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韧性凸显成共识 外资:中国资产吸引力日益增强
快讯· 2025-07-03 06:37
宏观经济韧性 - 中国资产在外部扰动中展现较强韧性 港股三大指数上半年累计涨幅悉数进入全球主要市场前十名 [1] - 外资机构展望显示下半年"韧性"有望继续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特征 [1] 中国资产吸引力 - 在消费、出口表现超预期和宏观环境向好的背景下 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强 [1]
年内643家外资机构调研A股公司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25
外资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情况 - 今年以来643家外资机构调研A股公司4835家次,全球头部对冲基金Point72 Asset Management和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调研均超百次 [1] - 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是外资关注度较高的行业,分别有142家、114家和104家公司接受调研 [2]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外资关注度最高的上市公司,年内共迎来67轮调研,合计接待485家次外资机构 [2] 外资关注的热点话题 - AI应用、人形机器人布局、创新药研发、分红和并购计划成为外资关注的热点话题 [1] - 外资机构对AI应用落地进展、人形机器人布局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例如乐鑫信息科技被问及AI端侧产品落地进展 [2] - 外资对新经济相关细分方向关注度上升,特别是AI端落地情况、人形机器人的布局 [3]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 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花旗将2025年GDP增长预期从4.7%上调至5%,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分别上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速 [4] -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的原因包括科技领域突破、政策环境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低估值和流动性优势 [4] - A股核心资产将受益于国内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回稳等有利因素,对海外资金吸引力更大 [4] 外资关注的具体投资领域 - 科技领域包括算力相关基础设施、AI应用、安全相关领域以及人形机器人等方向 [5] - 养老领域因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创新药需求增长 [5] - 制造业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相关配套零部件等方向 [5] - 新消费领域如创新IP赋能的新消费领域 [5]
瑞银房东明:今年很可能是中国资产的大年|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1:06
南方财经记者 施诗、李依农 天津、上海报道 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现出不错的韧 性与动能。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去年底以来政策的有力转 向与持续发力,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二季度虽有分化迹象,但高频数据依然显示出 消费、投资与出口的稳健表现。 0:00 房东明还指出,中国资产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已重新受到全球投资者关注,当前A股和港股估值仍处于折 价区间,不管从基本面还是全球配置的角度看,都具备"回到历史平均水平,甚至出现溢价"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和市场信心修复,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国际资金多元配置下的重要增量 市场。 期待更多消费和需求领域政策出台 全球财经连线:我们现在处于年中阶段,是否可以请你回顾一下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情况? 房东明: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数据还是很亮眼的。这也是在去年第四季度,特别是九月份,政策转型和刺 激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的动能还是非常强劲。 到第二季度就有一定的分化,特别是关税带来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我们看到比较高频的数据,五月份 总体仍相对较有韧性。不 ...
中国资产应该获得世界的平视!千亿景林高云程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02 17:15
核心观点 - 投资策略应集中在少数确定性高的优质生意上,强调"少才能对,慢就是快"的理念 [2][3][9] - 世界从单极向多极转变,中国资产将获得全球市场的重新定价,带来额外收益机会 [2][9]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呈现大波动与结构性机会并存的特征,新消费和创新药表现突出 [3] 市场分析 - 当前股票市场两极分化:新消费和创新药领域呈现高估值、高增长、高市值特征,而多数公司仍处于低估值、低预期、强竞争状态 [4] - AI技术革命持续验证其伟大性,已形成需求-投资-应用-收入的完整闭环 [3] - 港股市场上半年IPO融资全球第一,国际资本与南下资金共同推动市场活跃度 [9] 五大投资方向 1 **大众娱乐社交平台**:加速向AI Agent技术迭代 [5] 2 **半导体核心环节**:具备强定价权的先进芯片设计服务商 [6] 3 **稀缺资源企业**:金铜资源企业在美元体系动摇背景下的配置价值 [7] 4 **AI基础设施**:中国最强AI模型及公有云业务,成为企业AI应用的必经之路 [8] 5 **运动品牌集团**:供应链与品牌运营能力显著超越竞争对手的户外生活方式企业 [8] 行业趋势观察 - 新消费范式由年轻群体主导,与旧消费(如白酒)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代际消费偏好差异 [3] - 投资者需警惕线性外推思维,避免高估短期变化而低估长期趋势 [3] - 自由现金流是组合基础收益来源,预期差带来超额收益,追逐热门资产易导致后续负收益 [4]
中国资产应该获得世界的平视!千亿景林高云程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7-02 11:52
核心观点 - 投资策略应集中在少数确定性高的优质生意上,强调"少才能对,慢就是快"的理念 [2][3] - 世界正从单极向多极转变,中国资产将获得重新估值的机会 [2][10]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呈现大波动与结构性机会并存的特征,新消费和创新药表现突出 [3] - 港股市场重新获得国际资本青睐,成为上半年IPO融资第一的市场 [10] 市场特征分析 - 当前股票市场两极分化:新消费和创新药呈现高估值、高增长特征,而多数公司仍处于低估值、低预期状态 [4] - AI技术革命持续发展,已形成需求、投资、应用和收入的完整链条 [3] - 高股息策略在低利率环境下表现优异 [3] - 年轻一代消费者正在塑造全新的消费范式 [3] 重点投资方向 - 大众娱乐社交平台:正在快速向AI Agent方向迭代 [5] - 半导体行业:具备强定价权的先进芯片设计企业 [6] - 资源类企业:在美元趋势动摇背景下,拥有稀缺金铜资源的企业 [7] - 云计算与AI:中国最强AI模型和公有云业务,AI时代的基础设施 [8] - 运动户外品牌:供应链和品牌运营能力显著领先同行的集团企业 [9] 投资逻辑 - 优质生意的自由现金流构成组合基础收益来源 [4] - 低估资产的预期差创造超额收益机会 [4] - 追逐当期热门资产往往是后续负收益的主要原因 [4] - 港股市场受益于国际资本回流和南下资金涌入 [10]
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财富周历 动态前瞻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30
A股 - 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截至6月20日年内港交所上市项目共31单,融资规模累计达到884亿港元,已超过去年全年融资额,港交所IPO融资额重回全球第一 [2] -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回暖,中国资产全线爆发,6月25日沪指收盘涨超1%创年内新高,创业板指涨超3%,全市场成交额达16394亿元,超3900只个股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涨逾4% [2] - 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向财政部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05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大行募资事项均已落地,从定增预案发布到募资完成历时不到三个月 [2] - 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巨额交易频传,三生制药公布总金额超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BD大单,首付款12.5亿美元创纪录,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3.3亿美元 [2] - 沪深交易所密集批复公募REITs,新获批产品基金管理人包括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创金合信基金作为后来者收获旗下首只获批REITs产品 [3] 理财 - 6月26日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7.16,离岸最高升至7.1525,在岸最高触及7.1565,均创去年11月中旬以来新高 [4] - 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3653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563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090亿元 [4] - 首批获批的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13只已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东方红核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平安价值优享募集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 [4] - 多地专项债拟投向领域进一步拓宽,首次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新增专项债务限额重点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4] - 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全国首笔跨境支付通内地居民南向、港人北向汇款业务落地深圳 [4] 其他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1至5月长三角消费市场势头良好,江苏、浙江、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在5%以上,上海增长1.4% [5] - 国家医保局制定《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5] - 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 [5] - 6月以来杭州、深圳、青岛、西安等7个城市拓展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 [5] - 美国商务部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加征50%关税,包括洗碗机、洗衣机和冰箱等"钢铁衍生产品" [6] - 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包含400多家企业和120余个项目 [6]
A500早参丨外资机构力挺中国资产,A500ETF基金(512050)近5日净流入超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10:11
市场表现 - A500ETF基金(512050)早盘涨0.21%,成交额快速突破3000万元,位居同类第一 [1] - 持仓股星源材质、金诚信、天齐锂业、天华新能、赣锋锂业等领涨 [1] - 近5个交易日A500ETF基金累计净流入超9亿元 [2] 外资机构观点 - 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2] - 德意志银行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2] - 摩根士丹利上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0.3和0.2个百分点 [2] - 野村证券将中国全年GDP增长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 [2] -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股市盈利修正企稳,盈利和估值有上行空间 [2] 指数与ETF动态 - 中证A500指数在风格轮动下成为均衡宽基优选 [3] - 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转向中证A500指数,放弃沪深300等传统宽基 [3] - A500ETF基金(512050)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额持续位居同类第一 [3] - A500ETF基金综合费率位居同类最低一档 [3]
外资机构密集发声力挺中国资产 科技企业受追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7 01:27
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调整 - 德意志银行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1] - 摩根士丹利将2023年和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0.3和0.2个百分点 [1] - 野村证券将中国全年GDP增长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 [1] 外资机构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观点 - 高盛维持对A股和港股的超配建议 预计沪深300目标点位为4600点 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为84点 隐含约10%的上行空间 [1] - 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为11.5倍 市场仍有盈利驱动的上行空间 [1]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预计中国权益资产将在下半年跑赢海外市场 [2] -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股市盈利修正企稳 盈利和估值有进一步上行空间 [2] - 景顺表示中国股市估值在低位并回归长期平均水平 对长线投资者有吸引力 [2]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变化 - 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的配置比例由5%上升至6.4% [2] - 海外长线资金对美国股市配置从60%峰值下降 可能出现全球配置结构性轮动 [2] - 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公司 6月1日至26日累计159家外资机构调研292家上市公司 [3] 外资机构关注的行业和领域 - 科技企业被视为驱动投资的强大动力 外资对科技企业非常感兴趣 [3] - 高盛估算AI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5% [3] - 外资机构重点关注智能制造 新能源汽车 通信设备 金融科技等领域 [3] - 汇川技术6月接待外资机构100家以上 摩根士丹利 瑞银等机构参与调研 [3] - 科技 医疗 新能源 新消费板块能带来增长和超额收益的企业吸引外资关注 [4]
格林大华期货股指早盘提示-20250626
格林期货· 2025-06-26 1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IH、IF、IM、IC股指期货给出多或偏多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周三市场活跃主要指数小涨,上证指数越过3450点,券商板块涨幅居前,银行ETF再创新高,市场活跃度上升,多家外资巨头唱多中国资产,两融余额回升,全球资金配置或向欧亚市场转移,有望加速国际资金流入A股,需观察市场能否由震荡回升演化为趋势上涨行情[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 周三主要指数继续上涨,两市成交额1.60万亿元继续放量,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指数分别收6276、5862、3960、2747点,涨幅分别为1.32%、1.68%、1.44%、1.17%,行业与主题ETF普涨,金融科技、券商等ETF涨幅居前,科创板新能源、药等ETF跌幅居前,两市板块指数中地面兵装、证券等指数涨幅居前,锂矿、镍金属等指数跌幅居前,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指数股指期货沉淀资金分别净流入77、48、46、13亿元[1] 重要资讯 - 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国内财富管理向“工具化+专业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1] - 市场交投活跃,两融余额回升,融资余额连续11个交易日处于1.8万亿元以上相对高位[1] - 多家外资巨头集体唱多中国资产,高盛维持对A股和港股超配建议,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股票宏观策略师认为中国在技术领域领先,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创新和主导地位[1][2] - 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向大消费平台转变;美团社区团购撤退,即时零售接棒扩张[1][2] - 国际清算银行认为稳定币存在削弱货币主权等风险[2] - 美国防务承包商改变策略,与欧洲伙伴建立更深层次合作关系[2] - 美联储放鸽推升降息预期,掉期市场预计7月降息概率从接近0提升至40%,鲍威尔称美国经济有韧性但通胀高于目标,尚不具备明确降息条件[2] 市场逻辑 - 周三市场活跃主要指数小涨,上证指数越过3450点,券商板块涨幅居前,银行ETF再创新高,银行股走势是价值重估,能吸引场外资金,多家外资巨头唱多中国资产,市场活跃度上升[2] 后市展望 - 周三市场活跃主要指数小涨,券商板块涨幅居前,银行ETF再创新高,两融余额回升,外资唱多中国资产,全球资金配置或向欧亚市场转移,有望加速国际资金流入A股,资金向高股息板块聚集,需观察市场能否由震荡回升演化为趋势上涨行情[2] 交易策略 - 股指期货方向交易和股指期权交易均需观察市场能否由震荡回升行情演化为趋势上涨行情[2]
中国资产受华尔街青睐
Wind万得· 2025-06-26 06:38
美股市场表现 - 标普500指数变化不大,再度逼近历史高点 [1]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3% [2] - 道琼斯指数报42982.43点(-0.25%),纳斯达克指数报19973.55点(+0.31%),标普500指数报6092.16点(0.00%) [3] - 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60%至7380.73点 [3] 中概股与外资动向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下跌0.60% [4] - Direxion三倍做多每日中概股ETF(YINN)下跌0.36%,iShares MSCI中国ETF(MCHI)下跌0.07% [4] - 瑞银报告显示欧洲投资者对中国股票正从低配转向中性甚至超配 [4] - 高盛维持对A股和港股超配建议,预计沪深300目标点位4600点,MSCI China目标点位84点(隐含10%上行空间) [4] - 摩根士丹利指出全球投资者在中国股票上仓位严重偏低,未来6-12个月香港市场和中概股ADR将成为资金流入主战场 [5] 中国资产估值优势 - 中概股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达7.8%,显著高于美股科技巨头的4.2% [5] - 高盛预计2025年外资增配中国科技资产规模或突破1200亿美元 [5] - 汇丰资产管理研报指出中国股市利润增长水平与美国相当,但估值仅为美股的一半 [6] 市场反弹驱动因素 - WTI原油期货周二暴跌6%,油价连续两日暴跌成为市场反弹重要推力 [3][8] - 地缘风险缓解(以色列与伊朗停火协议)推动资金回流股市 [8] - 科技股为主的纳指板块表现尤为强劲 [8] - 周期性行业受益于成本回落(如原油)及经济数据阶段性复苏 [9] 投资者关注焦点 - 市场短期焦点转向美国新屋销售数据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国会听证会发言 [11] - 美联储预计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水平 [11] - 市场更聚焦企业盈利能力与经济"软着陆"前景,而非加息或滞胀恐慌 [11] 美国国债市场 - 3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4.288%(+1.55bp),10年期4.291%(-0.59bp),2年期3.779%(-4.02bp) [3]