过深化品牌建设及区域拓展,发挥行业专长及技术能力实现增长 [1] - 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受益于与快消品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长期战略合作,通过集团化精细管理提升运营和资源利用效率 [1]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持续加大AI研发与自有品牌投入,进一步打造智能化、品牌化的跨境电商业务 [1] - 公司将加速中东包装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海外包装市场,实现业务全面出海 [1] - 光大证券认为,公司借助已整合到Giikin系统中的AI应用程序,可在最少人工参与下无缝连接业务流程各阶段,有效运用AI驱动业务发展 [1]
亚马逊(AMZN.US)推出全新自有品牌 与沃尔玛和好市多竞争
智通财经网· 2025-10-02 15:44
品牌发布与定位 - 公司宣布推出新的食品自有品牌"亚马逊生鲜"(Amazon Grocery)[1] - 新品牌整合了公司现有的Amazon Fresh和Happy Belly两条产品线[1] - 新品牌旨在为各类杂货产品提供全价位段的最佳性价比[1] 产品与服务细节 - "亚马逊生鲜"将提供超过1000种食品杂货[1] - 几乎所有商品定价均低于5美元且客户评分不低于4星[1] - 产品品类包括牛奶、橄榄油、生鲜农产品、肉类、海鲜、零食及主食厨房用品等[1] - 产品可通过线上渠道及Amazon Fresh实体店购买[1] 市场战略与竞争 - "亚马逊生鲜"将直接对标好市多的Kirkland Signature和沃尔玛的Great Value品牌[1] - 此举旨在通胀压力下强化公司在价格敏感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1] - 新品牌与公司完整的自有品牌体系形成互补,包括Amazon Saver的平价基础产品以及全食超市365品牌的天然有机商品[1] 运营与未来规划 - 公司管理层强调了其精简的运营方式,旨在提升可及性、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始终如一的质量[1]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推出更多产品[1]
电商布局硬折扣超市,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青年报· 2025-09-30 04:02
硬折扣模式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它精准契合了当前消费者对"极致性价比"的普遍追求,从而成为线下流 量和新消费习惯的重要入口。 --------------- 硬折扣超市正悄然崛起,日渐成为零售赛道上的新风口。 9月25日,京东折扣超市全国第六家门店在河北固安尚品爱购城市广场开业。此前8月,京东折扣超市首 店落子河北涿州,而后宿迁4店同开,首日就涌入了30万人。7月以来,美团旗下的折扣超市快乐猴在杭 州连开两店;超盒算NB在江浙沪10城17家同开,目前已有近300家门店…… "有潜力的硬折扣市场、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理性消费态度,以及电商平台对于差异化发展和线上线 下协同发展的追求,是众多电商开始布局的主要原因。"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 示。 尽管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硬折扣领域,但庄帅指出,即便算上奥乐齐已开的77家门店,国内硬折扣市场 的门店总数依旧有限,且区域分布高度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当前中国的硬折扣业态还处于萌芽状态, 只能作为传统超市业态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 什么是硬折扣超市 近期备受关注的折扣超市,大多属于硬折扣超市,核心特点是绝对低价,而绝对低价源于极致效率。 "硬折扣是相对于软折 ...
药师帮(09885):平台+自营表现稳健,自有品牌推动利润加速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9-28 21: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98.43亿元 同比增长11.66%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258.01% [1]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1602.64%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2.57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5.51亿元 [1] 平台业务表现 - 平台业务收入4.36亿元 同比略微下降 [2] - 平台月均SKU数量约400万个 [2] - 中药饮片SKU数量12.5万个 同比增长22.5% [2] 自营业务表现 - 自营业务收入93.89亿元 同比增长12.5% [3] - 自营月均SKU数量48万个 较期初增长5.8万个 [3] - 半日达同城订单占比提升至70% [3] - 退货率下降至0.4% [3] 自有品牌业务突破 - 厂牌首推业务交易规模10.8亿元 同比增长115.6% [4] - 自有品牌交易规模8.52亿元 同比增长473.4% [4] - 大单品乐药师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基层医疗终端取得突破 [4]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56亿元上调至1.79亿元 [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3.73亿元上调至4.03亿元 [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6.02亿元上调至6.50亿元 [5]
前三季度净利预增超55% 吉宏股份跨境社交电商业务大幅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9-26 02:16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2.09亿元至2.22亿元 同比增长55%至65% [1] - 扣非净利润2.00亿元至2.14亿元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1.2亿元至1.34亿元 同比增长83.03%至103.55% [1] 业务驱动因素 - 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通过技术驱动和创新赋能实现营收与利润大幅增长 [1] - 包装业务通过集团化精细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1] - 2024年业绩出现下滑后 2025年在全球市场需求复苏背景下重拾增长 [1] 跨境社交电商业务 - 依托AI驱动的"货找人"模式在Meta、TikTok、Google等全球头部社交平台精准投放广告 [2] - 自主研发的"Giikin3.0"系统接入ChatGPT、华为盘古、通义千问等大模型 实现全链路AI化 [2] - 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告ROI保持行业领先 [2] - 凭借数据优势加大自有品牌建设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包装业务 - 上半年继续居国内纸制快消包装市占率第一 [2] - 食品级环保包装订单快速增长 与瑞幸、肯德基、麦当劳等头部品牌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2] - 在全国拥有10余个大型包装生产基地 [2] 资本运作与市场认可 - 2025年5月27日在港交所上市 [2] - 光大证券认为公司通过Giikin系统AI应用实现业务流程无缝连接 有效驱动业务发展 [2]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加大AI研发与自有品牌投入 [3] - 打造智能化、品牌化的跨境电商业务 [3] - 加速中东包装基地建设 积极开拓海外包装市场 实现业务全面出海 [3]
吉宏股份前三季度预盈最高2.22亿元 跨境社交电商业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1:04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2.09亿元至2.22亿元 同比增长55%至65% [1] - 扣非净利润2.00亿元至2.14亿元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1.20亿元至1.34亿元 同比增长83.03%至103.55%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跨境社交电商业务营收规模与利润大幅增长带动 [1] 业务驱动因素 - 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通过技术驱动和创新赋能实现品牌建设及区域拓展 [1] - 包装业务通过集团化精细管理提升运营和资源利用效率 [1] - 全球市场需求复苏推动业绩重拾增长 [1] - 食品级环保包装订单快速增长 与瑞幸/肯德基/麦当劳等头部快消品牌建立长期合作 [2] 技术优势 - 采用AI驱动的"货找人"模式在Meta/TikTok/Google等全球社交平台精准投放广告 [2] - 自研Giikin3.0系统接入ChatGPT/华为盘古/通义千问等大模型 实现全链路AI化 [2] - 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告ROI保持行业领先 [2] - AI应用程序实现业务流程各阶段无缝连接 有效驱动业务发展 [2] 市场地位与布局 - 国内纸制快消包装市占率第一 [2] - 拥有10余个大型包装生产基地 [2] - 2024年5月27日在港交所上市 [2] - 业务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品牌建设 - 拥有自有品牌SENADA BIKES/Veimia/Konciwa/PETTENA等 [2] - 通过自有品牌建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及区域拓展 [1] 未来规划 - 持续加大AI研发与自有品牌投入 [3] - 进一步打造智能化品牌化的跨境电商业务 [3] - 加速中东包装基地建设 积极开拓海外包装市场 [3] - 实现业务全面出海 [3]
中国商超,杀红了眼
创业邦· 2025-09-25 18:35
文章核心观点 - 自有品牌成为零售行业转型核心战略 旨在通过提升毛利 打造差异化产品和重建消费者信任来应对电商冲击和同质化竞争 但成功需全链路能力支撑而非简单贴牌[6][13][16][34][36][38][43] 外资零售启蒙与历史背景 - 外资零售巨头如麦德龙(1996年进入中国)和山姆(1996年进入深圳)早期通过自有品牌重塑中国市场 麦德龙自有品牌渗透率超70% 山姆SKU仅4000种但自有品牌占比超30%[7][8][10] - Costco 2019年进入中国后凭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贡献年收入三分之一 国内超市如华联/华润/大润发早年尝试自有品牌但多停留在贴牌阶段未成气候[10][11] 国内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消费者认知显著提升 2022年数据显示90%消费者知道自有品牌 50%能准确说出名字 35%在过去半年购买过[11] - 巨头全面入场:阿里"超盒算NB"自有产品占60% 京东硬折扣店自有品牌占20% 七鲜超市达60% 美团"快乐猴"目标自有品牌占比60%[13][15] 推动自有品牌的核心动因 - 提升毛利:自有品牌比外采商品成本降20%-30% 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和品牌溢价实现更高利润空间[13] - 打造差异化:通过稀缺性产品(如山姆麻薯面包/胖东来燕麦脆)建立独家性 高频刚需品类如烘焙/生鲜/快消品成为最佳抓手[16] - 商业模式转型:从"卖货架"的收租模式转向"卖商品"的经营模式 需深入供应链和用户需求洞察[16][17][34] 成功案例关键要素 - 胖东来:极致品控与源头直采 占据许昌全市近两成消费额 通过自建中央厨房和严格供应商筛选实现[21] - 山姆:极窄SKU策略(仅4000种) 自有品牌Member's Mark贡献40%营业额 通过定制产线(如机械手涂蛋液)实现爆品降价[21] - 奥乐齐:自有品牌占比高达90% SKU严格控制在2000以内 通过"破价商品"(如9.9元德国白酒)建立高性价比形象 每品类只合作1家核心工厂且品控流程长达1年[22][24] 永辉转型实践与挑战 - 学习胖东来模式:员工薪资普涨20%-50% 北京门店从4000涨至6000以上 但因成本压力(每家店需增员1/3导致年增数百万开支)已调整策略重点转向商品和供应链[29][30] - 自有品牌现状:销售占比仅5%-15% 以联名形式为主(如亨氏/燕庄) SKU超1000个 调改后营收同比下降20.73% 净亏损2.41亿元 服务性收入大跌40%[30][31][32] - 战略定位:并非简单复刻胖东来 而是通过共享供应链积累信任后过渡至自有产品 但目前顾客仍集中在熟食蔬果区 自有品牌销量一般[30][32] 行业共性挑战与失败原因 - 认知误区:65家大中型超市中39家销售自有品牌但仅贡献4%销售额 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贴牌阶段 缺乏研发/品控/差异化能力[34][35] - 能力缺失:需全链路投入(设计/研发/生产/品控/物流) 但企业常追求快回报 代工厂以次充好导致信誉风险 传统"卖货架"模式导致经营能力退化[34][35][36] - 战略模糊:42%自有品牌经理人认为企业战略不清晰 多家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竟来自同一供应商 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41] 未来趋势与竞争本质 - 竞争核心从"货与场"转向"人":消费者更理性看重质价比(88%认为品牌信息与需求脱节 81%将质价比视为关键因素) 信任成为自有品牌成功基石[38][43] - 供应链重构:盒马推动"去KA模式" 永辉砍掉50%供应商推行裸价直采 需通过合资建厂/严控标准等方式实现"把好货卖便宜"[39][41] - 长期主义:自有品牌是慢生意(如奥乐齐单品研发上市需1年) 要求从渠道商转向零售制造商 美国市场自有品牌占比达29% 中国仅5%但头部企业如山姆/盒马已超30%[34][36][39]
江西85后小哥在抖音上卖货:年入17亿,要港股上市
36氪· 2025-09-24 08:41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公司核心业务为电商代运营,同时经营自有品牌 [1][2] - 公司成立于2011年,2015年登陆新三板,2020年9月于深交所上市,成为“电商代运营第一股” [2][4] - 公司自有品牌包括高端香氛家居清洁护理品牌“绽家”和口服美容膳食补充剂品牌“斐萃” [2][4] 财务表现与业务转型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66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67.6%至13.19亿元 [8]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约为1.06亿元,盈利水平稳步改善,增长主要来自自有品牌业务 [8][9] - 公司正从利润微薄的代运营业务向高利润的自有品牌转型,自有品牌已成为收入占比关键部分 [3][4] 自有品牌业绩亮点 - 自有品牌“绽家”2022年至2024年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72.6%,2024年零售额超人民币1亿元 [4] - 自有品牌“斐萃”自创立以来,仅12个月零售额突破人民币5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有品牌在抖音渠道零售额达5.67亿元,占全渠道零售额的61.4% [5] 行业发展与市场机遇 - 中国电商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达1.3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2.2万亿元,年复合增速11.7% [7] - 大健康是增长最快品类,2024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速预计高达24.3% [7] - 行业受益于国家战略强调的国产替代和本地化运维,以及品牌对全链路管理和用户运营的新需求 [7]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优势 - 国内市场尚未形成绝对头部,CR5集中度不高 [7] - 公司主要竞争优势在于“以抖音为核心的全渠道打法”,同时通过自有品牌提升毛利率 [7] - 在抖音平台,绽家与斐萃来自抖音的零售额分别占其在该平台零售额的约65.1%和83.5%(不考虑KOL/KOC带来的销售) [5] 未来潜在机会 - 细分赛道存在机会,可聚焦宠物家庭清洁、母婴专用清洁、男性健康、中老年精准营养等小众需求 [10] - 技术应用机会包括拥抱AI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在膳食补充剂领域探索合成生物学技术打造差异化产品 [11] - 全球化布局机会在于跟随中国品牌出海趋势,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或打造自有品牌出海,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本地化开发 [12] - 新趋势包括从绿色供应链和可持续产品开发切入,契合ESG与可持续发展需求 [13]
时隔快一百年,胖东来又把自有品牌带火了?
36氪· 2025-09-23 12:18
行业背景与历史沿革 - 连锁超市A&P在100年前通过收购上游加工厂开发自有产品获得巨大价格优势 统治美国零售业近40年 [1] - 一个世纪后自有品牌再次成为商超博弈的关键筹码 [1] 当前市场动态与参与者 - 大型商超普遍重点发展自有品牌 盒马自有品牌"超盒算NB"销售占比达60% [3] - 叮咚买菜推出豆有志 良芯匠人 蔡长青等多个自有品牌 覆盖豆腐 面食 快手菜等品类 [5] - 胖东来DL系列自有产品覆盖啤酒饮料 浴巾毛巾 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7] - 参与者包括山姆 开市客等老牌零售商 以及永辉超市 步步高 华润万家等传统商超巨头 [9] 自有品牌定义与运营模式 - 商超自主决定产品规格 原料选择 包装设计和品牌命名 最终打上自有Logo销售 [9] - 通过砍掉中间经销商环节 自有品牌利润率达30%-40% 较品牌商品10%-20%的利润率高出10-30个百分点 [16] - 胖东来采用成本透明化策略 公布商品成本分解表 如帆布手提袋售价263元 综合成本210.08元 毛利率20.12% [17][19]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转向 - 传统商超面临亏损关店困境 零售业竞争核心从品类 价格 体验转向商品力 [9][11] - 自有品牌可快速响应消费需求 如替换植物奶油为动物奶油 改良巧克力口感 紧跟冰杯等热点产品 [13] - 独家产品与渠道深度绑定 形成消费壁垒 [14] - 行业从"搬运工模式"转向"生活专家"模式 通过掌握供应链和生产自有商品实现转型 [24] 国际经验与市场潜力 - Costco自有品牌科克兰2021年销售额超590亿美元 占总收入31% [25] - 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销售占比约30% [25] - 欧洲自有品牌市场成熟 预计2024年总销售额达3520亿欧元 德国 英国 法国合计份额39.7% [25] - 中国大型卖场模式发展时间较短 未来存在较大想象空间 [25] 运营挑战与风险 - 前期投入巨大 如烘烤间等设备需要大量资金 [27] - 高度依赖市场预判能力 需精准把握产品类目 方向和消费者需求 [29] - 简单贴牌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 易导致滞销 [29] - 产品质量与商超品牌信誉直接挂钩 供应链管理和品控能力至关重要 [30] - 库存风险完全由商超承担 无法像品牌货那样退给供应商 [30] - 永辉超市等头部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亏损扩大等阵痛 [32]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自有品牌成功案例形成品牌滤镜效应 消费者从关注具体产品转向"山姆必买清单""胖东来必吃榜"等渠道品牌 [22] - 中腰部玩家积极研究进入市场 [34] - 自有品牌成为行业转型关键抓手 但匆忙进场可能加速淘汰 需沉心打造差异化产品 [35] - 自有品牌本质是放大器 强化强者优势 加速弱者出清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