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现金储备达453亿 ,净增超33亿元
36氪· 2025-05-22 12:4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 [1] - 一季度交付94008台,同比增长330.8% [1] - 截至一季度末现金储备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净增超33亿元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6.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7亿元和2024年第四季度的13.3亿元明显收窄 [2] 业绩展望 - 二季度预期交付10.2万-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257.5% [1] - 二季度预期营收175亿-187亿元,同比增长115.7%-130.5% [1] 技术研发 - 小鹏图灵芯片2024年一次流片成功,算力是主流车端AI芯片3-7倍 [1] - 二季度部分车型进入生产环节,三季度放量 [1] - 2025年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将全面应用于AI汽车领域 [1] - 正在研发更大规模的云端和端侧模型,未来向L3和L4级别技术发展 [1] - 目标2026年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1] 芯片技术 - 自研图灵芯片定义为全球首颗同时应用于AI汽车、AI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的多功能芯片 [1] - 专为AI大模型设计,能够支撑L4自动驾驶 [1] - 算力效能可达"一颗顶三颗"当前主流芯片,大约700TOPS左右,与英伟达最新Thor芯片接近 [1]
中国首份AI汽车产品报告:智能辅助驾驶五星标准来了
36氪· 2025-05-07 16:01
智能辅助驾驶行业现状 - 智能辅助驾驶仍是车企必争之地 是当前竞争最激烈 变化最剧烈 用户感知最强烈的模块 [1] - 行业进入产品体验为核心的新阶段 采用星级标准衡量AI汽车产品能力 [3] - 呈现"一纵一横"两大现状:纵向体验触及天花板 横向基础功能加速普及至全车型 [5] 技术发展动态 - 头部玩家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 数据驱动的端到端范式成为行业共识 [5] - 软件算法演化出WEWA VLA 众包建图 强化学习端到端等方向 但受算力更新换代限制 [5] - 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 舱驾一体化趋势明显 整车全域OS和VLA模型推动分域AI向全域AI发展 [20] 市场产品分级 - 提出五星智能辅助驾驶标准 五星代表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能力 [7][8] - 一季度新品中7万元以上车型基本标配高速NOA 三星产品密集上新 [11] - 比亚迪海鸥以7万元起售价配高速NOA 成为三星代表 [12] - 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主要落地城区NOA 部分玩家通过取消激光雷达实现成本优化 [14] 商业模式演变 - 智能辅助驾驶成本计入整车售价 行业从硬件制造转向软硬结合模式 [6] - 城区NOA存在三种收费模式:全系免费 高价版本免费 软件订阅(3000-64000元) [15][18] - 小鹏G6实现同价位罕见的五星标配 问界M9和Model Y焕新版采用订阅制 [15][18] 行业未来趋势 - 燃油车加速"油电同智"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覆盖率持续提升 [5] - 五星标准将动态升级 现有预埋硬件车型未来可解锁更高阶能力 [10] - 可能出现"全五星汽车"概念 整合智能辅助驾驶 安全 环保等多项标准 [10]
晚点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 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晚点LatePost· 2025-02-07 13:59
公司战略转型 - 从技术导向转向客户导向 强调技术必须转化为市场可感知的体验差异 [4] - 生存哲学转变为"企业得先赚钱 才能花钱 而不是靠融钱" [6] - 战略重心从"中规模 高研发 高成本"转向规模效应 通过低毛利实现规模化 [22] - 2025年核心目标是"行稳致远" 2026年要规模有利润 2027年要全球发展 [12]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推出MONA M03下探12万价格带 P7+下探到18 68万 实现战略阻击 [6] - P7+的BOM成本控制良好 比竞品同续航车型便宜1万 [22] - 产品布局从20-50万扩展到10-50万价格带 [24] - 2025年将推出大于等于四款车 包括全新车和大改款 [39] 组织管理变革 - 2023年更换了10个高管 调整了85%的一级中心负责人 [80][81] - 建立横向业务流程 打破部门墙 提高效率 [49] - 每周进行"倾听30分钟"基层沟通 已进行近60场 [47] - 目标构建"一群85分的人能让企业下限守在80分"的组织 [58]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 - Max版本车型BOM成本降幅超过20个点 [29] - 通过技术优化实现60度电做600公里续航 比竞品节省10度电约6000元 [29] - 与大众联合采购实现单车以千为单位降本 [33] - 每月召开降本会 严格控制各环节支出 [30] 技术研发方向 - 智驾从基于高精地图转向端到端方案 采用Foundation Model架构 [122] - 2025年赛点是L3自动驾驶 目标是用户百公里接管1次左右 [136] - 研发投入从P7的20多亿降至P7+的几个亿 研发成本拦腰砍 [29] - 将高等级智驾软硬件全系车型标配 视为基础能力而非增值服务 [141] 全球化布局 - 目标实现一半销量来自海外 一半来自国内 [24] - 与大众合作推进全球化 大众持股4 99% [34] - 2027年目标是完成全球化科技公司的组织搭建 [58] 行业竞争态势 - 认为汽车行业终局将剩下五家主要玩家 [36] - 当前是淘汰赛阶段 新势力第一名需要达到15000辆/周的销量 [11] - 行业没有一招制胜 需要长期全面性PK [42] -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互相学习 前者补AI能力 后者补规模能力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