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福星股份接待国盛证券等6家机构调研 三季度营收10.16亿元 聚焦半导体设备等领域并购
新浪财经· 2025-10-31 18:59
10月31日,福星股份(000926.SZ)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在公司会议室 接待了特定对象调研,国盛证券、景顺长城基金、国泰海通证券等6家机构参与。公司方面,肖永超、 常勇、皇甫元君等高管接待并就公司经营情况、未来规划等问题与机构进行了交流。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据披露,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地点位于公司会议 室。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上午,国盛证券分析师金晶、夏陶,深圳清水源(维权)投资公司吴伟,景 顺长城基金邹立虎,北京乐雪基金陆畅宏,中信证券资管王存翔;下午,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曾佳敏。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肖永超、常勇、皇甫元君。 公司基本情况: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深耕城市更新领域 交流会上,公司首先介绍了基本情况。福星股份于1999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推进产品高新化与 产业转型。金属制品业务方面,已从传统丝绳产品升级至行业高端产品钢帘线,目前产品涵盖子午轮胎 钢帘线、钢丝、钢丝绳及钢绞线等,成为中国金属丝绳制品重要制造基地之一。 在项目推进方面,公司热销楼盘"福星惠誉·铂雅府"位于汉口内环附近,因区位优势明显、周 ...
精工科技三季报:一份净利1.45亿的成绩单,一份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崛起宣言
全景网· 2025-10-31 18:19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3亿元,同比增长1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8.18%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82亿元,同比增长28.53%,净利润3129.12万元,同比增长224.44%,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总收入达6.29亿元,同比增长59.53%,占公司总营收的59.31% [2] 核心业务:碳纤维装备 - 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03% [2] - 公司碳纤维生产线市场占有率超过60%,产品覆盖T300-T1000等级产线,可提供全产业链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2] - 碳纤维装备业务是公司增长的主要引擎,在国产替代和高端产能扩张中占据先机 [2] 多元化业务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建筑建材专用设备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16.71%,保持稳健发展 [3] - 轻纺专用设备领域,HKV系列包覆丝机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仍达50%以上 [3] - 资源循环产业方面,国内首条万吨级再生聚酯连续生产线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3]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碳纤维行业是国家战略性行业,受到各级政府和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 [1] - 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汽车交通等多个领域 [1] - 下游商用飞机回暖、低空经济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上升,为碳纤维设备市场带来可观前景 [1] 技术研发与应用拓展 - 公司正在积极研发外骨骼机器人,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第一代机已亮相,第二代机已完成测试和定型 [4] - 公司在绍兴和武汉分别成立复合材料公司,绍兴本部已完成复合材料工厂基础能力建设 [4] - 公司可承接汽车工业、体育休闲、空天(低空)、海洋装备等领域的复材轻量化设计与制造 [4]
福星股份(000926) - 000926福星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0-31 18:14
公司基本情况 - 福星股份于1999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 [2] - 产品由传统金属丝绳向钢帘线升级,成为金属丝绳制品重要制造基地 [2] - 2001年设立福星惠誉进入房地产,参与武汉“城中村”改造,形成金属制品与房地产双轮驱动模式 [2] - 控股股东福星集团持股20.56%,并涉足生物医药、高端食品添加剂等多产业 [2][3]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16亿元 [3] - 房地产收入约3.80亿元,签约销售面积13.57万平方米,签约销售金额约26亿元 [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约30.88亿元,同比增长24.29% [3] - 有息负债持续下降,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3] 重点项目与未来计划 - 热销楼盘“福星惠誉·铂雅府”销售成绩位列武汉市TOP3,1号和2号楼正筹备开盘 [3] - 毗邻红桥村K12地块计划明年开工 [3] 未来转型与发展方向 - 2025年4月发布《估值提升计划》,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布局 [3] - 落实“并购六条”政策,适时开展并购重组 [3] - 关注半导体设备、芯片制造、高端制造、国产设备替代、新能源配套材料等领域 [3]
研判2025!中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凭借其卓越特性,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09:20
行业概述 - 稀土顺丁橡胶是以稀土金属钕为主体的催化体系聚合而成的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又称钕系顺丁橡胶 [2] - 其分子链结构规整,顺式含量达98%以上,具有高拉伸强度、低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耐磨性等优异性能 [2] - 凭借耐高温、耐低温、耐油及耐老化特性,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领域对材料的严苛要求 [1]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市场规模为49.58亿元,同比增长15.30% [1][8] - 市场需求增长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与高端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驱动 [1][8] - 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电池密封件等新兴领域的需求也呈现激增态势 [15] 行业发展历程 - 1963年中国科学家发现稀土络合催化剂,奠定理论基础;1970年代完成千吨级中试 [4] - 2012年燕山石化建成首套3万吨/年工业化装置,实现国产化突破 [4] - 2020年第三代稀土催化剂技术达国际领先,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轮胎 [4] - 2025年裕龙石化产能将达38万吨,独山子石化成功中试单中心稀土催化剂,催化效率提升20倍 [4] 产业链与成本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稀土催化剂、丁二烯单体等原材料及生产设备 [6] - 镨钕作为关键原料,其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2025年9月底中国金属镨钕价格为68.75万元/吨,同比增长29.84% [8]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石油旗下锦州石化自1970年代起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形成1.5万-2万吨/年工艺体系,产品获米其林等国际认证 [10][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营业收入为1.45万亿元,同比下降6.74%;归母净利润为840.07亿元,同比下降5.40% [11] - 中国石化旗下燕山石化2012年建成首套3万吨/年工业化装置,2022年稀土顺丁橡胶年产量首次突破万吨 [1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营业收入为1.41万亿元,同比下降10.60%;归母净利润为214.83亿元,同比下降39.83%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市场需求,稀土顺丁橡胶滚动阻力较传统镍系橡胶降低25%、耐磨性提升40% [15] - 技术创新驱动性能突破,单活性中心稀土催化剂实现聚合温度降低40℃、能耗减少25% [16] - 政策端形成环保与产业双重驱动,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等推动稀土顺丁橡胶替代传统材料 [17]
我国突破超纯铁技术!十万吨仅含8公斤杂质,打破美日垄断
搜狐财经· 2025-10-30 23:01
01 一块"铁"的逆袭:从被卡脖子到站稳国际梯队 当业界还在热议芯片制程时,上海大学与河北龙凤山悄然把材料的"地基"换了新桩——2024年,5N2级超纯铁(纯度99.9992%)实现稳定量产。 十万吨中杂质仅约8公斤,相当于一节高铁车厢的重量消失在整条京沪铁路里。 这场突破的深层意义在于:美日企业长期把持的"极纯材料"供应链,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过去,国内并非造不出纯铁,但卡在4N~5N级的"稳定 性瓶颈"——实验室样品惊艳,工厂良率波动。而这次,团队用"湿法电解+真空熔炼+垂直区熔"的组合工艺,把"偶然成功"变为"可重复生产", 让高端材料从展柜走向货架。 02 隐形冠军的价值:为何要为铁"洗到极致"? 超纯铁不是用来造闪亮外壳的,它是高端装备的"稳定性放大器": 日本企业曾强调,4N级以上纯铁必须严控氧、氮等气体杂质——它们在真空高温中"逸出",像沙粒落入精密齿轮。中国5N2铁的意义,正是把这 种"隐性风险"压到最低。 软磁元件:电机、磁屏蔽部件损耗降低,新能源车与电网能更节能; 特种合金母材:轴承钢、镍基合金因杂质减少,寿命与疲劳强度提升; 真空与半导体设备:腔体、靶材杂质释放减少,芯片良率与设备稳定性双 ...
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三季报呈现新增长魅力,能源与高端制造的破局将重构公司长期价值
格隆汇· 2025-10-30 18:27
公司整体业绩与战略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70.61亿元,归母净利润15.66亿元 [1] - 经营净现金流98.2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510.19%,支撑公司分红与再投资能力增强 [1] - 公司积极展开回购,H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9亿港元,A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0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增长新格局为“能源相关业务领跑、物流逆势稳固”,从传统装备龙头向物流及能源高端装备核心参与者转变 [1][10] 海洋工程业务 - 海洋工程业务经营效益实现同比增长,受益于全球深海能源开发与公司高端制造能力匹配 [2] - 全球海上油气开支预计2025年将达到1594亿美元,同比激增近3成,2024-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21% [2] - FPSO领域量价齐升,大型FPSO单船价格从2022年不到30亿美元攀升至当前40亿美元或以上,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0% [2] - 公司具备FPSO上部模块+船体EPC总包能力,已交付第四条FPSO(P83船体),在手订单均为高附加值深水项目 [3] - 钻井市场供给侧收缩,全球市场化钻井平台供应量604台,较2020年初少5%,活跃订单仅27台,为2005年以来最低 [3] - 钻井需求区域分化,2025年三季度西非自升式平台需求同比增长58%,东南亚增长17%,巴西超深水浮式钻井活跃 [4] - 3Q25自升式350ft日费率为10.3万美元/天,环比+6%/同比+20%,钻井市场整体日费率呈同比上升态势 [4] - 公司第六代半潜钻井平台“仙境烟台”签署5口井租约,第七代超深水平台“蓝鲸一号”进入装备整备阶段 [5] 能源化工业务 - 能化板块(以中集安瑞科为主体)前三季度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提升12.9% [6] - 清洁能源分部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安瑞科总收入比例升至77.7% [6] -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4.4%至48.1亿元,前三季度新签订单86.46亿元,同比增长16.2%;在手订单199.53亿元,同比激增39.5% [6] - 公司签订多笔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包括与新加坡船东的LNG加注船订单,以及与挪威船东的全球最大规模氨燃料动力MGC船订单 [7] - 国际海事组织政策驱动绿色船舶需求,要求2028年起5000GT以上商船逐步降低燃料排放强度 [7] - 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化,工业领域用气占比提升至42%,公司核心产品销售持续走高 [8] - 绿色甲醇船舶需求爆发,全球已投运75艘绿色甲醇船舶,年燃料需求超200万吨;全球甲醇燃料船舶新订单量已突破320艘 [8] - 中集安瑞科首期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将于四季度投产,有望形成“装备+燃料”的协同效应 [9] 长期价值与行业趋势 - 能源相关业务的增长有效对冲了物流行业的周期波动,推动公司业绩向“低波动、高韧性”转变 [11]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带来数千亿美元级的装备更新需求市场,为公司提供广阔增长舞台 [11] - 公司在核心装备领域通过研发构建竞争壁垒,形成“技术卡位—订单储备—产能释放—利润增长”的正向循环 [11] - 公司估值体系有望脱离“周期股”传统标签,向“高端制造+能源”双重成长属性切换 [11][12]
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可期
东莞证券· 2025-10-30 18:19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正从科幻走向现实,被誉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颠覆性平台产品,有望深刻变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4][13] - 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全球市场规模从2025年的约63.39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64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90%;中国市场规模从2025年的约23.98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54.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33%[4][22][25] - 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活跃,2025年1-8月披露融资127起、金额364亿元,已达2024全年规模的1.8倍,资本正加速涌入推动商业化落地和规模化生产[29] - 报告重点关注北交所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企业,特别推荐开特股份和惠同新材两家公司,因其业务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高度相关[2][36] 人形机器人行业全览 -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能力的智能化机器人,通过集成大量传感器、执行器和先进算法,使其能够感知环境、识别物体与人,并尝试理解人类意图,从而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执行任务[13] - 机器人按形态可分为轮式/履带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包括仿人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型机器人、娱乐型机器人、公共服务型机器人、家庭服务型机器人和通用型机器人[14][17][18]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如AI算法、芯片、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中游整机制造和下游应用(覆盖军事、工业制造、服务等领域)[19]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与成本结构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5.62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642.22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58.90%[22]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2.5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54.0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60.33%[25] -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成本高度集中于执行与感知系统,其中减速器成本占比为36%,伺服系统成本占比为24%,机器人本体成本占比为22%,控制器成本占比为12%[26] 北交所人形机器人行业企业概况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北交所筛选出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企业12家,涵盖自动化设备、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电机、元件、塑料、通用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33][34][35] - 开特股份主营业务是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5年上半年执行器类、传感器类和控制器类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4.91%、30.67%、23.23%;2024年营收8.26亿元,同比增长26.50%,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1.24%;2025年上半年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44.86%,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39.96%[2][36][40] - 惠同新材主营业务是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5年上半年金属纤维制品和金属纤维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2.59%、44.87%;2024年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12.64%,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14.32%;2025年上半年营收1.12亿元,同比增长8.37%,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27.58%[2][48][51]
光大证券: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 港股未来或继续震荡上行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6:16
市场表现 - 10月A股主要指数涨跌互现 上证综指累计上涨2.7% 科创50累计下跌1.6% [2] - 10月港股市场有所回调 恒生指数下跌1.9%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8% [2] - 10月行业涨幅分化明显 煤炭、通信、银行等行业表现较好 [2] A股市场观点 - 市场有望维持强势表现 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 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举行 美联储有望继续降息 [3] - 行业配置中期关注TMT和先进制造板块 流动性驱动行情下TMT易成主线 基本面驱动下先进制造值得关注 [1][3] - 若市场出现震荡则关注滞涨方向 如高股息及消费板块 包括银行、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等行业 [3] 港股市场观点 - 港股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资产相对稀缺 尽管连续多月上涨但整体估值仍偏低 长期配置性价比高 [1][4] - 在AI产业趋势持续发展和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 港股市场未来或继续震荡上行 [1][4] - 可关注科技成长及高股息占优的“哑铃”策略 包括自主可控、芯片、高端制造 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 以及通信、公用事业、银行等高股息行业 [4]
稀土概念股午后拉升,稀土ETF涨约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4:16
稀土板块市场表现 - 午后稀土概念股出现拉升,北方稀土、金风科技、中国铝业股价上涨超过4%,中国稀土、盛和资源、格林美股价上涨超过2% [1] - 受盘面影响,稀土ETF市场价格上涨约2% [1] - 具体ETF表现方面,代码159713的稀土ETF现价1.380元,上涨0.030元,涨幅达2.22% [2] - 代码159715的稀土ETF易方达现价1.263元,上涨0.025元,涨幅2.02% [2] - 代码516150的稀土ETF嘉实现价1.923元,上涨0.038元,涨幅2.02% [2] - 代码516780的稀土ETF现价1.857元,上涨0.036元,涨幅1.98% [2] 稀土行业基本面观点 - 券商观点认为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资源,正呈现供需两端共振格局 [2] - 在供给集中度提升与需求结构升级的背景下,稀土产业链的战略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 [2] - 稀土行业的发展将为高端制造领域注入长期驱动力 [2]
稀土领域 “南北双雄”相继披露三季报,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小幅上涨
搜狐财经· 2025-10-30 13:41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及ETF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30日13:14,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下跌0.08% [3] - 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中国稀土领涨5.35%,国网英大上涨3.65%,中海油服上涨3.43%;天地科技领跌4.21%,石化机械下跌3.73%,平高电气下跌3.29%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上涨0.08%,报1.27元,近1周累计上涨4.87%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盘中换手率7.25%,成交369.14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631.74万元,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最新规模达5073.61万元,创近3月新高 [4] - 央企现代能源ETF最新份额达3993.40万份,创近1月新高 [4] 稀土行业公司业绩 - 中国稀土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94亿元,同比增长27.73%;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大增194.67% [3] - 北方稀土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302.92亿元,同比增长40.50%;归母净利润15.41亿元,同比激增280.27% [4] 稀土行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资源,呈现供需两端共振格局 [4] - 我国通过配额管理与出口管制强化产业链战略主动权,确保资源向高端应用环节倾斜 [4] - 全球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持续推升镨、钕等关键元素需求,带动永磁材料等新兴应用快速扩容 [4] - 在供给集中度提升与需求结构升级背景下,稀土产业链战略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为高端制造发展注入长期驱动力 [4] 指数构成与样本 -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中国核电、中国铝业、三峡能源、中国电建、国电电力、云铝股份、中国稀土、中国海油,合计占比47.7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