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编程
icon
搜索文档
不用AI就被淘汰?国外工程师:“10倍生产力”太荒谬了
虎嗅· 2025-08-26 12:04
AI编程效率提升的质疑 - 对AI能带来编程效率指数级提升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需要冷静评估实际效果 [1] - 工程师因社交媒体上"10倍工程师"论调而产生技能落后焦虑 [1][2] - 所谓"10倍生产力"意味着过去需一个季度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不到两周,数学逻辑上存在缺陷 [10][11][12] AI编程工具的实际表现 - AI擅长编写JavaScript特别是React相关的模板代码,但在代码库标准和工具方面表现不佳 [4] - 在处理Terraform等语言时遇到困难,会因幻觉生成存在严重安全漏洞的库 [4] - 难以理解大代码库上下文,对非热门库表现差,即便提供详细prompt和文档 [5] - 最佳应用场景仍是编写一次性脚本,尤其是对底层原理不感兴趣时 [5] 生产力提升的实践限制 - 代码审查流程无法从3个月缩短到1.5周,人为流程未发生显著变化 [13][14] - 产品经理、设计师和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同样无法实现10倍提升 [14] - 编码大部分时间用在阅读、思考和等待上,LLM无法加速编译或测试运行 [14] - LLM生成代码存在缺陷和幻觉,代码库规模越大错误越频繁 [15] "10倍工程师"的真实性 - 真正的高生产力来自阻止不必要工作而非编码速度,如说服放弃不可行功能、推动开发者体验改进 [19] - 优秀工程师只会在某些情况下达到10倍生产力,无法持续保持 [19] - AI编码助手对减少不必要工作几乎无帮助,反而鼓励草率决策和过度开发 [20] AI炒作背后的动机 - AI初创公司和投资者有动力夸大AI效果以吸引投资 [25] - 工程师有压力声称实现10倍提升以符合老板期望 [25] - 这是将软件工程领域商品化的又一次尝试,类似之前的编程训练营热潮 [27] - 部分言论旨在制造不稳定性,让工程师不敢要求加薪 [27] 实际应用建议 - 学习与AI协作只需不到一周时间,主要包括任务分解和及时接管 [6] - 牺牲部分效率以保持工作愉悦是必要的,可避免burn out并产出更好代码 [31] - 工程师应信任自身判断,一旦出现真正有效的工具会主动申请使用 [32] - 公司应提供LLM团队计划和培训,而非制造焦虑氛围 [32]
DeepSeek、阿里云AI编程能力进化,全球科技巨头密集投入 为何AI编程是AI领域最具确定性高增长赛道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5:16
行业动态 - AI编程成为全球大模型落地最狂热的赛道之一 海外市场涌现一批估值超10亿美元的AI编程独角兽 总融资规模达240亿元人民币 竞争从产品功能比拼升级为生态控制权争夺 [2] - 海外AI编程独角兽阵营已形成梯队 截至2025年6月估值超10亿美元的企业至少有7家 [3] - AI编程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最有用 用户最愿意付费且增长最快的应用方向之一 并非简单的提效工具 而是重塑软件生产关系的新基建 [1] - 底层模型的持续进步直接提升产品体验 领先应用利用交互数据反哺模型优化 形成模型-产品-用户-数据的正向循环 开发者社区口碑效应结合产品驱动增长模式实现高效病毒式传播 [5] - 当AI将软件开发成本和门槛降至极低时 大量因成本过高而被压抑的个性化软件需求将被释放 催生远超存量市场的庞大衍生经济 增量市场潜在规模高达150亿美元(2030年) [6] 技术进展 - DeepSeek于8月21日正式上线DeepSeek-V3.1 支持多种Code Agent框架 开发者可自行搭建智能体 在Aider编码测试中取得76.3%高分 远超Claude 4 Opus和Gemini 2.5 Pro(0325) [1] - DeepSeek-V3.1在代码修复测评SWE与命令行终端环境下的复杂任务(Terminal-Bench)测试中相比先前版本有明显提高 [2] - 阿里巴巴于8月22日面向全球用户发布Agentic编程平台Qoder 集成全球顶尖编程模型 提供上下文工程能力 可一次检索10万个代码文件 基于强大编程智能体实现AI自主研发 大幅提升真实软件开发效率 [1] - 国内企业采取开源策略 Qwen3-Coder采用Apache 2.0协议允许免费商用 DeepSeek-V3.1在Hugging Face开源Base与推理双版本降低使用门槛 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 [4][5] 竞争格局 - 阿里巴巴推出Qoder后 意味着百度 腾讯 阿里巴巴三大巨头在AI编程赛道齐聚 百度有Comate 腾讯有CodeBuddy 字节跳动有Trae [2] - 国内科技企业形成性能追赶 生态协同 全栈布局的独特优势 Qwen3-Coder比肩Claude 4 DeepSeek-V3.1登顶开源编程第一 打破海外模型在编程领域的主导地位 [4] - 以通义千问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市占率持续提升 在OpenRouter上AI编程领域市占率从5%(7月下旬)提升至22%(8月中旬) [6] - 海外AI编程独角兽Anysphere凭借AI原生IDE产品Cursor 仅用三年从默默无闻到估值近百亿美元 通过自然语言对话预测开发者需求自动完成代码生成 积累约3万名企业客户包括OpenAI等科技巨头 年化经常性收入突破5亿美元 [2][3] 战略意义 - 科技巨头押注AI编程不仅是为了写代码更快 而是为了在下一轮全球算力和AI竞争中占据高地 Coding AI将成为新一轮AI叙事的起点 [5] - 如果未来机器能完成人类80%以上能力 那么Coding AI是AGI的基础 [5] - AI编程目前已经成为AI最先落地的核心应用之一 国内外多个科技巨头推出相关产品 AI或将率先颠覆它的创造者——AI编程 [6] - 国产开源大模型的持续进步 有望成为国产IDE加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6]
这就是大厂的AI「氛围编程」:老工程师现身说法后,大家绷不住了
机器之心· 2025-08-25 12:13
氛围编程在大型科技公司的应用现状 - 氛围编程由Andrej Karpathy提出并流行 但缺乏可靠统计数据支持其普及程度[1] - FAANG等大型科技公司存在采用氛围编程的工程师 但具体实施流程存在争议[1][3] FAANG工程师的AI辅助开发流程 - 开发流程始终以可靠设计文档和架构为起点 强调逐步构建和测试优先原则[4] - 具体实施包含7个阶段:技术设计文档提案→设计评审→子系统文档编写→任务规划→测试驱动开发→代码审核→预发布测试[6] - AI主要应用于测试代码生成和代码审核辅助 编程阶段被视为最轻松乏味的环节[6][15] 行业对AI编程实践的争议 - 部分观点认为FAANG流程不符合氛围编程本质 因保留大量人类参与环节[9] - Hyperbolic公司CEO指出该流程对人类工作者体验较差 缺乏真正的"vibe"特质[11] - 独立开发者认为繁琐流程拖累研发速度 这可能为独立创始人创造竞争优势[13] AI编程的最佳实践建议 - 开发者建议采用详细技术规格说明 编程前进行解决方案审查[14] - 工程师核心价值体现在设计/头脑风暴/规范编写等非编码环节[15] - 测试驱动开发被明确列为AI编程的关键实施方法[6]
马斯克的好兄弟,卡帕西又双叒出新指南,GPT-5 Pro是AI编程最后防线
36氪· 2025-08-25 12:07
AI辅助编程工具应用现状 - Cursor的Tab自动补全功能在日常开发中使用占比约75% [4] - 高亮具体代码块后指示AI进行修改是更高层级的应用方式 [7] - 在代码正确位置编写代码块或注释能向AI高效传达任务规范 [6] 大模型代码生成能力特点 - Claude Code和Codex适合实现大块可直接描述的功能 [10] - 这些工具缺乏代码品味 经常产生防御性过强的代码(如滥用try/catch) [9] - 存在抽象过于复杂 代码臃肿和重复代码块等问题 [9] - 完全自动驾驶模式表现参差不齐 容易偏离需求 [11] - 经常需要手动中断(ESC)以避免错误输出 [12] 特殊场景下的工具价值 - 在处理不熟悉领域(如Rust SQL)时变得不可或缺 [9] - 适合风险较低的一次性定制化工具或调试代码 [9] - 能生成1000行一次性详尽可视化代码用于bug定位 [9] - AI不愿在编写代码过程中进行解释说明 教学功能行不通 [9] - 超参数调优尝试结果非常滑稽 [9] GPT-5 Pro的特殊定位 - 作为攻克顽固bug的终极防线 能定位其他工具无法解决的微妙bug [14] - 能处理最硬核的问题 曾解决人类和多个AI工具10分钟未能解决的bug [14] - 能挖掘各种生僻文档和论文资料 [14] - 可用于代码优化建议和完整文献综述 [14] 代码后稀缺时代特征 - 代码可低成本生成并随时丢弃 写与删的价值被重新审视 [1] - 能快速生成和丢弃大量定制化一次性代码 [19] - 写代码门槛降低 代码不再是稀缺资源 [19] - 工具使探索性和实验性编程成为可能 [19] - 编程领域被彻底引爆 充满无限可能性 [15] 工具使用理念与优化方法 - 不执着单一完美工具 倾向于整合多个工作流取长补短 [3] - 在不同层级任务中选择不同优势工具 [3] - 有人设置专门Agent负责CLAUDE.md文件的更新和校准 [15] - 可将Claude Code生成的代码交给GPT-5进行润色 [17] - 在不同任务上选择合适的模型被认为是一种艺术 [21]
Coinbase强制全员上手AI工具,拒绝者直接开除
机器之心· 2025-08-23 12:42
AI编程工具在行业的应用现状 - 谷歌宣称其50%的代码由AI辅助编写 显示AI编程工具在大型科技公司已得到规模化应用[2] - 完全依赖AI编程的Vibe Coder群体日益壮大 反映AI编程工具正在改变开发者的工作方式[4] Coinbase强制推行AI编程工具的举措 - 公司为所有工程师购买GitHub Copilot和Cursor企业版许可证 并解雇拒绝使用AI编程工具的程序员[6] - 公司CEO通过Slack发布强制使用指令 要求所有工程师在周末前尝试AI工具 并与未使用者召开会议[9] - 尽管只有少数人员被解雇 但该高压手段引发公司内部部分人员不满[10][11] 行业对AI编程工具的分歧 - 部分大型科技公司禁止使用AI编程工具 表明AI编程的普及程度可能存在高估[14] - 互联网社区对强制使用AI工具的做法存在争议 包括开发者分享被解雇经历及表达强烈不满[15][16] 企业AI应用培训计划 - 公司计划每月举办会议 由掌握创造性使用AI方法的团队分享经验 以提升整体AI应用水平[12]
阿里发布新一代AI编程平台Qoder,打造可自主研发的“全栈AI工程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0:47
产品发布 - 公司于8月22日面向全球用户发布新一代AI编程平台Qoder [1] - 平台集成全球顶尖编程模型 提供强大上下文工程能力 [1] - 新增Quest Mode(AI自主研发模式) 支持智能体扮演全栈工程师角色 [2] 技术能力 - 代码检索能力达10万个代码文件 检索召回率领先业界标杆产品12% [1][2] - 代码生成准确率领先业界标杆产品13% [2] - 集成长期记忆系统 可基于会话历史总结项目经验和个人偏好 [1] - 率先支持Repo Wiki 将代码工程隐性知识显性化 [1] 效率提升 - 开发电商网站前后端可从数天缩短至十分钟 [1] - 复杂任务开发效率提升10倍以上 [2] - 实现AI自主研发 大幅提升真实软件开发效率 [1] 功能特性 - 提供Ask Mode(问答模式)和Agent Mode(智能体模式) [2] - 智能体可自动将模糊需求转换为详尽设计规范并自主完成研发任务 [2] - 支持记忆用户习惯 如自动生成单元测试和详细报告 [2] 系统支持 - 已支持Mac和Windows系统 [3] - 用户可在官网免费下载体验 [3]
AI编程亏麻了,用亏损换增长,警惕“套壳产品”的规模化陷阱
36氪· 2025-08-21 19:35
行业增长表现 - AI编程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Cursor仅用21个月实现年收入1亿美元,最新ARR达5亿美元,人均创收320万美元[2] - Replit在6个月内ARR从1000万美元增长至1亿美元,Lovable在8个月内突破1亿美元ARR,人均222万美元,估值达18亿美元[2] - 部分AI初创公司商业化第一年ARR达4000万美元,第二年超1亿美元,人均ARR达113万美元,是传统SaaS的4-5倍[4] 商业模式困境 - 订阅模式导致成本与收入严重错位,用户支付固定费用(如Cursor Pro 20美元/月、Anthropic 200美元/月)却可无限调用模型,产生高额成本[1][3] - 极端案例显示用户调用100亿tokens成本约6.6万美元,但仅支付200美元月费,年收入上限2400美元[3] - 行业毛利率普遍为25%或负值,增长依赖牺牲利润换取规模[4] 成本结构问题 - 模型调用成本随使用量线性增长,与传统SaaS边际成本递减模式相反[6] - 头部模型厂商(如OpenAI、Anthropic)掌握定价权,AI编程公司无议价能力[1][6] - 自研模型尝试失败案例频出(如Windsurf放弃自研、Cursor核心人员被挖角),难以突破成本约束[9] 竞争与留存挑战 - 客户流失率高达20%-40%,远高于传统软件(如Wix)[8] - 模型厂商(如Figma推出AI编码助手)和传统软件公司反向包抄形成竞争压力[8] - Cursor提价尝试引发用户强烈反对,被迫道歉,凸显定价脆弱性[7] 商业模式本质缺陷 - 业务模式为"固定收入+可变成本",类似保险但缺乏精算能力(如风险定价、用户分层)[11] - 用户群体倒挂:轻度用户流失,重度"薅羊毛"用户留存,形成死亡螺旋[11] - 增长数据掩盖毛利恶化,实质是"用10美元成本提供20美元价值"的补贴陷阱[12] 核心结论 - 行业普遍存在PMF(产品市场契合度)但缺乏BMPF(商业模式与产品契合度)[10][13] - 短期增长依赖补贴,长期护城河需通过定价权实现[12] - AI套壳产品面临结构性困境:成本受制于模型厂商,收入端因竞争激烈难以提价[1][11]
AI辅助神器Cursor——从0到1实战《仿小红书小程序》-实战课
搜狐财经· 2025-08-20 10:41
小程序开发基础架构 - 微信小程序开发框架由视图层(WXML和WXSS)、逻辑层(JavaScript)和配置层(JSON)三部分组成,分别负责页面渲染、业务逻辑处理及全局配置 [3] - 采用案例式教学可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北方工业大学课程通过70余个教学案例和五步教学法(案例描述→实现效果→案例实现→知识要点→案例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3] - 需重点关注组件生命周期、数据绑定和事件处理等核心概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开发技能 [3] AI编程助手Cursor的应用 - 课程结合AI编程助手Cursor进行开发,代表未来编程方向,需掌握用自然语言描述技术需求(如创建图片网格布局页面) [4] - 学习者需具备代码理解与修改能力,当AI生成代码不符合需求时可快速定位问题并给出修改指令 [4] - 利用Cursor解释代码、查找错误及提出优化建议的能力加速开发过程,并集成微信云开发三大核心模块(云数据库、云函数、云存储) [5] 仿小红书核心功能实现 - 内容瀑布流展示需掌握flex布局技术,实现图片与文字混合排版,参考湖南大学出版社教程中"微调查"等案例演示方法 [7] - 用户交互设计包括点赞、收藏、评论等社交功能,以及下拉刷新和上拉加载等体验优化细节 [7] - 多媒体处理涉及图片预览和视频播放功能,是内容型小程序的关键体验点 [7] 全栈开发能力培养 - 微信云开发无需传统服务器即可完成后端逻辑,需掌握云函数编写、数据库操作和文件管理技能 [7] - 数据安全需理解微信原生登录机制(openid+UnionID),实现用户认证和数据隔离 [7] - 性能优化通过代码分包和图片懒加载等技术提升运行效率,北方工业大学课程通过32学时系统学习覆盖120所院校并累计互动42.36万次 [5][7] 跨平台与商业化拓展 - 需了解小红书开放平台入驻流程、类目选择与备案要求,为多平台部署做准备 [7] - Taro等跨端开发框架可实现微信小程序与Web端同构开发,显著提高代码复用率 [7] - 流量转化技巧包括使用短链跳转技术将小红书内容流量引导至微信小程序,破除平台限制 [7]
软件ETF(159852)半日收涨5.45%,成分股指南针20cm涨停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20
流动性及规模表现 - 软件ETF盘中换手率达9.25%,成交额4.91亿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4.88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 [3] - 本月规模增长389.72万元,新增规模排名第一 [3] - 近21个交易日12天净流入,累计资金流入7.09亿元 [3] 收益能力 - 近3年净值上涨10.39% [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9.35%,最长连涨3个月,连涨涨幅69.40% [3]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9.75% [3] AI应用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移动端AI应用月活用户达6.8亿,插件形态用户规模超越原生App [3] - AI搜索及综合助手赛道呈现超头现象,"搜索+服务"融合成为流量入口新范式 [3] AI编程领域 - AI编程是人工智能领域增长最快且用户付费意愿强的方向,核心价值为重塑软件生产关系 [4] - 解决"无限软件需求"与"有限开发者供给"矛盾,增量市场潜在规模150亿美元(2030年) [4] - 将成为AI Agent底层基础设施 [4] 指数成分股 -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39% [4] - 权重股包括科大讯飞(13.93%)、金山办公(8.15%)、同花顺(7.39%)、恒生电子(6.39%)等 [4][6] - 部分个股涨跌幅显著如同花顺(15.74%)、指南针(20.00%)、金山办公(5.57%) [6] 投资工具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软件ETF联接基金(012620)布局AI软件投资 [6]
每个token都在亏钱,但ARR9个月破亿!从烧光现金、裁掉一半员工到反杀Cursor,Replit CEO曝一年内如何极限翻盘
AI前线· 2025-08-16 13:32
公司增长与战略 - Replit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从2024年初的不到1000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亿美元,仅用9个月时间 [2] - 增长曲线呈现近乎垂直的上升趋势,被开发者社区类比为"智能爆炸临界点"图 [4] - 成功关键在于对平台层的布局与整合能力,而非仅靠AI代码生成 [4] - 采用基础设施整合路径,发力托管、数据库、部署、监控等"应用生命周期"后端部分 [6] - 商业模型特点:代码生成环节获客,托管与使用中变现,实现"生成即上线,构建即运行" [6] - 反映AI编程工具从"编辑器"向"平台"进化,从"写代码"迈向"部署应用"的趋势 [6]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从2015年开始关注AI编程可能性,2020年GPT-2发布后认为技术可行 [10] - 2021年开始尝试引入Agent,2024年初技术成熟度达到可用水平 [10] - Claude 3.5的发布是关键转折点,使Agent能保持5-10分钟连贯性 [12] - 当前研发v3版本Agent,目标是实现更高程度的自治能力 [16] - 构建完全事务性基础架构,支持文件系统、数据库和虚拟机快照 [19] - 采用"环境式开发"模式,支持移动端交互和异步工作流程 [35] 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 - 定位介于专业开发者工具和低门槛工具之间,服务于知识工作者 [32] - 目标是成为"通用问题解决器",实现面向非工程师的"自治式编程" [34] - 预计AI编程工具市场最终会收敛到2-3家主导者 [33] - 与Cursor等竞品的区别在于不展示底层模型选择,专注于评估和优化 [48] - 大量工程投入集中在基础设施,如分布式快照型网络文件系统等 [49] - 建立"复利型优势"作为长期护城河,如事务性系统和安全性设计 [50] 用户与行业影响 - 用户群体扩展到产品经理等非技术人员,能独立完成A/B测试等功能开发 [24] - 打破传统瀑布式协作流程,组建混编小组快速推进项目 [24] - 导致工程团队面临压力,创始人可独立完成功能开发 [25] - 安全问题是主要限制因素,主动限制LLM处理高风险任务如支付系统 [27] - 推动企业适应新技术,需要提升可扩展性检测能力和系统集成 [29] - 垂直类SaaS面临威胁,用户用Replit替代高价SaaS工具 [54] 未来趋势与创新 - 预测未来出现"代码抽象视图",通过自然语言与系统交互 [36] - 倡导"Granola极致主义",用AI工具自动完成信息记录和结构化 [39] - 建议创业者探索技术刚变得可能的边界,构建前瞻性产品 [55] - 认为编程学习方式将转向"渗透式"学习,强调创造能力 [53] - 未来工作将更人性化、互动和多模态,而非完全被AI取代 [40] - 关键瓶颈从执行能力转向创意产生能力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