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汽车
搜索文档
小鹏挑战车圈算力天花板
华尔街见闻· 2025-06-14 14:09
小鹏G7产品亮点 - 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超2200 TOPS,是行业其他旗舰的3-28倍,智能座舱有效AI算力比行业旗舰大26倍 [6] - 小鹏G7 Max版搭载两颗Orin-X芯片,两个版本均标配702km长续航 [5] - 小鹏G7是全球首个达到L3级算力的AI汽车,行业首发全本地端VLA+VLM模型 [7] - 小鹏与华为合作打造追光全景AR-HUD,可在雨雪天气等复杂路况下提供辅助驾驶体验 [8] 小鹏G7市场表现 - 小鹏G7预售价23.58万元,46分钟内获得1万个预订单 [5] - 小鹏汽车前五个月累计交付新车超16万台,同比增长近300% [10] - 小鹏在4月份全球电动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七 [11] 小鹏G7竞争分析 - 小鹏G7长宽高分别为4892/1925/1655mm,轴距为2890mm,空间比特斯拉Model Y大 [10] - 小鹏G7面临小米YU7、乐道L90、极氪7X等竞争对手 [10] - 小鹏G7与G6、G9形成差异化定位,G7面向中产年轻家庭用户 [24] 小鹏研发投入 - 小鹏今年在AI上投入至少45亿元,加上飞行器研发费用接近100亿元 [13] - 小鹏目标在四季度实现盈利,二季度财务状况非常好 [14] 小鹏海外布局 - 小鹏计划明年进入香港市场的所有车辆都具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11] - 小鹏正在从香港出发拓展更多海外市场 [11]
何小鹏开启算力角逐:从“造车”到“造脑”的AI汽车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10:28
小鹏汽车图灵芯片技术突破 - 小鹏G7成为首款搭载自研图灵芯片的车型,Max版配双英伟达Orin-X芯片(500Tops算力),Ultra版配三颗图灵芯片[1] - 单颗图灵芯片有效算力相当于三颗英伟达Orin X或两颗特斯拉FSD芯片,且通过编译优化未来可能提升至"1颗顶4颗"[1] - G7全车有效算力超2200Tops,达行业算力的3-28倍,支持L3级智能驾驶和本地部署VLA大模型[1] - 图灵芯片研发历时5年耗资百亿元,2020年底组建团队,2023年8月流片成功,40天完成2791项功能验证[2] 芯片研发战略与行业趋势 - 公司认为大算力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关键入场券,未来AI汽车公司都将研发主芯片作为核心壁垒[2] - 芯片研发曾因架构问题赔偿数亿元重启项目,最终实现全自研有效算力,避免通用芯片的算力浪费[3] - 图灵芯片突破智能驾驶与座舱的算力隔离,Ultra车型中两颗支持智驾(VLA/VLM大模型),一颗搭配高通8295支持座舱(有效AI算力达行业26倍)[4][5] - 公司采取双轨策略,不同车型将同时采用图灵芯片和英伟达芯片[5] 市场竞争与产品定位 - G7定位23.58万元SUV市场,预售46分钟订单破万,搭载三颗图灵芯片+华为AR-HUD,主打25万元级高性能SUV市场[8] - 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1-5月在华销量超10万辆),面临智界R7、阿维塔07、乐道L60及小米YU7等竞品围剿[8] - 公司以"硬核科技"作为差异化卖点,将智能驾驶算力天花板作为核心竞争优势[8] 商业化与研发投入 - 图灵芯片需百万片销量才能盈利,未来计划拓展至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7] - 2024年前五月公司月销均破3万辆,一季度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7] - 2024年AI领域研发投入约45亿元,加飞行器研发总投入近100亿元,一季度研发费用19.8亿元(同比+46.7%)[10] - 公司战略从"软件开发汽车"转向"AI开发汽车",通过VLA+VLM路线构建体系化能力[10]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亮相,小鹏G7小订已破1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4:12
产品发布 - 小鹏G7正式亮相 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 预售价23 58万元起 是公司2025年第一款全新车型 [2] - 小鹏G7是全球第一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汽车 [2] - 小鹏G7亮相后46分钟小订已破1万 [4] 技术规格 - 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有效算力超过2000TOPS 是行业其他旗舰的3-28倍 [2] - 3颗图灵芯片可同时驱动智驾大模型和座舱大模型 [2] - 智能座舱有效AI算力比行业旗舰大26倍 采用图灵+骁龙8295P组合 [2] - 公司认为算力是衡量AI汽车的第一标准 算力大才能跑更大的模型 用好更大的数据 [2] 自动驾驶技术 - 公司认为达到L3需满足两个标准:本地有效算力大于2000TOPS 以及本地部署VLA+VLM模型 [2] - G7拥有行业首发智驾大脑+小脑VLA-OL模型 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比行业MAX车型提升10+倍 [3] - VLA能让车辆像人类一样理解、推理和决策 在复杂场景中展现出类人般的智慧判断 [3] - 全本地端运行可让用户无惧网络延迟 全球都能享受稳定可靠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4] 未来展望 - 公司CEO表示"行业在L2时代停留了太久 是时候向前出发了" [2] - 智能座舱将会是智能驾驶后下一个AI汽车的创新引擎 [2] - 拥有大脑能力是迈向L4、L5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 [3] - 未来不用云的情况下 小鹏汽车都可以开得更好 [4] - VLM视觉大模型将指导整车能力进化 未来能实现本地聊天、主动服务、多语言等功能 [4]
小鹏G7踩在红线边缘,用算力包装L3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09:46
小鹏G7产品发布 - 小鹏G7正式开启预订,预售价23.58万元起,计划三季度上市,全国展车已陆续到店[2] - 定位为"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首次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配备与华为合作的"追光"全景抬头显示系统[2] - 车身尺寸4892×1925×1655mm,轴距2890mm,全系标配702km(CLTC)续航、800V平台、5C超充[2] - 采用DCC减振器与"太极液压套"组合,四座均支持加热/通风/按摩/电动调节,配备0-90°可调折叠桌板、15.6英寸中控屏、8英寸后排娱乐屏及2.18㎡全景天幕[2] - 推出Max与Ultra两个版本:Max版配双Orin-X芯片,Ultra版搭载三图灵AI芯片,算力更高[2] 技术参数争议 - 官方未公布电池类型(磷酸铁锂/三元锂)及电芯供应商信息[2] - "L3级算力"被定义为超过2000TOPS的AI算力水平,支持本地部署自研VLA与VLM模型[3] - 该标准为企业自定,缺乏行业共识与权威认证,存在监管边缘化风险[4] - 通过将"L3"移植到算力维度,规避对自动驾驶功能的直接表述[4][5] 营销策略分析 - 采用"AI汽车"等非标准术语进行技术包装,属于形容词更新而非实质突破[6] - 核心话术围绕AI/模型/算力展开,但回避电池类型、热泵配置、动力系统等实际使用信息[6] - 被指为"投机式表达",用未来感遮蔽现实配置,信息密度不等于信息完整度[6] - 用户需通过非官方渠道拼凑基础配置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6]
今日新闻 | 小鹏G7开启预售,预售价23.58万元!小米SU7 Ultra量产版登顶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
电动车公社· 2025-06-11 23:59
小鹏G7预售信息 - 小鹏G7开启预售 预售价23 58万元[1][3] - 车身尺寸4892×1925×1655mm 轴距2890mm 后备厢空间可扩展至2277L 配备2 17㎡全景天幕和256色氛围灯[5] - 智能座舱采用15 6英寸前排触控屏+8英寸后排娱乐屏 支持双屏联动 配备双50W无线快充和同级唯一后排50W风冷无线充[8][10] - 首发搭载3颗图灵AI芯片 算力达2200Tops 被定位为"第一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汽车"[16] - 全系标配702km CLTC续航 5C超充AI电池 800V高压平台 追光全景抬头显示(87英寸画幅) DCC智能可变阻尼减震器[12][14] 一汽丰田bZ5上市信息 - 一汽丰田bZ5定位中型纯电轿跑SUV 售价12 98-15 98万元[17] - 车身尺寸4780×1866×1510mm 轴距2880mm 配备JBL品牌音响(10扬声器)和智能香氛系统[20] - 搭载15 6英寸中控屏 成长式AI虚拟助手 座椅支持小憩/躺平/大床模式 配备驾驶员与乘员双重监测传感[22] - 采用Momenta5 0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配备33颗感知硬件 支持城市/高速INP导航智驾和多种泊车辅助功能[24] - 最大功率200kW 提供550km/630km两种CLTC续航 快充30%-80%需27分钟[26] 奇瑞多米上市信息 - 奇瑞多米定位5万级纯电MINI SUV 售价5 99-6 99万元 提供305km/405km两种续航版本[29][30] - 车身尺寸3720×1700×1608mm 轴距2520mm 采用65%高强钢车身和防撞电池设计 离地间隙160mm[32] - 全系标配双气囊+盘刹 支持30分钟快充(30%-80%) 后备厢开口达952mm[32] 小米SU7 Ultra性能突破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04秒957刷新纽博格林北环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记录[35] - 较原型车成绩提升18秒 成为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36]
何小鹏:小鹏G7将是第一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汽车;华为引望公司公布可收纳方向盘专利,可有效节省车内空间 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09 18:10
哪吒汽车股权冻结事件 -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0亿元人民币股权冻结 冻结标的为哪吒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冻结期限为2025年6月3日至2028年6月2日 [1] - 公司注册资本约28.37亿人民币 当前被执行金额已超1.4亿元 [1] 小鹏汽车新品发布 - 小鹏G7定于6月11日全球首秀 定位25万级SUV市场 主打家庭用户 [2] - 该车型为品牌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超级AI汽车 在智驾、智舱、三电等八大领域技术升级 [2] 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突破 - 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公布"可收纳方向盘"专利 采用双转轴结构设计 上部轮缘与下部轮缘可分别绕平行转轴转动 [3] - 该技术可提升驾驶员在收纳状态下的舒适性 同时优化车内空间利用率 [3] 法拉利新款车型上市 - 法拉利296 Speciale系列国内上市 硬顶版售价398.88万元 敞篷版439.88万元 [4] - 整车采用碳纤维轮毂/保险杠/发动机盖 钛材悬架弹簧等轻量化设计 硬顶版重量仅1410kg 涡轮系统减重1.2kg [4] - 性能表现突出 零百加速仅需2.8秒 [4]
千余款车型同台竞技 比拼产品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6-05 05:16
车展概况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开幕,主题为"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汇聚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及50场新车发布会 [1] - 比亚迪打造专馆,携仰望、方程豹、腾势等品牌参展,并首次开放兆瓦闪充区展示超充技术 [1] - 鸿蒙智行在2号馆展出,超豪华轿车尊界 S800亮相 [1] 参展车企动态 - 小米汽车带来小米 SU7、小米 SU7 Ultra以及首次亮相的小米 YU7 [2] - 蔚来汽车展出蔚来、乐道、萤火虫品牌,2025年将有9款新车上市交付 [2] - 上汽大众发布全新增程式新能源概念车ID ERA及第五代EA888发动机技术 [2] - 奥迪Q6L e-tron开启预售,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2] 鸿蒙智行合作进展 - 华为与江汽合作的尊界 S800上市,售价70 8万元起,上市一小时大定突破1000辆,70%用户选择100多万元的顶配版本 [3] - 尊界 S800等车型将于2025年三季度升级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3] - 江汽集团为尊界组建超5000人的研发和交付团队,成立上海研发中心 [3] - 奇瑞集团表示将紧跟华为,抱团出海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 [3] - 上汽集团总裁称尚界品牌将适配鸿蒙智行产品谱系,拥抱主流市场 [3] 车企战略与研发投入 - 小鹏汽车董事长表示未来将聚焦AI汽车、飞行汽车、AI机器人领域,上季度单季度研发投入近20亿元 [4] - 广汽集团推出多款智能产品覆盖纯电、增程、插混技术,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50亿元 [4][5]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其中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5]
同台竞“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凸显“价值”底色
新华社· 2025-06-01 18:26
行业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焦点转向"价值"而非"价格",安全出行和智慧出行成为家庭购车主要考量因素 [1] - 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无序"价格战"是效益下降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1] - 用户对汽车需求超越交通工具属性,追求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性出行体验 [2] 展会数据与亮点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首日观众达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去年15.7万人次) [1] - 展会汇聚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及50场新车发布会,主题为"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1] - 比亚迪展出兆瓦闪充区,鸿蒙智行馆发布尊界S800车型,红旗汽车展示首款豪华飞行汽车"天辇1号" [1] 企业动态与研发投入 - 小鹏汽车单季度研发投入近20亿元,重点布局AI汽车、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领域 [1] - 广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550亿元,聚焦高品质产品和高价值服务 [2] - 华为2024年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2]
小米卢伟冰:今天市面上哪款产品是SU7的对手?一款也没有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31 14:55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总收入达186亿元,其中汽车业务收入181亿元,单车平均售价23.86万元,交付量75869辆 [4] - 汽车业务毛利率23.2%,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单款爆品SU7带来的成本分摊、未降价策略及Ultra版本推出 [4][9] - 一季度汽车业务亏损5亿元,但公司强调管理效率是传统车企2-3倍,供应链和渠道能力突出 [9][10] - 第二款车型YU7将标配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公司认为持续的产品力表现将维持定价权 [4][10] 小鹏汽车战略布局 - 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94008辆同比增长330.8%,总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从13.7亿元缩窄至6.6亿元 [11] - MONA M03系列推动月销突破3万辆,但平均售价降至15.3万元,公司计划通过G7/X9增程版等产品实现高端突破 [6][7][12] - 技术研发收入14.4亿元来自大众合作,研发费用保持19.8亿元,重点投入AI差异化能力建设 [11][13] - 提出"10-50万元AI汽车"定位,预计四季度盈利,云端大模型与图灵芯片将支撑辅助驾驶技术领先性 [7][12][13] 理想汽车发展策略 - 2025年一季度销量92864辆,汽车毛利率19.8%,净利润6.47亿元,计划通过i8/i6纯电车型进入213万辆BEV市场 [15][16][17] - 海外销量目标占比30%,战略重心转向欧洲和亚洲市场,将建立经销商网络与国际团队 [18] - VLA司机大模型与高压快充技术(10分钟补能500公里)成为纯电车型核心卖点 [8][17] - 维持20%以上毛利率,预计L系列焕新和MEGA月销2000+将推动重返月销5万辆水平 [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新势力企业普遍通过技术差异化(小米效率/小鹏AI/理想大模型)应对价格战 [10][13][17] - 纯电市场竞争加剧,单车售价呈下降趋势(小鹏降3.56万/理想降1.1万) [7][8] - 产品节奏成为关键,各公司密集推出新车型(小米YU7/小鹏G7/理想i8)争夺细分市场 [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