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搜索文档
6000年前最初的上海是什么样
第一财经· 2025-07-11 09:37
上海史前文化从距今6000多年前开始,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这一 发展历程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区域基本同步。 编者按:作为解读上海文明史的重要著作,《上海六千年》从考古、历史、地理、科技、艺术、文化、经济等不 同领域切入,系统梳理上海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田兆元认 为,一座城市的符号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有层次的,但又具有统一性的文化谱系,"春申""华亭"与"沪渎"都是 上海六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亮点。经出版社授权,第一财经节选第一章"最初的上海"。 现在所说的上海,一般是指行政区划上的上海,它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逐渐形成。其陆域来源,可追溯至松江府 和太仓州。松江的前身是华亭。根据《云和郡县图志》记载,华亭县设立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割昆山、嘉 兴、海盐三县置",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行政建制。元代,华亭开县为府,并更名为松江府,又在北部设嘉定州、 崇明州,属平江路(今苏州地区),均归江浙行省,上海县亦在元代设立。到清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 逐步形成了1府10县1厅的格局,即松江府下辖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阳泉!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09:34
历史文化 - 阳泉古称"漾泉",因泉水喷涌而得名,静卧于山西东部,扼守晋冀咽喉,以"三晋门户"之姿承载历史与现代 [2] - 阳泉是"中共创建第一城",既有娘子关的雄浑壮阔,又有藏山的忠义传奇,既回荡着百团大战的红色号角,又孕育了《三体》的宇宙遐思 [4] - 娘子关是"万里长城第九关",见证了唐代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驻守的英姿,关城、长城、瀑布交相辉映 [6] - 固关长城古驿道上深达寸许的车辙印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8] - 藏山用重峦叠嶂演绎"赵氏孤儿"的忠义故事,藏孤洞、饮马池、报恩祠等遗迹和景观散落山间 [12][14] - 平定冠山书院是"文献名邦"的象征,金代诗人元好问曾留下赞美诗句 [16] 红色记忆 - 阳泉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狮脑山上有百团大战纪念碑和全国唯一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 [18][20][21] - 馆内展出470余幅图片、200余件实物、10余处场景 [23] - 1947年5月4日,中共阳泉市委员会和阳泉市人民政府正式组建,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25] 自然景观 - 娘子关瀑布悬泉瀑布如白练垂空,40米的落差激起阵阵清凉 [10] - 翠枫山以97%以上的自然森林覆盖率创造了"天然氧吧",四季景色各异 [28] - 悬崖上的大汖古村以其独特建筑样式被称为"深山里的小布达拉宫",房屋由黄黏土与石头混合砌成 [30][31] 科技发展 - 阳泉孕育了中国科幻文学,刘慈欣在娘子关电厂写出《三体》等作品 [33] - 阳泉正发力锻造"数智新城",以数强基、以数聚产、以数增效,数智技术为能源、制造业、农业、城市治理等领域赋能 [35] - 作为中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无人配送车穿梭在阳泉大街小巷 [37] 城市特色 - 阳泉是一座英雄之城、通达之城、能源之城、宜居之城 [40] - 阳泉有平定刻花瓷和平定砂锅等特色手工艺品 [43][44]
“山海无界,乐传全球”欧洲音乐人贵州行共赴非遗之约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1 09:20
人民网伦敦7月10日电 (徐量)由人民网英国公司和贵州公司、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文化演艺产 业集团联合发起的"山海无界,乐传全球"——中欧青年艺术交流全球传播活动日前在伦敦正式启动,鼓 励欧洲和贵州当地音乐人融合中国民族器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元素,共同改编经典曲目,创作出具有创新 性的跨文化音乐作品,并通过Z世代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讲述贵州故事、传 递中国声音。 六位来自欧洲的青年音乐人于7月10至19日访问贵州,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音乐采风,与当地非 遗传承人共同探索"传统音乐的现代化表达"。旅英女高音歌唱家王蓓蓓作为带队老师,她表示这次前往 贵州的采风之旅,对每一位在西方生活的音乐人而言,都是一次独特的经历,那些在村寨中听到的山 歌、侗族大歌,甚至孩子们随口哼唱的旋律,是音乐最本真的力量。 音乐剧演员尤金·格里芬和钢琴家博格丹·斯克里普卡在得知要去黔东南、黎平、从江等地,探访翁 贡村、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表示渴望从当地的自然风貌和非遗文 化中汲取新的创作灵感。 意大利作曲家安德烈亚·格拉尼齐奥页对即将展开的音乐交流之旅充满期待,他说在贵州十天的沉 浸式体验 ...
豫园灯会走进泰国曼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1 09:20
中泰文化交流活动 - "山海有灵·豫园灯会暨2025中泰文化月"在泰国曼谷暹罗天地举办 活动将持续至8月15日 作为中泰建交50周年献礼活动 [1] - 灯会以《山海经》为蓝本 结合现代光影与传统灯彩技艺 打造融合中泰文化元素的"水岸光影奇境" 包含牡丹与金链花交织的"友谊之花"主题场景 [1] - 泰国文化部官员表示这是中国国家级非遗豫园灯会首次走进泰国 体现两国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文化交流的成果 [1] 中泰合作展望 - 中国驻泰使馆官员指出灯会是"中泰一家亲"情谊的体现 期待在文化创意 艺术表演 非遗保护 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化合作 [2] - 豫园股份董事长强调灯会既是友谊象征也是合作起点 计划推动更多中国文化品牌进入泰国市场 [2] - 活动包含彩灯展示 文艺演出 特色市集等板块 成为中泰文化 旅游 商业交流平台 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2] 豫园灯会国际化发展 - 豫园灯会自1995年创办以来不断创新 2023年底首次出海在巴黎举办 吸引观众近20万人次 并带动老字号品牌集体出海 [2] - 2025泰国灯会是继法国之后又一次国际化尝试 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品牌海外拓展 [2]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平行论坛
大众日报· 2025-07-11 08:59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举行,推动对话范围从学界扩展至社会各界,构建多元交流场域 [1] 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孙立成强调黄河文明与尼罗河文明作为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鉴意义,提出深化考古合作与文明对话 [1] - 论坛邀请中、埃、英三国专家学者围绕"黄河与尼罗河:跨越时空的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主题展开交流 [1] 世界文化遗产论坛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随莲指出山东系统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举措,包括法治建设与守正创新,并计划加强国际文博机构合作 [2] 文化中国·尼山世界华侨华人论坛 -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旭呼吁侨胞守护中华文明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并通过跨文化传播推动中外合作 [2]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强调华侨华人在文明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鼓励新生代回乡交流并邀请侨胞来鲁发展 [3] 水文化论坛 - 水利部副部长刘冬顺提出挖掘水文化历史脉络,弘扬新时代治水经验,加强国际水文化交流以应对水安全挑战 [4]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指出山东水文化融合黄河、运河、海洋及泉水文化,将发展面向现代化的先进水文化 [4] 中医药文化论坛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强调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促进国际传统医药合作 [4]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表示将打造中医药文化高端平台,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5] 尼山儒学对话会 - 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唐洲雁探讨儒家"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的现实意义,呼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解决人类共同挑战 [5] - 论坛汇聚中、韩、日、越、克罗地亚等50余名学者,聚焦文明间相互成就的路径 [5]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多场平行论坛
大众日报· 2025-07-11 08:59
金融文化论坛 - 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为主议题 探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弘扬路径 [3] - 分议题包括"诚实守信 以传统文化涵育现代金融价值体系""守正创新 塑造金融服务实体新优势""依法合规构建现代金融发展新秩序" [3] -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 招银国际CEO霍建军等发表主旨演讲 解析中华文化基因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3] 两河文明对话 - 山东大学在章丘焦家遗址发现"黄河下游最早史前城市" 为中华文明提供黄河样本 [4] - 卢克索文物局通过3D光影重现卡尔纳克神庙内部结构 展示科技赋能考古新范式 [4] - 北京语言大学设立"埃及汉学家理事会" 山东大学与开罗大学联合培养人才 推动文明互鉴 [4] 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推动丝绸之路 长城 大运河等文化遗产参与全球合作 [5] - 故宫博物院确立特色保护策略 在科技应用 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5] - 尼泊尔考古局提出用传统材料延续建筑真实性 代际传承抵御技艺断层 气候适应性技术降低生态风险 [5] 华侨华人文化使命 - 俄中文化交流协会在圣彼得堡等城市举办活动 向当地儿童讲述曲阜"三孔"文化遗产故事 [6] - 华侨华人既守护中华文明精神内核 又参与跨文明对话 为构建多元现代性文明作贡献 [7] 水文化论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水是中华文明道德与哲学理想的象征 呼吁视为共同遗产 [8] - 埃及与中国将合作研究白鹤梁与尼罗尺两大古代水文测量系统 [8] - 中国水利协会强调孔子"智者乐水" 老子"上善若水"哲学对治水国际合作有指导意义 [8] 中医药国际化 - 肯雅塔大学将中医药学科融入医学生培养 设立附属医院开展中医诊疗 [9] - 巴西设立针灸医学学士学位 与中国多所中医药大学合作改善当地人医疗状况 [9] 儒学现代转化 - 中外学者探讨儒家"成人"标准与现代文明体系的兼容性 利他主义与全球伦理可能性 [10] - 青年辩论会围绕"传统文化创新重内容还是形式""大学教育重'成人'还是'成功'"展开 [10]
苏州发布百亿人才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 规模分别达100亿元
苏州日报· 2025-07-11 08:27
苏州市百亿人才基金 - 基金名称为苏州人才壹号基金 由苏创投集团发起 总规模100亿元 首期25亿元 存续期15年 [1] - 设立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文化创意 青年创业等子基金 重点投向领军人才 赛事选手 初创企业和硬科技 [1] - 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创新运作模式 年内预计完成10只子基金设立 青年创业子基金重点支持35岁以下人才早期项目 [1] - 基金定位为"耐心资本" 创新容错机制 鼓励投资团队支持科技创新初创企业 [1] 苏州市重大产业发展基金 - 由苏州国投集团牵头市 区两级国资联动设立 总规模100亿元 专注于"链主级"重大产业项目 [2] - 投资以直投为主 单一项目投资额不低于5亿元 关注终端链主企业及掌握稀缺资源 核心技术的重点企业 [2] - 服务国家 省级战略布局 引导央企在苏产业布局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项目 [2] - 联动区县 市场化机构和科研平台 确保政府战略与市场效率有机统一 [2] 产业支持方向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1][2] - 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 推动前沿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突破 [2] - 全面助力苏州"1030"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2]
赵一德在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7-11 08:22
文化强省建设 -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2] - 聚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3]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3] - 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力度,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 - 健全文艺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激发文艺创作生产活力 [3] 主流思想舆论 -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强化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 [3] - 以媒体融合为方向提升传播质效,改进对外宣传工作 [3] 精神文明建设 -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3] - 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3] 意识形态工作 - 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各类阵地管理 [3] - 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3]
【咸阳】广场舞大赛、校园“三大球”联赛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7-11 07:25
近年来,咸阳市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硕果累累。据统计,全市登记在册的群众文化团队900余个, 涵盖广场舞、戏曲自乐班、锣鼓队、阅读会、合唱团等多种类型。其中,广场舞团队超过100个,覆盖 了所有县(市、区)。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大群众文化事业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扶持各类群众文化 团队,通过组织培训、举办比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群众文化团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 质,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张乐 佳) 7月9日,记者从咸阳市教育局获悉:咸阳市2025年校园"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联赛日前在 长武县举行。本届联赛共有来自咸阳13个县(市、区)的300余支队伍参与角逐。 "本次联赛是我市校园体育运动的一次综合展示,也是立德树人成果的一次检阅。希望全体运动员 尽情释放球类运动带来的欢乐与激情。"咸阳市教育局局长丁收卫说,咸阳市教育系统将以本届球类联 赛为契机,推动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全面提升。 近年来,咸阳市把发展青少年校园"三大球"运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 ...
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活态利用
新华日报· 2025-07-11 06:56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鲜活载体,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追求,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育人资源 [1] -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打破时空限制、增强互动体验、实现精准传播等优势,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开辟全新路径 [1]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 虚拟现实(VR)技术作为一种沉浸式教学工具,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提供全新的可能性 [1] - 利用VR技术搭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将抽象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三维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的真实环境中 [1] - VR技术搭配增强现实(AR)技术,实现了教育场景的拓展,将虚拟内容与现实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内亲历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1] 在线课程的开发 - 在线课程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提供灵活且高效的平台 [2] - 高校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在线思政课程体系,开发包含微课、慕课等形式的在线课程 [2] - 依托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全国各地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形成覆盖面广、内容多样的思政教育素材库 [2] 社交媒体平台的利用 - 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提供广阔的传播空间 [3] - 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视角新颖的思政教育视频 [3] - 在评论区策划话题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 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与系列视频创作,从主题策划、内容创作到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方面均加入学生群体的创意和视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