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减量

搜索文档
人人关注安全 人人参与安全——山东国寿财险开展安全宣传咨询
齐鲁晚报· 2025-06-21 10:33
公司参与安全宣传活动 - 公司积极参与2025年山东省暨济南市"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 [1] - 公司通过发放安全宣传折页和播放安责险科普视频向公众普及社区及"九小场所"安全隐患知识 [8] - 公司设置宣传展台开展针对性咨询、安全知识答题集卡等活动加深市民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8] 公司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成就 - 公司连续两年在山东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的安责险事故预防效能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 [3] - 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在潍坊市昌乐县开展"安全生产数据化管控项目"试点 构建"政府+保险+企业+员工+高校"五位一体安全防范模式 [5] - 项目运营期间化解各类风险隐患107万余条 入选"中国保险十大服务创新经典案例"等多项荣誉 [5][6] 公司创新安全管控模式 - 项目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切入点 通过"保险+科技+服务"实施数据化风险管控 [5] - 项目将专业化、精细化安全防范措施嵌入管理与生产全流程 有效落实企业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5] - "国寿—清华数据化管控项目"在活动现场引起相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0] 公司社会价值体现 - 公司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协同推进参保企业隐患排查整治 [10][11] - 公司提供系列安全生产保障服务 获得相关部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1]
小散工程防灾减灾的背后:AI重塑风险减量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4:55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建筑施工领域近70%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限额以下工程,主要事故场景是高坠 [3] - 小散工程存在基数大、造价低、工期短、人员队伍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3] - 传统风险减量工作依赖人工查勘,效率低下,一天仅能完成一个项目查勘 [13] - 公司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大湾区风险减量创新协同中心,形成风险共担、资源整合、数据联动的制度性安排 [3][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采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线设备和激光雷达实现对工地风险的全面监控 [10] - 部署AI摄像头结合专家复核提升风险识别准确性,建立日常通报和定期沟通机制 [10] - 创新"AI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实时识别风险→远程干预→现场巡检 [10] -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2024年累计预警台风暴雨等灾害41.1万场,发出预警信息105.5亿次 [14] 运营成果与数据 - 试运营期间实现22类风险隐患AI预警超3700次,远程干预445次,现场处置128次 [12] - AI机器人智能拨打电话和推送短信超170次进行风险警示 [12] - 服务覆盖高危制造业、建筑施工等行业超160万个生产经营单位 [7] - 联合20余家外部单位共建创新中心,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 [9] 政策背景与战略 - 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发布新修订《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新增"事故预防服务"章节 [6] - 党的二十大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3] - 公司立足区域特色,探索"政府指导、保险赋能、科技驱动、社会协同"的多元治理路径 [6] - 构建"953"AI科技底座: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3家科技子公司 [14]
中国太保亮相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人民网· 2025-05-26 09:12
公司参展与保险服务 - 公司以"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保险为民"为主题亮相西博会国际馆 [1] - 公司旗下产险为西博会提供一揽子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公众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和团体人身意外险,覆盖近200名志愿者 [1] - 公司在四川分公司成立西博会风勘服务团队,聘请第三方专家共同开展风险服务,覆盖布展、开展、撤展全周期 [1] 科技与绿色保险布局 - 公司科技保险金额超过110万亿元,科技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 [2] - 公司首创多款绿色保险产品,参与绿色公益打造"三江源公益林" [2] - 公司构建ESG体系,践行"双碳"战略 [2] 民生保障与养老布局 - 公司为三大主粮提供风险保障,大病保险覆盖超2亿人 [2] - 公司"惠民保"提供健康保障,"太保家园"养老项目已落地13城15园 [2] - 公司在四川省推出阿尔茨海默病专属保险"蜀智保" [2] 数字化转型与西部发展 - 公司构建大模型,加快数字劳动力应用,成为通过DCMM5级认证的保险集团 [2] - 公司险资入川累计超800亿元,首席承保多个省级重大项目 [2] 互动体验与论坛活动 - 展区设置"太好保"智慧出行体验和VR安全事故模拟等互动项目 [2] - 公司举办"气候保险的实践与探索研讨会",探索巨灾保险创新与实践 [3]
科技赋能筑防线 风险减量护民生——中国人保谱写防灾减灾新篇章
财经网· 2025-05-12 16:51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以"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为抓手,构建覆盖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补偿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1] - 2024年实施风险减量工程累计降低社会面损失超10亿元,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集成9大类9900万条风险数据 [1] - 通过"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保障体系,在近40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提供保险保障 [1] 科技赋能风险管理 - 公司推动风险管理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型,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复盘"的全周期防控体系 [2] - 自主研发"巨灾安澜"系统实现风险识别、模拟、预警一体化管理,2024年开展非车重点客户风险排查近10万次,提前转移高危风险单位5.9万个 [2] - 部署"水浸物联系统"安装设备2.45万台次,2024年公众预警体系发送灾害预警提示1463.92万次,重点客户触达率100% [3] 巨灾保险体系建设 - 公司作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首席共保人,联合40余家机构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覆盖6439万户次居民 [1][5] - 已在20个省落地地方性巨灾保险项目,其中94%的地市为公司独家或首席承保 [5] - 创新推出多年期产品和巨灾保险准备金机制,河北省政府每年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20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6] 灾后响应与服务效能 - 2024年启动应急响应38次,应对重大灾害事故255起,支付赔款超200亿元 [8] - 运用"无人机+耘智保"远程定损,6天赔付进度超40%,24小时内完成水稻种植险600余万元赔付 [9] - 整合400余家服务商和近万台拖车资源,日均处理救援案件1.5万件 [9] 政企协同与创新实践 - 深度参与国家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推动巨灾保险从单一地震扩展至台风、洪水等全灾因覆盖 [5] - 2024年河北、湖北率先落地全灾因、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 [5] - 推出全国首个政策性巨灾保险一揽子再保险方案,提升行业巨灾承保能力 [6]
保险创新筑牢农业防灾屏障
经济日报· 2025-05-02 06:07
保险行业支持乡村振兴 - 保险机构聚焦乡村重点领域,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产品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撑 [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要求提升涉农保险保障水平,推动涉农财产险扩面增品,改善服务 [1] - 2024年前两个月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0.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 [1] 高标准农田保险创新 - 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工程质量风险及管护难题,人保财险推出专属保险覆盖建设期和运营期风险 [2] - 保险产品保障范围包括工程质量缺陷、管护费用、自然灾害损毁等 [2] - 已为14个新建项目提供41次风险检查,发现风险点662项,整改474处(整改率71.6%) [2] - 为63个建成项目提供260余次巡查,发现隐患274处,提交165份风险报告 [2] 理赔与维修案例 - 人保财险仁寿支公司对2019年高标准农田渠道破损、蓄水池渗漏等问题支付维修赔款57507.2元 [3] - 曹家镇修理蓄水池支付9072元,渠道清淤150米支付800元 [3] 科技赋能保险服务 - 应用无人机遥感、AI识图、GPS导航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和查勘效率 [4] - "保险+风险减量+科技"模式将管护工作商业化,提升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4] 农业保险理赔优化 - 传统农业保险理赔因信息不匹配导致延误,"天府粮蜀农一卡通"解决支付精准性问题 [5][6] - 2021-2024年累计支付农险赔款34.09亿元,受益农户226.09万户次,支付成功率99.98% [6] - 理赔周期缩短20天,资金发放精准度达99%以上 [7] 牦牛养殖保险创新 - 人保财险在红原县承保政策性牦牛养殖保险19.83万头,商业性保险1.17万头,提供风险保障4.25亿元 [8] - 2024年支付赔款2091万元,受益9129户次,牧民仅需缴纳26元/头保费 [8] - "牦牛冷季低成本精准补饲关键技术体系"示范覆盖1200多头牦牛,降低死亡率和补饲成本 [9]
同比仅增1.4%,一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业绩“冷暖”交织
北京商报· 2025-04-29 22:02
业绩表现分化 截至4月29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一季报悉数披露。综合来看,五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按盈利规模排序,中国 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收获了百亿以上净利润,分别为288.02亿元、270.16亿元和128.49亿元。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净利润分别为96.27亿元 和58.82亿元。 在行业保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上市险企一季度的业绩如何?截至4月29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一季报全部亮相。中国人寿、中国平 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今年一季度共取得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日赚9.35亿元。 今年一季度,五家上市险企业绩表现分化明显,整体呈"三升两降"格局,部分险企实现了净利润两位数增长,也有险企净利润降幅达到两位数。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一方面是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代理人产能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在"报行合一"及预定利率下调 背景下,保险公司渠道费用率下降,助力负债成本的降低。柏文喜提到,通过"报行合一",险企可以更好地控制渠道成本,这直接改善了险企的 费差水平,提升了新业务价值率。 增速方面,一季度上述五家公司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