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收益
搜索文档
关税突围战与分裂的消费席卷股市 大摩揭斩获“阿尔法”的秘诀:AI、半导体设备与必需消费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8:12
文章核心观点 摩根士丹利基于行业领导者深度调研 总结未来12个月股票市场三大核心投资趋势 包括AI算力产业链与软件巨头 受益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半导体设备 以及消费分层加剧背景下的必需消费品 这些主题有望持续获得超额阿尔法收益[1][2] AI算力产业链与软件巨头 - 全球AI算力需求井喷式扩张 美国政府主导的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庞大 科技巨头持续投入大型数据中心建设 英伟达 台积电与博通主导的AI算力产业链公司股价有望继续演绎牛市曲线[6] - AI推理端算力需求激增 推动AI芯片 HBM存储系统 企业级SSD及高性能网络与电力设备等基础设施领域需求增长 四大科技巨头(谷歌 微软 Meta 亚马逊)2024年数据中心支出预计超3500亿美元 同比增长近50%[6] - 科技企业AI相关资本开支占比预计从2023年12%提升至2025年28% 约30%企业代码实现AI生成 广告/客服领域转化率提升至少10% AI应用端指向底层推理算力刚性需求[7] - 2026年AI资本开支增速预计在2025年50%高基数上再增长20% 若推理端大模型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7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整体AI投资浪潮规模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10] - AI应用软件加速普及 自2025年起为全行业带来效率提升 AI智能体可能贡献高达4900亿美元净利润价值 标普500指数市值有望因此提高30%[11] - AI应用软件发展集中于生成式AI(如DeepSeek ChatGPT Sora Claude)和AI智能体 企业迫切需求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推进这两类应用广泛落地 AI智能体可能成为2030年前核心趋势[12] 半导体设备主题 - 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大而美"法案(OBBBA法案)有望推动美国制造型企业自由现金流预期大幅上调 "供应链转移至美国"和"制造业回流美国"政策利好工业设备及半导体设备领军者[13] - 关税政策下 工业设备 原材料及半导体设备板块提价能力最强 OBBBA法案使美国企业现金税率平均降低3.2% 约35%制造型企业加速产能向美国转移 芯片制造产业链回流带动半导体设备采购规模扩张[14] - 半导体设备是AI大浪潮最大受益者之一 全球AI芯片需求旺盛至2027年 芯片制造商(台积电 三星 英特尔)扩大产能 存储巨头(SK海力士 美光)扩大HBM产能 需大批量采购及更新半导体设备[15] - AI芯片更高逻辑密度和更复杂电路设计 对光刻 刻蚀 薄膜沉积 多层互连及热管理等环节技术要求更高 需要定制化制造和测试设备 阿斯麦 应用材料 泛林集团等设备巨头手握核心技术[15] - 应用材料与泛林集团的高端设备覆盖芯片制造关键步骤 包括原子层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 快速热处理 化学机械抛光 晶圆刻蚀 离子注入 应用材料还在先进封装环节拥有高精度设备和定制化解决方案[16] 必需消费品主题 - 消费需求表现极端分化 必需品稳健增长但可选品持续走弱 高收入与中低收入群体都优先购买食品 日用品等必需品 削减可选开支 这使得必需品企业销售额相对有保障甚至小幅涨价[18] - 必需消费品板块受益于现金流稳健和防御属性 抵御经济放缓和消费分化风险 当消费者减少可选支出转向生活必需品时 日用消费品和食品饮料企业收入更有保障 通胀放缓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回落也有助于提升毛利[17] - 高收入群体受累于通胀影响较小 储蓄有余力 在非必需消费上仍有支出动力 低收入消费者受物价上涨和疫情补贴退出冲击更大 减少可选消费转向便宜替代品 但两者都强化了必需品消费[18]
工银瑞信基金周崟:力争捕捉多重收益 FOF战略配置需量体裁衣
中国经济网· 2025-08-25 09:47
核心观点 - 公募FOF通过多资产风险对冲和战略战术配置捕捉多重收益 重点关注科技+制造特征的成长板块和港股机会 [1][2][3][4][6] 基金经理背景与业绩 - 基金经理拥有逾12年从业经验 管理中银基金等买方机构公募产品开发和研究工作 [2] - 目前管理6只FOF产品 包括偏债FOF 偏股FOF和养老FOF [2] - 工银睿智进取一年A今年以来取得14.88%回报 近一年实现31.62%净值增长率 [2] - 工银睿智进取一年逾九成仓位持有基金资产 包括港股通互联网 创新药 芯片 红利低波 黄金 纳指等ETF [2] - 基金权益仓位处于中性水平 结构分散 偏向成长类基金 全市场型基金 黄金及黄金股基金 港股基金 QDII基金 [2] 投资方法论 - 采用主观与量化相结合方式 通过宏观经济分析判断经济周期状态 [3] - 通过系统性多视角行业比较方法进行行业配置 [3] - 采用科学分类 定量结合定性方式完成全市场基金分类筛选 [3] - 关注代表性强 流动性好的指数基金和追求长期超额收益稳定 投资风格稳定的主动管理基金 [3] 战略资产配置 - 战略配置获得系统性贝塔收益 是组合收益主要来源 [1][4] - 应根据不同资金性质制定个性化方案 做到量体裁衣 [1][4] - 执行过程中应增加对当前宏观状态的识别 通过通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长短期利率等市场指标判断经济周期 [4] - 应遵循权益偏好原则和分散化原则 [4] 市场展望与配置建议 - 国内库存周期和全球半导体周期或见底回升 可能提升风险偏好 [5] - 以新"国九条"为代表的新一轮资本市场结构性改革有望长期重塑A股生态 [5] - 全球利率下行和较有韧性的经济增长 叠加人工智能带来的成本节省和生产效率提升 有望推动企业盈利改善 [6] - 大类资产层面考虑标配中国股票 标配中国债券 同时全球范围内充分分散风险 [6] - 权益资产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中期取决于政策加码和盈利回升 [6] - 关注科技+制造特征的成长板块 数字经济主线更值得关注 [1][6] - 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高股息策略有望持续受益 [6] - 战略上继续重视港股投资机会 AI科技产业仍是投资主线 [6] - 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指数有望从估值抬升步入盈利兑现阶段 [6]
中欧基金窦玉明: 工业化思路构建资管新范式 团队智慧驱动可持续阿尔法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6:24
行业规模与挑战 - 中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3万亿元 [1] - 行业面临核心挑战:传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模式难以承载大规模资金管理 [1] 中欧基金战略转型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 [1][2] - 目标构建可复制的投研能力以实现长期可持续业绩 [1] 专业化建设 - 投研人员深耕垂直领域 要求十年磨一剑式深度研究 [2] - 80人投研团队每年可贡献约30个投资洞见 [2] - 单个基金经理深度研究股票上限为20至50只 [2] 工业化体系 - 建立统一基本面分析框架(五要素模型)提升协作效率 [3] - 标准化流程解决内部沟通成本问题 [3] - 工业化体系使基金经理业绩60%-70%来源于团队赋能 [5] 数智化应用 - 将选股逻辑转化为可沉淀的量化模型 [3] - 构建智能分析平台辅助识别投资机会 [3] - 数智化旨在解放基金经理使其聚焦价值判断 [3] 人才培养机制 - 每月召开产品研讨会进行多维度量化打分 [6] - 实施中长期考核周期保障团队健康运转 [6] - 培养第三代基金经理(战略指挥官型)需二十年周期 [7] 实践成效 - 近5年权益类大型公司绝对收益业绩稳居第2至第4名 [10] - 新生代基金经理冯炉丹2016年加入后通过平台资源取得显著业绩 [7] - 近10年投资业绩持续保持行业前列 [10] 产品管理策略 - 聚焦主动管理 认为ETF过量涌入创造阿尔法机会 [8] - 通过"风格定位"和"策略补齐"完善产品货架 [9] - 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力 定好基准不漂移 [9] 组织文化 - 建立紧密交织的共生网络增强团队稳定性 [5] - 统一分析框架不限制结论 鼓励框架下百花齐放 [4][5] - 工业化体系被视为个人灵感转化为团队共享资产的放大器 [5]
业绩大爆发!信达澳亚近一年6只“翻倍基”领跑,41只涨超30%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5:40
核心观点 - 信达澳亚基金旗下多只产品近一年业绩表现突出 41只产品近一年回报率超过30% 其中34只涨幅超50% 25只涨超70% 6只实现翻倍 [1] - 公司通过"权益+多元策略"全面布局和"主动+量化"双轮驱动的投研体系实现全面业绩突破 [1] 主动权益产品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业绩核心引擎 6只产品近一年实现翻倍:信澳业绩驱动A(149.64%) 信澳星奕A(118.55%) 信澳博见成长一年定开A(117.29%) 信澳匠心回报A(109.48%) 信澳优势产业A(106.43%) 信澳领先增长A(101.23%) [3] - 行业主题基金表现优异:信澳核心科技A 信澳新能源精选A 信澳医药健康A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均超过70% [3] - 公司形成"价值 均衡 成长"多风格管理体系 覆盖制造 科技 消费 新能源等核心领域 [4] 量化投资表现 - 量化策略基金实现业绩突破:信澳量化多因子A近一年回报率57.48% 信澳量化先锋混合A收益56.59% [6] - 采用"HI+AI"双引擎协同 构建多因子 量化先锋等细分类型量化产品线 [6] 养老金融产品表现 - 养老目标基金采用目标日期策略和CPPI策略:信澳颐远养老目标2055五年持有A近一年回报率31.04% [6] - 通过动态资产配置实现风险收益平衡 注重长期增值和回撤控制 [6] 投研体系特点 - 公司以深度研究为核心 构建宏观策略 行业比较 公司研究等多维度的科学投资决策框架 [6] - 投研团队汇聚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 形成覆盖全市场多策略的投资能力 [6]
沪指10年新高,A股市值破100万亿,这只宽基ETF一年翻倍!
搜狐财经· 2025-08-18 13:32
市场指数表现 - 2025年8月18日上证指数涨至3741点 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 创业板指涨至2626点 深证成指涨至11897点 均创2023年以来新高 [1] - 盘中A股市值总和一度突破100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为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该大关 [1] - 3731点后上证指数趋势阻力减弱 2025年8月18日成为A股历史标杆性时点 [3] 宽基ETF业绩表现 - 近一年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以102.16%区间涨幅居宽基ETF首位(截至2025年8月15日) [3] - 前17只宽基ETF近一年涨幅均超75% 其中10只为中证2000或创业板200相关产品 [4]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8月18日实现106.19%收益 相对指数超额收益达27.42% [5][6] - 该ETF年内涨幅超53% 资金净流入超10亿元 吸金能力居同类宽基ETF前列 [6] - 同系列1000ETF增强(159680)近一年涨幅达68.14% 年内规模增长超2亿元 [7] 小盘股与量化策略特征 - 小盘股持续走强伴随量化资金加速流入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4] - 指数增强策略展现阿尔法超额能力 通过量化选股、打新收益和事件驱动实现超额收益 [9] - 小盘指数增强策略解决选股难、波动大等投资痛点 专业选股能力以低成本高效方式传递 [9] - 6月以来两融余额连续两周突破2万亿元 市场活跃度提升助推杠杆资金涌入小盘板块 [11] 投资策略建议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与1000ETF增强(159680)可作为核心-卫星策略中的卫星配置 与大盘蓝筹形成互补 [11] - 需关注小盘股估值水平 若过度偏离基本面需考虑动态调整仓位 [11]
“大年”悄然来临市场环境成就量化盛宴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05:10
量化策略整体表现 - 量化私募产品今年回报率普遍超过40% 部分机构人士认为40%回报率为合格线 [1] - 截至8月8日 多家私募量化选股策略产品回报率超过50% 近20家机构产品回报率超40% [2] - 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达18.92% 全部36家机构实现正收益 其中3家超30% 14家介于20%-30% 15家介于10%-20% [5] 空气指增策略优势 - 全市场选股的空气指增策略无需锚定特定指数 调仓灵活 能捕捉大小盘风格机会 [2][3] - 策略通过动态调整持仓至强势股票最大化阿尔法收益 风格暴露水平始终低于20% 部分时段接近零 [3][4] - 受益于市场成交活跃和波动率提升 策略能捕捉更多交易机会和阿尔法收益 [3] 小盘指数增强表现 - 中证2000指数增强产品表现突出 多家知名私募产品收益率超40% 近一年收益率超90% [6] - 公募小盘指数增强基金业绩亮眼 招商中证2000增强今年回报率40.07% 近一年87.34% 华泰柏瑞中证2000增强今年回报率39.50% 近一年95.09% [6] - 小市值因子表现优异 在市场定价效率提升背景下超额收益显著 [7] 超额收益驱动因素 - 阿尔法收益源于三个维度迭代:另类数据使用 信号持续挖掘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3] - 大语言模型提升文本信息处理效率 量化和主观策略融合成为创新方向 [3] - 模型训练大幅提速 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分析实现信息效率提升 [4] 市场环境支撑 - 新增资金推动市场上涨 保险机构资金转移及居民储蓄流入支撑流动性 [6] - 量化策略风险降低 杠杆资金减少使流动性风险变小 小微盘暴露程度较2023年显著降低 [6] - 政策环境改善 监管层对市场呵护明显 [6] 机构业绩对比 - 百亿级私募中量化机构44家 主观机构39家 今年以来42家收益率超10% 其中量化私募32家 主观仅9家 [4] - 代表机构包括灵均投资 聚宽投资 龙旗科技 念空科技 明汯投资等百亿私募 以及玄元投资 孝庸私募等50-100亿机构 [2] - 稳博投资 阿巴马投资 天演资本 进化论资产 龙旗科技 信弘天禾等机构排名居前 [5][6]
“大年”悄然来临 市场环境成就量化盛宴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05:08
量化策略表现 -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产品回报率普遍超过40%,部分产品甚至超过50% [1][2] - 量化选股策略表现突出,整体业绩远超指数增强策略 [2] - 全市场选股的"空气指增"策略和小微盘指数增强策略表现相对突出 [1][2] 量化私募机构 - 老牌百亿级私募如灵均投资、聚宽投资、龙旗科技、念空科技、明汯投资、启林投资、天演资本旗下产品表现优异 [2] - 新锐机构如玄元投资、孝庸私募、衍盛资产、云起量化、子午投资等旗下产品同样表现不俗 [2] - 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达18.92%,36家机构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3家收益率超30% [6] 量化策略优势 - 量化选股策略灵活性高,不受特定指数成分股和权重的限制,可动态调整持仓 [3][4] - 阿尔法收益源于另类数据使用、信号持续挖掘以及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3] - 大语言模型提升文本信息处理效率,量化和主观优势互补融合成为迭代方向 [3] 市场环境与量化策略 - 市场成交额放大、投资者热情高涨、中小盘股表现强势,有利于量化策略发挥 [1][4][6] - 新增资金推动市场上涨,保险、金融机构资金及居民储蓄流入支撑流动性 [6] - 政策环境改善,监管层对市场呵护明显,量化策略风险降低 [6] 小盘指数增强产品 - 对标中证2000的量化指增产品收益率超过40%,近一年收益率更在90%以上 [7] - 公募小盘风格指数增强基金同样表现优异,如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和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 [7] - 量价策略和小市值因子表现出色,超额收益显著 [7]
公募苦练定增掘金术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5:06
定增市场概况 - 今年以来24家公募机构参与48家A股公司定增项目,合计获配金额达143.83亿元,按8月11日收盘价统计浮盈金额超50亿元,浮盈比例达34.86% [1] - 48家A股公司中47家实现浮盈,乐山电力浮盈比例最高达181.84%,晶华新材浮盈158.04%,星云股份浮盈134.61%,威腾电气、国机精工等多只股票浮盈超100% [2] - 行业分布上,电力、机械设备、公用事业、电子、国防军工等行业浮盈比例较高,昊华科技公募获配金额超16亿元,芯原股份超12亿元,国联民生、迪哲医药等超5亿元 [2] 公募机构表现 - 诺德基金参与定增项目数量最多达47个,浮盈金额18.72亿元,浮盈比例32.67%;财通基金参与44个,浮盈17.09亿元,浮盈比例35.05% [2] - 平安基金和朱雀基金浮盈比例最高达72.81%,均参与迪哲医药定增;东海基金、易米基金等机构浮盈比例均超50% [3] - 华夏新锦绣A今年以来回报率超40%,华夏磐泰回报率超8%,均重点布局定增主题 [3] 投资策略 - 项目折价水平是定增投资重要安全垫,需制定合理报价策略,不盲目追高,注重基本面研究和估值水平 [3] - 更注重个股阿尔法收益,如优质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治理结构改善等带来的成长收益,同时强调行业和公司均衡配置 [4] - 财通基金探索询价转让类定增策略,2025年询价转让呈现量价齐升趋势,转让数量和金额已超2024年全年,且超过竞价定增发行数量 [4][5] 市场趋势 - 上半年市场供给稳中有升,折扣率和追加比率变化明显,反映定增市场关注度提升和资金参与热情 [1] - 询价转让目前仅适用于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项目科创属性较强,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5]
北交所投资框架:聚焦高稀缺 高成长 高股息,挖掘α β双轮驱动机会
2025-08-11 22:06
**北交所投资框架分析**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与沪深交易所形成差异化竞争 [1] - 北交所上市公司270家,其中15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近60% [5][22] - 企业地域分布广泛,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企业数量较多,与传统认知的京津冀集中不同 [12] - 行业集中在五大产业集群:机械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力设备、化工新材料、大TMT(计算机/通信/电子)、医药生物及消费子行业 [13][18] **2 核心优势与特点** - **高弹性**:涨跌幅30%,显著高于沪深市场 [5] - **高成长性**:2025年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329%,首日换手率81%,赚钱效应显著 [17][19] - **稀缺性**:专精特新小巨人聚集,提供"十倍股"潜力(如景博生物、同力股份等) [6][21] - **流动性改善**:日均换手率6%-12%(年换手12-24次),日均成交额4000万-1亿元,超过科创板后100家公司 [15][26] - **制度红利**:深改19条明确定位,吸引优质企业上市,总市值8500亿(为科创板1/6),平均市值25亿-30亿 [9][14]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2025年上半年表现**:北证50指数涨幅近40%,小微市值公司(0-20亿)涨幅达64%,显著领先A股其他板块 [25][24] - **估值修复**:市盈率从2023年14-15倍修复至45倍(与创业板持平,略低于科创板),反映市场信心 [7][26] - **流动性对比**:换手率超过科创板和创业板,为全市场最佳 [9][26] - **机构参与**:北证50指数ETF规模113亿元(69个产品),公募基金覆盖率60%-70%,配置空间仍有2-3倍增长潜力 [27][28] **4 投资机会与策略** - **高稀缺、高成长、高股息**:重点挖掘具备护城河的细分领域龙头(如低空经济、卫星通信、AI、国产替代等) [31][36] - **新股投资**:2025年打新收益显著,建议关注高成长性、稀缺性标的 [19] - **阿尔法收益来源**: - ESG评级高的企业(49家披露ESG报告,19家获A级以上) [29] - 并购机会(政策鼓励产业整合) [29] - 新兴行业(如AI领域的并行科技、智算基建;军工细分产业链) [32][33] - **行业偏好**:机械、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半导体等排队企业质量高于已上市公司 [18] **5 风险与挑战** - **政策变化**:需关注后续改革政策对市场流动性的潜在影响 [9] - **估值压力**:部分公司市盈率超百倍,需通过高增长消化估值 [30] - **流动性分化**:部分小市值公司成交仍偏低(科创板后100家日均成交不足500万) [15] **6 未来展望** - **发展阶段**:即将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目标成为强大股债市场,带动新三板发展 [8][34] - **经济转型角色**: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消费等新兴行业 [37] - **投资逻辑**:长期聚焦"从小树到大树"的成长股,结合贝塔(系统性机会)与阿尔法(个股挖掘) [35] **数据亮点引用** - 新股申购资金近7000亿 [5][17] - 2025年新股首日涨幅329% [17] - 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60%(158家/270家) [22]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40%,小微市值公司涨幅64% [25] - ETF规模113亿元,公募配置比例仍有2-3倍空间 [27][28]
轮动智胜:估值、拥挤度与风格性价比的策略动态配置
2025-08-05 11:2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与风格轮动配置[1] - 公司为中金公司 开发了一套独特的基本面量化模型[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基本面量化策略与市场风格 - 成长风格占优时 景气型投资思路更优 价值风格占优时 PBOE价值红利思路更佳[1] - 不同年份优势策略不同 例如成长趋势优选策略在成长风格表现较好时占优 价值股优选策略在价值风格占优时表现更佳[2] - 2021年至2023年开发的六个细分策略样本外跟踪表现良好[2] 中金公司基本面量化模型特点 - 偏重风险端考虑 增加时序信息 评估风险水平 在风险较小时配置高阿尔法能力资产[5] - 通过逐步筛选和比较 精准捕捉最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投资机会[6] 风格风险属性模型设计 - 估值差指标衡量风格性价比 成长和价值风格中与未来收益相关性达0.5左右[10] - 资金参与度通过主动流入率衡量 极端高位时提示风险[11] - 组合内分化度指标在成长和小盘风格中集中度越高未来收益越好 在价值和红利风格中分化程度越高未来收益越好[12] - 估值差 资金拥挤 组合分化三个维度信息互相关联性很低 可同时使用[13] 风格择时模型逻辑 - 核心逻辑包括从风格择时到风格配置 再到策略配置[14] - 单一风格择时通过临近点胜率判断投资价值 最大回撤减少 夏普比率显著提升[16] - 多重指标综合应用采用投票方式 显著降低最大回撤[17] 动态配置与轮动策略 - 动态配置每月对各个投资风格进行独立判断 选择低风险 高性价比的持仓[18] - 轮动策略在看多的多个投资风格中筛选出胜率最高的一类作为重点持仓对象[19] - 风格策略的轮动效果优于策略的动态配置以及固定比例配置[22] 历史表现与样本外验证 - 2015年小盘股表现突出 2016年成长股占优 2017年价值红利显著 2020年和2021年分别是成长和价值主导 2023年红利和小盘股占据主导地位[21] - 样本外数据验证了模型有效性 截至6月底策略配置模型实现超过30%的YTD收益[23]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控制与收益平衡 - 动态配置和轮动策略能够显著降低最大回撤 提高夏普比 但绝对收益未必超过固定比例配置或全市场指数[20] 未来跟踪与评估 - 每个月都会表达当前观点 包括各指标维度上的临界点胜率以及当前看好的市场风格[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