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

搜索文档
全球第四斩获20GWh电池大单!
起点锂电· 2025-05-01 14:58
韩系电池企业拓展美国市场 - SK On被选为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Slate的电池供应商,将在2026-2031年供应20GWh电池,合同价值约4万亿韩元(202.8亿人民币),可为30万辆中型电动车提供动力 [1][2] - 韩系电池厂LG新能源与三星SDI也获得美国初创车企订单:LG新能源向Aptera Motors供应4.4GWh圆柱电池(2025-2031年),并向Rivian供应67GWh 4695圆柱电池用于R2车型 [8] - 美国车企选择韩系电池厂主因本土产能优势,韩国三大电池企业及日本松下在美布局工厂可直接供应,而美国本土电池企业技术及配套滞后 [8] Slate公司背景与产品规划 - Slate Auto由贝佐斯投资,主打售价低于2万美元(含补贴约14.6万人民币)的经济型电动皮卡,计划2025年Q4交付,车型可变形为五座SUV并支持个性化定制 [3][4][5] - 产品采用滑板式架构,提供52.7kWh和84.3kWh电池组,续航分别为150英里和240英里,配备多项安全功能,设计灵感源自福特Model T和大众甲壳虫 [4][5]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23年A轮1.11亿美元及2024年B轮近5亿股优先股(每股2.37美元),计划2026年在印第安纳州投产 [5] 全球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1-2月全球电动车电池装车量129.9GWh(同比+40.3%),中国6家企业市占率达67.5%(同比+6.7个百分点),日韩4家企业(LG新能源、SK On、松下、三星SDI)合计市占率21.6%(同比-7.1个百分点) [11] - 三星SDI装机量同比下滑22.2%,韩系企业加速技术追赶:布局磷酸铁锂电池,转向大圆柱及方形电池,并增加中国材料设备采购比例 [12][13] - 中国企业在美布局受限,宁德时代与特斯拉合资工厂及亿纬锂能与戴姆勒卡车等合资项目持续推进,中企在欧非、东南亚供应链加速成型 [9]
山东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评公示
起点锂电· 2025-05-01 14:58
万华化学绿电产业园项目 - 万华化学集团旗下公司将在山东海阳建设年产1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锂项目 新建4条2 5万吨/年生产线 配套公辅及环保设施 [2] - 主要生产设备包括配料罐 搅拌罐 粗磨机 细磨机 喷雾干燥机 辊道窑等 采用全流程自动化包装 [2] - 项目位于万华绿电产业园内 由万华化学(海阳)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2] 锂电池行业动态 - 锂电企业近期频繁获得GWh级别订单 显示行业需求持续旺盛 [4] - 马来西亚成为电池产业聚集地 已有4家头部电池厂商在当地布局产能 [4] - 隔膜领域出现重大战略合作 行业整合加速 [4] 行业活动预告 - 2025年7月10-11日将在无锡举办轻型动力电池及两轮车换电产业大会 [4] - 活动将聚焦新兴应用市场拓展 包含技术高峰论坛等环节 [5]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4-30)
金十数据· 2025-04-30 23:32
美国经济与贸易 - 高盛将美国一季度GDP增速预测下调0.6个百分点至-0.8%(季度环比年化),主要因3月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超预期,消费品进口增加反映关税上调前的"抢跑"效应 [1] -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可能导致外资削减对美投资并转向非美资产,同时提高货币对冲比率拖累美元 [2] - 荷兰国际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减轻汽车关税影响的消息推动美元收复部分失地,但本周美元风险仍倾向下行 [5] 欧元区经济 - 潘森宏观认为法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将保持0.1%的微弱增长后陷入停滞,主因国内需求疲软和美国贸易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 [3] - 荷兰国际指出欧元作为美元替代品的地位减弱,G10货币表现普遍强于欧元,期权市场显示欧元严重超买 [4] - 凯投宏观称欧元区4月经济景气指数从95.2降至93.6,工业、服务业和消费者信心均下滑,预计未来6个月GDP几乎无增长 [6] - 德国商业银行呼吁欧洲央行应更快行动应对供应冲击和通胀飙升,避免过度依赖不可靠的中期预测 [7][8] 中国行业动态 军工与航空 - 天风证券指出军工电子板块在主动型基金前十大军工股流入市值中占80%,超跌后反弹锐度或凸显,航发子板块受国产商发加速和新型号成熟推动有望企稳修复 [8] 消费与零售 - 中信证券认为离境退税细则落地将推动市场潜在空间达千亿级别,利好传统零售龙头、消费基础设施和出行服务提供商 [9] 智能驾驶与影像设备 - 中信证券预计智驾行业将收敛软硬件架构提升产品成熟度,激光雷达渗透加速,L3自动驾驶获更多投入,头部公司受益 [9] - 全景/运动相机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近400亿,2023-2027年CAGR 10%-15%,本土厂商已跻身全球前三 [10] 医药与新能源 - 银河证券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在支付端改善和政策支持下持续表现,关注AI技术导入带来的新场景应用 [11] - 华泰证券认为锂电产业链5月排产环比稍降系短期政策影响,长期看好供需边际改善,关注电池、结构件和铁锂正极龙头 [12][13]
永太科技(002326)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21:5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89 亿元,同比增长 11.18%;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44 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36.26% [4] - 2024 年公司营收增长得益于锂电材料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18.07%,植保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91.79%,医药板块通过市场拓展和成本优化保持相对稳定业绩 [2] 园区建设与负债情况 - 内蒙古乌海、福建、浙江三大新园区部分项目已投产,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将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能利用率 [3] - 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与扩大生产规模资金需求及融资策略相关,正积极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负债率 [3] 产业链优势与发展 - 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形成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从锂盐原料到电解液全流程覆盖,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 未来将进行技术工艺改进,深化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强化产业链优势 [3] 业务影响与应对 - 固态电池发展对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公司将关注其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 [3][4][7] 项目相关情况 - 乌海项目四期按既定经营发展战略,结合市场需求推进建设 [4] -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虽产销规模扩大,但受产品市场价格影响仍未扭亏为盈,公司正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6]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未来盈利增长由锂电材料业务拓展、医药业务稳定增长、植保业务市场拓展、氟化液等新业务增长潜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产业链整合和协同效应、全球市场拓展和客户合作深化以及成本控制和管理优化等因素驱动 [4] 合作项目情况 - 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的新型锂载体分子技术与公司锂电材料研究方向一致,有望带来新机遇,合作项目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5] 核心业务规划 - 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 [6] - 市场拓展方面,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客户沟通合作,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7] 国际市场拓展 - 2023 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 GDR,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拓宽海外融资渠道,增强与国际投资者联系 [7] - 未来将深化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7] 客户合作情况 - 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电池厂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下游重要客户合作进展顺利,尚未进行固态电池方面合作 [7] 行业发展前景 - 新能源领域锂电材料市场规模将扩大,医药行业市场持续增长,植保行业产品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液冷行业氟化液市场需求增长 [8][9] 市值与产品情况 - 公司致力于强化基本面,提升经营业绩和透明度,目前未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9] - 公司目前无 PEEK 材料产品 [9]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21:3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碳纳米管导电母粒等 [6] - 公司客户涵盖大多数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 [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6元(含税),总派发现金红利50,332,258.12元,占2024年度净利润的20.12% [4] 经营模式 - 采购模式:建立严格供应商管理体系,按订单需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6] - 生产模式:以销定产结合需求预测,碳纳米管粉体生产周期约5天(高端产品20-30天),浆料生产周期约3天 [8] - 销售模式:直销为主经销为辅,需通过客户严格认证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10][11] - 研发模式: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在镇江、常州设立研发基地 [12] 行业分析 - 行业分类: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 [13] - 上游行业:设备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NMP、丙烯等),市场充分竞争 [14] - 下游行业: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受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15] - 行业特点:技术门槛高,需稳定批量生产高纯度碳纳米管,客户认证周期长 [16][17] - 行业地位:2024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53.2%,产销规模行业领先 [18]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2024年全球销量1,851万辆(+23%),中国销量1,287万辆(+35.5%),预计2030年全球渗透率超55% [19][20] - 锂电池:2024年全球出货1,458GWh(+25%),中国出货1,175GWh(+32.6%),占全球81% [22] - 动力电池:2024年中国出货780GWh(+23.8%),预计2030年达2,410GWh [23][24] - 储能电池:未披露具体数据但提及行业快速发展 [25]
德瑞锂电(833523):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锂一次电池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营收、净利润稳步增长
东莞证券· 2025-04-30 19: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净利润双高增,2025年一季度营收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显著提升,主要因锂一次电池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4] - 公司是国内锂锰一次电池领军企业,依托自主研发技术确立行业优势,客户粘性较强,正在建设的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能为现有产能3倍,预计25年下半年投产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55元和1.85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7倍和14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50.12%;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182.47%;扣非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179.82% [4]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7.03%;归母净利润3431.14万元,同比+19.21%;扣非归母净利润3419.10万元,同比+18.84% [4] 收入构成情况 - 2024年国外市场营业收入3.39亿元,占比65.16%,同比增长60.4%,毛利率45.02%;国内市场营业收入1.81亿元,占比34.84%,同比增长34.05%,毛利率38.62% [4] 2025年一季度其他财务指标情况 - 存货和应收账款同比+44.64%/+12.61% [4] - 毛利率/净利率为40.26%/29.17%,同比-0.34pct/+2.98pct,环比-2.61pct/-3.52pct [4] 公司优势情况 - 锂锰一次电池性能优良,在锂一次电池领域占据主流 [4] - 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国内领先,实现120PPM的高生产效率 [4] - 近五年海外收入占比超60%,服务于全球知名品牌,建立长期稳固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强 [4] 盈利预测情况 | 科目(百万元)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 | 520 | 614 | 736 | 920 | | 营业总成本 | 338 | 429 | 516 | 645 | | 营业成本 | 297 | 380 | 457 | 571 |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4 | 4 | 5 | 7 | | 销售费用 | 13 | 14 | 17 | 22 | | 管理费用 | 18 | 21 | 25 | 32 | | 财务费用 | -12 | -12 | -15 | -18 | | 研发费用 | 18 | 22 | 26 | 32 | |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 0 | 0 | 0 | 0 | | 资产减值损失 | (0) | (0) | (0) | 0 | | 营业利润 | 180 | 185 | 221 | 276 | | 利润总额 | 176 | 183 | 219 | 274 | | 净利润 | 151 | 157 | 188 | 234 | | 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151 | 157 | 188 | 234 | | 摊薄每股收益(元) | 1.49 | 1.55 | 1.85 | 2.31 | | PE(倍) | 17 | 17 | 14 | 11 | [5]
锂电回收网络竞速:多元玩家“加注”布局
高工锂电· 2025-04-30 18:39
锂电池回收行业现状 - 全球锂电池回收赛道日益拥挤和复杂,行业参与者面临欧盟严格回收法规与上游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3][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总产能达423.3万吨/年,回收拆解产能略超梯次利用产能[7] - 行业产能增速明显放缓,市场转向对技术、效率和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关注[7] - 2024年上游材料价格下行导致行业盈利能力普遍减弱,部分湿法回收企业镍钴回收每吨亏损近万元,碳酸锂亏损近三千元[8][9] 技术挑战与市场变化 - 湿法冶金技术镍钴锰回收率超98%,锂回收率达90%以上,技术提升空间有限[10] -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对回收技术和专用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10] - 梯次利用市场面临规模收缩、B品电池挤压及行业集中度低等困境[11] 政策驱动与未来预期 - 欧盟新电池法设定明确目标:2027年锂电池回收效率需达65%,锂回收率需达50%,钴镍铜再生率需达90%;2031年进一步提升至80%、80%和95%[13] - 2028年后社会报废电池将成为回收金属主要来源,2024-2030年理论回收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8%,远超产线废料14%的增速[14][15] 主要企业战略布局 - **电池制造商**: - 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2024年回收废旧电池12.87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锂回收率从91.6%提升至93.8%,镍钴锰回收率维持99.6%[18] - 国轩高科2024年回收量1.2万吨,目标2026年达5万吨,铁磷锂综合回收率92.5%,60%回收电池用于梯次利用[19] - 比亚迪弗迪电池2024年回收量超1万吨,侧重梯次利用[19] - 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金泉新材料建成2万吨/年处理产线,推出覆盖30国的"摇篮计划"[20] - **材料生产商**: - 湖南裕能拟投资建设2万吨/年废旧锂电池拆解回收项目[22] - 中伟股份投入近5亿元建设综合回收体系,涵盖电池包拆解至金属盐生产全流程[22] - **第三方回收商**: - 格林美2024年回收量35930吨(同比增31%),碳酸锂产量超4000吨(同比增44%),锂回收率超95%,目标2026年回收规模30万吨以上[23] - **汽车制造商**: - 丰田汽车与中国五矿成立合资公司推进车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循环[25]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蓝海探索进入深水区竞争,电池厂构建闭环、材料厂保障供应、第三方专注渠道、车企探索终端责任[25] - 湿法与火法冶金工艺路线尚未统一,但对效率、成本和环保的追求成为共识[26] - 未来行业将经历整合,技术领先、成本可控且具备生态协同能力的企业将赢得先机[27][28]
新进展!4大电池厂齐聚马来西亚
起点锂电· 2025-04-30 17:53
天鹏电源马来西亚工厂投产 - 天鹏电源马来西亚雪莱莪州工厂于4月29日正式开业 是公司首个投产的海外工厂 占地48英亩 一期年产能4亿支 满产后主要供应海外供应链 [2] - 马来西亚基地定位为全球业务副中心 母公司蔚蓝锂芯(002245)专注圆柱电池研发生产 技术覆盖NCM、NCA及LFP体系 多款全极耳电池已投产 [3] - 公司全球布局4大生产基地 国内3个位于江苏张家港(2处)和淮安 马来西亚项目2022年启动建设 总投资2.8亿美元 2024年5月完成厂房封顶 [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蔚蓝锂芯2023年锂电池业务营收25.87亿元 同比增57.99% 毛利率21.94% 同比提升13.51个百分点 海外订单占比近50% [3] - 天鹏电源2023年营收25.96亿元 营业利润1.63亿元 净利润1.87亿元 [4] 锂电企业马来西亚布局 - 马来西亚已吸引10家中国锂电企业落户 包括亿纬锂能、海四达、珠海冠宇、恩捷股份等 产业链持续完善 [4] -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一期项目2024年2月投产 年产圆柱电池6.8亿只 二期储能项目推进中 海四达项目计划投资7.5亿元 预计Q3投产 珠海冠宇项目总投资不超20亿元 2025年底投产 [5] - 当地布局企业主要聚焦消费类电池 涵盖电动工具、两轮车、笔记本等应用领域 马来西亚成为链接全球市场的战略枢纽 [5]
马尔康:“川西最瘦一线城市” 发出“三线”邀约
搜狐财经· 2025-04-30 17:47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马尔康市提出"六地六城"发展战略,目标到2030年经济规模跨越百亿台阶,人均GDP超16万元[32] -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清洁能源、锂电产业、生态文旅和现代农业,构建"兴文旅、强工业、优农特"现代化产业体系[32][33] - 规划三步走路径:2025年GDP达60亿元,2027年超80亿元,2030年突破百亿[32] 清洁能源产业 - 全市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1200万千瓦,规划建设水电、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632.6万千瓦[44] - 重点推进双江口、巴拉等水电站及大藏光伏项目,2025年实现发电超300.6万千瓦[45] - 前瞻布局"十五五"规划,探索水风光储一体化,谋划310万千瓦光伏和366万千瓦水电项目[44] 锂矿资源开发 - 党坝锂矿为亚洲最大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氧化锂资源量超百万吨[22] - 已设置4宗探矿权和3宗采矿权,潜在锂矿石资源量约1亿吨[22] - 启动国城锂业20万吨锂盐项目一期,目标构建百亿级锂电全产业链[22] 现代农业发展 - 天府夏繁现代种业园核心区700亩,入驻20余家科研团队开展油菜等作物育种[27] - 二期投资2亿元建设夏繁论坛永久会址、专家大楼和5000亩育种土地储备[27] - 规划打造"夏繁阿坝·南繁三亚"种业IP,形成全国农业第三大高峰论坛[28][9] 文旅产业升级 - 推出文化探秘、自然疗愈、红色记忆三条精品旅游线路[40] - 打造嘉绒藏寨生活营、非遗工坊慢生活等沉浸式体验项目[41] - 年举办锅庄文化旅游季、阿来诗歌节等活动,促进文旅融合[33][38] 城市建设规划 - 实施城市更新工程,近年拆除旧城14.69万平方米,征收土地180亩[12] - 新建4个停车场新增2117车位,规划智慧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57] - 投入1.5亿元完成7个乡镇路面黑化和农村路建设[12] 教育医疗投入 - 投资8.69亿元建设长征学校综合体,规划3000个学位[51] - 设立500万教育基金和500万大病救治基金[11] - 建成5家托育机构提供240个托位,每千人托位数4.1个[18]
亿纬锂能(300014):2024年及2025Q1业绩点评:储能业务持续强劲,整体盈利保持稳定
东莞证券· 2025-04-30 16: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动力、储能和消费锂电平台型企业,随着产品优化、客户拓展及产能释放,后续盈利有望改善 [5] 各业务业绩情况 2024年业绩 - 实现营收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扣非后净利润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 [4] - 毛利率17.41%,同比上升0.37pct;期间费用率10.74%,同比上升0.58pct;净利率8.68%,同比下降0.59pct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44.34亿元,同比下降48.9% [4] 2025年Q1业绩 - 营收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扣非后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 [4] - 毛利率17.16%,同比下降0.48pct;期间费用率10.85%,同比下降2.17pct;净利率9.10%,同比下降2.23pct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8.92亿元,同比增长150.94% [4] 各业务发展情况 储能电池业务 - 2024年实现营收190.3亿元,同比增长16.4%,占比39% [4] - 2024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2025年Q1出货量12.67GWh,同比增长80.54%,稳居全球第二 [4] - 核心产品Mr.Big系列600Ah+储能电芯为行业技术标杆,2024年12月60GWh超级工厂投产,马来西亚储能项目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 [4] 动力电池业务 - 2024年实现营收191.7亿元,同比下降20%,占比39% [4] - 2024年出货量30.3GWh,同比增长7.9%;2025年Q1出货量10.17GWh,同比增长57.58% [4] - 在乘用车领域,在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的纯电车型实现单车型独供,终端销量稳步提升;在插混市场的影响力和份额有所提升 [4] - 在商用车领域,2024年9月发布开源电池品牌后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新能源商用车各细分市场头部客户覆盖率超80% [4] - 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市占率12.2%,2025年Q1市占率13.4%,稳居国内第二 [4] 消费电池业务 - 2024年实现营收103.2亿元,同比增长23.4%,占比21% [4] - 锂亚电池、电池电容器产品分别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受益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小型锂电池持续拓展海内外头部客户资源,产品在多个新细分市场取得突破,市占率逐步提升 [4] 盈利预测 | 科目(百万元)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 | 48614.56 | 57794.70 | 67282.24 | 76188.11 | | 营业总成本 | 45577.08 | 54204.78 | 62331.63 | 70193.71 | | 营业成本 | 40149.21 | 47663.06 | 55025.91 | 62062.05 |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204.84 | 243.52 | 283.50 | 321.03 | | 销售费用 | 597.15 | 751.33 | 834.30 | 937.11 | | 管理费用 | 1254.14 | 1733.84 | 2018.47 | 2285.64 | | 研发费用 | 2942 | 3237 | 3566 | 3962 | | 财务费用 | 429.43 | 576.52 | 603.49 | 626.10 | | 其他经营收益 | 1927.10 | 2063.19 | 2207.30 | 2367.35 | | 其他收益 | 1396.35 | 1535.98 | 1689.58 | 1858.54 | |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 -12.99 | 0.00 | 0.00 | 0.00 | | 投资净收益 | 606.86 | 600.00 | 600.00 | 600.00 | | 营业利润 | 4964.58 | 5653.10 | 7157.91 | 8361.76 | | 加:营业外收入 | 5.17 | 0.00 | 0.00 | 0.00 | | 减:营业外支出 | 63.20 | 0.00 | 0.00 | 0.00 | | 利润总额 | 4906.55 | 5653.10 | 7157.91 | 8361.76 | | 减:所得税 | 416.86 | 414.29 | 524.58 | 645.34 | | 净利润 | 4489.68 | 5238.81 | 6633.33 | 7716.42 | | 减: 少数股东损益 | 145.82 | 169.59 | 214.74 | 250.85 | | 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4075.59 | 5069.21 | 6418.59 | 7465.56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1.99 | 2.48 | 3.14 | 3.65 | | PE(倍) | 20.39 | 16.40 | 12.95 | 11.1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