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
icon
搜索文档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宁德时代联手五大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吉利成立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
新浪财经· 2025-04-27 20:52
智通财经记者 | 高菁 锂电产业链本周大事: 宁德时代发布三款电池新品 4月21日,宁德时代(300750.SZ)召开首届超级科技日,并发布推出三款电池新品。其中,骁遥双核电池搭载"宁德时代双核架构",该款电池被分成两个独立 的能量区,分别采用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以弥补传统电池采用单一化学体系时的短板。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企业正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但在单核体系下 开发一款动力电池时,仍然必须在不同性能间进行取舍。此外,宁德时代还在此次超级科技日上推出了两款新品: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这是一款主打快充 的磷酸铁锂电池;钠新电池,为钠离子电池的最新升级版。 吉利成立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 4月23日,在2025上海车展上,吉利宣布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吉曜通行),并将原有的金砖 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天眼查APP显示,吉曜通行成立于2025年1月26日,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含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 发展、电池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电池销售等。该公司由浙江济底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 人为 ...
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终止
起点锂电· 2025-04-27 17:54
公司战略调整 - 八亿时空决定终止"年产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建设 该项目已投入资金约495.01万元 [2] - 公司表示锂电新能源行业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电解液市场价格断崖下跌 决定终止项目以保存实力投入现有项目 [4] - 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 公司已表示暂缓项目推进 [5]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八亿时空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同时涉及半导体材料和医药材料 [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37亿元 同比下降7.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60.39万元 同比下降28.27% [6] - 公司在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底部企稳背景下仍面临较大市场压力 [6] 六氟磷酸锂行业动态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2年1月的59万元/吨高点跌至2024年12月的24万元/吨左右 较高点跌去六成 [4] - 2025年4月六氟磷酸锂现货价格在5.6万-6万元/吨区间波动 价格环比有所上涨 [8] - 行业落后产能逐渐出清 竞争格局优化 头部企业保持高开工率并推进技术升级 [8][9] 行业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6年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量分别为27和33万吨 [9] - 头部厂商通过产品差异化和供应链整合构建护城河 在行业整合中占据有利位置 [9] - 多氟多等企业已实现六氟磷酸钠商业化量产 并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研发 [9]
横店东磁(002056):Q1业绩同比快速增长,三大板块均表现亮眼
长江证券· 2025-04-27 1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20亿,对应PE约11倍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横店东磁2025Q1实现收入52.22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4.58亿元,同比增长30%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光伏业务Q1电池组件出货同比大幅增长,印尼电池产能基本满产满销,单瓦盈利良好,其余区域产品微亏 [11] - 磁材业务Q1出货同比增长,利润稳定增长 [11] - 锂电业务Q1出货同比增长,保持盈利 [11] 其他财务指标 - Q1期间费用率为3.86%,环比进一步优化,财务费用率为 -2.72%,主要是汇兑损益波动所致 [1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65亿元,经营状况良好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美国对等关税对光伏业务影响有限,预计印尼电池仍将贡献超额盈利 [11] - 磁材器件板块将持续提升市占率,软磁拓展新能源车、光伏、AI等领域,成为重要增长点 [11] - 锂电板块通过技改提升产能,力争实现满产满销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8559|22356|26568|28729| |利润表|营业成本(百万元)|14888|18359|21859|23519| |利润表|毛利(百万元)|3671|3997|4709|5210| |利润表|营业利润(百万元)|2116|2313|2716|3059| |利润表|利润总额(百万元)|2124|2313|2716|3059| |利润表|净利润(百万元)|1828|1991|2338|2633| |利润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1827|1991|2338|2633|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百万元)|8975|11918|15050|17918| |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百万元)|3169|3818|4537|4906| |资产负债表|存货(百万元)|3749|4623|5504|5922|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6573|21124|25950|29652| |资产负债表|资产总计(百万元)|24212|29685|35405|39912| |资产负债表|负债合计(百万元)|13942|17298|20680|22554| |资产负债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百万元)|10082|12199|14537|17170|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3522|4049|4484|4219| |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532|-1794|-1851|-1851| |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2976|586|500|500|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元)|1.13|1.22|1.44|1.62| |基本指标|每股经营现金流(元)|2.17|2.49|2.76|2.59| |基本指标|市盈率|11.43|10.53|8.97|7.96| |基本指标|市净率|2.09|1.72|1.44|1.22| |基本指标|总资产收益率|7.5%|6.7%|6.6%|6.6%| |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18.1%|16.3%|16.1%|15.3%| |基本指标|净利率|9.8%|8.9%|8.8%|9.2%| |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57.6%|58.3%|58.4%|56.5%| |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0.82|0.83|0.82|0.76| [17]
永兴材料(002756):低成本云母提锂龙头,锂电和特钢双轮驱动
华源证券· 2025-04-27 17: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永兴材料,给予“增持”评级 [5][8][9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永兴材料是低成本云母提锂龙头,锂电和特钢双轮驱动,化山瓷石矿采矿权扩证后锂盐产能扩张可期,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待锂价回升业绩有望量价齐升 [7][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锂电新能源+特钢新材料双轮驱动 - 公司 2000 年成立,前身为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上市,2017 年前是不锈钢长材龙头,2017 年战略转型进军锂电新能源,2022 年实现 3 万吨碳酸锂产能布局 [14] - 截至 2024 年年报,董事长高兴江为实控人,持股 35.72%,前五大股东还包括久立特材等;2020 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绑定核心团队 [17][20] - 锂价周期影响公司盈利波动,2021 - 2022 年锂盐量价齐升盈利大增,2023 - 2024 年锂价回落盈利下滑;公司重视研发,近五年研发费用率平均 3.5%;2024 年不锈钢和锂盐业务营收占比 76%/24%,毛利占比 52%/48% [21][28][35] 锂:低成本云母提锂龙头,产能扩张可期 - 公司碳酸锂业务有“资源+技术+成本+客户”四位一体优势,资源上控股化山瓷石矿和参股白水洞高岭土矿;技术上采用复合盐低温焙烧等技术;成本上产业链一体化且有副产品收益;客户上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 [45][46] - 化山瓷石矿拥有锂资源量近 400 万吨 LCE,2024 年采矿许可证证载生产规模由 300 万吨/年变为 900 万吨/年,资源保障能力提升 [49][51] - 公司现有碳酸锂产能 3 万吨,采选项目扩建后产能有望扩张,以 0.39%品位和 90%收率测算,900 万吨原矿可产 6.6 万吨碳酸锂;2020 - 2024 年锂盐销量提升,单吨成本由 2022 年 5.5 万元/吨降至 2024 年 4.7 万元/吨 [52][53] - 2023 和 2024 年是锂行业资本开支顶峰,盐湖提锂 2025 年预计新增产量主要来自阿根廷,锂辉石提锂高成本澳矿出清,非洲有望贡献最大增量,云母提锂供给弹性大,高成本云母矿或减产 [58][61][64] - 碳酸锂需求从传统工业转向消费电子再到新能源,新能源需求使锂盐成为大金属;国内电车需求在以旧换新政策下或超预期,海外新能源车补贴取消或压制需求,预计 2025 年碳酸锂需求 143 万吨,同比增长 19% [67][71] - 预计锂价未来波动收窄,2025 年碳酸锂需求量 143 万吨 LCE,过剩 12.6 万吨 LCE,价格在 7 - 8 万元/吨震荡 [73] 特钢新材料:不锈钢长材龙头,经营稳健提供稳定现金流 - 不锈钢产业结构升级是趋势,我国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依赖进口,随着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将退出,高端产量或提升;中国不锈钢产量和消费量稳步增长 [78][79] - 公司是不锈钢长材龙头,产能 35 万吨,产品面向中高端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前三;近年来产销量稳定在 30 万吨左右,吨钢毛利由 2021 年 1961 元/吨提升至 2023 年 2809 元/吨,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比例优化提升毛利 [85][8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锂盐销量 3/4/5 万吨,销售均价 6.6/7.1/7.5 万元/吨,单吨生产成本 4.6/4.5/4.4 万元/吨;不锈钢销量 31/31.5/32 万吨,均价 2.1/2.2/2.3 万元/吨,毛利率 12.5%/12.6%/12.7% [97]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8.9/12.3/16.4 亿元,同比增速 - 14.3%/+37.1%/+34.0%,当前股价对应 PE 18/13/10 倍,可比公司 2025 - 2027 年平均 PE 45/21/15 倍 [6][8][98]
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24年盈利承压,25年锂电需求有望回升
东吴证券· 2025-04-27 16: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盈利承压,2025年锂电需求有望回升,精细化工等传统行业维持稳健增长,公司盈利有望触底回升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20%,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54%;2024Q4营收0.63亿元,同环比+2%/-2%,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环比-1168%/-2960%;2025Q1实现营收0.39亿元,同环比+52%/-38%,实现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环比+157%/110% [7] - 物料自动化处理/配件类业务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63/0.35亿元,同比-23%/+12%,2025年随行业复苏有望回暖 [7] - 2024年期间费用0.53亿元,同比+6%,费用率25.1%,同比+6.3pct;2024Q4期间费用0.09亿元,同环比-38%/-44%,费用率14.6%,同环比-9.2/-10.7pct;2025Q1期间费用0.10亿元,同环比-29%/+10%,期间费率25.7%,同环比-29/+11pct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91亿元、3.71亿元、4.60亿元,同比分别为37.71%、27.69%、23.85% [1][8]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34亿元、0.44亿元,同比分别为156.99%、34.96%、29.84% [1][7][8] 市场数据 - 收盘价21.35元,一年最低/最高价5.01/36.29元,市净率7.20倍,流通A股市值14.47亿元,总市值22.37亿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97元,资产负债率47.88%,总股本1.05亿股,流通A股0.68亿股 [6]
灵鸽科技(833284):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24年盈利承压,25年锂电需求有望回升
东吴证券· 2025-04-27 15: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盈利承压,2025年锂电需求有望回升,精细化工等传统行业需求稳健增长,公司盈利有望触底回升 [1][7] - 考虑锂电行业需求下滑较多,下调2025年及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25/0.34/0.44亿元,同增157%/35%/30%,对应PE为90/67/51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20%,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54%;2024Q4营收0.63亿元,同环比+2%/-2%,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环比-1168%/-2960%;2025Q1实现营收0.39亿元,同环比+52%/-38%,实现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环比+157%/110% [7] - 物料自动化处理/配件类业务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63/0.35亿元,同比-23%/+12%,2025年随行业复苏有望回暖 [7] - 2024年期间费用0.53亿元,同比+6%,费用率25.1%,同比+6.3pct;2024Q4期间费用0.09亿元,同环比-38%/-44%,费用率14.6%,同环比-9.2/-10.7pct;2025Q1期间费用0.10亿元,同环比-29%/+10%,期间费率25.7%,同环比-29/+11pct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65.00|211.20|290.84|371.36|459.93| |同比(%)|(18.38)|(20.30)|37.71|27.69|23.8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17|(43.57)|24.83|33.51|43.51| |同比(%)|(61.16)|(353.81)|156.99|34.96|29.84|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16|(0.42)|0.24|0.32|0.42| |P/E(现价&最新摊薄)|130.32|(51.35)|90.10|66.76|51.41| [1] 市场与基础数据 - 收盘价21.35元,一年最低/最高价5.01/36.29元,市净率7.20倍,流通A股市值1446.73百万元,总市值2237.17百万元 [5] - 每股净资产2.97元,资产负债率47.88%,总股本104.79百万股,流通A股67.76百万股 [6]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346|402|547|659|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190|180|189|178| |资产总计(百万元)|536|582|736|837| |流动负债(百万元)|229|248|374|437|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0|0|0|0| |负债合计(百万元)|229|248|374|437|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307|334|363|399|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307|334|363|399|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536|582|736|837|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11|291|371|460|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179|207|267|333| |净利润(百万元)|(44)|25|34|4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4)|25|34|44|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42)|0.24|0.32|0.42| |毛利率(%)|15.30|28.91|28.16|27.64| |归母净利率(%)|(20.63)|8.54|9.02|9.46| |收入增长率(%)|(20.30)|37.71|27.69|23.8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53.81)|156.99|34.96|29.84|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46|(28)|16|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8)|0|(20)|0|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1|(26)|70|8|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17)|22|24|27| |每股净资产(元)|2.93|3.19|3.46|3.81| |ROIC(%)|(4.85)|7.51|8.73|9.54| |ROE - 摊薄(%)|(14.19)|7.44|9.24|10.89| |资产负债率(%)|42.76|42.66|50.75|52.27|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51.35)|90.10|66.76|51.41| |P/B(现价)|7.29|6.70|6.17|5.60| [8]
机构风向标 | 格林美(002340)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持股减少机构超50家
新浪财经· 2025-04-27 08:57
2025年4月26日,格林美(002340.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截至2025年4月26日,共有342个机构投资者 披露持有格林美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达11.07亿股,占格林美总股本的21.59%。其中,前十大机构投 资者包括深圳市汇丰源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 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LOF)、青岛凡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凡益多 策略与时偕行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型证券投资 基金、秦皇岛宏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前十 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16.25%。相较于上一季度,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了2.06个百分 点。 公募基金方面,本期较上一期持股增加的公募基金共计25个,主要包括稀土ETF、嘉实中证稀土产业 ETF、富国中证稀土产业ETF、招商中证电池主题ETF、锂电池ETF等,持股增加占比达0.12%。本期较 上一季度持股减少的 ...
每日速递 | 亿纬锂能2025Q1营业收入128亿元
高工锂电· 2025-04-25 19:13
电池 - 亿纬锂能2025Q1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扣非归母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16.60%,动力电池一季度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1] - 赣锋锂业与杭州市拱墅区政府、杭州能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拟在杭州拱墅区投资建设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围绕交通领域电动化新能源产业拓展、能源供应链拓宽、动力电池综合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2][3] - 鹏辉能源2025Q1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5.83%,净利润-4498.31万元,扣非净利润-8030.16万元 [4] 材料 - 2024年中国锂电回收市场共处理黑粉46万吨,同比增长12%,增速放缓主要因镍钴锂盐价格低位导致囤积黑粉现象增加、锂电池增速放缓至约30%、锂电池良率提升导致废料产生量增速低于产量增速 [5] - 金杨股份拟投资不超过9000万美元(约6.5亿人民币)在马来西亚建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建设周期约36个月 [6] 海外 - Factorial的汽车尺寸FEST®固态电池单元完成车用验证,能量密度达375Wh/kg,通过超过600次循环测试,接近实现汽车认证标准 [8] 行业活动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在中国苏州举行 [9]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2025年6月在中国苏州举行 [9]
又有锂电项目落地马来西亚!
起点锂电· 2025-04-25 18:54
起点锂电获悉,金杨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马来西亚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额不超过 9000 万美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 自筹资金。 公司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在马来西亚成立项目公司,建设周期约 36 个月,旨在满足海外市场需求优化布局提升竞争力,但项目存在审批、投资 规模和进度不确定性、海外市场竞争及内部控制管理等风险。 01 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 "老手" 与恩捷股份等经济压力较重的公司不同,金杨股份经济压力不算大,该公司财报显示, 2024 年营收约 13.6 亿元,同比增长约 22.9% ;净 利润约 4315.3 万元,同比下降约 9.4% ;毛利率约 12% ,同比下降约 2.2% ;净利率约 5.4% ,同比下降约 1.3% 。 2025 年 Q1 公司营收约 3.2 亿元,同比增长约 26.6% ,环比下降约 15.8% ;净利润约 872.6 万元,同比下降约 18.7% ,环比增长约 13.4% ;毛利率约 12% ,同比下降约 1.6% 但环比上升约 0.8% ;净利率约 3.8% ,同比下降约 2.7% ,环比下降约 1.6% 。 轻微的增收不增利能看出,该公司业务情况相对良好。 业绩 ...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年4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5 18:36
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25.80%,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0.22%,业绩企稳回升 [3] - 2024年磷酸(锰)铁锂业务由亏转盈,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4] 产品业务进展 三元材料业务 - 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突破,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中镍高电压产品稳定放量,供货于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高端电动汽车,占据部分客户一供位置 [3] - 与LG、SK等全球头部锂电池厂商签署的长期供货协议持续放量,将积极影响未来业绩 [3] 磷酸铁锂业务 - 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迭代升级,覆盖多种终端场景,技术特性优异,推出更高压实产品,研发水平领先 [3] - 深度绑定中创新航等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 [3] - 未来将扩大业务规模,通过提升产品性能等举措降低成本,优化客户结构,增强盈利能力 [4] 高镍正极材料业务 - 超高镍技术水平行业前列,获国际动力电池大客户认可,在海外一线动力锂电厂商中声誉良好 [6] - 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批量出口海外,应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电动汽车,成为全球领先的高镍动力多元材料供应商 [6] 固态锂电材料业务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批量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产品性能获头部企业认可 [8] - 布局多个技术路线,开发出固态电解质并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多款电解质产品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8] 钠电材料业务 - 推进层状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综合性能达行业一流水平 [9] - 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已批量供货,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已完成送样并获关键客户项目定点 [9] 锰酸锂业务 - 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容量与长循环的高端锰酸锂与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客户评测性能指标优异 [10] 客户与市场 - 客户结构广泛稳定,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大批量供应锂电正极材料,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提升全球锂电产业链供应商地位 [5] 竞争格局 - 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锰)铁锂因性能、价格不同有不同市场应用场景,公司完成多元化产品布局,将提升细分领域市占率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