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搜索文档
获批创新器械!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
思宇MedTech· 2025-05-22 10:31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即将召开: 2025年6月12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2025年5月14日,NMPA官网显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 深圳中科精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的" 含镁可 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 "(国械注准20253130952)的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深圳中科精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 "是由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LGA)、 β-磷酸三钙(β-TCP)、金属镁(Mg)组成,采用 低温增材 制造技术及后处理制备而成。 该产品适用于 不影响骨结构稳定性的四肢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 。 # 研发背景 骨缺损修复 是骨科领域的重大难题,传统自体骨移植作为"金标准"存在供区创伤、骨量有限等缺点,而常规 人工骨材料(如钙基陶瓷、惰性金属)难以同时满足力学支撑、可降解性和骨诱导再生的需求。 镁 作为一种 生物相容性优异 的金属,其弹性模量(41-45 GPa)接近人体骨骼,且降解过程中释放的镁离 子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促进骨再生, ...
4 Medical Product Stocks to Watch From a Challenging Industry
ZACKS· 2025-05-22 00:41
行业概述 - 医疗产品行业涵盖提供医疗产品和尖端技术的公司,专注于研发并服务于心血管、肾脏和泌尿设备等关键治疗领域[4] - 手术量增加推动销售增长,同时成本削减措施有助于改善公司盈利表现[4] - 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和劳动力短缺持续影响行业毛利率和运营利润率,预计这些挑战将持续到2025年[5] 关税影响 - 美国对医疗设备组件征收的关税从10%提高到30%,可能扰乱美国医疗科技经济,尤其是受固定价格医院合同约束的制造商[1] - 美国个人防护装备(PPE)生产商可能受益于与中国补贴企业的竞争减少,但供应商可能将组装转移到墨西哥或加拿大等免税国家[2] - 低利润率设备制造商面临供应链和成本压力上升,医院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和设备短缺的双重压力[2] 主要趋势 - AI、医疗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技术推动行业创新,机器人手术平台减少侵入性手术和患者创伤[6] - 3D打印技术用于生产干细胞、血管、心脏组织、假体和皮肤,推动行业向精准化和个性化转变[7] - COVID-19大流行导致体外诊断(IVD)需求激增,快速诊断测试设备开发加速,未来需求预计持续强劲[8] - 新兴市场因医疗意识增强和经济繁荣,对医疗产品需求旺盛,成为全球医疗设备公司的吸引力市场[9] 行业表现 - 医疗产品行业在过去一年中表现优于其所属的医疗板块(上涨10% vs 医疗板块下跌15.6%),但落后于标普500指数(上涨11.6%)[13] - 行业当前远期市盈率为20.3倍,高于标普500的19.9倍和医疗板块的19.4倍,五年中位数市盈率为22.1倍[16] 重点公司 Insulet (PODD) - 开发Omnipod胰岛素管理系统,包括无管Omnipod设备和手持式个人糖尿病管理器[21] - 2025年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8.1%,盈利预计增长32.1%,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27.52%[25] - 面临来自大公司和初创企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供应链和地缘政治风险[24] MacroGenics (MGNX) - 专注于单克隆抗体疗法,2024年总收入从5870万美元增至1.5亿美元,主要得益于与Incyte的合作收入[29] - 2025年收入共识预期为9630万美元,每股亏损预期为2.21美元,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76.50%[32] - 研发和行政成本上升导致净亏损扩大至6700万美元[31] Cellectar Biosciences (CLRB) - 开发癌症检测和治疗药物,主导产品iopofosine I-131在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中显示98.2%临床获益率[36] - 2025年每股亏损预期为0.67美元,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20.08%[38] - 面临NDA延迟和资金挑战,现金储备预计维持至2025年第四季度[37] Allurion Technologies (ALUR) - 提供Allurion胃气球减肥平台,结合AI驱动的虚拟护理套件[41] - 2025年收入预期为2860万美元,每股亏损预期为4.19美元,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低于预期11.118%[43] - 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2%,主要因法国业务暂停和宏观经济挑战[42]
奥普特(688686):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研发高度重视
国元证券· 2025-05-21 23: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普特2024年业绩短期承压但重视研发,2025Q1营收因产品结构优化及AI算法升级推动3C电子领域需求回暖而增长 [2] - 技术突破驱动应用深化,在锂电、3C电子、半导体和汽车领域有显著进展 [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9.11亿元,同比 - 3.44%;归母净利1.36亿元,同比 - 29.66%;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 - 28.62%;毛利率63.57%,同比 - 0.66pct;净利率14.95%,同比 - 5.57pct;研发投入2.17亿元,同比增长7.28%,研发投入占比达23.81% [2] - 2025Q1营收2.68亿元,同比 + 18.09%;归母净利0.58亿元,同比 + 0.97% [2] 各领域业务进展 - 锂电领域:高精度成像技术及AI检测方案在核心工艺突破,模型与数据共享使项目实施效率提高50%,XG系列相机检测率达99.8%,覆盖头部厂商 [3] - 3C电子领域:2024年营收58,478万元,同比增长0.74%,10GigE相机成像一致性提升约10% [3] - 半导体和汽车领域:半导体行业收入5,081万元,同比增长44.08%;汽车行业收入3,210万元,同比增长89.95%,晶圆缺陷检测达亚微米级精度,芯片缺陷检测精度达0.2μm [3]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0.99/13.21/15.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2.45/2.97亿元,对应EPS为1.60/2.01/2.43元/股,对应PE估值分别为54/43/36倍 [4]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44/9.11/10.99/13.21/15.74亿元,收入同比分别为 - 17.27%、 - 3.44%、20.62%、20.17%、19.11% [6]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1.36/1.96/2.45/2.97亿元,同比分别为 - 40.37%、 - 29.66%、43.66%、25.34%、21.00% [6] - ROE分别为6.73%、4.67%、6.35%、7.49%、8.47% [6] - 每股收益分别为1.58/1.11/1.60/2.01/2.43元 [6] - 市盈率分别为54.89/78.04/54.32/43.34/35.82倍 [6]
多家机构密集调研华工科技 3D打印技术应用成关注焦点
证券日报· 2025-05-21 18:43
公司技术积累与合资公司成立 - 华工科技3D打印业务起源于华中科技大学,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技术探索,2009年自主研制专业化SLM装备,2016年实现"大型金属零件高效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华工激光出资1.4亿元占70%股权,聚焦3D增材SLM制造技术应用 [4] - 合资公司将通过技术资源集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商业化落地,推动3D打印全场景应用,并打造智能化3D车间和数字化载体 [5] 3D打印技术优势与行业应用 - SLM技术通过激光逐层熔化金属粉末成型,材料利用率达90%以上,显著降低资源消耗与废弃物,具有绿色制造特性 [4] -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已形成完备的3D打印装备及自动化产线,掌握材料、光源、粉末处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具备性价比优势 [7] - 钛合金因强度高、抗腐蚀性好,已批量用于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已有3D打印手表表壳、铰链总成等成熟产品 [8] 市场前景与公司战略 - 全球3D打印市场2024年预计突破219亿美元,2030年或达万亿规模,中国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630亿元,较过去十年增长30倍 [8] - 公司战略横向拓展3C电子、通讯零部件、汽车电子、医疗等行业,纵向深耕钛、铝、镁合金材料工艺研发以降低成本 [9] - 增材制造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核心优势包括轻量化、结构创新、降本增效和可持续性,有望成为高端电子产品主流技术 [8]
又一上市公司卖壳!“产业+国资”联手,拟12亿收购!
梧桐树下V· 2025-05-21 15:32
控制权变更 - 江泽星通过协议转让+定增方式以近12亿元价格控制汇纳科技34.60%股份,成为新控股股东[1] - 协议转让部分:张宏俊向金石一号转让10%股份(1201万股,单价24.98元/股),向宝金石一号转让5%股份(600万股),总对价4.5亿元[1] - 定增部分:江泽星全额认购不超过3600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30%),募资不超过7.3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 - 交易完成后张宏俊持股比例从20%降至5%,表决权同步下降[1][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3.63亿元(同比降3.43%),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分别亏损4282万元、3885万元、3497万元)[3][4] - 2025年Q1营收5236万元(同比增4.19%),扣非净利润亏损367万元(同比收窄82.74%)[5] - 总资产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末13.03亿元(同比降6.32%),净资产10.28亿元(同比降5.52%)[4] 原实控人减持 - 创始人张宏俊2023年离任董事长后持续减持,持股比例从2022年22.51%降至2025年20%[6][7] - 2025年2-4月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246.79万股(占总股本2.51%),均价25-28.45元/股[7][8] - 张宏俊当前持有2402万股(20%),其中650万股处于质押状态[7][9] 新实控人背景 - 江泽星系金石三维董事长(持股29.72%+间接持股5.23%),该公司为3D打印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14] - 金石三维拥有全品类增材制造技术(SLA/SLM/SLS等),生产基地超20万㎡,员工超1000人[15][16] - 收购主体宝金石一号99%份额由上海宝山国资委持有,形成"产业+国资"组合[11] - 金石三维已完成7轮融资,2025年4月最新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摩根士丹利等机构[16][17]
【私募调研记录】相聚资本调研爱迪特
证券之星· 2025-05-21 08:06
机构简介: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5月2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知名私募相聚资本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相关名单如下: 1)爱迪特 (相聚资本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调研纪要:爱迪特公司预计2025年业绩优于去年,产品价格稳定,境内收入占比高,出口美国商品关税 多由客户承担。2024年控股韩国沃兰,2025年将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预期收入规模有较高增长。 公司推出隐形矫正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全套正畸服务,依赖设备自动化改造,预计不会影响出货。 2025年升级车削机,推出快速烧结炉和新款3D打印设备。公司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加强品牌建设和培 训,提升市场占有率。推出3D打印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和种植导杆,进入美国医保服务体系。种植体需 长时间临床验证,受益于国内集采政策,市场需求增加。已控股韩国沃兰,考虑在欧洲、亚洲设立生产 基地。 相携行远,聚惠未来。相聚资本成立于2015年1月,是中国基金业协会颁布的"中国私募基金年鉴"入选 会员。公司核心团队深耕投资二十余载,善于以时间为友,擅长用GARP组合策略把握市场先机,与具 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优秀企业相伴而行、共同成长。多年来,相聚资本行稳致远的风格获得各大金融机 ...
谷歌推出Google Beam视频通话工具,3D实时渲染。谷歌Meet视频会议将上线Gemini“AI同传”,还原声音、语气、情感。
快讯· 2025-05-21 01:37
谷歌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Google Beam视频通话工具,具备3D实时渲染功能 [1] - 公司将在谷歌Meet视频会议中集成Gemini AI同传技术,能够还原声音、语气和情感 [1]
华工科技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工科技、立讯精密、天娱数科、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通用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合作方面** - 华工科技与立讯精密合作成立苏州利华科技,整合双方优势,加速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商业化落地,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智能化 3D 车间,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2][5][8] - 天娱数科与华工合作,因华工在激光、光路系统及自动化设备方面有强积累和能力,结合规模制造能力及市场出口效应,能提供性价比高的方案[12] - **业务发展方向** - 围绕技术迭代、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推进 3D 打印业务发展,横向拓展至通信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纵向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2][6] - 创新方向包括高性能材料研发、工艺优化以及横向扩展行业应用[2][7] - **市场预期与前景** -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钛合金已批量使用,铝合金产品即将面世[2][10] - 未来 3D 打印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尺寸大型化、增加激光头数量以提高效率、持续降低成本,将成为传统制造的替代或互补方案[22] - 3D 打印在机器人、低空经济、医疗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巨大潜力,2025 年市场空间接近 1000 亿人民币,未来有望达到 3000 亿 - 5000 亿人民币[25] - **公司优势** - 掌握从材料到装备的核心技术,具备持续迭代能力,与合作伙伴在 3C 精密金属结构件制成工艺方面有深厚理解[2][18] - 在激光、光路系统及自动化设备方面积累深厚,结合规模制造能力和市场出口效应,能提供性价比高的 3D 打印解决方案[2] - 核心部件已实现国产化,不存在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具备随时扩张产能的能力[3][20] - **财务与投资** - 计划在 SLM 3D 打印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初期投资 2 亿,并持续加大研发和固定资产投入[3][28] - 今年感知和激光加智能制造业务增长较快,连接业务呈爆发式增长[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品与应用** - 合作产品涉及铜、铝和陶瓷等打印产品,预计电子屏折叠屏铰链、中框、眼镜架等产品将得到大量应用机会[9] - 3D 打印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已证明可使用性,下一步需突破应用成本边际和效率边际,并扩展至更多产品[13] - 与国内安卓系客户如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合作正在积极推进,许多产品已进入打样测试阶段[23] - **成本与定价** - 定制化产品定价模式涉及原材料成本、打印时间、工艺难度以及批量大小等因素,回款节奏视具体项目情况而定[15] - 降本方向包括材料成本、装备成本、自动化产线运营成本及工艺技术迭代,有较大优化空间[16] - **生产与效率** - 通过技术迭代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提高粉末利用率、自动化数字化过程管理以及改进设备控制技术及光路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26] - **泰国工厂** - 泰国工厂已正式投产,希望 6 月份达到月产 25 万个 800G 模块的能力,准备购买土地建设 4 万平方米新厂房[33]
华工科技(000988)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23:24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日期为 2025 年 5 月 20 日,形式为特定对象调研,地点是线上电话会议 [3][6]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景顺长城、南方基金等约 89 家基金、资管、保险等机构 [3][4][5][6]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华工科技董事刘含树、熊文等 7 人,接待中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6] 3D 打印业务相关 技术积累 - 3D 打印业务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90 年代开始技术探索,2009 年自主研制 SLM 装备,2016 年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现具备从材料到光源等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 [8] 合资公司背景 - 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3D 增材 SLM 制造技术优势明显,材料利用率超 90%,契合低碳制造趋势 [9] - 公司与立铠精密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推动 3D 打印技术全场景拓展应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9][10] 应用前景和趋势 - 材料方面,钛合金已批量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快速产品化,未来市场空间大 [11] - 产品应用上,已有手表表壳等成熟产品,未来有望拓展更多产品 [11] - 技术上,除 SLM 技术外,积极拓展新流派,突破效率和精度问题后可制造更精细和更大产品 [11] 业务规划 - 横向扩展行业领域,包括 3C 电子、通讯零部件、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13] - 纵向深耕材料工艺研发,材料上拓展新型材料,工艺上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13] 客户合作情况 - 与全球知名终端品牌和国内头部 3C 品牌客户合作良好,部分产品已验证或进入验证测试环节 [14] 公司优势 - 技术上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具备持续迭代能力 [15] - 品质成本上能提供 3C 行业最具性价比产品 [15] - 交付及服务上深耕 3C 行业,能敏捷响应客户需求 [15] 公司 2025 年业务经营情况 激光 + 智能制造业务 - 由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高功率激光装备、精密激光装备组成 [17] -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带动高功率激光装备业务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保障其收入和利润,精密激光装备因 3D 打印合作有增长空间 [17] 联接业务 - 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海外业务推进顺利,泰国工厂已投产,6 月达月产 25 万的 800G 模块能力,计划建 4 万平厂房 [17] 感知业务 - 加大与整机整车厂合作,光电类传感器获整车厂定点量产,压力传感器有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业务和海外市场业务增长 [18]
凡拓数创(301313) -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20:05
业务布局 - 公司加入广州机器人协会,正推进AI 3D数字孪生产 品开发及一体化服务,为多行业提供软件产品服务和数字化转型服务,涉及机器人等IOT物联设备 [2][3] - 公司产品服务矩阵包括3D数字创意产品、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AI 3D数字孪生产品及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重点发展AI 3D数字孪生产品及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 [5]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受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影响,订单进度放缓、交付时间延长,营业成本与运营费用刚性,毛利下降;拓展新业务使期间费用增加;项目资金回笼慢,减值损失计提增加,导致业绩亏损 [3]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337.09万元,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4% [3] 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AI 3D”总体发展战略,以AI与3D融合为技术路线,通过“技术筑基、产品创新、模式变革、资本赋能”四维战略布局,构建发展新生态 [3] - 2025年公司持续稳定研发投入,以AI、3D数字孪生为底座打造核心技术矩阵,融合多种技术,夯实相关平台能力 [3] 产品相关 - 数字孪生技术是未来新型智能工厂建设重要方向,AI 3D数字孪生平台等是新型智能工厂重要智能化产品,凡拓数字孪生平台以自研FTE引擎为底座,相关业务与智能制造客户合作在推进 [5][6]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线产出一系列标杆案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智慧校园数字孪生IOC平台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