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重两新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两重两新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8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放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1] - 2025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 [1] - 2024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其中7000亿元支持1465个"两重"项目,3000亿元支持"两新" [4] "两重"建设进展 - 支持长江沿线城市改造1.3万公里污水管网,消除管网空白区1100平方公里 [4] - 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及退化林修复近4000万亩 [4] - 在东北建设2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再加力安排2500万亩 [4] - 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任务 [5] "两新"政策实施 -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4.6% [2] - 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 [6] - 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6] - 2025年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支持品类由8类拓展至12类 [7] 金融支持与创新 - 截至2025年3月末,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和设备更新项目签订贷款合同金额突破1.4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为北京华德液压审批固定资产贷款1.38亿元,已放款3660万元 [3] - 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累计投放超1.8万亿元,贷款余额超3800亿元,较年初增加318亿元 [8] - 工商银行为客户节约消费贷款利息近6亿元 [8] 消费市场表现 -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81.4万辆,12类家电以旧换新4941.6万台 [7] - 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3785.5万件,家装厨卫"焕新"4090.6万件 [7]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420万辆,合计拉动销售超7200亿元 [7] - 前两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超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 [7]
*ST松发重组置入恒力重工获批 转型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5-18 20:11
交易方案 - 公司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 [1] - 交易包括三部分:重大资产置换(拟置出资产5.13亿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拟置入资产80.06亿元)、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0亿元 [1] - 配套资金中35亿元用于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5亿元用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项目 [3] 业务转型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全面转型为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1] - 恒力重工依托世界级绿色船舶制造基地,拥有156艘近千亿元订单构成的产业护城河 [2] - 恒力重工具备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气体运输船等高端船舶的生产制造能力 [3] 业绩承诺与市场前景 - 交易对方承诺恒力重工未来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2] - 2024年恒力重工实现营收54.96亿元,净利润3.01亿元,交付船舶4艘 [3] - 新接订单量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四,在手订单充足且洽谈订单较多 [3] 战略布局 - 重组契合国家"造船强国"战略及"两重两新"政策导向 [2] - 恒力重工聚焦VLCC超大型油轮、LPG/LNG双燃料集装箱船、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尖端装备 [3] - 恒力集团累计投资133.1亿元(收购STX资产21.1亿元+产业园二期92亿元+配套产业园20亿元)建设制造基地 [2] 产能建设 - 恒力重工产业园2023年初全面运营,二期项目2024年1月投产 [2] - 原STX(大连)资产为中国北方最大单体船厂,2013年后长期停工直至被收购 [2]
松发股份重组上市获批,民营造船第一股扬帆起航
证券之星· 2025-05-18 18:13
交易进展 - 松发股份重大资产置换交易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1] - 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公司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1] - 交易完成标志着恒力重工向"全球最具成长力造船厂"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1] 战略转型 - 松发股份将完全退出日用陶瓷制造业 转型为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 - 公司定位中国"民营造船第一股" 契合国家"造船强国"战略及"两重两新"政策导向[2] - 恒力重工拥有156艘近千亿订单 在VLCC油轮、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取得研发突破[2] 产业竞争力 - 恒力重工投资数十亿元建设数字化造船基地 配备亚洲顶尖30万吨级船坞集群[3] - 成功研发30.6万吨VLCC油轮等"大国重器" 实现超大型船舶领域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3] - 2024年新接订单量全球第五、中国第四 正在改变中日韩主导的全球造船业格局[3] 技术布局 - 构建覆盖VLCC油轮、LPG/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第五代FLNG装置等尖端装备的"海洋重器矩阵"[3] -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国从"世界船坞"向"海洋工程解决方案策源地"转型[3] 监管支持 - 上交所审核中心采用"开门办审核"模式 提供专业高效监管支持[4] - 注册制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战略新兴产业上市树立服务标杆[4]
国泰海通|策略:总量业绩增速转正,成长股资本开支提速——2024年报与2025一季报分析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回升至+4.7%,由负转正,主要驱动因素是费用率下降带来的净利率回升 [3][4] - 科技成长板块业绩表现占优,AI硬件产业链以及受“两重两新”政策拉动的顺周期领域是最清晰的景气线索 [3][5] - 成长板块资本开支规模提速,科技与周期板块的经营现金流改善明显 [1][6] 总量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营收同比-0.8%,净利润同比-14.0%,净利润降幅显著大于营收降幅,主要受毛利率走弱和费用率上升共同拖累 [4][15] - 2025年第一季度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营收同比+0.3%,净利润同比+4.7%,业绩明显修复,主要得益于费用率大幅下行与毛利率止跌企稳带动的净利率回升 [4][10] - 板块分化明显,2025年第一季度创业板净利润同比大幅修复至+18.4%,而科创板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65.0% [13] 利润表与杜邦分析 - 2025年第一季度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毛利率同比持平,费用率同比下滑,带动净利率回升,是净利润增速修复的主要支撑 [15] - 2025年第一季度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ROE(TTM)为7.2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净利率的下滑仍是ROE下滑的主因,但费用率的明显下降对净利率形成支撑 [17] - 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回落拖累了总资产周转率,而存货周转率的小幅上行构成一定支撑 [19] 市场风格表现 - 市值风格上,2025年第一季度大盘(沪深300)净利润增速为+2.4%,而中小盘业绩显著修复,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8.1%和+9.1% [24] - 产业链风格上,2025年第一季度成长和消费风格业绩增速改善居前,同比增速分别为+8.1%和+11.6% [26] - 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消费风格ROE环比上升0.16个百分点,主因净利率提升;而成长风格ROE环比下滑0.16个百分点,受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下行拖累 [31] 行业业绩分析 - **科技与高端制造**:AI硬件主线延续强势,电子行业净利润累计同比+32.8%,其中光学光电子增速高达1324.4%;通信设备同比+34.1%;机械板块同比+26.0%,轨交设备和工程机械表现亮眼 [5][37][42] - **周期板块**:有色金属业绩大幅增长,净利润累计同比+51.1%,能源金属、小金属、贵金属增速居前;钢铁、建材在基建需求拉动下增速明显修复,分别为+319.0%和+331.3% [5][35][42] - **消费板块**:农林牧渔延续高增长,净利润累计同比+745.6%,饲料行业增速达1406.3%;可选消费改善,汽车和白电同比分别增长+10.4%和+26.0% [5][36][42] - **大金融板块**:非银金融业绩延续高增长,同比+19.9%,其中证券行业增速达77.8%;银行业绩增速转负至-1.1%;地产业绩降幅收窄,但房地产开发仍承压,同比-258.7% [5][38][42] 行业现金流比较 - TMT与军工板块经营现金流增速明显回暖改善,投资净现金流增速持续增长 [6] - 有色与中游周期经营现金流改善,但红利板块内部分化明显,交运增速改善,而石化与煤炭负增幅度较大 [6] - 可选消费经营现金流增速普遍转负,而食品饮料经营现金流改善且投资现金流扩张 [6]
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 开局稳中向好
证券日报· 2025-04-30 02:2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物流运行开局稳中向好,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供给服务量质齐升,社会物流成本有所回落,但受外部环境影响仍需深化多业融合等;预计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4] 物流总额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1.0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同比增长6.9% [1][2] - 一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超八成,同比增长5.9%,是物流需求增长主要动力 [2] - 一季度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5.8%,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8%,二者合计占比超6%且呈稳步提升态势 [2] 政策影响 - “两重”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建设提速,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 [3] - “两新”持续扩围实施,推动相关物流需求向好,工业物流领域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分别增长9.4%、4.1% [3] - 一季度商贸物流领域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相关物流需求增长均在20%左右,3月份汽车零售相关物流需求由降转增5.5% [3] 行业收入与费用 - 一季度物流业总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前2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 [4] - 3月份物流业景气中的业务总量指数为51.5%,环比回升2.2个百分点 [4] - 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同比增长4.7%,与GDP比率为14.1%,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4] 行业预期 - 3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2%,环比回升0.8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4]
武汉发布首部地铁通信工程地方标准
长江日报· 2025-04-28 09:06
行业标准发布 - 武汉市发布首部地铁通信工程地方标准《地铁通信工程系统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填补国内地铁通信工程系统质量检测空白 [1] - 标准由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政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及武汉地铁集团共同制定,经过三条地铁线路实践验证后发布 [1] - 标准涵盖通信线路、通信子系统、电磁环境、系统联调检测等领域,建立科学且符合武汉地域特点的规范体系 [1] 政策与实施背景 - 标准发布响应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武汉市轨道交通更新改造,通信系统改造为重点项目之一 [2] -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绿色化更新改造已启动,2号线、3号线等线路改造逐步开展,新标准将直接指导通信系统建设与验收 [2] 标准技术特点 - 新标准较现行国标新增集中录音系统、安防系统、电磁环境及系统联调检测项目,并融入5G技术在地铁深度应用的内容 [2] - 标准设计兼顾武汉地铁实际需求与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后续改造线路通信系统将严格按此测试 [2] 行业影响与意义 - 该标准为全国首个地铁通信工程系统质量检测规范,具有示范效应 [3] - 标准实施将保障武汉地铁新建、续建及更新改造通信工程质量,推动"两重""两新"工作落地 [2][3]
央企一季度实现增加值2.6万亿 26家利润增速超10%
长江商报· 2025-04-21 08:11
一季度,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数 据显示,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462.7亿元。显示了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支 柱地位,展示其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实力。值得一提的是,有26家企业的利润增速超过了1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国务院国资委4月18日发布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 利润总额6462.7亿元,其中26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10%。与此同时,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发售电量、航 空运输总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原油原煤产量等重要实物量指标稳定增长,经营效益增长跑赢大市、 领先行业,实现了"开门红"。 26家央企利润增速超过10% 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会议不仅通报了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还组织签订了 经营业绩责任书,并着重强调了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中央企业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一系列 举措彰显了国资委对于央企经济运行的高度关注与决心。 责编:ZB 国家电网一季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创历史同期最高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