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品牌

搜索文档
从“小弟”干到“一哥”,股价已翻4倍 专访若羽臣董事长王玉:股价大涨后“我”睡不着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7:19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若羽臣2024年营收增长30%至17.7亿元,归母净利润大涨95%至1亿元,成为电商代运营行业最赚钱的上市公司[1][4][6]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上涨114%,业绩高增长态势延续[1] - 近一年股价累计上涨超400%,市值达107.59亿元,成为行业市值最高公司,超过第二名壹网壹创近50亿元[1][4][6] - 自有品牌营收增长90%,毛利率高达67%,远高于代运营业务39%的毛利率[6][11] 业务转型与战略 - 代运营业务占比已下降至约40%,自有品牌和品牌管理业务各占28%[3][11]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自有品牌,董事长王玉将一半精力放在自有品牌上,目标是将公司打造成优秀品牌管理公司[3][11][15] - 已建立大健康、美妆个护、母婴、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的竞争优势[3] - 自有品牌矩阵包括家清品牌绽家和保健品牌斐萃,绽家年营收近5亿元[9][15] 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 2021年是行业转折点,电商代运营市场规模增速从2015年的90%降至2021年的9.9%[7] - 传统电商流量红利减弱,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兴起,行业竞争加剧[7] - 代运营行业不具备规模效应,项目越多管理成本和压力越大[7] - 中国美妆行业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相关代运营公司曾风头正劲[6] 产品与运营策略 - 坚持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通过用户反馈迭代产品[10] - 产品开发以用户评价为核心,挖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10] - 家清品牌绽家定位中高端,5年做到近5亿元规模[9] - 销售费用2024年大增近40%,公司称是业务转型必经过程[15] 资本市场反应 - 2024年9月以来接受券商机构调研7次,超过上市以来总和[13][14] - 市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资本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3][13] - 市场存在对销售费用激增和业绩持续性的质疑[14][15]
鸣鸣很忙:量贩零食龙头,年入400亿,难摆脱低毛利困境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5-26 12:09
公司概况与商业模式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成立,拥有两大品牌,是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零售商,产品涵盖3380个SKU,单店SKU不低于1800种,是同等规模超市的2倍 [1] - 产品均价较线下超市便宜25%,每月上新百余款,品类扩展至日化、文具、熟食等,从零食量贩转向全品类量贩 [1] - 主要通过加盟模式经营,24年加盟店占比99.9%,98.8%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盈利模式单一 [6][7] - 采用"品牌引流,白牌赚钱"策略,白牌产品数量占比77%,销售额贡献73%,毛利率比品牌产品高10-20个百分点 [18]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5.8%,下沉市场增速6.8%高于高线市场的4.1% [1]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公司以1.5%市占率居首,仅领先第二名万辰集团0.1%,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占6% [4][5] - 面临上游品牌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自建渠道进入量贩赛道的竞争,例如良品铺子推出"零食顽家",三只松鼠收购"爱零食" [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4年GMV达555亿元,门店14,394家,覆盖28个省份,68.9%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闭店率从23年0.67%升至24年1.9% [11] - 22-24年毛利率稳定在7.5%左右,显著低于三只松鼠(24.25%)、良品铺子(26.14%)等传统品牌 [12][13] - 24年净利润8.29亿元,同比增284%,净利率2.1%,优于同业万辰集团(1.87%)、良品铺子(-0.69%)等 [14][15] - 24年营销费用14.8亿元同比增353%,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3亿元,收入确认与现金流背离 [13] 供应链与扩张策略 - 全国36个仓库实现24小时配送,存货周转天数11.6天优于竞对(万辰17.9天、三只松鼠44.4天) [16] - 门店突破1万家后供应链承压,24Q4因仓储系统崩溃导致华东300家门店断货,直接损失超5000万元 [17] - 采取"门店越多议价权越强"策略,通过补贴鼓励加盟,但可能培养加盟商畸形依赖 [8] 风险与挑战 - 白牌产品品控问题频发,存在食品安全投诉如异物、添加剂超标等,招股书未披露相关处罚 [18] - 上市前股东套现行为明显,赵定套现1.3亿元,盐津铺子转让股份,累计派息5.26亿元 [20] - 贸易应收款项24年大增155%至1.53亿元,可能存在收入确认粉饰报表的嫌疑 [19]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拓展折扣超市和自有品牌,从休闲食品向生活百货延伸,目标自有商品占比60-70% [19] - 拟投入1.2亿元加强供应链,将仓库辐射半径从300公里缩短至200公里,存货周转目标压缩至9天 [17]
诺邦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具备工匠精神的水刺无纺布头部企业-20250525
光大证券· 2025-05-25 1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20.90 元(对应 25 年 PE 约为 33 倍) [4][14][1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国内水刺无纺布头部企业,长期具备工匠精神,水刺无纺布在行业中渗透率呈提升趋势,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公司卷材、制品、自有品牌三大业务协同发展,2024 年及 2025Q1 业绩亮眼 [12][116] - 公司卷材产线完善先进,附加值高的差异化和可冲散产线产能稳步扩张;国光具备品牌优势,逐步切入高毛利率客户,实现高质量增长;小植家背靠公司技术,品牌积极扩张 [12][1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诺邦股份:国内水刺无纺布头部企业 - 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专业从事水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美容护理、工业用材、民用清洁和医用材料四大领域 [22][23] - 2015 - 2024 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17.7%、2.8%,2024 年实现收入 22.4 亿元,同比增长 16.8%,归母净利润 9523 万元,同比增长 15.2%,2025Q1 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39.1%/48.6% [23] - 公司发展历经卷材产线拓展、散立冲技术研发、下游产业链拓展三个阶段,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开启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27][28] - 公司产品分为水刺非织造材料和制品,年产能近 8 万吨,覆盖完整产业链,近年来制品收入增速快、占比提升,2024 年二者收入占比分别为 31.7%/67.5% [31][33] -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卷材和制品毛利率提升后下降,2023 年以来卷材毛利率回升,2024 年为 21.8%,制品毛利率 2021 - 2024 年下降,2024 年为 11.3%,2025Q1 公司毛利率达 15.7% [37] - 公司产品内外销中,外销收入占比高,2024 年境外和境内收入占比分别为 53.4%/46.6%,2015 - 2024 年境外和境内收入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17.1%/18.9% [42] - 2019 年以来公司客户集中度整体呈提升趋势,2024 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比为 38.2%,同比提升 11.4PCT [4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任建华,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其通过杭州老板实业集团和杭州金诺创投合计持股 47.05%,老板集团及诺邦股份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杭州合诺创、银诺创合计持股 5.54% [46] 水刺无纺布景气度高,应用场景丰富 - 水刺无纺布强度高、韧性好,在无纺布行业中渗透率呈提升趋势,2023 年产量为 151.0 万吨,渗透率为 18.6%,较 2018 年提升 7.7PCT [52][55] - 行业呈区域聚集情况,集中度不高,已上市代表公司 2023 年市占率均在 1%左右 [60] - 回顾近年来无纺布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及利润表现,2020 年受疫情影响快速增长,2021 - 2023 年收入及利润同比下降,利润端承压 [61] - 水刺无纺布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湿巾、家用擦拭材料、美容护肤品市场及烟袋,中国湿巾市场 2024 - 2029 年规模 CAGR 为 5.0%,化妆湿巾/湿厕纸增速预计较快 [2][67][68] - 新型口含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 年全球达到 325 亿支,同比增长 47.8%,2021 - 2024 年 CAGR 达到 40.0%,市场主要由烟草大厂占据 [80] 卷材产线完善先进,技术创新能力突出 - 公司现有十一条水刺生产线和一条研发试验线,年生产能力近 8 万吨,研发创新中心场地占地约 3000 平方米,截至 2024 年,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274 项,其中发明专利 72 项 [91] - 公司在高端市场实现散立冲产品技术性跨越,是中国唯一可批量化生产可冲散材料并供应美国的公司,2024 年速散四代(美标)分散性优于同类竞品;在中低端市场,以高性价比赢得订单 [92] - 2024 年公司完成高速湿法 + 干法水刺(CP)生产线技改项目,年末启动新一轮老线技改项目,口含烟产品正在打样,若量产将提升盈利能力 [93] 国光具备品牌优势,小植家积极发力 - 杭州国光是国内湿巾产品线最齐全的生产商之一,2016 - 2024 年杭州国光收入/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 22.4%/5.9%,2024 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 13.9 亿元/2880 万元,分别同比 +26.6%/-15.2%,2025Q1 收入同比增长超 40%,净利润同比增长约翻倍 [96] - 2024 年杭州国光稳固海外市场,开拓国内市场,深化与原有大客户合作,开发新客户,国内销售占比提升,旗下子公司纳奇科生产规模大 [96] - 邦怡科技主要从事干巾等产品研发生产,2024 年实现收入 1.2 亿元,同比增长 38.4%,实现净利润 834 万元,同比增长 115.2% [98] - 公司 2023 年开始培植小植家,2024 年实现收入 2985 万元,同比增长 80.6%,净利润亏损 62 万元,推出两大主推系列,丰富产品矩阵,拓展销售渠道 [100]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及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水刺非织造材料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16.50%/18.00%/15.50%,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品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17.85%/18.27%/16.71%,总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17.31%/18.09%/16.25% [104] - 预计 2025 - 2027 年水刺非织造材料毛利率分别为 21.87%/21.97%/22.07%,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品毛利率为 11.58%/11.83%/12.07%,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14.98%/15.16%/15.32% [105]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76%/2.76%/2.76%,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2.95%/2.94%/2.93%,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49%/3.50%/3.51%,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79%/-0.69%/-0.61% [105]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26.24/30.99/36.0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7.31%/18.09%/16.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2/1.36/1.6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7.61%/21.35%/19.80%;EPS 分别为 0.63/0.77/0.92 元 [106] 相对估值 - 选取稳健医疗、百亚股份、中顺洁柔为可比公司,2025 - 2027 年可比公司 PE 估值平均水平分别为 33/27/23 倍,诺邦股份 PE 估值分别为 25/21/17 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给予公司 2025 年 33 倍 PE,目标价为 20.82 元 [110] 绝对估值 - 假设长期增长率为 1.50%,采用申万二级行业分类 - 纺织制造的行业β作为公司无杠杆β的近似,预测公司未来税率为 10% [112] - 公司 FCFF 和 APV 估值结果分别为 21.07 元和 20.91 元,平均值为 20.99 元,对应 2025 年 PE 约为 33 倍 [115] 估值结论 - 综合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的平均结果,给予公司目标价为 20.90 元(对应 25 年 PE 约为 33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6]
跨界卫生巾、啤酒!三只松鼠是不务正业吗,章燎原回应质疑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17:52
业务拓展与品类多元化 - 公司将在芜湖开设首家自有品牌全品类生活馆,计划2024年开设20家,覆盖日化婴童、食品等品类[1] - 日化品类规划30款单品,包括卫生巾("她至美"品牌)、纸巾、洗衣液等高频刚需产品[1][3] - 推出母婴品牌"小鹿蓝蓝CARE",已上线婴幼儿洗衣液、乳霜保湿纸等产品[3] - 生活馆食品品类占比仍高,涵盖现制烘焙、熟食、咖啡、预制菜等12大类[3][4] - 公司孵化33个子品牌,重点布局方便速食(目标2.5亿元)、酒水(目标1亿元)、日化(目标1亿元)、咖啡(目标0.5亿元)、预制菜(目标0.5亿元)[4] 酒水业务战略 - 精酿啤酒品牌"孙猴王"上线半个月分销渠道成交额达500万元[4] - 5月底将推出果酒品牌"呼息"和红酒品牌"橘猫",未来拓展至气泡黄酒、鸡尾酒等品类[4] - 酒水产品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计划开设品牌线上旗舰店[4] 渠道转型与供应链布局 - 线下渠道从关闭加盟店转向发展自有品牌生活馆和"一分利便利店"(加盟模式,已开4家)[8][9] - 便利店商品结构:40%自有品牌、30%行业大牌、20%网红单品、10%区域特色产品[9] - 线上收入仍占主导(2023年占比约70%)[9] - 供应链建设:除芜湖基地外,4大集约基地在建,计划新建超30座工厂[9] 财务表现与战略定位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9.30%至106.2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4.17%至4.08亿元[9] - 2024Q1收入同比增长2.13%至37.2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22.46%至2.39亿元[9] - 坚果收入从2022年41.07亿元增至2024年53.66亿元,但占比从56.3%降至50.5%[8] - 公司定位为"全品类+全渠道"休闲零食制造商,通过小团队快速测试新品类(6人运营10个品牌)[6][8]
资本 | 朴朴超市或计划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23 15:29
公司概况 - 朴朴超市成立于2016年6月,总部位于福州,是一家30分钟即时配送的生鲜电商平台,品类覆盖生鲜、日用百货等12大类[2] - 公司以高频生鲜为流量入口,采用前置仓模式,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并筹备赴港上市[2][3] - 截至2024年,业务覆盖闽粤地区及武汉、成都共7个城市,扩张速度慢于同行(叮咚买菜覆盖20余城)[4] 融资历程 - 共披露4轮融资:2018年A轮获高榕创投千万级人民币,2019年B轮5500万美元+B+轮1亿美元,2021年IDG资本战略融资(金额未披露)[3] - 官网称实际完成7轮融资,2023年传闻获某短视频互联网公司注资(推测为抖音)[3] - 2021年后无公开融资记录,2023年收支平衡后加速上市进程[2][3] 运营数据 - 2022年底70%前置仓实现盈利,核心市场本地农批采购占比达45%,叶菜上架时效6小时[5] - 蔬菜价格较传统商超低15%,生鲜品类毛利率更高[5] - 自有品牌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SKU超750个,形成"优赐+多子品牌"矩阵,复购率超40%,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5] 竞争优势 - 建立短半径供应链体系,在福州、武汉等核心市场实现高效本地化采购[5] - 通过自有品牌(如"优赐"鲜奶、"随滋"坚果)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和盈利能力[5] - 相比同行更聚焦区域深耕,2025年计划重点拓展福建县域市场[4] 行业动态 - 继2021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股上市后,朴朴超市成为第三家筹备上市的前置仓企业[2] - 2024年互联网平台加码即时零售,上市将助力公司获取资本和品牌资源[6]
首次盈利后提速IPO,朴朴超市起死回生
观察者网· 2025-05-20 20:51
朴朴超市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接触头部投行 计划赴港上市 [1] - 2023年首次实现营收平衡后召开上市筹备会议 2024年实现盈利后重启IPO计划 [1][2] - 2022年已引入审计团队并招聘CFO 为上市做准备 [1] 前置仓行业特征 - 行业总融资额超463亿元(2010-2020年) 每日优鲜以11次融资居首 [3] - 前置仓履约成本是传统中心仓3倍 社区团购6倍 [4] - 2021年叮咚买菜完成7亿美元融资 每日优鲜获4.95亿美元+20亿人民币融资 [3] 朴朴超市经营模式 - 采用800-1000平米大前置仓 单仓建设成本超500万元 [6] - 2024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 70%前置仓已盈利(2022年数据) [8] - 福州市场渗透率达70%(2019年) 日均单量16-20万单(2020年) [8] 供应链优化 - 供应链环节从7个压缩至3个 产品上架时间缩短至12小时 [9] - 损耗率从行业平均8%降至3.5% 本地农批采购占比45% [9] - 蔬菜价格较传统商超低15% 生鲜品类毛利率更高 [9] 自有品牌发展 - 2024年自有品牌SKU超750个 形成"优赐+多子品牌"矩阵 [10] - 自有品牌复购率超40% 2024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 [10] - 叮咚买菜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35%(2024年) GMV增长17% [9][10] 区域扩张策略 - 目前覆盖闽粤+武汉成都共7城 远低于叮咚买菜20余城 [6] - 2025年计划仅新增泉州 重点下沉福建县域市场 [7] - 采用"地头蛇"模式提升区域密度降低履约成本 [8] 资本运作 - 共完成7轮融资 2021年获IDG资本战略投资 [4][6] - 2023年传闻获短视频平台(疑似抖音)注资 [6] - 融资主要用于扩张及实现更大盈利 [6]
好市多(COST.US)“利润引擎”持续发力:自有品牌科克兰收入超过劳氏、宝洁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15:02
科克兰品牌发展历程 - 科克兰品牌于1995年推出 旨在整合公司此前约30个分散的自有品牌名称 实现消费者一致性和快速识别 [1] - 品牌灵感来源于公司位于华盛顿州科克兰的原始总部 最初从洗发水和维生素起步 后扩展至杂货和服装等广泛品类 [1] 科克兰品牌财务表现 - 科克兰年销售额达860亿美元 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营收规模与劳氏和宝洁相当 [1] - 品牌通过高质量产品(通常由知名供应商生产)和低于国内品牌的价格策略 强化公司价值声誉 [1] 科克兰品牌战略价值 - 品牌增强公司在供应商谈判中的议价能力 有助于维持低价格和健康利润率 [1] - 产品显著提升客户忠诚度和门店流量 支撑行业领先的会员续订率 [1] 科克兰最新产品动态 - 第一季度新增KS炸薯条 KS伏特加和苏打水等产品线 [2] - 未来战略重点包括开发适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化产品 [2] 科克兰长期发展策略 - 持续投资价格领先和产品创新 保持自有品牌增长前沿地位 [2] - 品牌将作为差异化核心和利润驱动因素 强化公司在美国及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当规模不再制胜,三得利、7-11、萨莉亚…是如何找到核心竞争力?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8 08:31
核心观点 - 日本消费企业在经济低迷期通过持续迭代和成本优化锤炼出强大竞争力,适应能力成为存量时代的关键胜负手 [1][2] - 成功大单品的核心在于高频迭代而非一次性创新,三得利将70%资源投入现有爆品升级 [4] - 零售商自有品牌应追求差异化而非低价平替,7-11通过高溢价策略实现650-700亿人民币年销售额 [11] - 一流零售企业本质具备制造能力,神户物产通过并购25家工厂实现全链路成本优化 [22][24] 大单品战略 - 三得利开发绿茶"伊右卫门"前经历上千次失败,上市首年销售额达700亿日元 [3] - 三得利新品成功率仅0.3%,但核心产品如乌龙茶(1981)、BOSS咖啡(1987)、"響"威士忌(1989)持续畅销30年以上 [4] - 爆品迭代方法论:每年更换包装,BOSS咖啡通过PET大包装(办公场景)和浮雕纹理(疫情情绪需求)持续升级 [4] - 卡乐比因缺乏新品开发导致90年代业绩停滞,2000年后通过薯条三兄弟等新产品重启增长 [6] 自有品牌运营 - 7-11自有品牌定价比国民品牌高20%-30%,年销售额规模相当于日本最大食品公司 [11] - 差异化定位三大标准: 1) 填补NB商品规格缺口(如单片面膜) [14] 2) 选择NB利润空间狭窄的品类 [14] 3) 满足每周200款新品的更新需求 [14] - 商品开发采用圆桌会议模式,整合咖啡豆烘焙/制冰厂等全供应链直接采购 [15] - 52周MD计划系统:根据财报季等时间节点动态调整鲜食便当等商品结构 [19] 制造能力构建 - 神户物产并购25家濒临破产工厂,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实现低成本制造 [24][25] - 创新商品开发:牛奶盒装羊羹、豆腐盒装芝士冰淇淋等差异化爆品 [25] - 萨莉亚应用丰田生产方式,通过干式厨房、避光空调外机等设计降低运营成本 [26] - 供应链优化: - 澳大利亚自建工厂生产汉堡牛排和白酱 [29] - 培育特种生菜使单棵产出从2-3盘沙拉提升至5-7盘 [29] - 中央厨房模式使门店人力减少30% [31]
让于东来走下神坛吧
混沌学园· 2025-05-14 19:50
核心观点 - 胖东来通过30年发展验证消费变迁本质是价值重构而非简单升级或降级 [3] - 公司成功源于构建信任复利、品质溢价和自有品牌定价权三大核心能力 [24][57][94] - 独特商业模式融合地理优势、供应链共生关系和用户认知教育 [7][55][97] 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销售额从70亿元增长至169.64亿元,2025年Q1已达80亿元 [6] - 2023年中秋国庆接待游客270万人次,2024年同期达300万人次 [4] - 生鲜损耗率2.3%远低于行业平均6.5% [97] 地理优势 时间维度 - 许昌位于郑州"米"字形交通网中心,2小时可达北京/西安,3小时达长沙 [9] - 常住人口从87万增至133万,人口净流入带来庞大用户基础 [11] 空间维度 - 地处优质农业带可实现两年三熟,供应链覆盖双汇/思念/蜜雪冰城等河南食品企业 [12] - 多层次门店布局覆盖中高端/年轻/社区消费群体 [11] 发展阶段能力构建 初创期(1995-2002) - "假一赔十"承诺解决假货泛滥痛点,建立信任复利 [18][20] - 无理由退货政策消除消费心理屏障,案例包括使用两年的空调免费换新 [22] 前成长期(2002-2009) - 生活广场/时代广场开业标志业态升级,延续"真品换真心"理念 [27] - 2010年日本考察发现规模扩张导致管理能力不足 [31] 变革期(2010-2012) - 关闭16家盈利门店反思盲目扩张,确立"责任不超能力"原则 [32][34] - 淘汰三四线品牌,聚焦TOP3-5品牌建立品质标准 [40] 后成长期(2013-2023) - 构建四大溢价能力:安全溢价(欧盟标准中央工厂)、技术溢价(黑豆酱油)、体验溢价(宠物看护服务)、价值观溢价(AOP黄油) [58][60][61][63] - 供应商"五维资质审查"和飞行检查制度确保品控 [46][50] - 买手负责制培养供应链人才,为自有品牌奠基 [41] 长青期(2023至今) - 自有品牌占比将达30%,已培育4个亿元级单品 [72][79] - 定价权公式=差异化产品×供应链控制×用户认知 [94][101] - 反向让利供应商案例:果汁采购利润从1.2%提至2% [87] 供应链管理 - 供应商合作周期长达五年,当月结清货款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55] - 建立司机浴室/休息室等设施强化共生关系 [86] - 公开供应商名录形成"东来严选"行业标准 [92] 用户运营 - 商品标签包含产地/检验员等12项信息,实现产品服务化 [99] - 不做打折促销避免伤害顾客/员工/品牌 [38] - 圆角垃圾桶/果切甜度标识等上千项细节设计提升体验 [63]
重庆百货(600729):调改持续推进,主业稳健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5-13 17: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超市百货业态调改持续推进,电器受益国补政策支持,汽贸强化新能源布局 基于经营调整节奏,调整2025 - 2027年利润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为13.9/14.7/15.4亿元(25 - 26年前值为16.0/17.7亿元),对应PE10/9/9倍,维持“买入”评级 [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营收171亿元,同比降9.8%,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0.5%,扣非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8.8% 毛利率27%,同比增0.8pct,归母净利率7.7%,同比增0.78pct;销售管理费用率15%/4.5%,同比增1/-0.73pct 每股拟派现1.36元(含税),分红率46% [1] - 2025Q1营收43亿元,同比降12%,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9.2%,扣非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降0.2% 毛利率30%,同比增1.4%,归母净利率11%,同比增2.1pct;销售/管理费用率14%/4.7%,同比增0.98/+0.5pct [1] 分业态情况 - 2024年电器/超市/百货/汽贸业态营收同比+12.85%/-0.31%/-12.16%/-29.51%,营收占比21.01%/39.21%/11.26%/27.27%,毛利率18.88%/16.53%/63.89%/6.87%,毛利率同比-0.89/-0.83/-2.10/+0.62pct [2] 分地区情况 - 2024年重庆/四川/湖北地区营收同比-10.22%/-14.13%/-92.23%,营收占比98.39%/1.59%/0.02%,毛利率19.83%/49.05%/3.68%,毛利率同比+0.51/-2.33/-15.02pct [2] 主营业务调整 - 超市百货积极调改,电器借助国补抢占市场,汽贸一店多品、引入小米 2024年公司新增门店5家(电器2家,超市1家,汽贸2家),关闭门店13家(电器1家,超市5家,汽贸7家) 截止2024年末,电器/超市/百货/汽贸门店分别42/148/50/33家,占地面积共计16.53/69.77/120.98/10.16万平方米 [3] 投资收益情况 - 2024全年投资收益共计7.11亿元,其中对联营企业(马上消费金融)投资收益为7.08亿元,同比增15%,2025Q1马上消金投资收益1.81亿元,同比增9.4% 截止2024年末,股东存款累计存入马上消金26亿元,利率为4.06% - 5.36%,获得利息收入2.63亿元,其中2024年已确认1.28亿元 [4] 电器业务增长原因 - 2024年8月起,重庆政府补贴升级,重百开展促销活动,直营店销售同比大增80%,其中空调/冰洗/厨卫/彩电销售增长148%/92%/80%/68% 2024年在重庆地区新开重百电器2家,地区营收同比+14%,单店坪效高于超市百货 2025Q1国补继续,电器业务持续增长 [5] 新增长点情况 - 超市业态探索生鲜折扣店等新模式,2024年调改门店10家,调改后多项经营指标双位数增长 超市百货深化核心品牌合作,推进垂直供应链建设,孵化差异化自由品牌 重百优选和重百优居门店扩张,重百超市自由品牌销售同比增长50% [6] 财务数据和估值 | 指标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18,985.14 | 17,138.85 | 17,795.27 | 18,403.87 | 19,134.50 | | 增长率(%) | 3.72 | -9.72 | 3.83 | 3.42 | 3.97 | | EBITDA(百万元) | 2,472.55 | 2,679.02 | 2,625.47 | 2,668.65 | 2,687.63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1,314.83 | 1,314.64 | 1,386.87 | 1,472.67 | 1,539.50 | | 增长率(%) | 48.84 | -0.01 | 5.49 | 6.19 | 4.54 | | EPS(元/股) | 3.23 | 2.98 | 3.15 | 3.34 | 3.49 | | 市盈率(P/E) | 9.57 | 10.37 | 9.83 | 9.26 | 8.86 | | 市净率(P/B) | 2.02 | 1.83 | 1.56 | 1.33 | 1.16 | | 市销率(P/S) | 0.66 | 0.80 | 0.77 | 0.74 | 0.71 | | EV/EBITDA | 2.30 | 2.52 | 2.21 | 1.45 | 0.66 | [7] 基本数据 | 指标 | 数值 | | --- | --- | | A股总股本(百万股) | 440.55 | | 流通A股股本(百万股) | 191.21 | | A股总市值(百万元) | 13,639.35 | | 流通A股市值(百万元) | 5,919.93 | | 每股净资产(元) | 18.04 | | 资产负债率(%) | 59.10 | | 一年内最高/最低(元) | 36.20/16.9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