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搜索文档
洁特生物(688026)每日收评(07-10)
和讯财经· 2025-07-10 17:39
公司股价与主力成本分析 - 综合得分62.91分,趋势方向较强 [1] - 当日主力成本16.72元,5日主力成本15.97元,20日主力成本15.25元,60日主力成本16.65元 [1][2] - 短期压力位16.88元,短期支撑位16.56元 [1][2] - 中期压力位15.01元,中期支撑位16.88元 [2] 资金流向与技术面 - 主力资金净流入141.23万元,占总成交额3% [2] - 大单净流入141.23万元,超大单净流入0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8.55万元 [2] - 短线与中期趋势均不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2] - K线形态暂无特殊形态 [2] 财务数据 - 每股收益0.12元,营业利润0.21亿元 [2][3] - 销售毛利率42.889%,净利润17,325,444.96元 [2][3] - 市盈率数据暂缺 [2]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关联行业包括塑料制品(-0.21%)、医疗器械概念(0.25%)、辅助生殖(0.78%)、微盘股(0.31%) [2][4]
宝莱特(300246) - 300246宝莱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0
2025-07-10 17:32
公司概况 - 宝莱特成立于1993年,主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多参数监护仪产业化基地和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监护设备覆盖数千家医疗机构 [1][2] - 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有一体式、插件式和掌上监护仪等三大系列产品及输注液泵等院内医疗设备及配套产品,家用有脉搏血氧仪等可穿戴医疗产品 [2] - 肾科医疗领域,全产业链布局,有八大耗材基地、三大渠道平台,产品涵盖血液透析设备等多种产品 [2]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47,732,813.14元,同比减少7.1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448,489.46元,同比增长298.3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8,833.92元,同比增长105.49% [3] 政策影响 - 设备“以旧换新”等政策对监护仪业务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淘汰老旧设备,中高端监护仪有望受益于采购增量,基层医疗扩容带来替代需求 [4] - 对血透业务有积极影响,血透中心设备升级,公司相关产品可进入采购清单,结合“千县工程”可抢占市场,政策或提供补贴优惠提升产品渗透率 [4][5] 血透行业情况 - 2024年度血液透析在透患者数量为102.7万人,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2%,血透属刚需治疗,患者透析频次稳定,国内市场有国产替代机遇 [6] - 公司血透产品已布局海外市场,但规模较小,处于拓展阶段 [7] 产业基地分布 - 透析器产能主要分布在苏州及珠海;透析粉液产品基地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 [8] 腹透方向进展 - 自主研发的PD600腹膜透析设备取得注册证并推出,治疗模式齐全,搭载物联网系统,方便患者居家使用,配套一次性使用腹膜透析管路已获证推出,腹膜透析信息系统微信小程序已上线运行 [9][10] - 参股的苏州仝康研发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近年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10] 产品研发方向 - 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聚焦临床需求,融合智能化到产品研发,推出智能化医疗设备,打造差异化解决方案矩阵 [12] - 肾病医疗板块,持续研发血液透析差异化耗材,探索更多肾科医疗领域产品技术,推进有源产品研发进度,自主研发CRRT机型并结合整体解决方案推出 [12]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医学创新落地当慎之又慎
新京报· 2025-07-10 17:06
"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术后变计算小能手""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手术治疗了"……去年以来,关于阿尔茨海默 病可用"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的新闻屡屡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 发布两份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禁止 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LVA这项原本用于治疗淋巴水肿的手术,曾被国内超百家医院"跨界"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收费从 一两万到二十万不等,费用跨度很大。部分机构将其包装成"100%有效"的神奇手术。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医院愿意尝试新疗法,患者也有治疗需求,而且,部分医生、患者及家属也对其疗 效给予了肯定,为何还要禁止这项技术?但公众对医疗创新的期待与现实规范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公众 所期待的,未必能被允许。 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审慎、科学、严谨的原则,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组织开 展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评估论证工作,围绕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 等进行评估。 综合评估认为:该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尚缺乏相关临床前研究的直接证据,该技术处于临床研 究早期探索 ...
电子身份证概念下跌1.63%,5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6:59
电子身份证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10日收盘,电子身份证概念下跌1.63%,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11只个股上涨,涨幅居前的有天融信(+3.07%)、中科江南(+2.85%)、思特奇(+1.25%)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京北方(-7.11%)、东信和平(-6.95%)、楚天龙(-6.78%)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硅能源(+3.39%)、房屋检测(+2.89%)、有机硅概念(+2.51%)位列涨幅前三 [1] - 兵装重组概念(-3.20%)、电子身份证(-1.63%)、无人零售(-1.34%)位列跌幅前三 [1] 资金流动情况 - 电子身份证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6.42亿元,33只个股呈现净流出 [1] - 京北方主力资金净流出3.44亿元居首,新国都(-2.62亿元)、楚天龙(-1.69亿元)紧随其后 [1] - 中科江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893.98万元,思特奇(+962.73万元)、南天信息(+882.97万元)亦获净流入 [1] 个股资金流向明细 - 京北方换手率19.07%,主力资金净流出3.44亿元 [1] - 新国都换手率17.28%,主力资金净流出2.62亿元 [1] - 中科江南换手率3.93%,主力资金净流入3893.98万元 [1][2]
1.14亿主力资金净流入,毛发医疗概念涨1.77%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6:59
毛发医疗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10日收盘,毛发医疗概念上涨1.77%,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7 [1] - 板块内17股上涨,小方制药、百诚医药、九芝堂涨幅居前,分别上涨6.65%、6.05%、6.00% [1] - 跌幅居前的有民生健康、水羊股份、*ST金比等,分别下跌0.87%、0.24%、0.18%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硅能源板块涨幅最高达3.39%,兵装重组概念跌幅最大为-3.20% [1] - 毛发医疗概念涨幅1.77%,高于水泥概念(1.75%)和物业管理(1.70%) [1] 资金流动情况 - 毛发医疗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14亿元 [1] - 10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九芝堂净流入7455.76万元居首 [1] - 百诚医药、朗姿股份、澳洋健康分别净流入3491.77万元、2014.24万元、1081.42万元 [1]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百诚医药、澳洋健康、益盛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居前,分别为10.73%、7.21%、6.37% [2] - 九芝堂换手率27.18%,主力资金净流入7455.76万元,净流入比率3.52% [2] - 小方制药换手率30.86%,主力资金净流入603.29万元,净流入比率1.43% [2]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民生健康主力资金净流出718.19万元,净流出比率-7.76% [3] - 仙琚制药净流出777.60万元,净流出比率-7.87% [3] - 辉隆股份净流出864.03万元,净流出比率-8.79% [3]
兄弟科技(002562) - 2025年7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0 16:4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参与投资机构有国泰海通、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等 [1]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9 日 13:30 - 16:30,地点在公司总部一楼会议室和海宁基地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钱志达、财务负责人兼副总裁张永辉、董事会秘书钱柳华 [1] 公司情况介绍 - 董事会秘书钱柳华从多方面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1] 业绩相关 -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原因是部分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和部分产品成本下降,最大利润贡献来自维生素产品 [1] 产品推广 - 对苯二酚已正式销往 PEEK 领域,完成国内主流 PEEK 厂家送样,处于验证阶段 [1] 价格因素 - 维生素产品价格变动受供需结构、成本波动、产业周期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综合影响 [2] 库存情况 - 2024 年底存货约 8.8 亿,目前变化不大,因业务板块多、满足客户需求和应对检修等原因备货规模大 [3] 扩产布局 - 未来投资支出集中在江西九江基地,利用其完善基础配套和发展空间布局,增强项目竞争力 [4] 激励计划 - 2015 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1 年实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近期暂无计划,未来视情况安排 [5] 投资逻辑 - 立足于精细化工行业向医药领域延伸,形成两大业务板块协同体系,投资围绕现有产品产业链布局 [6] 股东情况 - 减持计划未到期,股东根据情况实施,未来降低整体质押比例 [7] 法律案件 - 与中华化工的技术秘密侵害案件处于审理阶段,无实质性进展,有进展将公告 [8]
和讯研究员靳文云:浅谈投资风格
和讯财经· 2025-07-10 16:40
投资风格分析 - 我国社会普遍认可的财富积累方式是交易型投资,如古董收藏、房地产投资、黄金珠宝投资等,通过低买高卖实现盈利 [1] - 日本社会更倾向于产业型财富积累,许多日系企业通过家族传承持续经营百年以上 [1] - 交易型投资风格需要频繁交易,通过追热点、挖题材、利用资金扎堆优势获取短期收益 [1] - 价值型投资风格以精选标的、长期持股为主,选择高成长赛道或稳定分红股票 [2] 价值投资特点 - 高成长产业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航天军工等往往超预期发展 [2] - 高成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龙头公司可能多次更替 [2] - 价值投资需要投资者具备耐心、定力和洞察力,能够面对财富波动和不确定性 [3] - 坚持价值投资的投资者稀少,但正确判断后可能获得丰厚回报 [3] ETF产品数据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0.53%,市盈率19.89倍,份额增加2550万份,主力净流入919.4万元 [5]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2.57%,市盈率44.35倍,份额减少1.8亿份,主力净流入3975.4万元 [5]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0.98%,份额减少1000万份,主力净流出371.6万元 [5]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1.86%,市盈率102.23倍,份额减少900万份,主力净流入77.5万元 [6]
39岁,他在上海干出百亿IPO
36氪· 2025-07-10 16:08
在港股IPO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医疗支付领域迎来重要参与者。 6月30日,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镁信健康")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赴港上市。 简单来说,镁信健康的核心模式在于推动医疗健康与保险融合。公司致力于解决患者、保司与药企面临的筹资与支付挑战,实现医疗体系相关各方的协 同。 截至去年年底,镁信健康累计服务了约160万名患者,与超140家药企以及超90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 回顾镁信健康的融资历程,其先后完成七轮融资,估值从Pre-A轮的1.5亿元一路飙升至C+轮的约116.78亿元,增幅达77倍。此次IPO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 要里程碑,也为行业发展轨迹增添了新的观察维度。 39岁创始人,带队冲击IPO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镁信健康由张小栋与上海医药大健康创立。 张小栋发现,在医保"保基本"定位下,创新药、特药价格昂贵且需"自费",这像一堵墙横亘在市场和患者之间。 "让患者用得起、用得上好药",便成了张小栋创立镁信健康的初心。"我们不是去跟风追求某个模式,而在于看到老百姓生病之后,除了医保,没有其他 渠道可以支付,几乎都是他们自费。" 镁信健康成立后的第一款产品,是与药企合作 ...
豆蔻妇科大模型再突破:钉钉行业训练平台+精标数据SFT ,准确率从 77.1%上升至 90.2%
钛媒体APP· 2025-07-10 15:49
医疗AI模型优化 - 通用大语言模型在医疗临床场景中表现欠佳,可能给出不准确或错误建议[1] - 监督微调(SFT)是解决医疗AI模型专业性的关键方案,但需要高质量数据集和迭代优化过程[1] - 豆蔻妇科大模型通过SFT优化,准确率从77.1%提升至90.2%[3] 数据集构建与质量控制 - 数据清理重点关注推理与结果一致性,剔除逻辑链条不完整或违背医学原理的数据[2] - 数据蒸馏校准确保思维链(COT)数据质量,诊断优先级需有明确医学依据支撑[5] - 数据集需覆盖全生命周期病例和常见病与罕见病比例,避免诊断偏好[6] 模型训练优化过程 - 第一阶段(2025年4月)使用1300条精标中文妇科问诊数据,构建基础模型[3] - 第二阶段(2025年6月)通过合成症状数据、重新蒸馏标注COT等优化策略提升性能[3] - 采用"训练-评测-筛选-再训练"循环,持续监控关键指标如测试集准确率和罕见病例识别率[10] 评估体系 - 构建自动化评测和人工审核双重评估体系,采用10分制标准评分[11] - 自动化评测系统基于高性能语言模型,支持批量处理和标准化评分框架[11] - 医生修正反馈机制对边缘案例进行人工审核,形成闭环迭代优化[13] 训练平台与技术 - 使用钉钉企业专属AI平台进行训练调优,覆盖SFT/RFT两种训练方法[17] - 平台提供分布式训练、多Lora部署等加速优化手段,训练时长从26小时缩短至7小时[17] - 未来将探索SFT+RL协同训练范式,结合结构化医学知识和临床直觉[18] 经验与挑战 - 初期过度依赖人工标注导致效率低下,后期调整为"机器蒸馏→专家审核→训练后评估"体系[14] - 训练数据集过度集中常见病导致罕见病识别不足,采用平衡采样策略改进[15] - 医疗大模型需具备多维思考模式,在低容错率环境下提供专业诊断建议[16]
药店岂能“一药两价”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47
医保药品价格差异现象 - 消费者使用医保卡在药店购药价格显著高于线上平台[1] - 差价归因于医保支付结算周期长导致药店资金压力[1] - 部分药店通过"一药两价"模式可能变相套取医保基金[1] 行业监管与制度改进 - 国家医保局2024年1月推进医保与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以改善现金流[1] - 建议采用技术手段识别药价虚高数据并加强违规处罚[1] - 医保部门需强化对定点零售药店的日常管理审核[1] 市场竞争与消费者行为 - 网络售药和同行竞争导致消费者因价格因素转向线上渠道[2] - 线下药店若持续价差策略将面临市场淘汰风险[2] - 医保消费场景局限性被部分药店利用形成价格垄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