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汽车

搜索文档
同台竞“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凸显“价值”底色
新华社· 2025-06-01 18:26
行业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焦点转向"价值"而非"价格",安全出行和智慧出行成为家庭购车主要考量因素 [1] - 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无序"价格战"是效益下降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1] - 用户对汽车需求超越交通工具属性,追求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性出行体验 [2] 展会数据与亮点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首日观众达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去年15.7万人次) [1] - 展会汇聚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及50场新车发布会,主题为"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1] - 比亚迪展出兆瓦闪充区,鸿蒙智行馆发布尊界S800车型,红旗汽车展示首款豪华飞行汽车"天辇1号" [1] 企业动态与研发投入 - 小鹏汽车单季度研发投入近20亿元,重点布局AI汽车、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领域 [1] - 广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550亿元,聚焦高品质产品和高价值服务 [2] - 华为2024年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2]
小米卢伟冰:今天市面上哪款产品是SU7的对手?一款也没有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31 14:55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总收入达186亿元,其中汽车业务收入181亿元,单车平均售价23.86万元,交付量75869辆 [4] - 汽车业务毛利率23.2%,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单款爆品SU7带来的成本分摊、未降价策略及Ultra版本推出 [4][9] - 一季度汽车业务亏损5亿元,但公司强调管理效率是传统车企2-3倍,供应链和渠道能力突出 [9][10] - 第二款车型YU7将标配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公司认为持续的产品力表现将维持定价权 [4][10] 小鹏汽车战略布局 - 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94008辆同比增长330.8%,总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从13.7亿元缩窄至6.6亿元 [11] - MONA M03系列推动月销突破3万辆,但平均售价降至15.3万元,公司计划通过G7/X9增程版等产品实现高端突破 [6][7][12] - 技术研发收入14.4亿元来自大众合作,研发费用保持19.8亿元,重点投入AI差异化能力建设 [11][13] - 提出"10-50万元AI汽车"定位,预计四季度盈利,云端大模型与图灵芯片将支撑辅助驾驶技术领先性 [7][12][13] 理想汽车发展策略 - 2025年一季度销量92864辆,汽车毛利率19.8%,净利润6.47亿元,计划通过i8/i6纯电车型进入213万辆BEV市场 [15][16][17] - 海外销量目标占比30%,战略重心转向欧洲和亚洲市场,将建立经销商网络与国际团队 [18] - VLA司机大模型与高压快充技术(10分钟补能500公里)成为纯电车型核心卖点 [8][17] - 维持20%以上毛利率,预计L系列焕新和MEGA月销2000+将推动重返月销5万辆水平 [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新势力企业普遍通过技术差异化(小米效率/小鹏AI/理想大模型)应对价格战 [10][13][17] - 纯电市场竞争加剧,单车售价呈下降趋势(小鹏降3.56万/理想降1.1万) [7][8] - 产品节奏成为关键,各公司密集推出新车型(小米YU7/小鹏G7/理想i8)争夺细分市场 [4][12][16]
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 在这场大会上,李斌、何小鹏、閤先庆等表态“价格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14:04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去年全年降价销售的车型有200多款,今年一季度降价车型有60多款。销量虽然在增加,但利润持续恶化。"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在此次大会上表 示,"搞研发是修炼内功,而打价格战是消耗内功。 " 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平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閤先庆看来:"如果是用户需求是舟,那么科技创新就是我们的桨;没有强大的能力、重点的研究,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科技 创新(成果)。" 与上述观点类似,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看来,相比于卷价格,行业要卷科技、卷高度、卷质量。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现在肯定 不希望"卷"价格,除了技术还会"卷"服务。此外,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閤先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也表达了"行业不要卷价格,要卷价 值"的观点。 "中国有句老话——一分钱一分货。在汽车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价格就是价值的体现。"閤先庆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卷科技"还是"卷技术",整个行业对于"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已经是不谋而合,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也将 自身定位为科技公司,并要打造AI(人工智能 ...
小鹏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5-27 11:32
一季度核心数据 - 一季度交付量94,008台,同比增长331%,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国内及全球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1][11] - 汽车毛利率连续7季度提升至15.6%(整车毛利率10.5%),净亏损环比收窄,自由现金流超30亿元[1][11][20] 增长驱动因素 - 三条增长曲线布局:AI汽车(核心)、全球化(第二曲线)、人形机器人(第三曲线)[2][12] - 2025年一季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370%,新增40家海外门店,进入英国、印尼等关键市场[6][14] 产品表现 - Mona 03上市8个月交付超10万台,成为A级纯电轿车冠军;P7加5个月下线5万台;2025款G6/G9首月交付超7,500台,月交付量连续6个月超3万台[3][11] - 2025年新车型计划:5月28日推出Mona M03 Max(15万级),三季度交付25万级G7 SUV和30万级P7轿跑,四季度量产鲲鹏超级电动车型[6][13] 全球化战略 - 应对欧盟关税:通过本地化合作、产品组合调整及潜在投资降低影响[4][25] - 与大众集团合作推进,基于G9平台及联合开发架构的车型计划2026年初上市[4][40] 智能化进展 - 图灵芯片2024年流片成功,有效AI算力为行业主流芯片3-7倍,2025年二季度部分车型量产,三季度大规模放量[5][16][26] - 鹰眼纯视觉方案实现不依赖激光雷达的城区智能辅助驾驶,提升复杂场景安全性[5][15] - 云端基座模型达720亿参数,万卡集群效率超90%,2025年物理世界大模型全面应用于汽车[5][17] 研发与未来规划 - 2025年研发投入85亿元,重点投向AI、芯片、大模型及机器人领域[10][32] - 2026年目标:辅助驾驶实现L3/L4级别领先,人形机器人达到行业领先水平[9][18] - 2025年二季度预计交付10.2万-10.8万台,收入175亿-187亿元;全年销量翻倍,四季度实现盈利[7][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收入158.1亿元(同比+141.5%),汽车销售收入143.7亿元(同比+159.2%),现金储备452.8亿元[20] - 整车毛利率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10.5%,经营亏损同比收窄至10.4亿元[20][37] 市场竞争与产品策略 - 科技平权战略:在10万-50万价格带普及AI汽车,兼顾高端市场与年轻消费群体[6][13] - 应对日系品牌竞争:强化科技属性,从集成研发转向全栈自研与融合性研发[39] - 人形机器人复用汽车研发能力(EEA架构、三电技术等),目标2026年量产工业/商业场景产品[18][35]
从深渊爬出来的小鹏,要杀回高端市场了
36氪· 2025-05-22 15:3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158.1亿元,同比大涨141.5%,其中汽车销售收入143.71亿元,同比涨幅159.2% [2] - 汽车毛利率10.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亏损收窄至6.6亿元(上季度13.3亿元) [2][7] - 第一季度交付量均突破3万辆/月,同比翻两倍增长,新势力销量排名前列 [2] - 现金储备452.8亿元,预计Q2交付量10.2万-10.8万辆,营收175亿-187亿元 [7] 爆款车型贡献 - MONA M03月均销量1.5万台,定价11.98万-15.58万元,上市首小时订单破万 [4] - P7+月均销量8000台,定位20万元区间,大定首晚破3万 [4] - 两款车型合计贡献超50%销量,支撑公司半壁江山 [1][4] 运营能力优化 - SKU数量从老款G9的20+缩减至新款G6/G9的3个,简化供应链和消费者选择 [5] - 组织架构调整为矩阵式协作,产品负责人主导研发流程 [5] - 技术服务收入14.4亿元(同比+43.6%),利润率66.4%,占总毛利近40% [7] 中高端市场战略 - Q2推出改款G6/G9(20万-30万元)和X9 MPV(35万-40万元),4月交付量达3.5万辆(同比+273%) [8] - 下半年计划发布G7(20万元带)、换代P7(30万元轿跑)及增程车型 [1][10][11] - 老款P7曾创两年10万辆纪录,新款P7被内部寄予厚望 [11] 行业竞争动态 - 东风日产N7定价11.99万-14.99万元,直接对标MONA M03,首小时订单同样破万 [10] - 零跑Q1销量8.7万辆(超2024上半年总和),营收100.2亿元(同比+187.1%),毛利率14.9% [7] 技术路线与AI布局 - 推进AI底盘、图灵AI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图灵芯片等融合,Q2取得突破性进展 [16] - 计划通过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实现三条增长曲线跨越 [16]
小鹏汽车现金储备达453亿 ,净增超33亿元
36氪· 2025-05-22 12:4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 [1] - 一季度交付94008台,同比增长330.8% [1] - 截至一季度末现金储备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净增超33亿元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6.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7亿元和2024年第四季度的13.3亿元明显收窄 [2] 业绩展望 - 二季度预期交付10.2万-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257.5% [1] - 二季度预期营收175亿-187亿元,同比增长115.7%-130.5% [1] 技术研发 - 小鹏图灵芯片2024年一次流片成功,算力是主流车端AI芯片3-7倍 [1] - 二季度部分车型进入生产环节,三季度放量 [1] - 2025年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将全面应用于AI汽车领域 [1] - 正在研发更大规模的云端和端侧模型,未来向L3和L4级别技术发展 [1] - 目标2026年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1] 芯片技术 - 自研图灵芯片定义为全球首颗同时应用于AI汽车、AI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的多功能芯片 [1] - 专为AI大模型设计,能够支撑L4自动驾驶 [1] - 算力效能可达"一颗顶三颗"当前主流芯片,大约700TOPS左右,与英伟达最新Thor芯片接近 [1]
中国首份AI汽车产品报告:智能辅助驾驶五星标准来了
36氪· 2025-05-07 16:01
智能辅助驾驶行业现状 - 智能辅助驾驶仍是车企必争之地 是当前竞争最激烈 变化最剧烈 用户感知最强烈的模块 [1] - 行业进入产品体验为核心的新阶段 采用星级标准衡量AI汽车产品能力 [3] - 呈现"一纵一横"两大现状:纵向体验触及天花板 横向基础功能加速普及至全车型 [5] 技术发展动态 - 头部玩家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 数据驱动的端到端范式成为行业共识 [5] - 软件算法演化出WEWA VLA 众包建图 强化学习端到端等方向 但受算力更新换代限制 [5] - 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 舱驾一体化趋势明显 整车全域OS和VLA模型推动分域AI向全域AI发展 [20] 市场产品分级 - 提出五星智能辅助驾驶标准 五星代表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能力 [7][8] - 一季度新品中7万元以上车型基本标配高速NOA 三星产品密集上新 [11] - 比亚迪海鸥以7万元起售价配高速NOA 成为三星代表 [12] - 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主要落地城区NOA 部分玩家通过取消激光雷达实现成本优化 [14] 商业模式演变 - 智能辅助驾驶成本计入整车售价 行业从硬件制造转向软硬结合模式 [6] - 城区NOA存在三种收费模式:全系免费 高价版本免费 软件订阅(3000-64000元) [15][18] - 小鹏G6实现同价位罕见的五星标配 问界M9和Model Y焕新版采用订阅制 [15][18] 行业未来趋势 - 燃油车加速"油电同智"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覆盖率持续提升 [5] - 五星标准将动态升级 现有预埋硬件车型未来可解锁更高阶能力 [10] - 可能出现"全五星汽车"概念 整合智能辅助驾驶 安全 环保等多项标准 [10]
小鹏汽车李力耘:AI汽车是具象智能的第一步
快讯· 2025-04-14 15:54
4月14日下午消息,在小鹏AI分享交流会上,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表示,自动驾驶的问题本 质上是"复杂物理AI"的问题,而AI汽车是具象智能的第一步。李力耘称,自动驾驶不仅需要去认识理解 世界,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还需要做出动作,包括对加减速、油门刹车、方向盘、信号灯甚至未来更 多人车和外界的交互等作出动态响应。在李力耘看来,更为重要的一点,自动驾驶是一个需要面向用户 量产的产品,它既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功能体验的要求,也需要做到安全无碰撞,所以自动驾驶是一个非 常难又非常有趣的具身问题。(新浪科技) ...
中兴通讯古永承:打造AI汽车新质生产力,助力智能网联汽车跃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01 16:09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下半场,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向更高质量发展,中兴通讯副总裁提出打造AI汽车软硬件协同生态的相关观点助力智能网联汽车跃迁 [1][3] 行业动态 - 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进行探讨 [1] - 中兴通讯副总裁出席AI汽车论坛,探讨“打造AI汽车软硬件协同生态”话题并发表演讲 [1] 演讲核心观点 域融合 - 域融合是未来整车AI智能的关键路径,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车 - 路 - 云”三位一体融合架构将重构车辆价值维度 [3] 舱驾融合 - 舱驾融合适宜作为AI场景规模化落地的载体,能解决AI在车端落地的核心痛点,形成正向循环,但量产上车面临诸多挑战 [4] 技术突破 - 技术突破需在应用场景中反复验证,在产业链协同中持续迭代,夯实底层根基以建立竞争壁垒 [5] 软硬协同与生态建设 - 打造AI汽车新质生产力要构建芯片 + OS + AI的软硬协同新范式,加强开放开源体系建设,形成中国特色开放生态体系 [6] - 中兴通讯汽车电子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能力提供商,以车用芯片为核心,与操作系统软硬协同,携手伙伴共建开放解耦智能生态底座 [7]
晚点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 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晚点LatePost· 2025-02-07 13:59
公司战略转型 - 从技术导向转向客户导向 强调技术必须转化为市场可感知的体验差异 [4] - 生存哲学转变为"企业得先赚钱 才能花钱 而不是靠融钱" [6] - 战略重心从"中规模 高研发 高成本"转向规模效应 通过低毛利实现规模化 [22] - 2025年核心目标是"行稳致远" 2026年要规模有利润 2027年要全球发展 [12]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推出MONA M03下探12万价格带 P7+下探到18 68万 实现战略阻击 [6] - P7+的BOM成本控制良好 比竞品同续航车型便宜1万 [22] - 产品布局从20-50万扩展到10-50万价格带 [24] - 2025年将推出大于等于四款车 包括全新车和大改款 [39] 组织管理变革 - 2023年更换了10个高管 调整了85%的一级中心负责人 [80][81] - 建立横向业务流程 打破部门墙 提高效率 [49] - 每周进行"倾听30分钟"基层沟通 已进行近60场 [47] - 目标构建"一群85分的人能让企业下限守在80分"的组织 [58]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 - Max版本车型BOM成本降幅超过20个点 [29] - 通过技术优化实现60度电做600公里续航 比竞品节省10度电约6000元 [29] - 与大众联合采购实现单车以千为单位降本 [33] - 每月召开降本会 严格控制各环节支出 [30] 技术研发方向 - 智驾从基于高精地图转向端到端方案 采用Foundation Model架构 [122] - 2025年赛点是L3自动驾驶 目标是用户百公里接管1次左右 [136] - 研发投入从P7的20多亿降至P7+的几个亿 研发成本拦腰砍 [29] - 将高等级智驾软硬件全系车型标配 视为基础能力而非增值服务 [141] 全球化布局 - 目标实现一半销量来自海外 一半来自国内 [24] - 与大众合作推进全球化 大众持股4 99% [34] - 2027年目标是完成全球化科技公司的组织搭建 [58] 行业竞争态势 - 认为汽车行业终局将剩下五家主要玩家 [36] - 当前是淘汰赛阶段 新势力第一名需要达到15000辆/周的销量 [11] - 行业没有一招制胜 需要长期全面性PK [42] -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互相学习 前者补AI能力 后者补规模能力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